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社媒上熱搜·官媒低調處理——特朗普遇刺在中國的反應
特朗普遇刺的消息在中國公眾中引起極大關注,其當選概率增加成為社交媒體談論的焦點。而全國性官媒《人民日報》只簡短報道特朗普遭遇槍擊,習近平向他表達慰問,國家重點網站中國網發表"特朗普遇刺是美國政治暴力的縮影"一文,稱該事件無疑會加劇美國內部的撕裂。
美聯社駐華盛頓首席攝影師埃文·武奇(Evan Vucci)在特朗普遇刺後拍攝的這張照片在網絡上被瘋傳。圖像來源: Evan Vucci/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遇刺後,他面帶鮮血,振臂高呼的照片在中國的社交媒體登上熱搜。
振臂一呼的競選經典照片
"槍聲一响,選票拉滿"--知名專欄作家李月亮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中談到美聯社記者拍攝的特朗普遇刺後面帶血跡、揮舞拳頭,以美國國旗為背景的照片所帶來的公眾效應。文章說:"這張照片,今天登上了全世界媒體的頭條。美國媒體更是高頻使用,並賦予了它極高的意義:面對暴力的不屈,美國精神的偉大,等等。當然,它最直接的意義還是直接拔高了特朗普的形象,讓他的魅力值大大加分。"圍繞這張照片,《中國日報》雙語新聞還以"' 特朗普遇刺照'瘋傳,攝影記者火了"為題,專門介紹拍攝這張照片的記者和拍攝過程。
社媒關注特朗普支持率大漲
特朗普遇刺對美國大選的影響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專欄作家李月亮在文章中寫道,"一般來說,這種暗殺行為,會引發選民的巨大同情和支持。偏偏特朗普這次表現又非常好。不但當時反應機敏,立刻蹲下,之後還把流著鮮血的頭伸出來,振臂高呼。展現了領袖的堅韌和不屈,而這也是民眾心中的領袖,在緊急時刻應有的樣子。美國人特別吃這一套......今天的最新民調就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大漲到了69%。拜登只有可憐的16%,快被特朗普甩沒影兒了。遭槍擊的是特朗普,倒下的是拜登。"
不僅是自媒體,中國的官方網絡媒體也紛紛報道襲擊事件發生後特朗普贏得2024總統選舉的概率從60%大幅上升至70%的消息。這一數字來源於加密貨幣預測市場平台 Polymarket發布的一項預測,即特朗普遇刺後的勝選概率達到 71%,遠遠領先於他的民主黨對手拜登(18%)。不過,《每日經濟新聞》等中國全國公開發行的財經類日報采訪的中國學者則淡化該事件對美國大選的影響。
官媒:特朗普可能得同情分與美國政治暴力的縮影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說,國際關系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孫冰岩在接受該報記者采訪時說,"短期內,特朗普可能會獲得一些同情分。長期來看,這次事件的影響不大。"他說,"現在美國總統大選的兩極分化很明顯,任何事件都不會輕易動搖兩方選民的態度。對於中間選民來說,這個事件可能被視為民主黨的極端分子所為,但這不會對民主黨的選情有太大影響。"不過,孫冰岩也指出,"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特朗普遇刺後,馬斯克出來支持特朗普。接下來,特朗普團隊可能會去聯系更多之前猶豫不決的共和黨人,現在特朗普受到同情,也得到全國性的支持,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氛圍中,宣布(為其)背書.這可能會幫助特朗普鞏固共和黨內部的溫和派支持,甚至贏得一些獨立選民的支持。尤其是像華爾街的這幫金主。"
三聯生活周刊7月14日發表的"特朗普遇刺:通往勝選的一槍?"一文中寫道,"根據美國民調網站"真實政治"(RealClearPolitics)的數據,截至2024年7月,特朗普的支持率略微領先,平均為44.4%,而拜登的支持率為41.6%。另一些民調顯示兩者之間的差距更小 。"文章援引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者孫成昊說,但此次事件後,共和黨內對具體問題的爭論會被政治暴力的陰影掩蓋,"短期內大家都會團結在特朗普周圍,更多地去譴責這起事件,而不是討論政治上的分歧。"