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謝謝各位來,我先講一講城市化,然後講一講城市為什麽向城市這個地方聚焦,然後再討論所謂上一程、下一程。
城市化的含義我想我們都清楚,首先是人口的含義,總人口當中有多少人口在城市,如果這個比例提高了就叫做城市化的過程。它裏面還含著一個空間的布局,不是更多的人到發散的鄉村去,而是更多的人到聚焦的城市來。
這個現象今天我們都比較了解,但是發現這個現象的過程它也是有來歷,因為最早人的移動是非常分散的,最早的時候沒有現在人口的普查,早年怎麽把這個概念從社會現象提煉出來,這裏給大家提供一個背景和資料。是麥迪森專門做世界經濟遷移史,它裏面提供了一個出處,當年英國雖然沒有現在的人口普查資料,但是有很多教區,多數人信教,生孩子有個洗禮,結婚有個婚姻,去世有個葬禮,這三個禮實際上就是人口的家庭歷史的記載。
收集這些資料以後做了一些研究,做了一個研究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像倫敦這個地方的很多人他的婚禮不在這裏舉行,洗禮也不在這裏發生,但是葬禮在倫敦發生。換句話說有些人不出生在倫敦,但是去世在倫敦,這些人是哪來的?他不是倫敦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長,他是移動過來的,所以到倫敦小地方去看就發現那裏很多人出生在當地,有的沒有結婚就走了,有的結了婚以後走了。這樣一對照就發現人口在空間上有移動的過程,這應該是最早對城市化的變化過程的來歷。
接著的問題就要討論為什麽從小地方出生又回到當地呆著?或者結婚或者不結婚,然後移到像倫敦這種大都市區。城市化向城市集中,聽起來是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實際上這個定義也很覆雜,全世界把什麽叫做城市,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度量,我們國家經過行政審批才有資格叫城市,審批的時候會考慮一組條件,當然這些講起來會很覆雜,我們先從形態上看一下,什麽樣的是我們心目當中或者我們觀念當中的城市?
這張圖肯定不是城市,是個田野、鄉村,房子很少,人口很少。這個圖民居多了一些,但是看起來也不是城市,這個怎麽樣?已經看不到田野了,就是房子,山上山下的房子。這是福建的土樓,建築已經非常有規模,會有八百戶人家住在一個建築物裏面,但是通常不會把這樣的空間叫做城市,叫做小集鎮。這個是工業區,通常在城市周圍,但不是我們城市概念的核心部分。這是城,是不是城市呢?還要到裏面看,這裏面是南京城,也是我們國家保護的比較好的城墻之一。中國人這個詞裏面一定要城放在前頭,今天已經有些變化了,我想拿一個毫無意義的城市來看,這是上海的圖片,這一片沒有問題,城市,這是紐約、倫敦、東京,全球城市的這幾張圖片。
這些圖片告訴我們城市好像是有一個具體的圖像,但是也可以把它抽象出來給它一個定義。我這裏取一個定義就是密度,當人口的其他資源在某些空間位置集聚和積聚達到一定的密度就會叫做城市。當然這個密度的標準可能會差得很大。
我們國家過去叫城鎮,通常一平方公裏2000人,這個應該叫中心鎮建制鎮的概念。現在我們一般600多個城市,至少從規劃、審批開始對建成區的要求,通常對城市規劃的同學們都知道,一個人規劃一百平方土地,一平方公裏10000人口,這是密度。
城市由密度來定義,所以不是說總人口多少就叫城市,也不是說土地面積多少叫做城市。它是一定的土地面積上承載了多少人的經濟活動,過一個臨界值通常被叫做城市。這樣的人看城市化人口從低密度區域往較高密度區域移動的這麽一個過程。下面就有對這種行為的理解,十六世紀人口研究學家就發現這個事情,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國家講起來擴大內需,最大的內需是城鎮化,還在討論這個話題。這裏面持續了好幾世紀的行為我們要有一個理解,人幹嘛要從密度低的地方往高的地方移動呢?什麽東西在吸引他呢?如果這個動力機制清晰了,就可以幫助我們對很多經濟現象做判斷。
這裏講幾條理由和大家切磋,一是經濟學傳統的理由,亞當斯密說為什麽有些國家富裕,是因為分工程度比較高,因為分工以後生產理論大幅度提高,這個我們都知道。接著分工的定義就講要有一定的市場規模才能夠支撐分工,什麽叫市場規模?實際上就是需求集中,因為需求不聚到一起那個分工是很難發生的。需求積聚,特別是在空間上聚在一起,這個分工程度就可以提高了。
服裝商的扣針,從一兩枚針可以變成四千八百枚針,接下來的問題就很大,生產那麽多的針針對什麽樣的需求?需求不集聚起來四千八百枚針是沒有去處,沒有一個人口集聚一個地方消化不了這麽多針。實際上分工定理後面接著就有一個市場規模支持分工這麽一個道理跟著。拿今天的經驗就可以理解這個道理。
像我們的經歷是在上海出生,然後再農村待過十年。後來做過多年的農村調查,又回到城市教書。城鄉之間大家去看很有意思,村莊裏通常沒有賣早點的,不是村莊裏的人不吃早飯,而是村莊裏吃早飯必須自己做,為什麽村莊裏不能開個早點鋪呢?不能來個炸油條的呢?就是需求集聚的程度不夠。
村裏有一個人炸油條也支撐不了成本的投入,分工分不出來。你到了縣城,到了省城,到了北京上海早餐業就是巨大的產業了。雖然到外面吃飯的比例不見得比農村高多少,但是同樣比例的人因為總需求集聚的量大,所以就可以支撐分工體系。就知道城鄉收入差很大程度來自於需求集聚程度不同,支持的分工體系不同。
一個農民一進城開始對城市都不會有很好的印象,因為城裏幹什麽都會花錢。但是同樣村裏的人在城裏待一段以後他就知道城市的厲害了,城裏什麽都要收錢另一面是城市幹什麽都可以賺到錢,這是城市吸引大量人來的一個道理。我自己聽到這個道理講的最透徹的不是經濟學家的書,是我們一個房產開發,龍湖早年在重慶做房產的時候,訓練了一些農民工當保安,其中有一個當的特別好就幫助訓練其他的農民工。我去的時候聽說這個農民工教頭訓練過七千個農民共當保安,非常有經驗。跟他聊我受到很大的啟發,我問他你怎麽教農民工好好當保安,他說他開頭第一課就講這個道理,說你們到這裏好好幹,你就站在那裏就可以掙到錢。
這是我聽到最透徹的關於城市分工的道理。因為農村小夥子在農村站就是白站,在城裏站著就是份工作,就給你發制服,發薪水,像萬科龍湖這種拿物業作為一個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保安的衣服都不準你自己洗,是整個送出去洗。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