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許多新村缺乏新的經濟作業,以致年輕人多外流到城市謀生,加速了新村的老化。
根據官方統計資料,大馬共有22%的人口來自全國450個華人傳統新村,由于新村居民八成是華人,因此新村很自然地被等同于華人的村落,與馬來人為主的「甘榜」及印度人為多的「園坵」形成對比,這也反映出英殖民政府分而治之的策略。
新村在輝煌時期,總人口曾高達168萬人,相等于每4名大馬華人,就有一人住在新村。惟自1995年后,新村人口增長率便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不外乎缺乏新的經濟作業,以致年輕人多外流到城市謀生,加速了新村的老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馬華近期積極推動「新村城鎮化」計劃,由該黨新村事務局主任拿督何啟文率領的27人(包括新村村長及新村發展部官員)的考察團,9月中旬到中國浙江及江西等地,針對中國新型城鎮進行考察,瞭解中國如何現代化鄉鎮。
何啟文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在其他國家,尤其是國土面積龐大的國家如中國,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偏遠,因此許多年前開始,中國就積極加強農村城鎮化,減少農民,以便讓農民獲得充分的經濟發展和富裕起來,而韓國則在70年代就推行「農村運動」,以加強農村城鎮化,惟當時仍以農務為要。
「雖然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但新村必須轉型發展,絕不能只停留在修路、建街燈及溝渠等基本設施,因為這是過去的模式。」
結合周邊鄉村發展
他表示,新村事務局以中國新型城鎮為藍本,再建議以成功案例,協助華人新村提供刺激和經濟機會,讓年輕人可回鄉創業和生活,不用離鄉背井與承受城市煩惱。
他透露,初步計劃是依據新村的歷史及特點進行改造,並與周邊鄉村配合轉型成為城鎮,結合兩者現有的條件,協助青年留在新村發展。
「我們已經圈定全國幾個地區,作為新型城鎮化的試點計劃,包括彭亨文冬、森美蘭州汝來、馬六甲萬里望、柔佛永平等。」
他指出,這些試點計劃,不僅為當地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創造商機和就業機會,也為當地經濟和社區營造注入新的元素,讓這些城鎮或新村「活」起來。
根據地理環境 挖掘新村特色
經濟是一個城鎮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經濟的發展,一切將無從談起。因此,保持和加快經濟發展,為城鎮建設提供經濟支撐,是推進新村城鎮化發展的必然要素。
何啟文認為,新村城鎮化發展是農村社會演進,並通往現代化的重要過程,必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而且全面、協調及有持續性地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過去新村的發展領域主要集中在農耕業、加工業及服務業三大類,照這樣的經濟基礎來看,欲實現新村城鎮化目標,其實可以根據新村原有的地理環境,從中挖掘、發現及善用新村的資源來加以發揚,例如農產品、美食、景點等。」
他舉例,中國浙江省的何斯路村,以及江西省的洲上村,便是參照原有的經濟基礎加以改革,但方式卻有所不同。
地契問題存爭議
他說,何斯路村的地形具備特有的丘陵,而且有許多地方尚未被開發,因此非常適合推動休閒農業及生態旅游。當地村委會2008年開始種植高檔植物如薰衣草,同時設立各種特色民宿,經過幾年的努力,成功吸引每年15萬人次遊客到訪,更被譽為義烏的「普羅旺斯」。
「洲上村過去則是遠近聞名的貧瘠村,村里沒有特色產業,老百姓連溫飽都無法解決,因此政府通過拆遷安置方式來調整產業結構,並發展蠶桑和山羊產業,使之成為特色產業村。」
何啟文說,上述2個例子僅供參考,畢竟我國無論是在國情、制度及土地面積方面,都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新村地契及保留地問題,仍具有一些爭議。
他建議,各個新村村委會可從新村的特色、歷史來加以推廣新村的發展,如文冬著名的文冬薑及豆腐卜,加上當地山明水秀的風景及百年老街,是可以建立新村旅遊與土產購物景點,吸引外人進來新村,也提高就業機會。
「馬華新村事務局已要求全國新村發展官到各個新村進行考察后,12月之前,提呈報告給總部,以讓當局進一步擬出發展計劃。」
新村居民可依據原有的地理環境,從中挖掘、發現及善用新村的資源來加以發揚,例如農產品、美食等。"
官商民合作走出瓶頸
新村面對錯綜複雜的民生問題,必須獲得「官商民」的三方合作,才能盡速讓新村轉變為新型城鎮,走出因客觀環境所限制的框框。
馬青署理總團長李俊滽坦言,新村因缺乏可耕地段,居民為了生存,在村內從事各式各樣的家庭工業,長久下來,上述缺乏規劃的發展給新村帶來不少問題,如空氣及河流污染、環境噪音等,不易解決。
他說,地方政府過去對于這些中小型業者,採取發放臨時營業執照的應對策略,已不合時宜,因為這非但無助于迫使業者另尋經營地點,反而局限了新村的發展出路。
他舉例,麻坡巴口新村聞名于家具業,更是麻縣製香業的重鎮,兩者皆是居民主要賴以為生的行業,但近年來卻陷入發展瓶頸。
「麻坡家具同業商會在過去10餘年來,不斷協助業者向政府爭取在巴口新村附近設立一座家具工業園,以協助位于益華村的非法家具廠進行搬遷,如今總算獲得州政府的首肯,購地計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預料未來將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家具中心。」
他說,巴口新村也擁有許多特色美食,如螃蟹米粉、芋環等,一旦巴口家具業獲得妥善安置,村內也將有多餘空間作為推動美食旅遊及人文藝術活動,多管齊下的方式將有助于留住人才,同時提升地方上的經濟。
「馬華去年成立《十大經濟方略》焦點小組,研究如何將新村『城鎮化』,巴口是其中一個納入此研究計劃的新村。」
身為此小組一員的他說,他們將通過馬華在政府內的影響力,把新村計劃和倡議,納入國家主流發展政策。
政府撥款有限 缺乏良好基設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個區域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優質的公共服務,這些卻是新村最缺乏的。
隆雪華堂執行長陳亞才指出,我國在獨立后因政府經濟能力有限,新村未能成為發展的重點,儘管現在一些新村已具備市鎮外形與規模,但在過去數十年來,政府並沒有擬定具體或重大的新村發展計劃,故此許多新村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有的甚至走向沒落,日見衰微。
他直言,要讓新村更快進入改變的狀況,關鍵在于提供村民創業的機會及行業生存的空間,惟前提是搞好基設,唯有完善的設施,才能讓行業走得更遠。
他以太平十八丁漁村為例,指出該村近年來落力推廣的人文生態旅遊,的確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原有的基本設施卻跟不上旅遊業發展的變化,導致一些慕名而來的遊客無法盡興。
他說,政府每年發放給新村的撥款相當有限,若依賴政府款項提升新村基本設施,恐怕是遙遙無期,必須另尋對策。
「根據2016年財政預算案,新村明年度所獲得的撥款為5000萬令吉,平均分給全國450個新村,每個新村一年僅獲11萬令吉。」
他認為,馬華或許可延續前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丹斯里黃家定在任期間,嘗試推動的新村發展模式,即分階段選出重點新村集中撥款發展,再定期檢討方向及策略。(收藏自 2016年01月09日 東方日報))
Comment
谷歌在涂鸦墙上展现茜碧卡迪卡素图像,表扬这名舍己为人,勇敢抗日的女护士。
(吉隆坡3日讯)适逢本土“女英雄”西碧卡迪卡素(Sybil Kathigasu)117岁诞辰,谷歌首页的涂鸦展示她身穿护士服,站在霹雳州甲板住所外的画像,纪念这名在抗日时,舍身救治抗日军的护士。
谷歌在其页面上把她形容为“永不退缩的女人”,感谢她舍己为人的勇气及精神。
根据资料,西碧卡是欧亚混血儿,她与丈夫原本在波士打路(现为怡保苏丹伊德里斯路)经营一家诊所,在日军占领怡保前搬迁到甲板。
她在马来亚日据时期为抗日军提供药物及治疗,即使被日军施予酷刑,她仍不顾自身安危为抗日军提供救治。直至1943年她被日军监禁,并亲睹年幼的孩子被日军吊在有蚂蚁窝的树下,残酷虐杀。
她在日军败退后到苏克兰,但因虚弱不堪至在数个月后与世长辞。
临终前,她於1948年6月12日获得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颁发的乔治勋章,是唯一一名获得该勋章的本地女性。(文章来源:星洲日报·2016.09.03)
張鵬程·到文冬懷舊
文冬,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至今還保留著豐厚的歷史痕跡,遊覽文冬的核心本該突顯其“古老”之意,包括當中的古老建築、名人故事、人文風情、碑銘和牌坊等,讓遊客集觀光、觀摩、欣賞、學習、感受與體會於一體。無奈的是,當人們一窩蜂前往文冬遊覽,大多僅享受於吃喝玩樂,卻對這具有深厚文化底蘊且人文薈萃的鄉鎮一知半解,今日,不妨來看看,文冬的人文民情。
想到文冬,你會想到什麽?
