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13)馬來人文化性格

第三節 馬來人的文化與性格 

馬來人的文化既具有悠久的歷史積澱,同時也經歷了多次重要的內容變遷,而其影響因素,則是非常複雜的。幾千年前,由亞洲大陸南下的北方族群一方面帶來了石器和金屬文化,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其本身也成了新的本土文化的創造者。

後來,隨著人類航海事業的不斷發展,地處海洋貿易通道的當今馬來西亞,尤其是作為其主體部分的馬來亞半島,成了溝通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文明古國的中介。因此,在近代西方殖民主義勢力進入東南亞之前,商人——主要是阿拉伯、波斯、印度和中國的商人以及活躍在商路上的宗教人士,便成了外來文化傳入馬來一印度尼西亞群島的重要力量。

而這時的外來文化,主要是印度文化,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印度化時代”。也就在這一時代的後期,伊斯蘭教也以印度為中轉地,開始向這里傳入,並在接下來的殖民主義時代,與傳入同一地區的西方基督教展開了傳教競賽。更主要的是,在殖民主義勢力的推動下,華人、印度人以及當今馬來西亞境外的操馬來語者,這三大族群在不斷移人的基礎上,逐漸奠定了馬來西亞族群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多元的社會基礎。

 

馬來人文化的各種構成資源,主要包括:

(1)馬來一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土著文化,以原始的薩滿教和萬物有靈信仰為主;
(2)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文化;
(3)伊斯蘭文化。


馬來人的文化最初就是這些異質文化因素整合的結果。在這里,有兩點要指出:

第一,中國漢族傳統文化雖然也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但是,由於它基本上是在馬來人改信伊斯蘭教後傳入的,所以,對馬來人文化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第二,就伊斯蘭文化本身而言,它也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民間伊斯蘭文化,蘇非神秘主義以及各種前伊斯蘭或非伊斯蘭民間信仰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一個是正統伊斯蘭文化,以官方認可並得到宗教職業人員或宗教學者(ulama)支持的上層伊斯蘭教為核心。


“民間伊斯蘭信仰的存在,可以按照Robert Redfield的‘傳統組織’模式概括為‘大傳統’和‘小傳統’。民間伊斯蘭信仰……可以說是馬來伊斯蘭教的‘小’傳統,而嚴格遵循ulama和國家伊斯蘭事務部堅持的《古蘭經》、‘聖訓’、教法的則是‘大’傳統。”不過,近代以後,針對伊斯蘭教偏離“原教旨”的情況,在伊斯蘭教中曾多次出現過所謂“純凈”宗教信仰運動,而且這一做法一直到今天仍不乏各種社會推動力量。

馬來西亞建國後,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宗教人士的推動下,也一直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其結果,在當代馬來人文化中,以“正統”伊斯蘭信仰為核心的大文化傳統便愈來愈居於支配地位,其他文化要素則有式微的發展趨勢,尤其都市中的馬來人文化中的情況是如此。(然而,我們知道,馬來人現在還有相當多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所以,我們對這一大文化傳統的影響的估計還應當做適度權衡。)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