文章末尾寫道,孫成昊認為,刺殺事件背後社會心理因素是美國選民在生活中"獲得感的喪失":"盡管沒有徹底地不好,但人們不滿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是新一代人沒有像老一代一樣享受美國作為世界大國的紅利的焦慮與疲憊。許多人將矛頭指向外來移民與非白人少數族裔,反映的核心問題仍是經濟問題。"經濟社會議題疊加在一起,都讓一部分人對體制一點一點失去信心,"因為選來選去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該文也援引居住在美國加州的政治法律學者張軍表示,特朗普遇刺事件對民主黨既是危機也是"機遇",關鍵在於民主黨是否會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危機、"痛定思痛"從而撤換總統候選人。文章還以黑體字強調張軍對本刊分析稱,特朗普遇刺未遂事件也是過去10年中美國政治極化現象的集中爆發,"左右兩翼在墮胎、種族、移民、環境等問題上,變得沒有任何共識,也不存在交流的空間。"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領導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7月15日發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郭金月撰寫的"特朗普遇刺是美國政治暴力的縮影"一文,稱"距離大選投票不足4個月上演的這場戲劇化事件,折射出美國政治斗爭暴力化、白熱化的現實,或將對特朗普重返白宮產生助推作用。"文章說,在遇刺現場,特朗普在美國國旗的映襯和特勤局特工的護衛下揮舞拳頭的舉動,再次強化了其長期樹立的"強悍""不屈"形象,等於就地取材地完成了一次效果拉滿的宣傳造勢。該事件有利於特朗普鞏固與其基本盤的關系,並爭取更多支持。文章還指出,事件發生後,特斯拉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對沖基金領域的億萬富翁奧科曼(Bill Ackman)宣布支持特朗普,"該事件無疑會加劇美國內部的撕裂,為2024年大選增添新的不確定性。" (摘自:徳國之聲)
特朗普遭未遂刺殺·中國網絡零售商迅速推出周邊紀念品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人特朗普13日傍晚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舉行的競選集會遭「未遂刺殺」。中國電商的反應幾乎與拜登總統對特朗普戲劇性的槍擊事件的反應一樣迅速。當地時間周六傍晚6點15分左右,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險些遭遇暗殺。
拜登對槍擊事件的首次公開評論是在晚8點左右,而此時中國制造商已經開始生產印有特朗普揮舞著拳頭蔑視刺殺企圖形象的T恤衫。第一批T恤衫於當晚8點40分在中國流行的電子商務平台淘寶上開售,而此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還沒有就這起「未遂刺殺」事件作出反應。《南華早報》報道指出,這就是中國速度。
25歲的淘寶賣家李金偉(音譯)在中國的周日早餐時間就在網上上架了她的T恤衫。李金偉說:「我們一看到槍擊案的新聞就把T恤衫放到了淘寶網上,盡管我們還沒有印好,但在三個小時內,我們就看到了來自中國和美國的2000多份訂單」。
李的工廠位於河北省北部,她只需下載圖片並按下印花鍵,就能制作出新產品,工廠平均只需一分鐘就能完成一件T恤。她介紹稱:「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我們只做了特朗普的紀念品,因為他贏得大選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他在中國網民中很受歡迎」。
來自廣東的新飛數碼印花生產公司聯合創始人姚艾倫(音譯)表示,美國市場對「選舉和集會主題」定制T恤衫的需求相當強勁。今年早些時候,姚艾倫在美國加州開設了一家全自動工廠,日產量約為3000件T恤,預計到下個月將增至8000件。
姚艾倫說:「這些T恤從越南進口,儲存在美國的倉庫裡,生產速度非常快」。他補充說,一台數碼印花機可以在一小時內印制27平方米,即大約8件與選舉有關的T恤衫,這些T恤衫可以立即在加州上架銷售。他談到:「需求如此旺盛,我們根本無法生產足夠的產品」。姚的公司計劃明年在美國東海岸開設一家新工廠,將日產量提高到3萬件。