吃、喝:貓山王、D24、豆腐卜、野味、雲吞面、樹屎粉、古早味雪糕、勁抽冰……?
玩、樂:文冬大巴剎、熱水湖、森林瀑布……?
若你對文冬的想法僅限於此,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上述觀點僅是文冬旅遊給大家的刻板印象,其實遊覽文冬不該僅是如此!
早年文冬市區以雜貨店生意最為盛行,生存至今的“廣生號”就是其中代表。這個自二戰前一直刻印在外墻的廣生“招牌”,已成文冬華社“古跡”。
盡管時代變遷,文冬許多商店的柱子和墻壁依然保持以傳統中文書法繪上招牌,充滿藝術氣息,亦成為文冬街道獨有的特色。
無論是老字號,又或剛創業的年輕一代,商店掛上電腦印制的美侖美奐新穎寶號招牌,另外,也找專人在柱子上以毛筆繪上書法招牌,增添市景文化風貌。
專門彩繪招牌的唐耀生(見圖),現年72歲,他說,雖然電腦字的招牌款式多樣化,顯得精致美觀,但是卻顯得冷冰冰,反觀書法招牌,優美的書法字,也扮演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角色。
“很多年輕人開設的商店,也要求我在柱子或墻壁以油彩寫書法標語,又或繪畫商品,容易吸引過路者的視線和目光。”
他使用楷書和魏碑繪中文招牌字,都是繁體字,也讓老一輩倍感親切。
唐耀生:街頭美學獲認同
除了繪寫書法招牌,唐耀生也有做浮雕招牌,非常考功夫,
他說,以前五、六十年代的商店柱子都以浮雕刻上招牌,目前依然保存浮雕招牌的商店已不多,而且也不普遍,現今只有一些社團延續傳統,特別訂制浮雕招牌。
目前,在文冬只有唐耀生寫書法招牌,他形容,這是一種街頭美學,獲得普羅大眾的認同,可惜,沒有多少人有興趣學習此另類的書法招牌。
遊覽文冬時,會否有一刻猶豫為何135年歷史的廣福廟會建在進入和離開文冬市區的門戶位置?再來,大家都很喜歡吃“樹屎粉”,那麽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樹屎粉”為什麽叫“樹屎粉”?又再來,文冬“味念雞”為何會比家鄉廣西的“味念雞”來得好吃?這種種疑問,可能連很多的文冬人都已懵然不知了。
同悅工作坊文創工作者李德偉與李麗萍夫婦雖並非地道的文冬人,但談吐間我們能察覺他倆對文冬那顯露無遺的愛。
李麗萍:提拔文冬年輕人成為當地導遊是當務之急。
忽略其旅遊價值
“從事文創工作多年的我們是在偶然機會下愛上這裏,對於文冬未能充分突顯其旅遊特色,我們認為這絕對是一種遺憾。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掀起旅遊熱潮,兩個入圍世遺的城市檳城與馬六甲也應這股潮流不停的發展其旅遊事業,其中業績大家有目共睹。但與此同時,大馬並不可能再出現第三、第四個世遺,那麽像文冬這樣的二線城市應該要怎麽發展其旅遊經濟,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難道我們要讓這同樣歷史悠久的鄉鎮‘自生自滅’麽?”
李麗萍說,目前旅遊業與歷史悠久的會館唇齒相依,文冬旅遊業除了可將業務外包給旅遊公司的同時,亦可將其中的會館文化帶入其旅遊的核心中,從而讓一些可能會走向沒落的會館得以重生,達到在吃喝玩樂的同時,對文冬的歷史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身為大馬人,有誰會不認識陸佑?但文冬以外的國人又有誰會曉得陸佑與他開拓文冬的那一段歷史?陸佑造就了文冬建埠早期的經濟興旺,歸其原因主要是錫礦的大量開采與生產。與此同時,大量會館相繼崛起,人們那時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導致工商組織和活動茁壯的成長了起來。又再來,有誰不認識孫中山?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大馬,乃至全世界目前僅存的兩間中國青年益賽會與孫中山的關系?這百年歷史的中國革命機關,如今還能在文冬找到當時的不少遺跡。”
著重於提高形象
她補充,文冬的旅遊宣傳廣告,不應僅以吃喝玩樂為主,更應著重於提高文冬的整體品牌形象。榴蓮、文冬姜、豆腐卜、醬油、野味等固然是重點,但這些均屬層次較為表面的旅遊,我們應要更全面的認識文冬,這樣整個文冬的經濟拉動才會更為的顯著。”
除了新加坡與吉隆坡外,文冬亦有一條陸佑街,它也曾是文冬的商業中心。
似乎早已沒人記得中國青年益賽會當年的風光景象。想當年,孫中山曾在此進行籌款活動。
資金欠缺制約發展
曾幾何時,加叻大道的建為全馬人民帶來了無窮的便利。人們只需看著指示牌、拐一個彎,就可直通欲到達之地。
雖說路程縮短是件讓人雀躍之事,但加叻大道周遭一些“小路鄉鎮”卻因無人問津而漸漸失去光芒,年輕人不見就業生機,自然紛紛往外跑。
旅遊業由於投資周期長且受一系列社會與自然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資金不足一直成為制約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李麗萍表示,文冬在這方面亦遇到了同樣的瓶頸。
“最近,政府頻頻把旅遊資金投放於重點旅遊區,那麽像文冬這樣的二線城市不就沒人來投資了?這做法確實值得商榷。由於政府能投入於文冬發展旅遊的資金畢竟有限,那麽本地民間團體就更應探討要如何去運作與發掘文冬旅遊經濟與各種延伸性問題。”
民辦旅遊應強化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冬旅遊業開始崛起,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它因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優美的人居環境使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的同時,其知名度亦迅速大增,異軍突起成為大馬旅遊界的一匹“黑馬”,倍受國內外遊客矚目。
接著,大吉隆坡計劃、馬中關丹產業園、中樞大道、關丹深水碼頭及文冬專科醫院都會在這7年內落實,被納入版圖的文冬在未來7年內會否如願變成集旅遊與經濟快速發展地區,毅然成為首都吉隆坡周邊地區的強勁後盾,亦同樣讓我們期待。
“目前,文冬旅遊業也面臨激烈的競爭,所以我們必須根據文冬的自身特點打造旅遊產品及積極開發旅遊營銷策略。
