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韵是指声韵、触韵、形韵。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56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22, 2022 at 9:04pm

△ 草編昆蟲

但“宜男蟬”卻不是一個蟬的模樣,而是“似蛾而大”。不知道古人認昆蟲的水平不行,還是真的覺得蟬和蛾很像,明代籠巾上的金蟬也很像蛾。

孟家蟬

宋哲宗時有一種時興的紋樣叫“孟家蟬”,但相關記載卻有著年代相近、形式相似,但物種不同的兩條。

(宋哲宗)時孟氏作後,京師衣飾,畫作雙蟬。目為孟家蟬,識者謂蟬有禪意,久之後竟廢。——《萍洲可談》

朱勝非《閒居録》曰:「……紹聖間,宮掖造禁纈,有匠者姓孟,獻新様,兩大蝴蝶相對,繚以結帶,曰「孟家蟬」,民間競服之。未㡬,後廢處瑤華道宮,議者皆以為䜟,蟬者,禪也,出家之兆也。——《中興小紀》

除了一個是蟬,一個是蝴蝶以外,其余記載基本一致。如今一般認為“孟家蟬”是一種對蝶紋,後世也稱作“喜相逢”,雖然有點跨物種的別扭,但是看一下相關文物就會發現蟬、蝶、蛾在古人的藝術加工後的確不太好辨認。

△ 南宋黃昇墓出土環聯銀對蟬

△ 清乾隆,喜相逢紋樣

但從我們習慣性的寓意上來說,蝴蝶對飛顯然更常見也更容易有美好的聯想。但相關紋飾並未在出土服飾上看到,反而在瓷器上流行一時。只不過有人提出,若僅僅為對蝶紋,其實並無新穎之處啊,何必單給了一個“孟家蟬”的名字呢?今天又是期待考古發現解密的一天。

玉葉金蟬

明代出土過幾件“玉葉金蟬”的首飾,就將簪頭做成一片玉質的葉子,上面棲著一只金蟬,寓意金聲玉振。雖然活知了真的很吵,但是做成首飾卻構思精巧又生機勃勃。

△ 玉葉金蟬,南京博物院館藏

這類以小昆蟲或小魚小蝦為主題的首飾,在明代統稱為草蟲首飾,多做成小簪子的樣子,《JPM》裏說的“草蟲啄針”便是。

我們介紹過明代頭飾的規律,“草蟲啄針”顯然並不是那種“榜上有名”的主角。但懂得扮靚的人都曉得,越是這種小物什越是能看得出主人家的階級和品味,所以往往做得又寫實又輕盈又可愛。分明是精心的裝扮,偏是要靠這些小點綴擺出漫不經心的樣子來,仿佛真的是路過的蜂蝶看上了主人家這朵“鮮花”。

△ 上海李惠利墓出土的狄髻與草蟲啄針

△ 定陵出土,金蟬簪

在一些民間收藏的清代簪釵裏,依然可見蟬的蹤影,只是失去了明代的立體和靈動,變得更為形式化了。


△ 清代蟬形挖耳簪

蟬形配飾

另外我們在韓服上經常可以看到她們掛在群頭上的配飾裏有蟬形的,當然也有別的很多主題。早年漢服產業比較遲緩,而這種配飾有比較容易淘寶購買,所以也會被買來搭配漢服。

△ 韓服上的蟬形配飾

因為很多是中國代工的,所以免不了很多店家就把它當作中國的配飾來售賣。(其實代工以後就把設計當作國產的來賣,這種情況很常見,只是一旦指出來就會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其實中國也有蟬形的配飾,就有人發過故宮館藏的蟬形配飾,跟韓國的有點像,但可以看出整體的風格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 故宮館藏的蟬形配飾

其他一些形式的也能找到,但不算很好找,應該算作一個不那麼吃香的題材吧。不過做得很有特色,完全可以好好發展一下,沒必要沈迷在韓國那個裏。

△ 蟬形荷包,民藝中國——女紅系列展

△ 蟬形香囊,童織集粹收藏

最後還要提一下,以蟬蛻為原料之一做的中藥工藝品“毛猴”,簡直可可愛愛本愛了, 用來給這篇文章收尾也特別好。

微乎其微的材料成本、簡單的製作工藝,讓毛猴迅速風靡北京。毛猴是平民百姓的玩意兒,即使再貧窮的家庭都能為自己的孩子買一只毛猴。在老北京的廟會上,“買猴料,粘毛猴”曾是過年必有的一景,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都會為自己的孩子買一只毛猴過節。