專注於美國市場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平台DHgate的數據顯示,自1月份以來,與大選相關的紀念品交易量每月增長40%以上,其中3月份的月增長率超過110%。上海媒體《一財》5月援引DHgate的數據報導稱,第一季度美國大選紀念品的總交易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0%以上。
對其他制造商來說,特朗普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的前景不僅僅是T恤衫和紀念品——中國出口商因擔心關稅進一步提高而開始提前發貨。以美元計價的6月份出口同比增長8.6%,而同期的生產者價格指數和新出口訂單則出現下滑。
中國家居用品出口商肖山姆說,他在美國得州的公司已要求中國總部立即訂貨發貨,以便在年底前填滿倉庫。他指出:「許多出口商都在討論是否有必要在大選前發貨,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連帶變化,比如可能的關稅上調和運輸成本飆升」。
幫助中國企業進行全球投資的北京供應鏈專家高振東說,出口增幅不會很大,因為中國供應鏈在過去六七年中已經進行了調整,而拜登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但特朗普獲勝會影響供應鏈。
高振東分析說:「大多數出口商認為,這一突發事件大大增加了特朗普獲勝的可能性。如果特朗普獲勝,『新三樣』產品(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鐵和鋁產品的關稅將大幅提高。此外,這也意味著越南和墨西哥的相關供應鏈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因為特朗普一直批評越南和墨西哥是中國生產的『再出口天堂』。」
高振東補充道,不過,中國進口量不太可能進一步下降。他稱,「近年來,中美貿易額大幅下降並趨於穩定。進一步減少中國進口的空間有限,因為美國政府進一步減少中國進口的任何嘗試都將受到美國通脹壓力的制約」。
(本圖文摘自:RFi平台,作者:弗林; 註:美聯社於傍晚6點31分發布了揮舞拳頭的特朗普的標志性照片。)
陳明發·重温孙春徳医生的《六四后的中国》
这是一部很好读的游记,连文带图加上旅行团成员名单,共110页,半个晚上就读完了。可是,孙春徳医生在这部《六四后的中国》一书里提到的许多事物,在庆祝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的这两天,非常值得有心人细细地回味。
此书出版于1990年6月4日,砂拉越诗巫慕娘印务印刷,拉让书局发行。第二年,孙医生开始了他长达4届的立委生涯,期间依然笔耕不息,结册多部。虽以政论与民生议题为重,但其“有碗说碗,有盘说盘”的医生本色,在《六》书中早见其风格。
34年后翻出旧书来,我依然读得很有味道。想想,主要是因为我从1992年开始,便因为工作所需或背包包自助行,出入中国无数次,孙医生所说的城市或景点,我几乎都去过了。重温起来,是那麽的有共鸣感。
在旅游信息图文泛滥媒体的今天,此书更显得它的历史价值可贵。要看旅游消费的内容,去看小红书、抖音或任何旅游网站吧,随便一个一秒钟就扳倒孙书。
然而,好些有趣的记载,恐怕是那些网红闻所未闻的“好东西”。若“改编”、“搬演”到平台去,特别有话题性。很多很多故事,甚至令人感到现在的自己其实很幸福很幸福。
且举三个例子——
往东飞的方向朝西
以前的詩巫人去中国,首先得飞吉隆坡,住一晚再飞广州。现在,大家不仅可以省下许多不必要的飞行时间直飞大陆,有的城市甚至有直透班机。多好。
不再需要“若想往东飞,就得先往西飞”,符合逻辑多了。
大马内政部训诫
第二件事,精彩啰。我在1992年头一趟飞中国,绕道香港,可没这遭遇。
而孙医生伉俪一行人在吉隆坡梳邦机场登机前,首先要聆听内政部官员的循循“教诲”:有机会出去玩,当然要玩得开开心心,但千万别忘了签证期限,免得逾期逗留需要动用国际外交程序把你领回来。
回来时,切忌藏了中共宣传品,还得意忘形到穿上毛主席行头。这在马来西亚是严禁的事,乐极生悲就不好。
最重要的,去人家国家玩耍,要懂得礼貌,不要口大大批评人家的政府、经济与社会等现象。
这一项真有趣。
1990年的首相不就是老马吗?这些对华“友好条例”肯定是其内阁规定的,怎么到了2018年众望烧天时二任首相访华,他居然就忘了底线,在人家国境内批评他们的内政?