文冬旅遊管理方式和市場拓展理念其實方向尚未成熟。說自然原生態風景它有,說本地特產它亦有,但人文歷史宣傳上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讓遊客覺得文冬不就僅有吃喝與玩樂。
欠缺年輕導遊
未來,文冬旅遊應逐漸由單個品牌的“點”轉變為聯手編織旅遊產品的“線”,由民間團體和旅行社獨立宣傳轉變為捆綁宣傳聯手促銷,共同營造融洽和諧的旅遊氛圍,從而推出更多的旅遊產品、提升旅遊品質。
李麗萍說,“我們並非要做得最好,而是要努力變成唯一。目前,帶團來文冬遊覽的導遊素質亦有待加強,需要擁有對文冬深厚的認知方可讓遊客一窺文冬的魅力。此外,提拔更多的文冬人,包括文冬當地年輕人成為導遊,亦是當務之急。”
“文冬旅遊地圖”內容詳盡,為遊人提供了無窮便利。
文冬老戲院如今也變成了貨倉,過往男女生必須盛裝赴約的場面已成往事。
被忽略的興盛年代
人微言輕,是當年許多南來馬來亞新客的命運。姍姍來遲的大馬廣西人亦是如此。
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各籍貫間辛苦掙錢,免不了會有明顯的籍貫主義。遲來的廣西人雖遍布全馬,但陣容略顯單薄,仿佛寄人籬下,聲勢往往不及其他籍貫……。
文冬有“三多”,即會館多、廣西人多與山多。這裏可說是個廣西村,廣西人占了當地華人的60%。19世紀中葉開始,文冬被發現蘊藏豐富的錫礦,吸引大量礦工前來開采。1895年,文冬開埠功臣陸佑率眾從吉隆坡東渡以後,文冬開始進入了興盛年代。
文冬廣西會館成立於1910年,今年步入105周年,那麽廣西人應是更早於那個時間來到文冬。
從事割膠謀生
當年來到文冬的廣西先賢多半目不識丁,欲從事農牧,但多數田地已由先到的其他籍貫新客開墾,所以多半從事粗重工作,如散工、割膠、耕耙與采礦工人等。早期的文冬可謂是“膠工時代”,很多廣西人都是以割膠謀生的。為適應當時作息,文冬進而產生了一種取名特別的食物“樹屎粉”,樹屎即樹膠,樹屎粉便是膠工的面食,這其實說的正是經濟米粉,亦是文冬多代人的早餐與宵夜。
廣西人其實全馬各州都有,只是人數不多且零星分布,甚少為人註意。人數不多的或已入鄉隨俗,雖沒忘祖,但多半也會融入該地源流最多籍貫的語言使用與生活方式,淡化了身上的“廣西色彩”。食物方面亦是如此,像是就地取材使用文冬姜所烹調出來的味念雞,在口味上更出現“青勝於藍”,比廣西家鄉美味的奇妙現象。
豆腐卜與生姜為文冬人帶來無限商機。
處境:僅有資源
沒有策略在文冬旅遊開發之初,由於自身獨特的旅遊資源,故避免與其他同類二線城市旅遊市場無序的競爭。其中,D24、貓山王、文冬姜、黑醬油、豆腐卜、森林瀑布、熱水湖等毅然變成了文冬的“生招牌”,使文冬相對於其他二線城市較早認識到旅遊資產所帶來的優勢。 但這僅僅如此是不夠的。遊客穿梭於文冬古街古巷、行走於大巴剎時,往往忽略了身邊的一些人、事、物,這些往往正是文冬真正的賣點。由此,李麗萍創作的“姜蓉小姐”、“豆腐卜哥哥”、“榴蓮先生”等於這時油然而生。
“我們除了可憑借這些可愛的卡通牌板增強與遊客的互動外,亦可幫助業者們提高其產品的銷量,尤其年邁業者更無需一直重覆同樣的對白,顧客買得容易、產品無形中也出得快。”
老人故事輕易被忘談話當中,我們徒步經過了兩間特別醒目的老房屋,其中一間裏頭坐著一位年邁裁縫師;另一間則坐著一位年邁理發師,他倆均出生於文冬,是地道的文冬人,喝文冬的水長大,對於文冬的一些老故事,自己偶有經歷,偶有聽聞。其中,前者提及自己曾於二戰時期逃至文冬深山時感觸良多,而後者說起自己曾給當時蘇丹理過頭、刮過胡子時,更顯神采飛揚。由此可見,這些老人的故事絕非無人問津,只是沒被留意。
“要知道歷史一去不覆返,若當年沒留下任何記錄,只能算是我們心中永遠的遺憾。老照片也是回憶的一種,它除了流露出豐富的時間信息外,亦是不可覆制的。例如,誰能想象,當年文冬人看電影,男生系領帶,身穿西裝西褲;女生則身穿洋裝小花兒裙的景象?若有相關老照片、老古董,那麽就可重新觀察當時文冬的輝煌景象,亦可校正我們的現狀。”
古早味的茶餐室於城市並不多見。
善用會館特色
文冬約有60多個會館和華人社團,為霹靂乃至全馬最多,這正是文冬的另一大特色。雖文冬旅遊開發歷史較短,但依目前存在的旅遊產品來看,其亮點與特色還是有的,例如,當地會
館應共同打開大門迎接遊客,讓遊客們對文冬有更深度與全面的認識。
文冬廣西會館
窺探背後故事
“很多會館均認為自己遇到了瓶頸,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在時代變遷中失去原有角色,其實這並不然。在文冬旅遊不斷開發的過程中,很多遊人於遊覽文冬時都會對這些會館充滿了好奇,想窺探其背後的故事。遺憾就現階段而言,大多數遊人由於缺乏咨詢管道,想了解各會館的一磚一瓦、那一扇門後的故事其實並不容易。”
所以,會館應被善於利用,可提供簡餐或開設烹飪班。例如廣西會館可效仿泰國般為遊客提供烹飪廣西菜課程。
“遊客學習廣西菜後,再頒個文憑給他們,那才是真正的體驗之旅!會館除了可協助社會制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外來投資者註意這裏外,還可引發年輕人回流,又何樂而不為呢?”
慢行慢細味
那天,我與攝記手持“文冬旅遊地圖”,就尾隨他倆穿梭於文冬市中心的3條主要街道。這3條街道(辛炳街、陸佑街和崔賢街)老建築林立,雖部分偶有更新,但仍看得出其沈澱的歲月痕跡,昔日盛景仿佛置身眼簾。
“陸佑街和辛炳街一直都是文冬的商業中心,崔賢街則是會館街。每個遊人抵達文冬市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廣福廟,進入的第一條街道就是辛炳街,然後最終從陸佑街離開。早年文冬由陸佑開發後,這主要3條街道已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店鋪。陸佑街有很多洋貨店、辛炳街曾開設不少雜貨店、崔賢街主要是學校、商店、住屋與後來林立的會館。 ”
從黃氏江夏堂柚木天台(騎樓)往外看,盡收眼簾的除了是熱鬧市集外,最醒目的莫過於建築雄偉的文冬華人大會堂。
擁有百年歷史的文冬華人大會堂將於6月中進行裝修工程
保留百年老街
文冬華人大會堂是文冬歷史最悠久的地標之一,而去年適逢大會堂百年慶,理事會和特刊小組在各造幫助下完成了《100周年紀念特刊暨華埠史與先賢錄》。這本刊物除了讓文冬華社擁有第一部屬於自己的華埠史、先賢錄外,亦是文冬至今華社史料最充實的一本刊物,對區內社團和文冬整體居民都具有保存價值。
為何進出文冬市區都得經過廣福廟?意義原來是,保佑來到的人與離開的人,都會平平安安!
