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戴瑋琪·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由於下學期的課程既充實又忙碌,這一次實習從籌備會議起跑到真正踏出國門的那一刻,都沒有給我太大的實感;直到了經過兩次轉機、飛機落地、進了伯明罕海關那一剎那,才真正有「啊,原來我現在到了英國」的感覺。
首些要感謝伯明罕大學的 Mike Robinson 教授與其他老師們和秘書,因為有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豐富多樣的課程規畫,才驅散了濕冷雨天帶來的灰暗心情。多元的課程搭配文學、宗教、遺產等不同類型的觀光型態,其中也不乏 Visual and Spatial Technology Centre(VISTA)跨領域結合觸控科技與文化資產展演的技術展示,先進又新奇的 3D 列印與多人多點觸控螢幕令大家大開眼界。
在伯明罕停留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兩週,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陰沉沉的雨天、市中心高高懸掛著的起重機與鷹架以及 Bullring 購物中心,伯明罕的確是個積極建設發展中的城市,但就像是張抽去了色彩的黑白照片,無法在遊客心中激起欲深入探索的火花。猶記第二天關於城市行銷的課程中走訪了 Marketing Birmingham 公司,與談人的簡報出乎大家的意料:我預想中使用工業文化與遺產型塑城市形象、發展城市觀光的部分並未著墨太多,眼前伯明罕以更新城市面貌、發展經濟為重,他們選擇暫且將工業的過往放在腦後,蓋起新穎的高樓大廈與會議中心。
Mike 教授說的對,並不是每一個城市都適合發展文化觀光。且換個方向思考,若了解自己的不足,先將都市的軟硬體設備發展全備、使市民富足後,再回頭審視自身的文化資產、發展文化觀光也並非是壞事,因此期待未來十年伯明罕成功找到自己的 Unique Selling Point,成為更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
至於利物浦則是讓我只有驚艷二字可形容,雖無刻意要將她與伯明罕比較,但同樣是後工業城市,後者經過與 2008 年歐洲文化之都緊密連結的都市再生脫胎換骨後,無論是市容甚至是氛圍,都給予身為初次到訪觀光客的我一個十分鮮明活潑的印象。在這裡,我看到了前一個學期在文化觀光管理課中學習到的都市再生成功案例和創意活化文化資產、使城市本身發光發亮,不但給予市民許多休憩文化空間,近十年來於觀光方面得宜的運用披頭四、世界遺產亞伯特碼頭、泰德美術館等既有資產規劃城市觀光,各方面展現之豐碩成果建立起利物浦民眾對於地方的歸屬感與自信。
對於英國人而言,有歷史有故事的每一樣都是遺產,都是寶,就因為每樣文物都無法割捨,反而讓他們反思是否有必要製造出如此多的文化遺產,讓人好生羨慕,比起老屋老樹常無聲無息的被連根拔起消失的台灣,什麼時候才輪的到我們有這種煩惱?當走訪各式各樣的文化組織時,同時也看到了英國一些文化政策體制現狀上困難處,例如英國的文化組織與文化預算編列方面與台灣有很大的差異,不像台灣的博物館大多屬於國家、由政府補助,英國小型、獨立的私人文化機構或博物館只能在經濟海嘯中自求多福,為此他們無不努力開源節流、尋求贊助。當聽著有心又有抱負的 Worcester 陶瓷博物館館長娓娓訴說著整個博物館的故事,但由於補助來源不足,不得不將生產陶瓷的工廠關閉以度過危機,只有三人的工作團隊要分身乏術地營運一個地方博物館,實為不易。
總而言之,平安無事的結束在英國的實習與文化體驗,期間無論是生活上一起抱怨天氣與食物、扛著二十公斤的行李一同出遊小旅行,或是課程與參訪中見識到 Q&A 時間時歐文所同學精闢的見解、Final Presentation 時每個人大展身手的模樣...我們在英國度過了一個充滿學術與文化氣息的涼爽夏天,一起度過的每一天歷歷在目,共同創造出回憶是如此彌足珍貴、令人難忘。
感想與建議
本趟實習之旅給予我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印證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在親身參觀體驗曾經探討的案例時是令人雀躍的,一切都要感謝劉以德老師不辭辛勞的國內外魚雁往返、來回奔波與籌畫,為我們洽談下此次千載難逢、有幸與管理者互動的寶貴經驗。謝謝老師,您真的辛苦了!