△ 毛猴工藝品

蟬其實是一個很並不像預想中那麼豐富的題材,但依然可以找到很多方向可以吸取“靈感”。除非你此生與“傳統”無緣,否則便很希望能看一看“毛猴”這種巧思,有時候豐厚的養分就在我們輕率走過的腳下。(百度百科 原創|發布:2020-06-19)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1, 2022 at 4:39pm

文創路綫《最近都在流行哪些文創新玩法?》

文創業內近期都在玩什麽呢?互聯網興起、社交年代、跨界盛行……圍繞文創的玩法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了,網絡不僅打開了年輕人對於文物衍生的“腦洞”,更是打開了文物資源利用方式的“腦洞”,讓文物、傳統文化總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進入消費者的生活中,“創意”“創新”也成了消費者對文創最大的期待,黃村文化創意產業園這期帶大家探索一下,最近文創業內又在流行哪些新玩法呢?

文創體驗店

近年來這種模式正在走紅社交網絡,也是線下景區愛開發的最新模式之一。

作為景區和博物館內“最後一個展廳”的文創體驗店,已經被重視起來了!天壇的“天壇福飲”咖啡店,上新才兩個多月,已在各社交平臺上有著很高的出鏡率,店內不僅有文創展示臺,新穎的文創咖啡杯更是受遊客喜愛;“天壇美映”AI文創照相館也已經是遊客必打卡的地點,攝影棚共有20個背景板,遊客可以選擇與祈年殿、圜丘等經典建築合影,後期利用AI智能影像技術,在攝影棚內就可以拍攝出實景感很強的照片,深受遊客喜愛……

這種體驗店已經成了“網紅樣本”,在各大景區和博物館起了連鎖反應,甚至有跡象成為未來景區的標準體系之一,這種模式“混搭”也極被消費者喜歡。


網紅效應

文創都在追求“網紅效應”,上述的文創體驗店也是一種,而在消費升級趨勢下,人們的消費越來越理性,導致網紅效應時間越來越短,更新叠代越來越快,但也會推動更符合時代發展的“網紅效應”的出現。

“視覺盛宴”是普遍網紅效應出現的要素,西安曾在西安城墻永寧門前使用千架無人機舉辦了一場光影盛典,通過燈光變化,展現了一系列具有陜西特色、西安元素的造型:如“西安最中國”“奔跑吧西安”“新時代”“四十周年”等文字及城樓、大雁塔、絲路駱駝等,正是由於“無人機光影”的成功,使這種網紅效應現在在大型線下活動時被廣泛運用。

“網紅效應”自然是所有文創人都想追求的,但文創講究的是產業鏈,線上網紅效應更新越快,線下終端就越有壓力,往往線下好不容易跟上了,線上的風已經刮完了。


公益潮流

“公益”+文創現在也開始流行起來了,公益也可以十分時髦和有趣。

廣汽三菱就曾邀請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薪火文化公益基金會等公益機構,聯合發表了廣汽文創IP公益發布會,將廣汽三菱所有文創IP衍生品、公益畫作的銷售收益,都用於公益用途,以“公益”+“文創潮流”的方式刷新人們對於公益形式的全新認知,將公益發布會演繹成公益潮流盛典,同時宣傳了文創產品及品牌。

一個品牌的溫度,往往可以決定一個品牌的高度,這也是為什麽“公益”+文創最近火起來的原因。


文創業內其實玩法很多,而且越來越多起來,文化不同於其他品牌因素,它與任何元素跨界聯合都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驚喜,可就像上述的,市場需要檢驗這種玩法是否能產品效益,這就需要無論什麽樣的玩法都有一個較長的周期,那麽如何使“玩法”長久起來就需要業內持續不斷地研究。(發布於 2021-05-07)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pril 30, 2022 at 4:56pm

文創是什麽?