她建議,當地人應盡量保持辛炳街、陸佑街和崔賢街這3條百年老街的古色古香、維護文冬的原生態,並突出會館的“賣點”,使久居城市和異地遊客走進文冬就能充分體驗文冬的人文與自然這雙重環境,才是最佳良策。
進行文冬旅遊開發時,應忠於歷史,以舊修舊,而老街古巷的改造、修覆應保留故有形態,最忌諱的是不古不今、不倫不類,失去或扭曲原有的歷史風貌和內涵韻味,這就失去了老街、古巷與古建築的價值,喪失了文化靈魂,也就失去了對遊客的吸引力。
“像壁畫,仿佛成為了一個趨勢,在古跡上畫上壁畫雖我不反對,但我希望我們能不跟風,保留古跡最原汁原味的原始面貌。”
文冬最近也興起了壁畫風。(2015年9月27日《南洋商報》 報道:張鵬程 攝影:謝德煜)
陳寶兒·发掘特色 本地景点一样棒
我國的令吉兌換外幣暴跌,然而大馬旅遊業並沒有受到馬幣貶值的影響,反而對喜歡到處吃喝玩樂的人來說,這時期正是留在本地旅遊的最佳選擇。
深度主題美食和旅遊策劃人兼前山腳下男孩組長黃文升表示,絕多數本地人認為「馬來西亞沒什麽好玩的」,但實際上只是本地人自身偏好往外旅遊,忘了發掘及欣賞本地景點的過人之處。
他舉例,泰國深得遊客喜愛,但作為鄰國的大馬,兩國雖坐享許多相近的自然資源,但兩國運用的方式卻截然不同。泰國旅遊業者懂得善加運用和發揮自然資源,但大馬卻白白浪費這個上天賦予的禮物。
(Photo Credit: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laysia)
「泰國和大馬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但大馬人一般上會先擔憂許多問題,而泰國人就先把問題解決了。一樣的東西,落在他們手裏,就變得不一樣。」
主持人蘇進川認為,談到旅遊,其實是觸碰大馬人心中的痛,因為大馬具有讓世界各地遊客大開眼界的旅遊先決條件,但卻因不懂得如何善加規劃而浪費了。
主持人鄧佩銀也表示,外國許多的民宿是採用原有的資源來創建,而且不需要花費額外金額。
黃文升回應,泰國許多成功的旅遊景點,多數都是讓原本寂寂無名的小地方,搖身變成了世界矚目的景點,而成功的關鍵在於業者是否用心經營。
他分享,朋友常向他提出疑問,要求簡單管理又賺錢的旅遊經商方式,但而他每次的回應是:「抱歉,沒有這麽好康的事。」
「大馬旅遊業經營者必須轉變心態,他們缺乏分享的心態。」
他提及,他曾經到訪很多泰國民宿,在踏入之際就能深切感受到民宿老板的用心,努力透過民宿獨特的主題,與到訪者分享他們的特色和所要傳達的訊息。
「還有一家金門的老民宿,阿公阿嬤早上就在唱福建卡拉OK,雖然會被吵醒,但這就是道地文化,是真正的台灣。」
有特色不怕偏遠
他說,哪怕只是簡單的花草、環保概念或是手製品,只要是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鮮明主題,藉此建立好口碑,同時也正是促成回頭客的主要元素。
「經營者要留意細節,要在客戶說出需要前滿足他們。不管是衛生、蚊蟲、或是民宿內的趣味性,經營者都要先把問題解決。但大馬很常看到的情況是,民宿的外觀很漂亮,但是裏面空蕩蕩,讓你不知道要做什麽。」
大馬交通的不完善,或許是國人長期認為旅遊困難的主要原因。那麽,究竟是否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大馬就不值得一遊呢?
黃文升認同大馬交通不完善的說法,但他強調不應該把問題放大,反視乎經營者是否用心經營,主人家的親切是否為遊客帶來賓至如歸,有回到家的感覺。
他解釋,位於太平前班台途中,以3萬只鴨子為主題的自農休閒農場,該農場的受歡迎程度就是「偏僻或遙遠不是旅遊問題」的絕佳例子。
「好像台灣和泰國,為什麽很多人這麽喜歡去了再去,因為那裏讓遊客尋獲豐富的人情味。所以不要怕你在不具名的小山溪或是遙遠的地方,用心經營的地方,遊客一定可以找到。」
黃文升表示,在他過去的帶團經驗,大馬遊客難免會對泰國一些民宿沒有籬笆的設計感到震撼,開始擔憂安全問題。
「由此可見,安全保障也是旅遊業者須首先考量的重要因素。」
嚐丹州美食 齋戒月最佳選擇
美國有被喚為「母親之路」的著名66號公路,大馬也不落於人後。深度主題美食和旅遊策劃人兼前山腳下男孩組長黃文升指出,這個季節就應踏上關丹北上的3號公路,在齋戒月前往馬來美食最多元及種類繁多的吉蘭丹。
他指出,8月至9月期間,從關丹北上的3號公路,一路上可見正藍的天空與海水。加上登嘉樓和吉蘭丹靠近,前往品嚐當地美味的馬來糕點,更是齋戒月必去之處。
他解釋,大馬半島的南北大道為1號公路,橫跨東西海岸的就有從吉隆坡到關丹的2號公路,北方的東西大道則是4號公路。
「5號公路則為西海岸的沿海公路,從馬六甲到霹靂州的紅土坎;若是走過8號公路,左邊就是日萊峰,右邊會有稻田風光。」
化身當地人吃原味
曾經出版《原來檳城可以這樣玩》的黃文升指出,位於檳城與吉打交界處的吉南瓜拉姆拉漁港,有全馬絕無僅有的奇特小築地魚市場。
他說,這個魚市場以獨特的交易方式聞名,即不能公開喊價。買家只能在漁民耳邊竊竊說出買價,在群眾開價完畢後,漁民就會公佈「得標者」,讓買家歡歡喜喜地把標得的海產帶回家。
提及黃文升的家鄉──檳城,他以「愛之深,責之切」來形容。他希望檳城能獲得普羅大眾的喜愛之余,同時卻又擔心當地聞名的美食,在口味及價格上做出調整。
為此,他鼓勵遊客不應只是停留在旅遊區,反之要走入當地社區,到檳城人才會去的地方。
「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當自己是遊客,要把自己當成當地人。這樣才可以吃到原味,看到最真實的面貌。」
嘉賓開講:遊江沙感受西海岸王室色彩
深度主題美食和旅遊策劃人兼前山腳下男孩組長黃文升強烈推薦,一個被忽略的大馬景點,就是富有西海岸王室色彩的江沙。
他指出,江沙聞名的許多道地美食,如海南咖喱雞肉或牛肉包,就受到當地馬來貴族的喜愛。同時,該地區正位於大馬西海岸最大河域──霹靂河的中段,景色相當壯麗。
「而在黃昏時段,若站在河的對岸觀看王宮,再加上看到鷺鷥飛躍的畫面,站在那裏就很舒服。本地或國外遊客都說,在地路線真是讚,是真正的馬來風味。」
他說,倘若一家人想要在週末來個短暫旅遊,以吉隆坡為出發點,其實2小時的車程內就可抵達許多符合現代人對旅遊的要求,如尋獲美食與好景、更重要的是,能夠拍攝出能上載至社交網絡分享的好圖。
他舉例,江沙、小鎮新古毛,以及立卑等,就是很好的短暫旅遊景點。
他表示,在未成為正式的旅遊區前,當地必定隱藏了非常多值得品嚐的古早味美食,其中新古毛一家著名的海南小店,就會配合水果季節製作出特色糕點。
他說:「福隆港也受到世界各地愛好觀鳥者的青睞,是大自然的瑰寶。國外雜誌都曾介紹過,只是當地人不曾察覺。」
開講嘉賓:黃文升(深度主題美食和旅遊策劃人兼前山腳下男孩組長)
電台主持人:鄧佩銀、蘇進川
2015年06月27日 東方上電台
谢宏寧·知知港成一日遊熱景
以種植業聞名的森州知知港新村,近年來已成為隆雪遊客一日遊熱門景點,客家糕點與土產水果是必不可少的伴手禮,蜿蜒的山路更是腳車與摩哆騎士最愛的挑戰路段,週末與公共假期蜂擁而來的各種遊客,也讓當地經濟發展重現生機!