生活上略為不便的一點是,今年適逢倫敦奧運,備有廚房的學生宿舍出借做為選手村,所以住宿部分只有旅館可選擇。沒有廚房和鍋具的情況下只好餐餐外食,但英國外食昂貴,建議未來有機會前往英國實習的學弟妹隨身帶著鋼杯,並到當地購買小型煮水壺,行李中可多放幾包沖泡式的麥片、泡麵與湯品,必要時既能節省開銷、又能嚐到來自台灣的溫暖。
關於實習課程的建議,感謝老師的安排讓課程之餘留有充足的 Q&A 時間,鼓勵我們與英國的老師和管理者之間互動,無時無刻睜大眼睛發現問題並主動開口提問。此外課程安排最後一日的分組報告於訓練組織與口說報告能力相當實用,雖然需要同學自行運用課後時間討論,準備起來較為緊湊辛苦,但透過一一審視、比較這段時間記憶猶新的體驗與學習過理論的實踐,同學之間在討論過程中的腦力激盪無意間經常萌生的新想法,更是不可多得;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且得到老師的肯定,比得到任何的獎項還要重要,因此建議下次的實習課程若也能安排一至二次的報告機會,相較於室內課程與參訪行程應該會有些許不同的啟發。
蘇安婷·國外生活體驗
這是第一次造訪歐洲,行前慢慢複習著自己對於英國的印象,聽聽別人的說法,稍微緊張了幾天,但也就在十幾個小時的機途中漸漸看到了鬱綠的英國。的確,英國一直都和綠色連在一起,微冷但乾淨的空氣也讓我每天頭腦清晰。在實習第一站,我們在充滿人文氣息的伯明罕大學中聽到的是學者對於遺產的看法及實際應用上法規的訂定是如何影響英國遺產現在的面貌,也聽到文物保存的繁複工作對於英國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在實地造訪多個不同不同類型的觀光景點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國對於自己所擁有文化的一種自豪與自信,並將這份自信揮灑在這些珍貴的,具有回憶的遺產上,雖不盡然有普世價值,但對於當地或是所有者來說,都是增添這些文物和建築物的多一份顏色。像是在 Winterbourne House 和 Blackcountry Museum 中,那種遙想當年人們如何生活的用心,再次創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景點的力量,令人印象深刻。不只這兩個地方,在伯明罕兩個星期中所參觀的每個地方,充滿的是對於地方文化、地景特色、歷史傳承甚至生活型態鍾愛的人們。他們不宜餘力的解說、分享和教育,讓這些地方不是呆板的教育場所,而是充滿活力的、知識和人情交融的空間。讓參觀的人充分的融入於管理者的佈置和巧思當中,也讓管理者、工作人員甚至於當地居民(以 Ironbridge來說)成功的在將地方打造成觀光景點之後,仍保有原本與地方的相關性。這些熱心的人們讓我想到台灣觀光景點的導覽人員,也是抱持著對於環境和文物的喜愛,才能讓這樣的感情傳染給遊客。在這一系列相關的課程和參觀後,體會到無論是在任何理論的條件下,多元化的內容、寓教於樂的功能和良好管理等是觀光景點持續吸引人潮的重要關鍵。而在伯明罕的這些案例中,成功的體現了上課中許多有趣的論點。
伯明罕的行程中,另一個值得思考的是伯明罕市在規劃城市遠景時的優先考量,並非在課堂上所學到創意城市的典範。相反的,經濟掛帥的方向讓城市持續以商業為重,反而非常象徵性的 Jewellery Quarter 和 Custard Factory 沒有得到適當的補助和推廣,使得文化觀光在城市中的地位只是政策中的一小部分,沒有發揮改變城市面貌和鼓勵文化力量的機會,十分可惜。
