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俊·詩歌與歷史:論詩史的歷史成分及其敘述的轉向 10

做為近代維新派的第一篇小說專論,嚴復(1854-1921)與夏曾佑(1863-1924)在〈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1897)一文中試圖重新將小說納入傳統的分類模式,進而申論其發展的可能性:

舉古人之事,載之文字,謂之書。書之為國教所出者,謂之經。書之實欲創教而其教不行者,謂之子。書之出於後人,一偏一曲,偶有所託,不必當於道,過而存之謂之集。

33 高友工,〈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頁 94。

方式,嚴復與夏曾佑更進一步討論典籍「傳或不傳」以及「傳之易不易」的問題,最後則歸結到小說可以產生的普及性與影響力:「夫說部之興,其入人之深、行世之遠,幾幾出於經史上」,然則對於小說這種效力,嚴復與夏曾佑其實是有所質疑的;畢竟,他所看到的是這樣一種淺層而負面的影響:

天下之人心風俗,遂不免為說部之所持。三國演義者,誌兵謀也,而世之言兵者有取焉;水滸傳者,誌盜也,而萑蒲狐父之豪,往往標之以為宗旨;西廂記、臨川四夢,言情也,則更為專一之士、懷春之女之所涵泳尋繹也。夫古人之為小說,或有精微之旨寄於言外,而深隱難求,淺學之人,淪胥若此,蓋天下不勝其說部之毒,而其益難言也。35

相對於士階層所肯定的政教倫理規範,小說所刻畫的「兵謀」與「盜」、乃至於戲曲所呈現的「情」,都有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力,也儘管小說或許會有言外的深意,但又不是淺學之人可以理解掌握的。因此,比起小說可能的好處來,毒害或許更為明顯。然而,借鑒於歐、美、日本在「其開化之時,往往得小說之助」的例證,嚴復與夏曾佑又認為小說可以「使民開化」,所以報館才會「不憚辛勤,廣為採輯,附紙分送」。此一說帖在結尾時,嚴復與夏曾佑卻也宕開一筆,闡發小說之可以「為正史之根」;如果因為小說所具有的虛構性質而否定它,那麼他們就不免也要質疑「古之號為經史者,豈盡實哉!豈盡實哉!」(頁 200)

34 嚴復、夏曾佑,〈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收於郭紹虞、羅根澤主編,《中國近代文學論著精選》(臺北:華正書局,1982 年影印版),頁 197。

35 嚴復、夏曾佑,〈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中國近代文學論著精選》,頁 200。

就從這個虛構與真實、小說與正史之間的區隔問題開始,讓我們轉以亞里斯多德《詩學》中關於詩與歷史的提法進行相關議題的討論,尤其是其中有關「情節構造」(佈局)與「蓋然或必然的可能性」這兩個概念的說法。如果就文類的考察而言,亞氏所討論的對象是針對史詩與悲劇,而書名所稱的「詩學」,則是指稱「關於製作的活動或技術」。在此,古希臘傳統關於「詩歌」的界說,其實是就指稱「製造」(to make)此一活動的性質而言;

至於「詩人」一字,在希臘文中則是 poietes,意指具有專業技藝的「製造者」(maker)。36因此,「詩歌」就是一種「製造品」(a thing made),是與其它所有人為的製造品一樣,在在展示一種有關器物「製作」(production)的知識與能力,因而是屬於「技藝」(techne)的範疇,而與「行動」(action)此一觀念所歸屬的「實踐」(praxis)的範疇是兩不相涉的。就亞理斯多德而言,所謂「技藝」是呈現人類活動中一種主要的型態:「製作是有意的並且是建立在知識上的」,而其目的則在於產製有別於自然物件的人為作品,因此留下了可見的成品,譬如說一幅畫、一座雕像,甚或是營造一張桌子、一棟房屋。因此,「技藝」在某方面說來是與「自然」處在對立的位置,具有了「人為造作」的特質,而對於這種人為造作的特質的肯定,也正是西方文化傳統關於「技術」所衍生的相關議題的理論背景。亞理斯多德在《詩學》一書中探論悲劇要素時,「行動」便是其中的一個主項:

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事件的組合是成分中最重要的,因為悲劇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動和生活。人的幸福與不幸均體現在行動之中;生活的目的是某種行動,而不是品質;人的性格決定他們的品質,但他們的幸福與否卻取決於自己的行動。

36 Gregory Nagy, “Early Greek Views of Poets and Poetry”.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Volume 1: Classical Criticism. Ed. George A. Kennedy.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3-24.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