青山環繞的知知港雖有「港」之名,卻是坐落在山腳下的盆地,過去以種植黃梨與各種水果聞名全國,惟如今隨著當地議員大力推動旅遊業,邀請青年畫家增添幾副壁畫,推出旅遊導覽地圖,也讓知知港成為隆雪與芙蓉人民的一日遊熱門景點。
據當地業者指出,大部分遊客在週末或公共假期早上10時後,就會開始陸續湧現在知知港,主要分為自駕遊的一家人、巴士一日遊旅行團、腳車與摩哆騎士團,享用當地早餐如自製麵食或客家菜餚,購買客家糕點與水果,享受當地悠閒氣氛後,直至中午或下午時分再離開。
客家糕生意好
其中生意最好的客家糕點店鋪,當屬營業超過20年的頌成糕餅店,售賣裹上菜脯或沒餡的粗葉粄、香脆爽口的客家油起、黑糯米製成的葛極糕、內陷為蝦米的蘿蔔粄、香甜可口的木薯糕等超過20種傳統糕點,早上11點開店營業後,都能吸引大批遊客搶購。
老板娘伍文寶受訪時也感謝陸兆福大力推動當地旅遊業,協助提高當地居民收入,並透露非週末或公共假期以本地顧客為主,準備的食物量也會少一大半,顯見外地遊客的購買力。
帶動社區發展
謝啟仁(54歲)是土生土長的知知港人,原本只是在大街上售賣釣魚器具,但為配合推動旅遊業的努力,也在店前擺賣黃梨、客家糕點與餅乾,沒想到遊客量果然越來越多。
開店8年的蕭文燕(48歲,文藝茶餐室負責人)則表示,以客家人為主的知知港美食,除了客家糕點之外,也包括釀豆腐、傳統菜餚如狗仔鴨、炸肉和芋頭扣肉等,大部分遊客都是為美食而來。
「我們非常歡迎外地遊客,畢竟知知港只是個小地方,如果能有更多人進來消費,也能帶旺社區發展。」
除了客家美食,知知港也有數景點可供參觀,包括百年老廟如廣福宮、福聖宮與梨花庵、同樣過百年歷史的群英華小、余朗朗日軍屠殺紀念碑、成立超過10年的生態農場與大街的5幅壁畫等。
業者冀增景點「留客」
有鑒於知知港遊客以「一日遊」模式為主,下午時分就變得冷清,知知港業者希望提升或增加更多旅遊景點,讓遊客逗留更長時間!
當地業者表示,目前除了具有歷史價值的旅遊景點,與新加入的老街壁畫之外,知知港並沒有其他較吸引人的旅遊景點,因此希望有關當局可以想辦法增加景點。
「另外,知知港大街較狹小,也是景點集中區,大批巴士或車輛也會影響大街交通,因此希望政府可以找空地興建停車場,也避免引起交通糾紛。」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隆雪一帶前往知知港,必須途經蜿蜒崎嶇的山路,因此,成為腳車與重型摩哆騎士最愛挑戰的路段,也讓淳樸的知知港大街每到週末,都會出現停滿重型摩哆的奇特場景。
奔馳在這條山路已經超過5年的謝志康(27歲)表示,平均每月會和朋友騎摩哆到知知港兩次,感受風馳電掣的速度感,再到寧靜的知知港享用早餐與聊天,度過悠閒的假日。「近年的確越來越多人到知知港,畢竟在經濟不景氣之際,價廉物美的知知港的確是很好的旅遊景點。」(收藏自 2015年12月20日 “東方日報” )
李桂萍·埔萊山登高賞景‧沐浴自然野外瀑布中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柔州古來的埔萊山雖只高700公尺,但卻是柔南一處空氣清新、景色優美的綠肺,因此,在民眾口耳相傳下,她很快就成了許多登山客或越野腳車騎手的首選。
從山腳一步步往上走,沿途的翠綠美景搭配蟲鳴鳥叫聲,宛若一曲天然交響樂般使人忘憂。走得累了,還可到山林間的瀑布區泡一泡山水消暑。
遊畢埔萊山,可順道到古來士年納的神廟“花果山”祈福,看看美猴王“齊天大聖”的英姿。不少到廟裡拜祭的善信也都會取山水洗澡或清洗車牌,討個發財好兆頭。接著,還可到亞逸文滿的南洋魚場欣賞五百多種多姿多彩的熱帶魚,增長知識之餘也有助放鬆緊繃許久的精神狀態。
城市生活忙忙碌碌,週末假日是休閒放鬆的好時機,不妨暫拋下身邊繁瑣雜事,遠離都市的喧囂聒噪,走一趟山路,緩解精神緊張和生活壓力。
對住在南馬的我們來說,想來一趟登山之旅,又不想長途跋涉,距離新山市約20公里、坐落古來境內的埔萊山(Gunung Pulai)(下二圖,網摘),自然成了首選。
埔萊山高約海拔700公尺,佔地8公頃的休閒森林區內有許多動植物景觀及天然池塘瀑布,一度是自然愛好者的樂園。
無奈,2001年12月28日,這裡發生山洪暴發,奪走5條人命。
發生山洪事件後,政府暫時關閉埔萊山,並列為“危險地帶”以進行修復工程。嚴格而言,政府尚未正式宣佈重新開放這座旅遊景點,不過熱愛登山健行的人,找不到其他新去處,只好“不請自來”,登山之餘,也喜歡到涼冽冽的瀑布區嬉戲。
登山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登山屬老少兼宜、可增強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患心臟病機率。星期天的早上,一家大小、三五好友或情侶相伴到埔萊山的人潮少說有上百名,大家把車停泊在山腳下的甘榜,稍微做個熱身操,便開步往山裡前進。
埔萊山不需冒險犯難的攀頂登峰,沿途就是一條柏油道路上山下山,無需攜帶林林總總的登山裝備,只需一瓶飲料或簡單的能量干糧,可謂是簡易的全民運動。加上這裡最靠近市區範圍,因此除了古來居民,笨珍、新山、柔佛再也、北干那那等地的民眾都喜歡趁閒暇到這裡遊玩,呼吸新鮮空氣或到瀑布區泡泡清涼的山水。
長約5公里的登山步道,兩旁盡是密聚的樹木叢林,清爽的早晨,尚未散開的雲霧籠罩在山林,周遭傳來不知名的蟲鳴和鳥兒清脆的鳴叫聲,讓人頓時釋放所有的疲憊,沐浴在自然的野外風景中。
你可依本身體力緩步慢行、快速跑動,也可走走停停,欣賞路旁枝葉繁茂的大樹、各類型羊齒植物、豬籠草、蝴蝶和小野花。這裡常是攝影發燒友和戶外觀鳥的好去處,偶爾還能看見在走道嬉遊的猴子和松鼠。
埔萊山登山走道還設置了休憩涼亭,小朋友喊累,便能暫時停下腳步,喝口水吃點餅乾,再重新出發。
從山腳往上慢步行走,偶爾聽到安哥安娣迎著微冷晨風,豪爽地邊走邊唱練習嗓音,更有些安哥在登山路途揹著草蓆和收音機,一路聽著心愛的歌曲和廣播,一旦腿痠,就把草蓆往樹蔭下一鋪,躺下小睡片刻,寫意自在。
電訊塔嚴禁拍照
埔萊山的山頂是大馬電訊塔設置所在地,由軍人駐守監管,屬於禁區。雖然嚴禁拍照,但好不容易“攻頂”抵達目的地的民眾,都會選擇安全角度拍下到此一遊鏡頭留念。
經常登山或運動的民眾來說,埔萊山的高度只是小兒科,惟對運動量有限的我們,越是接近山的頂端,越覺得舉步難行,因為朝山頂有好幾處陡峭的拐彎和步道,聽登山友說,一些斜坡傾斜有70度左右,得踮起腳吃力地往上爬坡。
剛開始我們心情很好,一路說說笑笑,覺得應該是個輕鬆愜意遊山玩水旅程,直至走到汗水淋漓,氣喘吁吁,歇息了好幾回,山頂電訊塔的蹤影似乎仍很遙遠,才有腳步怎麼如此沉重之感。
走得累有順風車可坐
能夠在山裡行駛的車輛也只有電訊公司或軍用車,好想放棄的我們真想搭順風車。路過的登山友以微笑和鼓勵的語氣說:“就快到了哦,別氣餒,繼續走。”
對方一番善意賦予我們堅持到底的力量,全身汗水直冒,咬牙撐著,花了兩小時我們終於來到山頂。站在涼風習習的山頂,所有的疲累完全放下,遠處青翠的山林景色令整個人精神暢快起來,非常舒服。
幾個年輕的登山友是第二趟到埔萊山,大家抵達山頂的當兒同樣顯得精疲力盡,稍微休息後又興致勃勃,洋溢十足的成就感,心滿意悅,欣然約好下週再來“征服”埔萊山。
瀑布裡泡泡腳消消暑
埔萊山經山洪“洗禮”,迄今未完全恢復昔日風貌,廢置的涼亭和廁所沒有重新修護,倒置在斜坡的大樹幹顯見自然界的破壞力,惟沉浸在大自然懷抱的人潮,安全隱憂不再是問題。
依循著淙淙水聲來到埔萊山瀑布區,不少青少年在面積不大的水潭玩得不亦樂乎,不想沾濕身體的話,坐在岩石邊也會有涼爽消暑的舒適感。
或許是炎熱季節,雨水缺乏,瀑布水量不甚充沛,不過處於山水間,吹來的清風讓人心曠神怡,一家大小來此,泡泡腳,消消暑,對小朋友是蠻有趣的戶外活動。
