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hoto Appreciation: Elizabeth by Vladimir Rudkovskii)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911

Albums: For Your Eyes Only
Favorite of 1 person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April 21, 2021 at 11:37pm

陳明發的詩《感覺》

說感覺,發現了


每個人都很孤獨


我不知道你的,你不知道我的


感覺,我們是


河邊的小石頭,一顆一顆


一場大雨就將我們


卷入不可抗拒的流離


而我不告訴你我的,你不告訴我你的


(23.7.1979)

                                                                      (Anastasia Lisitsyna — Brigitte Studio)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rch 21, 2021 at 6:59pm


陳明發的詩《病》

文字與病糾纏,

幾回鼻水淚两行。


一陣乾咳聲聲慢,


竟是宋詞元曲唐時雨。


每一顆冷顫,


都叫詩。


(陳明發,21.3.2021)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rch 8, 2021 at 12:24am


陳明發《書店》


走進書局。

許多人熱衷算命,一年已經過了了快半年,還在查看今年的運數如何如何;五十歲了,還在翻《怎樣在三十歲錢前賺個千萬》,不知道是不是為下輩子做準備。

除了這些“指點迷津”的暢銷書,人們還是喜歡故事;沒有劇情,人們很難想像什麼是激情或悸情。

因此,小說在書局里還是占據明顯的位置。

那些吸引人們站在書架前,閱讀三兩個小時不覺得累的小說家,究竟屬于什麼種類的人類呢?


在剛3月15日出版的《村上春樹雜文集》(臺北時報文化,藍小說系列956)中,作者說:


“小說家,是以多觀察,但只稍微下判斷為業的人。” (16頁)

“為什麼小說家必須多觀察?因為不多做正確觀察,就無法做很多正確的描寫--例如透過觀察奄美的黑兔,想描寫保齡球。那麼為什麼只稍微下判斷呢?因為最終下判斷的經常是讀者,不是作者。小說家的任務,是把該下的判斷以更有魅力的形式稍稍(或以暴力也行)交給讀者。

”我想您可能知道,小說家(覺得麻煩,或單純只為自我表現)不把那權利讓給讀者,卻自己對各種事物開始下判斷時,小說首先就會變無聊。失去深度,語言喪失自然的光輝,故事變得不能靈活展開。“(17頁)

(收藏于《陳楨: 札記2001》專頁)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27, 2021 at 3:03pm

陳明發2020第一首詩《開場白》

為遷就篇幅而拆散的腳註

叫光陰,瑣瑣碎碎的話語


不穿過針孔織不成一株一株樹


長不成市價較好的花和果


這樣的開場白若嫌不含蓄


耐心地等吧,等到夜深人靜時


月光會在天地間自在的裸泳


看膚色看遊姿看天韻地貌


是雕塑是合奏是對吟各自欣賞


再猜測再計算再臆想天就亮了


(1.1.2020)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25, 2021 at 1:47pm

陳明發詩想《失戀與專利》

要是失戀的方式,也能申請專利權,不知- -


能否增加失戀的樂趣?


能否補償失戀的損失?


能否減少失戀事件,因為要找失戀的新方式,以免觸犯現有專利權太麻煩?


是否將降低失戀的素質,因為人們所關心的,是失戀方式的新鮮奇怪,而不在失戀的浪漫、淒美、壯烈、理直氣壯、忠實英勇、臨場創作……等傳統美德?


刻意的失戀事件是否將增加,因為可以申請專利權,坐待別人來繳版權費?