牛牛君
執著策略的設計師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文化和創意,也就是文化內容的再創造,把人文資源、地域資源獨特的內涵提煉出來進行二次創作。

什麽是文創產品

文創創作出來幹嘛呢?當然是售賣,就要以產品的形式呈現出來,就變成了文創產品。

所以文創產品是一種精神內涵加藝術表現形式再附加到產品上的東西。

既然最終的落點是在產品上,它肯定就需要遵守市場規則,權衡文化、藝術和實用性三者之間的平衡點。

文化或者藝術成分偏重了,缺少了實用性,那就變成了藝術品或者收藏品,離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遠;反之,則缺少了內涵和特點,淪為普通商品毫無特色。

近幾年市面上很多文創的內容或產品噴湧而出,這是好事,說明人們的生活條件正在提升,逐漸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轉化,畢竟吃飽喝足才能談藝術,整個文創產業也正在逐步發展。

但同時也有很多盲目跟風的產物,比如直接設計個logo就印在產品上就說是文創產品,我覺得那只能算vi衍生品,或者說是廣告禮品。

也有很大一部分做的確實還不錯,但價格讓人望而卻步,我覺得這也不是一個好的現象,文創產品的定價不應該是高高在上、讓人高攀不起的,這其實不利於文創的傳播,只有成為大眾普通消費品,大家都能消費的起時,才降低了入門和分享成本,創作出來的文化內涵才能通過產品這個載體遍地開花。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pril 4, 2022 at 10:25am

陳明發《文具敘事》

每一樣文寶,都是大學問;文創可以發揮敘事體驗的主角。早年出席中國文博會,看見大部分的文化產品,都是被當成貨物來賣,而不是以文化本色來分享。現在,有了文化強國願景,文具也可以是中華敘事的載體。拉動文化消費,不僅僅是作為提高疫後收入的策略之一,最重要的是對文具所闡明的文化價值的理解與欣賞。


人傳人的新冠肺炎疫情,逼使人禁足在家,群集的文化消費如欣賞畫展、珍藏交易、美術班、交流會等大受影響,因此刺激了互聯網的數字消費,在極短期內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變成了新常態。隨著統文化消費的空間和產品形態轉變,數字化消費所需的技術載體、智慧終端、穿戴設備等後續服務,變成不可或缺的新基建,其發展則相帶成為新的增長點。
(26.3.2022)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19, 2022 at 6:33pm

陳玲玲《泰國影視廣告敘事原型研究》

根植於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的激活。原型是人類對人生永恒問題的認知模式,蘊含著豐富的人性,泰國廣告正是通過對原型的匠心運用,觸發觀眾情感共振,實現市場效果及達到藝術高度。

敘事即故事。敘事既是人類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人類向同類表達對世界了解的方式。對意義的追求使得人類從古至今都處於敘事中,並且仍在敘事著。在敘事類別中,廣告敘事所表現的是人和物之間的故事,目的在於建立產品消費與人的精神需求兩者間的橋梁。在廣告敘事中合理運用原型,有助於消費者通過價值認同最終接受廣告敘事呈現的意義與產品消費的關聯。


原型理論建立在榮格等人的研究基礎之上,認為人類在早期的發展中,需要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物質的匱乏及人生意義的缺失,這些經驗不斷積澱,逐漸轉化為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行為模式——即本能,和領悟模式——即原型。原型的生成是感悟和理解程式的建立,是人類典型情境的反復發生和普遍一致基礎上的情感模式,因而,當環境中出現某種情境與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相契合時,原型即被激活,進而引發人的心靈情感。


原型深藏於人的潛意識中,是人類在面對生、死、性等人生終極問題時形成的認知模式。原型中蘊含著豐富而復雜的人性、及情感方式,因而,原型中也凝聚了海量社會文化符碼,成為廣告創作者運用在廣告敘事中激發觀眾情感的重要元素。

原型具有層次結構,受眾接觸到特定的原型時,首先接納與感受,其次領悟與激活,在後者中實現感性體驗與原型意象的融匯。原型可觸發受眾的文化定勢,文化定勢是人類心智對外界認知的一種方式,通過“貼標簽”的方式將不同類別的事物與特定的意義相聯系,再次遇到事件時,便根據以往的理解進行刻板解讀。原型可使受眾快速啟動既定的認知模式中,認同廣告所傳遞的觀念,並在廣告采用的暗示手法下,無意識中迸發出強烈的情感而不自察,無抵觸接受廣告主的說服,最終認同廣告敘事表達的價值觀念,並將這種價值認同“粘貼”到商品消費中,建構意義消費。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8, 2021 at 9:19pm


屠格涅夫散文詩《白菜湯》

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這個二十歲的青年是全村莊裏最好的工人。

農婦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

那母親在家裏。

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張桌子前面,伸著右手,不慌不忙地從一隻漆黑的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裏去,她的左手無力地垂在腰間。