在瀑布區遇見好幾戶攜帶豐富餐飲和草蓆來埔萊山野餐的家庭,其中一戶馬來家庭說,他們每週都會帶孩子到埔萊山瀑布戲水,度過大半天的假日時光。
師生假期露營好去處
“埔萊山空氣清爽,小孩喜歡游泳,這裡有供他們活動、發揮精力的場所,大人也能放鬆心情,是個舒適的郊遊環境。”
記得唸小學時老師曾帶我們到埔萊山郊遊,印象中大家預備了各樣的零食吃吃喝喝,回到家就能高興好一陣,想來埔萊山對該區的小學生而言,便是如此的充滿親切感。
村民說,學校假期時,不但有本地師生來露營,還有新加坡遊客越堤前來度假,遊山玩水。
“住在城市的人都愛到野外登山,埔萊山的整修工作雖然有待改進,但這裡最靠近市區,又充滿自然風味,所以吸引很多人來。”
山裡騎腳車另一享受
登山能夠考驗個人的耐力、體力和意志力,好些登山友成群結伴,以不快不慢卻不帶停留的行走速度健行,而登山過程最佩服的是半踩半推著越野腳踏車、不打退堂鼓上山的騎士們。
都市地區一來空氣不好,二來交通繁忙,腳車道不常見,這就是為何一群越野腳車愛好者選擇到山區騎腳車且樂此不疲的理由了。
“到山裡騎腳車是最棒和最舒服的,空氣好又沒有車輛干擾,比較安全。”一名登山騎士說。
繼續登山路途,遇到從笨珍來的顏先生,他每週至少3天獨自到埔萊山健行,有時會走到山頂,如果累了,便在路旁憩息,吃些小點心,欣賞樹林景觀後下山。
取山水回家養魚
顏先生手中拿了幾個空礦泉瓶子,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他特地拿來取埔萊山的山水回家養魚。
除了他,一些登山友更用水瓶取了從石壁流下的泉水後,眉頭皺都不皺,一飲而盡。我們露出疑惑眼神,心裡不禁想著衛生不衛生的問題,一位登山友說:“別擔心,這裡的山水比你家的過濾水還乾淨,喝了不會有事。”
聽了登山友言之鑿鑿,我們也依樣畫葫蘆。老實說,除了清涼,山水沒甚麼味道,但習慣喝煮開的食水,心裡難免有股怪怪的感覺。
花果山看美猴王英姿
離開埔萊山,順道參觀位於古來士年納(Sedenak)的花果山(下圖)和亞逸文滿(Ayer Bemban)的南洋魚場,看看美猴王“齊天大聖”的英姿,再來欣賞多姿多彩的熱帶觀賞魚世界。
花果山實際是一座神廟的名字,從古來市區去約需15分鐘車程。這座已有逾30年的歷史華人廟宇,內部也供奉赤腳大仙、千手觀音和釋迦牟尼佛等神像。
早年花果山只是一座簡陋的神廟,在善信膜拜發橫財的消息傳開後,香火益加旺盛,隨之擴建廟宇以及增添園藝設計,呈現猶如孫悟空所住的花果山景觀。
負責承建花果山園藝設計的王朝永(66歲)說,他是參考電視影片和紀錄片取得設計花果山園藝概念,除了人造瀑布和池塘,這裡還有十二生肖模型,以及飼養上百隻烏龜的放生池。
取山水沖涼洗車牌討好兆頭
到廟裡的善信都會取山水沖涼或洗車牌,討個發財好兆頭,怪趣的是大家把車牌號碼寫滿在神像金身,祈望心想事成。
花果山少不了野猴,當地的野猴不會攻擊訪客,但手中拿著食物的你得小心留意了,稍不提防,諸如水果、冰淇淋、餅乾、零食等都會被野猴搶走。
農曆新年和公共假日,花果山人潮鬧哄哄,平日也不乏到來拍婚紗照的新人。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和八月十六日是該廟舉行神誕儀式,酬神戲和歌台晚宴吸引眾多馬新而來的信眾,場面熱鬧。
至於匯集約500品種熱帶觀賞魚的南洋魚場,也是魚池美化和水族器材等中心。不過,據業者反映,年輕一代沉迷電腦手機遊戲,飼養觀賞魚熱潮大不如前。
雖然養魚風潮降低,但來到這個大型水族館,看著色彩繽紛、晶亮閃光的魚群悠然游動,無不賞心悅目。(收藏自 2013-08-05 光明日報/副刊‧報導:李桂萍)
旅遊業成為實施精準扶貧新動力
近幾年,中國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迅猛,未來前景極具想象空間。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的4萬多個旅遊景區(點),一半以上分佈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全國鄉村旅遊景區(點)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000億元。
旅遊不僅是休閒,近年來也成為實施精準扶貧的新動力和新機遇。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19日在此間召開的首屆世界旅遊發展大會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貴州省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個,去年鄉村旅遊接待1.59億人次,鄉村旅遊收入706億元,最近5年帶動64.7萬人脫貧。
「旅遊業發展旅遊有助於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有助於提升貧困群眾的文明素質,有助於保護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陳敏爾表示。
「十三五」期間,中國每年預計實施200萬貧困人口通過旅遊業發展實現脫貧;到2020年,通過鄉村旅遊帶動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
陳敏爾表示,發展旅遊,對於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用好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兩個「寶貝」,實現百姓富、生態美兩者有機統一,具有重要意義。貴州這些年找準了可行的項目抓手,加快推進100個旅遊景區、70個旅遊小鎮和1000個特色村寨建設發展,建立了一套考核評價體系,形成了項目化抓旅遊的良好氛圍;構建了「快旅慢遊」的服務環境,打通旅遊交通「最後一公里」,疏通景區線路「毛細血管」,以大交通帶動大旅遊。
攜程聯合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孫潔在論壇上表示,「在多重政策利好下,鄉村旅遊或成下一風口」。據中國國家旅遊局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15萬個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家鄉村旅遊經營戶,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www.hellotw.com 2016年05月20日,記者齊中熙、劉慧)
藍冰冰·金馬揚永遠的火車驛站
1938年已經存在的金馬揚新村(Kemayan),在漫長的70年歲月中,總是與發展的腳步擦肩而過,以致今日的她依然被定位在新村的面貌。可是,她也並非寂寂無名的沈睡小山鎮,而是總在不同的歲月中,留下一些讓村民津津樂道的小事蹟,豐富了她的歷史篇幅,也使她小有名氣,在大馬人的心中佔據小小位置。
金馬揚位處彭亨州西南邊陲,與森美蘭邊界只有咫尺之遙。她是個群山圍繞的小鎮,隨著年輕人口的外流,目前全村不到5000的人口中,大多以老年和小孩為主,主要靠種植油棕維生,生活純樸簡單。村子內只有一條不到半公裏長的大街,即已是金馬揚的商業中心,大概整60間商店夾道排開而去。街頭是一個火車站,兩條鐵路長長伸延,她則是金馬揚的發源地。這,就是今天金馬揚新村的全貌。
