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熊·時間、生命與直覺—論柏格森哲學(10)

在柏格森看來,我們的綿延並不只是一個瞬間代替另一個瞬間。綿延是過去持續的進展,當它前進時,其自身在膨脹,如同滾雪球一般。過去作為一個整體,在每一瞬間都跟隨我們。我們就是我們自出生以來的歷史。我們正是通過自己的全部過去 ( 包括我們心靈的原初傾向) 去產生欲望和意願,去做出行動和籌建未來。我們甚至可以說,我們生前的歷史,我們的先人所塑造的文化和環境,也融入我們先天的稟賦和生活習慣中去。過去就是如此延續著,以致它不再是過去; 歷史就是如此保留著,以致它總是以現在的面目出現; 意識不能兩次處於同一狀態,以致它總是新的瞬間; 生命就是如此維持著,以致它無時無刻不新陳代謝。

 

三、生命實體與創造進化

 

柏格森主張,真正的實體是生命實體。生命實體不斷進行創造,是一種衝力、一種傾向、一種發展、一種成長。生命實體的基本特征是綿延,是在自身變化中維持自身。一方面它在不斷改變自己,另一方面它又在改變中維持自身的統一。一方面它在不斷更新,另一方面它又把過去融入當前的性狀中去。它是多樣性中的統一性,突破性中的連續性。生命實體又具各種各樣的形態,但它們在總體上是統一的,是一種永恒的變化和生長的過程。我們人自己也是永恒生命過程中的一種綿延,我們通過體認自己意識的綿延,能直覺永恒生命的實體。 

按照柏格森的看法,傳統哲學把變化視為不真實的,把永恒不變的東西視為實體。傳統哲學的基本理路是,凡是發生的,就是要消亡的; 凡是要消亡的,就不能被認為實體; 只有不生不滅的東西才是永恒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實體。因此,在柏拉圖的哲學中把理念視為實體,在亞裏士多德的哲學中把不動的推動者視為實體,乃至在近代的笛卡爾和康德的哲學中仍然把不死的靈魂視為或設定為意識活動的實體。傳統哲學雖有各式各樣有關實體的學說,但他們論述實體的基本傾向是一致的。他們要麽把實體當作不變的本源,把我們變化著的世界當作來自這一不變本源的結果,要麽把實體當作不變的基本因子或要素,把變化的世界當作這些基本因子或要素在結構上的重新組合;要麽把實體當作現象背後的物自體。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