(下續)
机场故事
第三件事,讲讲机场。
在1990年代上半叶,中国境内航班所使用的,很多都是军用机场。连普通民用机场都没有,更别说国际机场。
我1992年去海南岛,因为航班有限,得先在香港呆一晚,隔天再飞海口大英山机场。
此军用机场距离市区只有二三公里,设备很简陋。由于下雨起大雾,飞机没法下降,又返回香港等待消息。
熬了好几个小时,未知喝了多少咖啡,才再次起飞。可是抵达时,天色已提早暗下来,机场照明条件不良,机师没敢降陆,唯有原途返回。
虽然航空公司赔偿了酒店住宿与晚餐,但从马来西亚出门算来已足足两天,还没法子抵步海南岛。
最后,虽然有志者事竟成到达了目的地,下了飞机可没有雨伞。细细春雨中走到机场建筑物,也算一种海岛风情。
去领发旅行箱时,发现躺在地板上的旅行箱,虽然防水,却裂了。
重温孙春徳医生1990年出版的《六四后的中国》,再想想自己在时间上相距不久的一次海南岛商旅,不难看到在刚改革开放十余年,一切还是邓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阶段,很多让人苦笑的类似现象,其实都很普遍。
唯一分别的是,孙医生伉俪参加的,是行程早已安排得紧紧的旅游团,班机有误,很多景点就要错过了;接待服务一时不到位,对经验丰富的国际旅人来说,难免会摇头。
我呢,因为是受托做投资前作业,考察性质,时间安排比较自由。且行且看,随时随地都是珍贵的亲身体验。
旧事重提它干嘛?就只想说明一点,看看今天中国的所有建设、提升,对比曾有的情景,谁也不能否认这是多么果断、迅速而神奇的蜕变。
反观当时事事看中国都带点优越感的马来西亚人,這些年当然不能说没有与时俱进。但请时时记住,我们曾有一位首相说过:“我们有世界一流的建设,管理却三流!”
话是在2004年左右说的,“三流”?指的是那个时期的水平。现在?自己估计吧。
(21.6.2024)
愛墾評註:为何不换个角度,由海外有丰富“中国体验”的人,在社媒直播中叙說“小”故事,“深”意义?
延續閱讀:每当变幻时/朋友你好吗?
陳明發·詩性符號故事
1·理解差異
三歲兒說:阿姨,妳的臉好像荔枝!
阿姨:小小年紀嘴就那麽甜!
小外甥:我是說,好像還沒剝皮的荔枝啊!
2·歇後語中的比喻
在各個方言中,有許多很傳神的歇後語。
小時候,住在廣東人隔壁,多多少少學了一些廣東人充滿想像力、非常有趣的歇後語。
就像中文的成語、諺語,順手摘來,簡簡單單幾個字,就能很形象的說明一個情況,勝過千言萬語。
“火燒旗桿”,什麼意思?旗桿不是很長嗎?而且,旗桿是重要的標誌,用的一定是很好的木料,所以燃燒完了,就成了“長炭”了。
家中有長炭,爐火不缺,可無憂無慮長期開鍋燒飯,溫飽有著落,不就是一種寫意、一種享受嗎?
