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

蒲松齡紀念館的前身是蒲松齡故居管理委員會,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文化局。蒲松齡故居座落在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西距淄川城八里許。蒲松齡(1640-1715)去世後,一直由其後人居住。抗日戰爭期間,故居毀於日軍戰火,僅剩殘垣四堵。

1948 年,濟南解放後,人民政府即派員了解聊齋故址及蒲墓的毀壞情況。全國解放後,蒲松齡故居迎來了第一個春天。 1953 年,山東省政府於委派著名聊齋學專家路大荒等人前來蒲家莊考察認定, 1954 年進行了初步修複。當時隻有聊齋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東大門樓一幢,房屋均爲方正石及亂石牆基,青磚立柱,小青瓦接簷,土坯,草頂,正房三間,建築面積 27 平方米,東西廂房建築面積各爲 17 平方米,是個獨立的四合小院。 1956 年路大荒、張彥青等人,帶來了山東省博物館贈送的四個展櫥,另從王村西鋪畢家(蒲松齡設帳畢家)征集來幾件文物,對蒲松齡故居進行了簡單的佈置,形成了蒲松齡故居的雛形。後又由區、鎮、村三級政府有關負責人組成了“蒲松齡故居管理委員會”,委托蒲松齡第十代孫蒲文琪義務管理。

1958 年 1 月,淄博市文化局調派蒲玉水負責蒲松齡故居的管理工作。蒲玉水徵購了聊齋南院,又建了三間接待室和一間文物庫房。保留了聊齋小院原建築格局中的東大門樓,新建了一座南大門樓,門楣上懸掛文學巨匠郭沫若手書“蒲松齡故居”五個大字。 1961 年,蒲松齡故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6 年 , “文革”期間,紅衛兵查封了蒲松齡故居,砸毀了清雍正三年張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石碑及 1954 年新建的碑亭,挖掘了蒲松齡墓,其隨葬品被洗劫一空。 1973 年,故居被重新收回。是年,對原有房捨進行了修繕和整理。 1977 年,山東省革命委員會重新公佈蒲松齡故居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保護範圍 : 故居舊址,附屬展室、柳泉、墓園 ) 。

1980 年,淄博市政府爲了加強對故居的管理工作,批准建立了蒲松齡紀念館,由此開創了蒲松齡故居管理史上的新紀元。從 1980 至 1984 年,國家陸續投資三十萬元,對故居、柳泉、墓園進行了修葺、綠化,並相繼徵用了故居北面、西面數戶民宅,陸續開闢爲學術研究展室、接待室。對墓園加修了花牆,柳泉增加了台階,重刻蒲松齡墓表碑,柳泉碑及蒲氏墓標誌碑三座,並進行了一系列綠化,使紀念館初具規模。


現在的蒲松齡紀念館,有六個小院、七個展室,佔地面積 5000 多平方米、展覽面積 2000 多平方米,陳列體系完備、展覽內容豐富,成爲淄博市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十多萬人次。建館迄今已累計接待二百多萬人次,並接待了一批黨和國家領導人,如萬里、喬石、田紀雲、楊靜仁、錢偉長等。蒲松齡紀念館也先後獲得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級文明單位、花園式單位、青年文明示範崗等榮譽稱號。


二、蒲松齡紀念館館藏

蒲松齡紀念館建館後,爲充實館藏、豐富展覽,爲聊齋學研究奠定基礎,千方百計徵集聊齋學文物資料,使館藏由原來的不足百件,發展到現在的一萬三千多件。其中,有珍貴的蒲松齡畫像及其手稿、印章,有《聊齋誌異》的各種舊抄本、刻本、外文譯本、港台版本及精、平裝本,有改編的白話聊齋、連環畫冊、戲曲、影視劇本以及聊齋學研究的論文、專著等等。還有一大批現當代文化名人題詠蒲松齡的字畫作品。

蒲松齡畫像是館藏中的“鎮館之寶”,系國家一級文物。該畫像由清初著名畫家朱湘鱗於康熙五十二年( 1713 )繪製,絹質立軸,高 258 厘米,寬 69 厘米。上有蒲松齡親筆題跋兩則,一則爲“爾貌則寢,爾軀則修,行年七十有四。此兩萬五千餘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頭?奕世對爾孫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題。”二爲“癸巳九月,筠囑江南朱湘鱗爲余肖此像,作世俗裝,實非本意,恐爲百世後所怪笑也。松齡又誌。”跋後,鈐有六枚印鑒。

Views: 1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ugust 4, 2023 at 9:38am

刀郎的《罗刹海市》全球播放量11天破80亿,红翻了天。

它引起种种的话题,不仅仅是娱乐新闻,整体还是个文化现象。

我要说更是一次文创现象。

其中,包括带起来了旅游山东淄博蒲松龄纪念馆的热潮。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