她的臉頰很消瘦,顏色也陰暗,眼睛紅腫著。……然而她的身子卻挺得筆直,像在教堂裏一樣,“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這種時候還能夠吃東西!……她們這種人真是心腸硬,全都是一樣!”這時候太太記起來了:幾年前她死掉了九歲的小女兒之後,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麗的別墅去,她寧願在城裏度過整個夏天。然而這個女人卻還繼續在喝她的白菜湯。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達地安娜,”她說,“啊呀,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喜歡你兒子嗎?你怎麼還有這樣好的胃口?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地說,悲哀的眼淚又沿著她憔悴的臉頰流下來,“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給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裏面放得有鹽呢。”

太太只是聳了聳肩,就走開了。在她看來,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6, 2021 at 6:03pm


文娛產品·代入感~~


1.有一次在鼓浪嶼玩,碰到兩個女生,其中一個就像好奇寶寶肉眼可見的興奮洋溢好像哪裏都看不夠,另一個就明顯沒有什麼興致,一路上不停的念叨都是「這不就是別人家的舊房子嘛」「累死了」「不如回旅館啃鴨脖」之類的。

2.其實要啃鴨脖的那個女生說的是對的,確實看來看去就是一些老舊房子,無非是其中夾雜著一些仿歐式的土豪別墅和基督教堂,這些景物本身並沒有什麼有趣的,而且這種中西混搭的風格並不協調還很突兀。


3.但是,如果你有經常的看過很多歐洲田園風景畫或者一些民國有錢人題材的影視劇什麼的,那眼睛所看到的這景物就大不一樣了,馬上就有代入感了。我想那個興奮洋溢的女生就是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文娛產品。

4.當然這個只是我的猜測,只所以這樣猜測是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體驗,記得上學時學校組織外出寫生每次都是去一些江南古鎮,當時的我一點興趣都沒有,覺得到處都是黑乎乎的很壓抑,沒意思,分析原因那就是我從小很少看中國古代題材的文娛產品。直到近幾年這方面的書啊影視劇啊音樂啊我才真正有一些接觸,現在當我再次到這類地方遊玩就不會覺得無聊了,眼睛看到的也和以前不一樣了,不再是「黑乎乎」、「很壓抑」,而是一幅幅水墨山水畫。


5.所以,我覺得藝術的一個作用就是教導我們在平凡的事物中看到美,讓我們在這個實際上非常貧乏重復的感官世界中不那麼無聊。

6.就像王爾德說的很多類似觀點:「在惠斯勒的畫作出現之後倫敦才開始有霧」,還有經典的:「不是藝術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


7.由此類推,如果我們接觸的各種藝術模型非常豐富多樣,那麼在生活的各種場景下任何處境中就都能找到相應的趣味和興奮。

8.比如,在我剛畢業的那幾年因為不穩定,經常換工作換城市,又沒有錢,所以總是在一些城中村租非常便宜的短期房,城中村裏都是嘈雜又混沌,別人都是每天過的很匆促,因為大家每天都是投簡歷、面試、泡網吧、吃快餐的重復,難免壓抑,而且這種地方也不可能長期住,都只當是臨時睡覺的場所。我就不同了,我每天過著都很有樂趣,即便頹喪也是享受著的頹喪,因為我還挺喜歡賽博朋克的作品(賽博朋克的視覺元素就來自香港的九龍城寨,那就是一個超級城中村),所以那些日子我也沒有惶惶不可終日,眼前的「髒亂差」、「雜沓混沌」、「暗藏罪惡」都讓我興奮極了,我不覺得自己是個單身苦命打工人,我覺得我是銀翼殺手~(weiwang余生皆假期)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30, 2021 at 11:48am

狐貍無所知的廣播·小提琴工——我媽媽是一名小提琴工,她日復一日的給小提琴桿打磨上漆,一根幾毛到一兩塊,她的心裏每一根桿子都是給我們家的鳥巢添的一根樹枝,但她對自己做的東西並沒有什麽感情,她在乎是手裏的活又給她的孩子湊夠了一筆學費,一套羽絨服,一套房子首付的一部分,一個好日子的盼頭…我告訴她,江蘇泰州是世界最大的小提琴生產地,她的工作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她很開心。有次我給她放了一首小提琴曲,她說很好聽,後來常常在幹活的時候聽。(豆瓣)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29, 2021 at 11:19pm