換句話說,那是一個“炭世界”,在沒有社媒的年代,人們已經會玩故意的諧音別字了,變成“嘆世界”;也就是享受世界。
有時候,長輩會借這詞罵年輕的一代說:
“凈係識得嘆世界"。
意思是罵年輕一代(或任何男女)不思長進,只貪圖享受。
3·婉轉:觸感的跳躍
讓男友緊緊摟着腰,整個身驅小鳥依人似地挨過去,那是多浪漫的一刻。
可是蘇珊最近老覺得男友摟得怪怪的。
今天,只見男友若有所思,接着陷入良久的陳思。
忽然,似有所悟的側過臉過来對她說道:
“親愛的,只怪我的手生得短
已經無法全盤把握妳的邊界。”
林遠澤·在漢學人學構想中的 漢字思維研究
內容綱要
一、漢學人學做為漢學跨領域研究整合的基礎
二、漢學的文化哲學研究方法論與漢字思維的類型學差異
(一)卡西勒的文化哲學研究
(二)內在語言形式與漢字思維
三、結語 一、
漢學人學做為漢學跨領域研究整合的基礎
研究中國經典作品的文學、哲學、宗教、藝術與語言等領域,在傳統上歸屬於「國學」,在國際上則一般 以「漢學」稱之。中國文化的研究對象不必限於血統上的漢族或國籍上的中國人所創造的文化,而是那些已經表現在中國文學、哲學、宗教、藝術,或華人社會的生活習性與倫理實踐中的客觀文化內涵。我採用 「漢學」,而不用「國學」來稱呼中國文化的學術研究,主要並不是因為它是古代漢人創造的,而是考慮到「漢學」的提法所具有的世界性意義。
(「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十週年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林遠澤〈世界臺灣研究與漢學研究在漢學人學構想中的漢字思維研究〉,2022/11/1)
因為那些在語言、神話與習俗等文化創造物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的客觀化建構法則,正是其成員之個人思想、想像與意志活動的先在規定,雖則這些規定仍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
(3)文化哲學研究的三個層次
1. 文化科學的邏輯: 對於”文化存有物”之為”文化存有物”的「概念建構」與「原則建構」的研究
2. 符號形式哲學: 從文化的創造力根源,看文化多元創造的主體 性根據=符號功能的文法學
3. 哲學人類學: 文化創造的主體性如何能被闡釋=人是什麼?的問題 文化主體性研究=對於文化創造力的哲學人類學研究
卡西勒在《符號形式哲學》中,選擇語言與神話進行詳細的研究,主要是出於方法論的考量。依康德的《純粹 理性批判》,所有的經驗知識都是在圖式的中介下,知性與感性共同作用的結果。康德的理性批判工作,分別針對人類的感性、知性與理性的能力進行批判,以能找 到它們分別依據的先天形式或法則,以此為一般而言的 經驗或經驗對象提供其可能性條件的說明。
對此康德都是從事實問題轉向證成問題,亦即康德嘗試從回答「數學如何可能?」來說明人類感性能力的先驗形式是時空表象,從回答「自然科學如何可能?」來說明人類知性的綜合基礎是依據範疇,而透過回答「形上學如何可能?」來說明理性 所追求的無條件統一的理念 。
然而,對卡西勒而言,任何在符號形式中的記號都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因而在符號學的知識論中,我們已無需再將主、客或知性與感性二分,而是應在記號與實在之間,說明我們如何能以記號的中介來建構經驗世界的實在性。記號與實在之間的連結,具有摹仿性的表達、直觀的呈現與純粹意義的建構這三種可能的形態,因而就卡西勒的文化批判而言,他必須就既有的文化系統來說明這些精神形構力的特性與內含 。
卡西勒因而嘗試從回答「神話學如何可能? 」來說明建構文化實在的人類感性能力的特 性,從回答「語言學如何可能? 」來說明人類知性的特色, 並從回答「精確科學如何可能? 」來回答人類如何依理性 「虛構的圖像」(Scheinbilder)建構科學世界的實在性。
漢學跨領域研究的任務與挑戰
第一階段: 提出與下列文化科學專著相同水平的研究著作
Hermann Usener(1834-1905)《神名考――宗教 概念建構學說的研究》(Götternamen-Versucheeiner Lehre von der religiösen Begriffsbildung, 1896) Paul Ehrenreich, 《普通神話學及其民族學的基礎》 ( Die allgemeine Mythologie und ihre ethnologischen Grundlagen, 1910). Heinrich Wölfflin, 《藝術史的基本概念-在新近藝術中的風格發展問題》。 ………………………….. ……………………………
第二階段:嘗試進行中國文化的符號形式分析
例如,卡西勒符號功能的文法學分析: 語言學:構詞學的「摹擬」、「類推」與「象徵」 宗教學:「瞬息神」(Augenblicksgötter)、「專職神」(Sondergötter)與「人格神」 (persönliche Götter) 藝術學:「臨摹自然」(Nachahmungder Natur)、 「作風」(Manier)與「風格」(Stil)
第三階段:建構漢學人學
透過漢學研究,讓我們能從中國的文學、 哲學、宗教、藝術與倫理實踐,彰顯出那些能建構這些文化表現的主體性基礎, 亦即:對於人的感性 、知性 、想像力意志與信仰 、等機能與作用提出整體而統 一的說明,以能回答「人是什麼?」的普遍性問題,達到真正的東西文化交流。
(二)內在語言形式與漢字思維
為能追問漢學所研究的中國文化的特殊性,我們實應先行追問:構成人類文化表現之所以有類型學差異的原則性基礎何在?或說,文化的類型學差異是根據什麼原則而產生的?
