顧明棟:論中西小說理論的哲學和美學根基(14)

在現代之前,西方的小說中並不是沒有這類現象存在。在希臘神話和史詩中,人類形象和神的形象在同一個舞臺上展現他們的生活。在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莊園》中,動物會說話,還過著人類的生活;在《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愛麗絲和白兔、柴郡貓、假海龜及其他奇怪的形象一起經歷了一系列的神奇探險;在哥特式小說和鬼怪故事中,生者可以和死者共墜愛河;在科幻小說中,人類與天外來客進行互動。但是,我們不得不指出,希臘神話和史詩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小說作品。哥特式小說和鬼怪故事與中國的誌異體小說相比,在時間上也是一個較晚的文學創造。許多具有奇幻和超自然因素的小說作品都是寓言或神話故事,幾乎極少見到現實主義的虛構和超自然描繪共存的寫實作品。詹姆斯的小說《螺絲在擰緊》也許是一個例外,書中出現了死去之人與活著之人的互動,但有批評家認為,那超自然的細節其實是大量的“不可靠敘事”產生的效果,是書中人物神志不清時的幻覺,並不是真正的超現實描寫。

至於科幻小說,筆者認為那不過是現代形式的神話與傳奇。再者,他們是為了迎合閱讀大眾的普適口味,在現實主義小說家那里,他們通常采用諷刺和戲仿的手法。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哥特式小說對西方的小說影響力十分可觀,但是它很少被奉為經典,在西方文學傳統中也沒有受到很大的尊重,直到後現代時期才在非西方傳統的拉美國家出現魔幻現實主義和奇幻現實主義。相比之下,超自然、奇幻和魔幻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不僅構成了小說的敘事元素,而且十分強勢,並逐漸轉化成結構性構思。被廣泛接受的現實主義小說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和《紅樓夢》等,其中有數不清的超自然和超現實的事件發生,與文學創作中的現實性故事和生活中的或然性法則背道而馳。

 

“明知是假,寧信其真”的認識論與“無中生有”“有無相生”的本體論相互作用,造就了中國古代小說多元共存的小說創作方法論,導致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萬花筒式敘事結果。從形而上學的角度來看,將小說看作是無中生有、超越真假以及虛構的觀點引發了將小說視為多樣性統一的創造性構思。這一總體概念仍然受到了道家思想中“有”和“無” 的辯證關係的影響。美國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專家浦安迪在對中國敘事理論所作的概念性研究中,也注意到了中國傳統哲學對敘事的影響。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