(2000)

                                              (Photo Appreciation: Launch of hair by Yaroslava Popova)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22, 2021 at 10:35pm


陳明發的詩《抖音·和聲》

我有個想法

君有一百個

墻上一行塗鴉

像穿梭機載上您
逛過美國趕往盛唐
不落幕的一場選舉
原來是給大宋送終的
秘辛,雨季肺疾的鄰居

名字待確定的誰的

無解的宿命
說不準,也可能是
科技鉅子不外授的
儲精區

滿室書香,君清楚

友善的回響如“抖音”
能把和聲調到最窝心

所以我有了第二個

想法——還是不說了
屋外開始下雨
最好獨行採風去

(27.11.2020)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3, 2021 at 10:38pm


陳楨的詩想《目眩》

目眩,是絕大部分人初到大都會的感覺;像是有懼高症的人,從高樓上下往下看,心頭有幾分畏怕,腳似乎站不住了,一心卻很想挨前一些,好把腳下的街道看仔細。然而,大都會能看得清楚嗎?(29.3.2012 愛墾網)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January 27, 2021 at 9:50am


陳明發《又在寫詩了?》
(原題《詩評 4》)


可不是?人餐餐都得吃飯。

但是,可以每一回都吃不一樣的菜肴,喝不一樣的湯水。就算餐餐吃炒飯也沒事,因爲可以用不同的心境去炒,去吃。何況,在食材與佐料方面有太多可以“解域”的地方了。


總是用同一種語法、句型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像餐餐在同一個地方,用同一種心情,吃著用同一種手法與感覺炒出來的東西飯。要在詩中解放私人感情,“去麥當勞化”是急務。
(2019年2月9日)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January 22, 2021 at 2:45pm


陳明發詩想《單純欣賞》
(原題《詩評 13》)


話說,我讀過一些詩歌理論以後,發現從前覺得很平庸的好些詩作,原來有那麼大的“奧秘”在裏頭。我極其需要這麼些文本,來說明我懂得了一些理論,或我個人“融會貫通”後而變化出來的名堂/名詞。可是,我不久又恐慌起來,因爲裏頭的“性”意味太多,也太重了:音樂性、奇想性、雜交性、混種性、隨機性、變體性、不規律性、去世俗性、反中心性、超XX性、後XX性.........。天啊,每當我想說明自己的閱讀癖嗜時,滿腦子都是奇奇怪怪的“性”意象。我忘記了怎樣單純地欣賞一首詩;一面参考YouTube,一面和情人接吻,說有多憋扭就多憋扭。(2019年3月16日臉書 )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January 9, 2021 at 10:31pm

陳明發《讀透》

老來讀書,別靠眼力,要靠眼光; 眼睛花了,書讀得多讀得少已不重要,最怕沒讀透。


此話剛說完,友人云:眼光獨到,又如何。書讀透了,又如何。世情透了,又如何。我行我素,又如何。
難得糊塗,又如何。像極愛情,又如何。

此話有禪機。因為用的不是問號,而是句號;讀起來,就是“不如何”的意味。


但我反正閑著是閑著,就自己反復思考一下,而覺得書要讀透;但世故人情可不願看透,更别說透,暫且保持安全距離。因緣成熟時,或有轉變。

關於我行我素,我寧選“一意”,但不“孤行”;行不透時回過頭来,看見的不會是人們“你活該”的眼光,而會是“還有希望”的祝福。

很多人說“難得糊涂”,可是能懂自己糊塗,就不算糊塗,反而聰明得很,懂得有所取捨,力有所使。

像愛情?那就不是愛情本身; 舉手指月,手指非月。

凡有關“如何”的大哉問,都牽涉心境、技藝和洞察。答案何來?我沒太大天分。只
因為認真讀過一些書,有點領悟,還能和這百般糾結的塵世保持友善距離,也心滿意足了。


另有人云:“老來更讀不透”。我估計,越老越抗拒把書讀透;把事物看透,很可能就是一種看透,認為讀書也不過是這麽一回事。也可能恰好相反,是满腔的“不死心”,堅持世事没那麽簡單。


以前買了好些書,告訴自己,有時間可以慢慢讀。有的書,過去看過了也告訴自己,有一天要再讀一遍。冠毒一來,居然應許了這件事。

(原載2020年8月15日 臉書系列《世說新語 2020》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