Humboldt提出「內在語言形式」來回答這個問題。語言完善性的標準: 「觀念性的明確」與「聲音系統的完整」Humboldt: 「語言的特性在於,它將介於人與外在世界之間的思想世界附著在聲音之上,每種個別語言的規 定因而可以關係到在語言中的兩個主要觀點,亦即:「觀念性」(Idealität)與「聲音系統」 (Tonsystem)來說。
前者若脫離完整性、清晰性、確定性與純粹性,後者脫離完善性,那就是它們的缺點,反之,則是它們的優點」。比較語言學的歷史研究方法每一種語言怎樣解決由於言語的需求而產生的各項任務?
語言因而大都包含型態構詞法(morphologisch)與句法(syntaktisch) 兩部分
詞彙上的任務 (概念的指稱)
●從語音的角度一些詞如何從另一些詞中產生出來?
●語音與其意義之間的關係如何表示?
語法上的任務 (概念的範疇標記)(詞語的接合)
●語言如何處理詞類之間的聯繫
●語言如何使用粘附、屈折變化
元音交替等方式表達語法概念?
摹聲→類比→象徵
「語音構義」活動
孤立語→粘著語→屈折語
「語法範疇」的建構活動
洪堡語言學的漢語難題
孤立語VS. 屈折語
「漢語是一個極為奇特的例子。那是一種幾乎不具備任何通常意義的語法的語言…. 漢語幾乎沒有語法形式,可是…卻能達到相當高的智力教養水平。如此看來,我們所主張的語言形式的必要性便遇到一個有力的反證」。
漢語的特性
“漢語語法最根本的特性我認為是在於這樣一點, 即,漢語不是根據語法範疇來確定詞與詞的聯繫,其語法並非基於詞的分類,在漢語裏,思想聯繫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的。其它語言的語法都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詞源部分,另一是句法部分,而漢語的語法只有句法部分。”
「漢語讓聽者自己去添補一系列中介概念,而這等於要求精神付出更多的勞動:精神必須去彌補語法所缺的部分」 「漢語把添補大量中介概念的工作留給讀者自己去做,因此 給精神帶來了大得多的負擔」。
漢語的缺點 (1)如果漢語的語法形式只是隱含的,那麼說者既不能明確地向他人傳達他的思想,聽者也不能確定它所理解的是否即是說者的意思,如此一來語言的思想傳達或相互理解就都不精確; (2)如果漢語只是將具有實義的概念詞排列起來,那不是運用詞類的區分把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轉化成有機的思想結構,那麼我們在語言的世界理解中,就仍必須受限於現象世界的不確定性,而使我們無法達到思想的純粹觀念性,而精神也因而還無法得到自由的主宰性。
洪堡特對漢字的定位
那些對於漢語未採用拼音文字感到驚訝的人,只不過注意到了漢字可能帶來的不便和困惑,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在中國,文字實際上是語言的一部分,它與中國人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看待一般語言問題的方式方法密切關聯[…] 在中國那裏發展起來的書寫方式本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件哲學作品。
拼音文字的優點: 「不同種類的文字,其差異之處在於:各種文字對於它們原本所傳達的思想形式,具有較大或較小的明確性。或者說,它們在傳達的過程中更能保有所欲傳達的思想形式之忠實程度。」
拼音文字最能實現語言的本質,達成主體性(對世界)的統治地位 (語言學的語音中心主義與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形上學) 漢字做為介於聲音文字與圖象文字之間的「圖形文字」(Figurenschrift) “圖形文字的表達方式,就我所知,迄今無人使用過。
但我認為它是很適用的,因為漢字真正等同於數學圖形。而我們對那些在圖像之外的書寫方式,尚未有其它的名稱可用。如果我們稱漢字是概念文字或觀念文字,這也是對的。亦即當我們是這樣理解的,其記號是以概念而不是以圖像為基礎。”