《買鞋記》在長久地享用這一簡單、甜蜜的佳肴,享用過純粹、未經合成的美之後,我們終於酒足飯飽。我們在鞋店門前駐足,編造了一個小小的理由,其實與真正的原因毫不相幹,把大街上明亮的風景全部收了進來,然後退居到人類的某個陰暗的密室。在那裏,我們順從地把左腳放到了置腳架上,問道:「做個侏儒是什麽感覺?」

她走了進來,身邊跟著兩個女人;她們體型如常人一般,仿佛兩個仁慈的巨人站在她身邊。她們朝售貨員笑了笑,似乎並不承認她的殘疾,並讓她放心,她們會保護她的。她的表情暴戾乖張,但又略帶歉意,這樣的表情在身體缺陷者的臉上很常見。她需要她們的友好,但同時她又對此十分憎恨。兩位女巨人把售貨員叫過來,和藹地笑著說要為這位「女士」買一雙鞋。售貨員於是把小小的置腳架放到了她的面前,侏儒猛地一下伸出了腳,仿佛意欲吸引所有人的註意。看看哪!看看哪!她猛地把腳伸出來,似乎在命令所有人。瞧,那是一隻成熟女人的腳,形態優雅、比例勻稱;腳背微微拱起,貴氣十足。她看著置腳架上的腳,整個神態都為之一變。她看上去十分平靜和滿足,神態中充滿了自信。她要了一雙又一雙,試了一雙又一雙。她快速起身,腳尖點地,飛快地在鏡子前旋轉起來,鏡子裏只剩下黃色的鞋子、淺褐色的鹿皮鞋子和蜥蜴皮鞋子。她往上拉了拉身上的小裙子,露出了纖細的雙腿。她在想,畢竟雙腳才是整個身體最重要的部分;女人,她對自己說道,也許因為腳生得漂亮而給別人愛上了呢。她的眼中只有她的雙腳,在她的想象中,她身體的其餘部分可能跟這雙腳一樣美麗呢。她衣衫破舊,但卻準備在鞋子上一擲千金。這是她唯一不怕被人看到,相反還熱切地企盼別人註意的機會,因此她已打定主意使用一切手段來拖延挑選和試穿的時間。她一會向這邊走走,一會向那邊挪挪,似乎是在說,看看我的雙腳啊!好脾氣的售貨員一定是說了什麽奉承的話,因為她的臉上突然閃現出狂喜的光輝。然而,盡管兩位女巨人和藹近人,但她們畢竟有自己的事要做;她必須打定主意,選擇一雙鞋子。鞋子終於選好了,她夾在兩位保護者中間走了出去,裝鞋的袋子在她指尖晃來晃去;臉上的喜悅消逝了,理性重新回歸,原來那種愛發脾氣卻又總是滿臉歉意的神態又回來了;當她有一次回到大街上時,她已經僅僅是個侏儒了。(伍爾芙《倫敦街頭歷險記》)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8, 2021 at 11:58am

《物誌》近期陸劇《延禧攻略》與《如懿傳》裡,紛紛提到關於清代皇室衣物、飾品等物件的考據,然,早在宋代,世人們對於「物」的追求早以風行已久。從唐代以降,唐三彩的顏色豐富發揮到極至,而宋代,雖理學盛行,講求「格物致知」,但士子玩物亦不在話下,開啟明清兩代賞玩之風。《物志》一書即從宋明清對物的追求、寫物言志與商業的發展談起,之後論及魯迅、周作人、沈從文等文人對於「物」的態度。

最末論及上海王安憶傳寫「天香園」繡娘所繡之物,與香港作家董橋的各式收藏品。為「玩物」一事正名。


.作者:鄭穎
.譯者:
.分類:文學
.出版社:印刻出版
.出版日期:2018/11/07


文章節錄


《物志:從古典到現代的文學「物」語》

古典詩歌的寫物傳統

古典文學極早便注意到「物」與「我」(創作者)之間的關係,這可從理論與作品實踐中視見一二。《禮記.樂記》言:「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緣物興情,發而為文,《詩經》中有〈碩鼠〉、屈原《九章》有〈橘頌〉;前者寫食麥之鼠,後者寫橘「葉綠素榮」、「圓果摶兮」、「青黃雜揉」、「精色內白」,詩人細寫物之形物之狀物之色物之樣,其實前寫官吏貪婪,後寫詩人文章爛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因此,文論家每從詩人與物的關係加以闡釋,陸機《文賦》云:「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鍾嶸《詩品・序》起首便寫:「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第六》:「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托物起興,藉物寫志,在以詩歌創作為主的中國文學中繽紛成林。