反而在英國的西岸有座因文化帶動成功而成為活力十足,創造力十分的海港城市―利物浦。在英國的一個禮拜,完全體驗到如何城市作為居民發揮創意、共同分享以及帶動文化資本的一個場所。從最有名的亞伯達碼頭到重要的文創空間,再到教堂利用和博物館的多方展示,文化在居住空間的潛力是無窮的,回饋給居民的不單單只是觀光客的增加,更是對於自己城市的認同和相聯性。利物浦的課程也著實讓我學到在每一場大型節慶之前後,以及城市社會面和經濟面之間的平衡及進步,都是需要紮實長時間的規劃以及之後持續有系統評估評量,才能正確掌握實際操作情況的。在利物浦的其間也遇到了很多有趣,充滿創造力的人們,在在都跟我們表示了對於城市的自豪和對自己的自信,我非常欣賞。這種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的彈性我也非常贊同。也是因為這些課程,才了解到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領導者在文化的推手中佔有關鍵角色。只有有長遠的眼光和重視文化在地成長的了解,才有向利物浦這樣漸漸茁壯的文化政策及漸漸凝聚的市民向心力。
這一趟三個禮拜的英國實習,是段紮實的課程,也是趟大開眼界的旅程。不僅和班上同學互相討論所看所學,也在和老師的討論中激盪出更多值得討論的問題。和班上同學的感情也在每天的生活和住宿中越加緊密,也學會更多在台灣不曾思考過或做過的事情。如何買票、問路、找路、找公車、點餐等等在台灣沒有碰過的問題在國外都變成了生活中的大事,我們也就常常在尋尋覓覓之中看到了更特別的東西,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朵花或是一位願意分享的老爺爺。我想這都是我們在國外的時候特別會去發現注意的事。特別的是,英國人的好客讓人在惡劣的天氣中倍加溫暖,而我想這就是出國旅行,除了學術知識外最大的收穫。和當地人的時地接觸,在交談中看到不同的風景,在一個微笑中解決了問題,在不同文化中找到接合點,這也是在讀過千本書之後最真實的語句了。(下續)
感想與建議
在緊鑼密鼓的行前籌備會中漸漸摸出了這次暑期實習的雛形,也了解到這次實習所包含的不光只是將眼界向外推延的一次大好機會,更包含了豐富行程來一一驗證課堂所學。出發之前對於此趟實習的自我期許更讓我們做好了準備,深怕輕易與這觀察的珍貴機會錯失,也不想讓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機會就這樣溜走。
在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下,看到歐洲國家成功案例中有計劃的佈局城市成長和遠見的培養,在佩服之餘,讓我在學期間就等不及親眼一窺這些幕後推手和這些城市實際上的樣貌。在做足功課之後,我們信心滿滿的踏上旅程。也因為這樣,我認為事先的準備非常重要。身為文化觀光的學生我想重點不僅僅是探討國外觀光的政策和相關設施的完備,而是去看該文化的造成和生活中的態度如何將它塑造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們要看的應該是他們用的是文化中的哪一些,用甚麼方法來做,而不是特定哪一種方法就是好的。我們看英國的城市,常常會想到自己家鄉的成就和做法,也就在這樣的對照之下,的確發現了我們的不足和我們的優勢。
我們對於城市發展的展望不比英國城市來的遠,看的多半是近程的利益,而沒有一個連貫的政策來領導,朝同一個方向前進。然而我們的多項優勢,的確是可以將台灣塑造成一個獨特的地方。我想這些當權者和所有台灣人都知道,但也只有在領導人有這認知的時候,才能以最適合台灣的方法來規劃屬於台灣的文化觀光。
另外,在課程內容上,我想如果在每個參訪景點之前若老師都先給我們一些課題和問題來做思考的話,我們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以這些題目作為基礎來思考所觀察到的東西,而不只是當作單純的觀光,尤其在伯明罕的兩個禮拜。老師的教學內容都非常有趣,對於遺產,文化再生,城市政策等等,都對我們非常有幫助,若在參觀中有這些相關問題常常被提出,能夠刺激我們思考,這趟實習一定可以激發更多想法。(見:《大英風華,精焠文化》〈第 10 章 國外實習生活體驗、感想與建議〉)
延續閱讀:
《國外實習體驗書寫
工業遺產文化創意產業
露天博物館發展文化觀光策略
文創觀光發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