漢字做為圖形文字的優缺點優點:圖形文字由於與聲音文字接近,因而它所選擇的 任意記號與字母一樣,都不會分散精神。而且圖形文字的構成仍有一定的內在法則性,因而它仍能做 為純粹思想表達的媒介。在這個意義下,洪堡特認 為圖形文字具有提高語言的觀念性的作用。
缺點:
(1)圖形文字的記號序列不是固定且純粹地依聲音而連結起來,這使得感性現象對它而言仍是不確定的思想;
(2)圖形文字在本質上仍缺乏獨具的形式,因而它的詞語的個體性,並不能純由邏輯思維構成,而是需要一些外在的成份來引起心靈的作用;
(3)圖形文字基本上是概念文字,因而圖形文字的記號系統, 只能是從內在或外在世界抽取出來的概念,它本身雖能將世界轉換成思想記號,但世界的雜多性卻仍將保存在它自身之中。
(續上)(4)漢字具有使不同的民族能夠相互理解的優點,但這種優點卻是以放棄原初語言的個體性為代價。洪堡特因而認為圖形文字的另一個缺點,即是它容易弱化真實的民族語言 的原初個體性。 半途而廢的漢字發展過程? 何以中國人沒有發展出拼音文字系統? 漢語沒有發展出拼音文字系統,而是在採取具有象形、會意與指事功能的文字形態後,逐漸發展成以形聲字為主的文字系統。
在民國初年的白話文運動與其後的文字改革運動中,漢字的這種形態(及其書寫表達的文言文),就一直被認為是妨礙中國人思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同瞿秋白即非常清楚地出: 從象形到形聲,從形聲到拼音—這是文字發展的道路。中國的文字只走到半路。中國文字始終沒有脫離象形制度的殘餘—形聲的方法,所以中國文和中國話始終是分離的。中國的文字和言語的 發展,受著漢字的束縛和阻礙。
為什麼?因為:
(一)事物的形狀是千變萬化,不能夠每一事物畫成一幅小小的四方塊的謎畫;(二)就是形聲字也不能夠適應極繁複的變化;(三)會意的方法更不能夠包括許多的抽象的意思,而中國文字 既然用了象形制度作基礎,就始終不能夠適應社會的進化。
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漢字的確有從圖象文字向聲音文字發展的歷史跡象, 但是漢字最終並沒有發展成拼音文字,這是中國人內在語言精神的「不能也?」還是「不為也?」 Humboldt: 「那些對於漢語未採用拼音文字感到驚訝的人,只不過注意到了漢字可能帶來的不便和困惑,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在中國,文字實際上是語 言的一部分,它與中國人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看待 一般語言問題的方式方法密切關聯[…]在中國那裏 發展起來的書寫方式本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 件哲學作品。」
今日我們反而應重新提問說,為何漢語一定要發展成屈折語、並相應地採用拼音文字,才算是發展完善的語言?或者說,如果漢字沒有發展成拼音文字,這是並非不能,而是不為也,那麼我們更應該徹底地問:中國人到底基於什麼樣的世界觀基礎,或思維表達型態的考慮,而寧可停留在孤立語與表意文字的形態?甚或應該反過來質疑, 發展成屈折語與拼音文字形態的印歐語,到底是付出什麼樣的世界觀理解的代價,才能成就一種觀念論的語言世界觀?
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主張: 我們首先(一)應打破文字只是從屬於語言的觀點,說明文字的構詞並非僅能由語音主導,而是也可以發展出獨立表意的系統; 其次,我們則得說明,(二)如果文字可以獨立於語言而表意(或至少與語言的建構遵循相同的原則),那麼漢字做為當前惟一不同於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它對語言的思想表達究竟具有何種作用?