此「物」的書寫,經宋元物質文明高度發展下,賞玩文化更加隆盛。宋人筆記、明人小品中,無物不寫,舉凡床丌瓶榻、琴棋書畫、草木蟲魚,件件都寫。非百科全書,不只考源察流;玩物不是喪志,狀物寫物其實正寫心之源。於是,「物」是載體,賞玩品鑒,凝蘊其本身、記憶身世、承繼歷史。具體化、地域化、人性化,以及歷史化了的「物」,另類承載文化記憶的所在。


以詩詠物,元代張可宗詩集堪稱經典。詩人生卒年不詳,《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別集中收其《詠物詩》一卷,提要有云:「昔屈原頌橘、荀況賦蠶,詠物之作萌芽于是,然特賦家流耳。漢武之天馬、班固之白雉寳鼎,亦皆因事抒文,非主于刻畫一物。其托物寄懷見于詩篇者,蔡邕詠庭前石榴,其始見也。沿及六朝,此風漸盛。王融、謝朓至以唱和相髙,而大致多主于隷事。唐宋兩朝則作者蔚起,不可以屈指計矣,其特出者,杜甫之比興深微,蘇軾黄庭堅之譬喻奇巧,皆挺出衆流。其餘則唐尚形容、宋參議論,而寄情寓諷旁見側出于其中;其大較也中間如雍鷺鷥崔鴛鴦鄭鷓鴣,各以摹冩之工得名當世。而宋代謝蝴蝶等,遂一題衍至百首,但以得句相誇,不必縁情而作,于是别岐為詩家小品,而詠物之變極矣。」張可宗以「詠物」為書名,不立意奇巧,反倒返璞歸真,可見詠物做詩,早已成詩家詩體大宗。書收詠物詩百首,茶筅、荷錢、紙鳶、鷺羽扇、螳螂簮、蟾蜍水滴、琉璃簾、走馬燈等皆在其列,如螺詩一首,以東晉以來的鸚鵡杯為描寫主題:

香醅浮螘入旋渦,半殻蒼瓊費琢磨;應愧美人盤寶髻,且供豪客捲金波。尊中緑照珠光潤,掌上春擎海氣多;安得滄溟俱變酒,垂涎終日飲如何。


既以「詠物」為書名,書中主題自然不脫物之屬。然而,張可宗筆下之「物」更有其時代意義,此「物」,已經趨近「物質文化」意義下,「物」的定義。

雍正甲辰年,魏塘俞、琰長仁所輯詩集,亦以「詠物」為書之名。《詠物詩選》原序特言:

詩能體物,每以物而興懷。物可以引詩,亦因詩而觀態。周南篇首托興雎鳩,楚客詞中寄情蘭蒞。崔氏鴛鴦之什擅美,三唐謝家蝴蝶之篇著名,兩宋聿緣情之有作,唯詠物之為多。……


凡詩之作,所以言志也,志之動,由於物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言,言不足,故發為詩,詩也者發於志而實感於物者也。詩感於物而其體物者不可以不工,狀物者不可以不切。於是有詠物一體以窮物之情、盡物之態,而詩學之要莫先於詠物矣!(註1)

詠物作為輯詩綱領,則物之類,自日月山水、寺觀麗人、瓦硯劍戈、玉帛冠履、茶果蔬薑等全在其列,大大呼應了《詩經》、《九章》以來的詠物遺緒,因物起興,寫物狀物,人在其中。如白居易〈雲母散〉:


曉霧雲英漱井華,寥然身若在烟霞,

藥銷日晏三匙飯,酒喝春深一椀茶,

每夜坐禪觀水月,有時行醉玩風花,

淨名事理人難解,身不出家心出家。(註2)


首聯寫鐘乳雲母之狀,次寫早服雲母散,後兩聯則描述其清新醒明之效,更進一步呼應詩人遠離紅塵的心境,充分體現物我兩契的特質。

註1 魏塘俞、琰長仁:《歷代詠物詩選》(台北:清流出版社,1976 年),頁 1-2。

註2 魏塘俞、琰長仁:《歷代詠物詩選》卷六・飲食部第九(台北:清流出版社,1976 年)。

(收藏自:台灣中央社平台)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