金馬揚火車站站牌一窺
追溯歷史,金馬揚早期原是一個火車驛站,而現有的街上也僅是一排整10間亞答式店屋,商家的主要客源是往來交錯的火車乘客。遠從中國南來的村民主要散居在100英畝大的園坵工人宿舍。當年,村民進出只靠火車,火車過了,村民就只能踩著腳車沿著鐵路旁的泥徑北上直涼或南下馬口,路程非常艱難。
這一條火車鐵路一直是金馬揚與外界銜接的主要通道,直至70年代之後,隨著公路建設逐漸完善,它才逐漸“功成身退”,可是對於南下到新加坡工作的遊子而言,火車依然是他們最佳的選擇。晚上登上南下的列車,睡醒就已經到了新加坡的關卡,這個畫面相信還縈繞在多少金馬揚中年村民的腦海。可惜隨著長途巴士投入服務,很多年輕村民已經無法有這方面的體會了。
如果說火車站是金馬揚的開埠點,華文小學則在金馬揚發展軌跡上留下輝煌記錄。早在金馬揚開埠的同一時期,先輩已經不辭艱苦,在膠園內設立簡陋的私塾屋舍,命名為中華小學。1941年日軍南侵,學校被迫停課。直至1950年英殖民政府因馬共事件強行把散居在園坵內的膠工集中成金馬揚新村,中華小學才又復課。
新村成立的翌年,政府撥地建立3間教室及一間教師宿舍的華小,改名為金馬揚新村華文小學。1962年政府實行小學免費教育計劃,學校再次易名為金馬揚國民型華文小學,直至今日。
在七八十年代最鼎盛時期,金馬揚華小不僅在學生人數上一度攀升至近2000人,還曾因為不同年代的學生憑著不同的學術表現而享譽,當中最令當地人驕傲的莫過於乒乓比賽表現,可是名響全國。
今天的金馬揚新村,在村民陸續翻新重建家園、店屋,原本殘陋的木板式商店和房屋一間間換成鋼筋水泥的建築後,小鎮又是另一番新氣象。
處處皆有金馬揚
大部份外地人對金馬揚的認識,多數源自“金馬揚油棕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80年代的總裁拿督莊智雅是金馬揚人,也是峇都區前國會議員。他在掌管這家大公司期間,全國各大道皆可見到一輛輛橙黃色車身印著醒目Kemayan Oil Palm字樣的油車在招搖過市。不少金馬揚遊子當時也都指著這些油車介紹自己的家鄉。
金馬揚油棕在1997年經濟風暴後歇業,可是“金馬揚”卻已經無所不在。在芙蓉,有一個金馬揚商業區;在新山和吉隆坡,也曾有過金馬揚廣場和金馬揚大廈,而以金馬揚命名的酒店更是不少,丁加奴的北加河岸邊,甚至遠至澳洲、美國洛杉磯也有以金馬揚命名的度假村。
原創的金馬揚,到今日還是無法與發展搭上肩膀。除了一些與油棕相關的行業,包括油棕運輸、提煉、加工之外,村子周圍沒有其他工業發展。村民還是仰賴農業,油棕是目前的最大的支撐。
馬尾一翅‧金馬飛揚
金馬揚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有的說她以前原叫“金馬羊”,乃因早期移民在一次農耕時,在山野間發現一隻全身金光閃閃的半馬半羊的怪物,因而如此命名。惟後來覺得這名字很怪異,因此改成金馬揚,意指金馬飛揚。
這個名字由來的真偽難以追溯,不過,令人覺得玩味的是,金馬揚與馬身、馬口這3個市鎮的名字。金馬揚是彭亨西南一個小鎮,不到3公裏就進入森美蘭,往前走三十多公裏就是馬身,馬身之後不到10公裏就抵達馬口,乍看之下,似乎就是一匹馬的化身,即馬口是馬頭、馬身甭說就是馬身,而金馬揚則是馬尾,才有飛揚之意。
除了村名來由古怪外,金馬揚其實也有不少怪名花園。金馬揚首個花園應屬坐落在新村觀音廟後方的“飛機場”。這個地段在日本南侵時被闢為軍機降落的機場,70年代初,人口增加,政府把這段地分割出來,分配給村民建造房屋,為了方便區別兩個新村,當時的人都叫住在新區的村民為住在飛機場。這個名字後來慢慢被金馬揚B村所取代。B村的由來主要是這兒的地契都是一分為二,就是一塊地契分割給兩家人興建兩間屋子,為了郵寄的便利,即以A和B區分,結果人們也就習慣稱這村子為B村。
從街頭往馬口路,在下坡處右邊有一個新村,是金馬揚的第二個花園村子。村子有百餘戶人家,他們原本都是散居在各自的芭場的割膠工友,其中大部分是散居在武吉高森一帶,但因為交通不便及設備不完善,不少膠工在70年代中期開始搬離芭場,並且聚集在這一段土地上。由於他們的處境猶如當代的越南難民,因此村民都以“越南村”叫喚這村子。這名字較後被認為不吉利而改為“和平村”。
高佬泉化義山為花園
提到今日的金馬揚,非得提一提她的義山不可。這個義山管理費用遠遜富貴山莊,管理人手也遠遠不及孝恩園,但是整個義山花樹叢叢、花草修剪整齊、亭子林立,宛如一座大花園,叫人感嘆在金馬揚的深處也有一座如此絕佳的義山。
在過去10年,金馬揚人一到清明掃墓時,心情都會特別的輕快,因為他們只需把祭品帶上山,不用鋤泥拔草就可拜祭先人,根本不用像其他義山的掃墓者要先來場大掃除,流個滿身汗水。
村民得以享受如此的成果,得感謝背後功臣高佬泉。已經六十多歲的高佬泉憑著自己的一雙手,每天頂著烈陽,在義山內辛勞操作,用了幾年的時間,終在荒漠上種起簇簇的花卉,他也找人贊助,修建了道路、溝渠,還建了涼亭,把一般人視為生人勿近的義山化為美麗花園。
這座義山也成為許多義山的模範,一些鄉團更派出義山管理小組的人到來向高佬泉學功夫。(副刊 綜合/2008-05-22 光明日報/副刊‧報導:藍冰冰)
城市鄉區發展不均,加速人口老化問題
華人新村在馬來西亞存在進入花甲年頭,目前大馬半島共有452個華人新村,人口估計超過120萬人。隨著時代變遷和地區發展,大部分的新村人口分布為85%華人;10%馬來人和5%印度人。早期的華人新村多為木屋區,今日也已經被翻新成各具特色的現代化洋房。
(Photo Credit: muhammadaminahmad)
但是,城市化的發展步伐把鄉村發展遠遠拋離,升學和就業機會以城市為主,來自鄉村的年輕人不得不到城市升學、就業,繼而在城市組織家庭落地生根,把老一輩的家人留在鄉村。這種人口外移的趨勢形成了新村老化的現象。
除了人口外移,華裔生育率在近十年來出現明顯下滑的趨勢。60到70年代的家庭和千禧年的家庭人口幾乎減半,即可預見出生率跟人口老化的速度不成比例。相比友族,尤其是巫裔的生育率收窄的程度不見明顯。也就是說,華裔人口老化的比率會比其他種族來得高。
土地局的人口移植的2040年人口比例預測數據顯示,土著人口會比2010年增加47.3%,達到2600萬人,華裔人口只會增加10.4%至700萬人而已。
新村發展緩慢,基建設備和就業機會缺乏,加上高等學府主要遍布城市,導致年輕一代在念書畢業後就落腳城市就業,繼而落地生根建立家庭。這股趨勢不但導致城市和鄉村的人口分布懸殊,也令發展重心失衡。
為了滿足城市人口增加的需求,城市外圍成為發展重點地帶,這包括基建設備、交通、通訊、教育和經濟建設,都有顯著的發展。反之,在偏遠的鄉村或新村,卻形成了人口老化迅速的窘境。現實情況現實,並非年青人偏好都市生活,而是鄉區的就業機會有限,令年輕一輩不得不往外發展。雖說目前的網絡發達,但以服務和制造業為重心的我國還未達到虛擬掌控或執行業務的時代。
在獨立初期至七十年代,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約27%,但目前,城市鄉村的人口比例已經對調,城市人口高達71%,鄉村人口僅有29%。雖說我國目前65歲以上的人口只有5%,但估計在10年後,人口老化的現象將會形成。
在經濟轉型執行計劃下,大吉隆坡計劃固然是發展重點,但要提升人均收入,鄉村發展和提升不容忽視。尤其新村的發展更是影響深遠。城市發展過於迅速,鄉村發展緩慢,不但令整體發展失衡,也會加劇貧富懸殊的問題。城市過度擁擠即將衍生的問題包括屋價暴漲和城市貧窮加劇。