針對(一)我將借助馮特(W. Wundt)的「語言身體姿態起源論」,說明語言表達的意義基礎,並不在於聲音符號的約定使用,而在於表情與手勢等身體姿態的表現。對於人類而言,最根源也最具自然普遍性的語言,並非聲音語言,而是手勢語言。透過手勢的「意指意向性」、「摹擬想像」 與「感性化轉移」,我們的身體姿態方才構成詞 語最內在的意義圖示。手勢與表情等身體姿態的 表現,為人為約定的語音,奠定了它們具世界關聯性的存有論意義。 馮特在他的研究中,雖然很有洞見地發現到,漢語的語法與手勢語言具有極為密切的關係,但他並未進一步加以申論。
對此我將以游順釗的「視覺語言學」做為補充,以說明古漢字如何也是透過手語的身體姿態表達而形構出來的。從馮特與 游順釗的研究,我們將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漢字之於漢語,正如手勢之於語言的關係,漢字不是對耳朵說話,而是對眼睛說話的特性,這顯示情感表達與身體形構,對於中國人認知世界佔有重要的地位。
針對問題(二),我將嘗試借助當代語言學家 McNeill關於手勢語言的研究,以說明在聲音語言的主導之外,如何能理解一種與手勢語言具有同樣性質之漢字思維的特色。這種比較理解的可能性在於,正如McNeill所指出的,聲音語言本身是單面向的,但意義卻是多面向的。聲音語言就它只能順著時間這個單一面向去作變化——從音位(phonemes)、單字、詞組、句子到對話而言, 語言僅具有線性—分割的特性。 語言只能沿著時間這唯一的軸線進行變化,這個限制迫使語言必須將意義複合體(meaning complex)切割成一段一段,然後在時間的軸線下組合這些片段,來重構多重面向的意義。然而手勢就完全不同了,手勢本身就具有多重向度,它無須經過分割和時間線性化就能呈現出意義體來, 手勢因而是總體的(global)與綜合的(synthetic) 意義表達。透過語言與手勢的辯證關係,我們因而或許能更好地理解,漢語與漢字對於思維之可 表達性的完善性追求何在。
三、結語
各民族不同的語言結構,代表不同的語言世界觀,那麼透過語言的類型學差異,來研究語言世界觀的相對性,即成為我們正視文化類型學差異的文化哲學之理論模型,所不可或缺的研究基礎。漢學研究若能透過對於漢語之語言世界觀的研究,並進一步能借鏡卡西勒,透過對中國文化之諸領域進行其符號形式的文化哲學建構,那麼我們最終即能對創造中國文化的知性、想像與意志等主體性能力,形成一種漢學人學的觀點,如此則漢學即將可為人類的自我理解,提供更為多元的理解可能性。
(「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十週年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林遠澤〈世界臺灣研究與漢學研究在漢學人學構想中的漢字思維研究〉,2022/11/1)
陈明发博士:“这才是我们”
中国崛起后,作为海外最早在资金上、道义上参与“改革开放”盛举的南洋华人,现在于“2035文化强国”、“区域新秩序”等等议程中,自然再次受到各方关注。
而一直身为“背景”、“客体”、“对象”、“他者”等等角色者,今天则有许多的可以继续自觉探索的空间。
中国与本地一大学筹备中的一份学刊,采用了我前年杪写的一篇研究心得,我取了《南海東籬》一词,既概括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南海的文化想象,也提及南海族群在蕴積南海文史资本方面值得关注的一些所谓“邊陲”、“界线”。
在“这就是我们”声中,肯定还有“这才是我们”的大大余地。
By the way, 今天的"东南亚"、“海丝路”、甚至“东印度”等専有名词、都是中华民族向外面世界借来用的。不妨也反思一下,这一带占据最大人口的马来民族,他们的专家学者很多为何用的是Nusantara,就是英国学者华莱斯用的“马来群岛”(Malay Archipelago)区域概念?
印尼就快迁都到加里曼丹,直接取名Nusantara,寓意深远。在世界经济走缓、贸易关系紧张的年代,有太多文化好故事要好好地说。
好好把“这才是我们”的故事說好了,“南海東籬”的家园,自然有詩,而不再是“远方”。(08.06.202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