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我在。經營者不是為了營生,而是真誠分享自己的熱愛,知音自會紛至沓來。經營者甚至有如明星待遇,有了衷心追隨的粉絲,他們不但是忠誠顧客,也會幫忙傳播,以廣招來。

但會說會演不見得就能扮演好品牌代言角色,還得看言之為何。有些老闆是業務高手,身段柔軟,舌燦蓮花,在展覽會場上,這樣的老闆一現身,往往生意興隆,訂單源源,但老闆一離開,人群隨之散去。原來,表演魅力集中在老闆一人,以致“人在業務在”,人不在,原本靈動的產品又變回呆啞木雞。說到底,只有老闆對產品鑽研甚深,才能表演的活龍活現,他人難以望其背。

張庭庭著《人文品牌心法:讓顧客用荷包為你喝彩》(2013年,台灣大塊文化,139頁)

Rating:
  • Currently 4.33333/5 stars.

Views: 1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3, 2024 at 11:08am

[認識偉大傑作]

真正的稀世之作是難以立即被人們記住的,何況,就每個作品內部來說(例如凡德伊奏鳴曲之於我),人們最先感知的是最次要的部分。……因此,認識作品如同認識在時間中實現的事物一樣,這個過程是令人憂郁的。……在凡德伊奏鳴曲中,最先被人發現的美也是最快使人厭倦的美,而原因大概是這種美與人們已知的美最接近。然而當這種美遠去以後,我們愛上某個片段,對它新穎的結構迷惑不解,我們無法識辨它,無法觸及一絲一毫。……在它本身的美的魔力下,它變得不可見,始終不可知,一直到最後它才走向我們,而我們最後離開的也是它。

我們對它的愛比對其他一切的愛都長久,因為我們花了更長的時間才愛上它。一個人理解比較深刻的作品所需要的時間(如同我理解這個奏鳴曲),與公正愛上新的傳世之作所需的多少年甚至多少世紀相比,僅僅是縮影和象徵。因此,天才為了躲避世人的忽視,對自己說:既然同時代人缺乏必要的時間距離,那麼為後代寫的作品就只能被後代讀懂(仿佛圖畫一樣,站得太近就無法欣賞)。但是實際上,預防錯誤判斷的一切怯弱行為都徒勞無益,因為錯誤判斷是無法避免的。

一部天才作品很難立刻受到贊揚,因為它的創作者卓越非凡、與眾不同。但作品本身能夠孕育出作者的知音(難能可貴的),而且人數越來越多。貝多芬的四重奏(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用了五十年之久才使它的聽眾誕生和壯大,它像任何傑作一樣,使藝術家的價值——至少在知識界——實現躍進,因為,在作品誕生之初,有能力贊賞它的人鳳毛麟角,而如今在知識界卻大有人在。所謂後代,其實就是作品的後代。……如果作品被封存起來,只是在後代面前才顯現的話,那麼,對作品來說,這個後代將不是後代,而是同代人,僅僅晚生活五十年罷了。

因此,如果藝術家希望作品自闢道路的話,他必須……在有足夠深度的地方拋出它,朝著遙遠的未來拋過去。這個未來的時間是一部傑作的真正的遠景,蹩腳的鑑賞家的錯誤在於忽視這未來的時間,而高明的鑑賞家有時帶著一種危險的苛求來考慮它。當然,如果從使遠處事物顯得朦朧不清的視覺出發,人們可能認為迄今為止的一切繪畫或音樂革命畢竟都遵循某些規則,而我們眼前的一切,如印象主義、對不協調效果的追求、中間層次的絕對化、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都粗暴地有別於前者,這是因為我們在看待以前的事物時,沒有想到他們經過長期的同化已經在我們眼中成為雖然各不相同、但根本上一致的材料(其中雨果與莫里哀十分相近)。

——也有偉大作品,偉大作家,似乎在當時就得到了肯定。但是後代得到的這個印象,也未必是真確的。因為隨著一部偉大作品地位的確立,隨之留存下來的,是那些與它同時代的贊揚之聲(而這些聲音往往也是由一些天才藝術家發出的),但是相反的那些聲音,那些在當時具有與偉大作家同等甚至更高地位的人,他們的聲音,隨著他們的貶值而消失了。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