筆者認為,鄉區發展應該階段性進行,建立基建設施和吸引投資,就業機會形成自然能吸引年青人回流。以馬來西亞的地理形式分布而言,要全面發展鄉區雖不容易,但並不是不可行。我們可借鏡先進國家的成功例子作參考,行動比不動來得實際。( 4 December 2014 文字一片天)
經濟寒風狂吹的省思
經濟放緩已經成為全球人類重要的議題,因為經濟放緩所帶來的副作用,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作息,許多人更因此而失去工作,而使得他們的家庭生活處於水深火熱當中。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只是僅限新興經濟體而言,就連經濟強國,例如歐美國家、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也無法幸免,這些國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裁員減薪風。
例如2015年平均薪酬還“笑傲江湖”的中國券商行業2016年去慘遭“裁員降薪”。根據中國媒體報道,從事經紀業務的一線營業部受傷“最重”,不少客戶經理薪酬出現銳減。
根據報道,曾經稱雄世界、推動韓國出口的韓國造船業如今走到了懸崖的邊緣。負債累累的韓國造船業為自救而於2015年就開始裁員,2016年由於情況更加惡化,在政府的推動下目前正進行結構重組,成千上萬的工人面臨失業。
此外,由全球首富比爾·蓋茨領導公司微軟最近也鬧裁員。不久前,微軟已經宣布將裁員1850人,其中1350個崗位來自芬蘭。這項舉措馬上引起芬蘭政府炮轟微軟在該國的最新裁員舉措。芬蘭政府指責微軟未能遵守兩年前作出的讓芬蘭成為該公司的樞紐,並保留研發類工作崗位的承諾。
美國情況也不樂觀,根據美聯社和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最近發表獨家調查顯示,遇到突發事件或緊急情況,有三分之二美國人拿不出1000美元(約4082令吉)應急。
此外,即使是美國最富有的20%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也有38%的人認為,未來拿出1000美元應急有一些困難。有關調查結果還與2015年美聯儲的一項研究類似,當時47%的受訪者說無法支付400美元的緊急支出,不得不出售一些東西或者向別人借錢。
所以,全球這些經濟強國如今都面對一連串的經濟問題打擊和挑戰,身為新興國家的馬來西亞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面對的經濟挑戰也不少,這包括房地產市場呆滯、出口放緩、內需放緩、油價低迷以及貨幣波動等問題的困擾。
所以,在經濟挑戰越來越嚴峻的時候,身為普羅大眾的一份子,很多人無不期待國家朝野政黨能夠放下己見,放下政治對立爭執,共同謀略更好的方針,讓國家經濟取得改善,救人民於水火,這才是人民所期待的國家領袖。
其實,馬華在總會長拿督斯里廖中萊的領導之下,便是一位不斷地為人民著想的領袖。他通過各種策略協助人民戰勝經濟挑戰,例如文冬文化街概念,便是其中一個可以用點帶動面的計劃。通過文冬文化街的概念,將為當地的人民和企業提供更大舞臺,讓他們不再只是局限於一個區域而已,因為他這個舞臺的鍛煉後,將使他們更有勇氣朝向更大的目標前進。
所以,如果國內出現更多類似廖中萊這樣為人民著想的領袖,那麽相信就算馬來西亞面對再大的經濟挑戰也勢必能安然度過,畢竟馬來西亞是一個天然資源豐富而且風調雨順的得天獨厚國家。( 6 June 2016 文字一片天)
啟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
在全球經濟不明朗的時刻,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在積極為國民謀求更大的福利,讓他們擁有一個穩定的的工作環境,以及不必再為未來的前途感到擔憂。
例如印度總理納蘭德拉·莫迪於2016年1月16日時,便在新德裏舉行的首屆“新創印度”大會上宣布,政府將提供100億盧比的資金來支持新創企業,並且搭配一連串的稅務減免措施,以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莫迪也鼓勵年輕企業家發展事業,因為他相信年輕人的能力將會帶領印度繼續前進。
(Joanne Lim An Ling 攝)
不只印度而已,世界另一個人口大國--中國也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中國認為這個計劃是中國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中國政府認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是激發中國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
目前,中國政府認為,在中國創業創新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創業教育培訓體系還不健全,善於創造、勇於創業的能力不足,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尚未形成。因此,中國政府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通過加強全社會以創新為核心的創業教育,不斷增強創業創新意識,使創業創新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
馬來西亞何嘗不是一樣須要類似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以鼓勵更多的馬來西亞人,特別是年輕人加入創業及創新的行列,以便引領馬來西亞經濟繼續前進。
其實,想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先決條件就是要打造一個良好的平臺,以激發民眾的智慧和創造力,讓他們得以實現以創新驅動的夢想,而由文冬區國會議員拿督斯裏廖中萊發起的“文冬文化街”概念,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
“文冬文化街”這個平臺無疑的已經讓文冬人,不論是老中青,都有一顯身手的機會,以將自己的所長展現於世人的面前。據了解,“文冬文化街”於2015年10月31日下午6點隆重開幕以來,已經不只帶動文冬人的經濟和旅遊業那麽簡單,它同時也為文冬青年提供創業機會,以及為文冬打造一個充滿教育性、啟發性、創造性及商業的社區。
廖中萊在為“文冬文化街”主持開幕時也已經強調,文冬文化街只是一個開始,他的團隊已擬定文冬文明城鎮發展路線圖,未來大力發展旅遊業,也要振興文冬的農業和工業,協助文冬的中小企業走出去,開拓更大的市場。
因此,“文冬文化街”堪稱是迷你版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因為通過這個平臺已經使有夢想、有意願、有能力的文冬人發揮各自的所長,通過創業增加收入,為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21 March 2016 文字一片天)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