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 marginal sea that is part of the Pacific Ocean, encompassing an area from the Singapore and Malacca Straits to the Strait of Taiwan of around 3,500,000 square kilometres (1,400,000 sq mi). The area's importance largely results from one-third of the world's shipping transiting through its waters, and that it is believed to hold huge oil and gas reserves beneath its seabed.
It is located:
south of mainland China, including the island of Taiwan, in the east;
east of Vietnam and Cambodia;
west of the Philippines;
east of the Malay peninsula and Sumatra, up to the Strait of Malacca in the west; and
north of the Bangka–Belitung Islands and Borneo
The minut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collectively an archipelago, number in the hundreds. The sea and its mostly uninhabited islands are subject to competing claims of sovereignty by several countries. These claims a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variety of names used for the islands and the sea.
Tags:
Albums: South China Sea 南中國海
Location: South China Sea 南中國海
Comment
《軍事頭條》網站·一帶一路的中美角力戰
原題:一帶一路版圖突然大變:美國一計劃破產
南太平洋也被加入了中國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框架中去
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一系列務實合作結出了早期的果實。近日,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宣告“一帶一路”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
央視新聞聯播近日推出系列報道《一帶一路共建繁榮》,帶您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感受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向,了解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各方面尋求和實現互聯互通所做的種種努力。近日播出第一集《一帶一路繪就發展新藍圖》。在央視發布的“一帶一路”版圖當中,我們發現海上絲綢之路將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線加入進來。這一路線與官方文件相一致,但此前媒體制作的相關圖片中並未體現出來。
中國主導構建的“一帶一路”偉大戰略,對於世界整個經濟的發展無疑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且是傳承了中國從古代到今天的與世界共同繁榮的精神,這“一帶一路”的路線是按照中國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鄭和下西洋的路線構造出來的,可以說“一帶一路”囊括了亞洲、非洲和歐洲。現在,開拓了南海到南太平洋路線,將大洋洲也包括了進來,輻射更為寬廣。
現在的“一帶一路”,一帶包括陸上三個走向,一是從中國出發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而一路主要指海上兩條走向,稱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南太平洋。
而過去的“一帶一路”在官方的宣傳中我們沒有看到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線,現在,將這條路線加入了進來,雖然只是比較短的一段,但加入進來對於中國來說意義更加深遠,主要意義應該有兩個方面。
美國圍堵中國的兩條島鏈將被中國徹底瓦解
一是尊重歷史事實。當年鄭和七下西洋,不僅是經過南海到印度洋到非洲或經紅海到地中海到歐洲,而且也曾經過南海經菲律賓海到印度尼西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一帶。所以,“一帶一路”戰略將從中國港口出發經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帶是還原歷史事實。
二是以期突破美國的島鏈封鎖,將南太平洋各國包括澳大利亞等大洋洲國家納入經濟共同體,這應該“一帶一路”戰略新增海上絲路南線的根本出發點。
大家都知道,美國自戰略東移以來,在亞太地區搞所謂的戰略再平衡,根本意圖就是要封鎖中國,阻擋中國的發展,要讓中國永遠貧窮落後下去。中國領導人主導的“一帶一路”偉大戰略就是要避開美國的封鎖,采取向西發展,以讓美國的封鎖落空。
正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偉大戰略,讓沿線國家看到了借助中國騰飛的基礎上發展本國經濟的願望,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搭上中國經濟騰飛的順風車,這正符合中國提出的“共同繁榮、共同發展”的思路,而南海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所在,而南海又正是美國意欲打造成東方巴爾幹的地方,但南海周邊國家從根本上來說不想陷入戰爭,只想發展經濟,所以,希望加入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經濟是南海周邊國家最大的願望。
正是基於中國和南海周邊國家共同的願望,尤其是基於中國擴大在南海的影響,實現與中國周邊國家共同繁榮的目標,讓鄰國實實在在的看感受到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是有利於鄰國發展的崛起,是與鄰為善的崛起,從而戳穿美國危言聳聽“中國威脅論”的謊言。
海上絲綢之路線路圖
而歷史的事實是中國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確實有經南海到南太平洋的一段。這樣,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新增海上絲路南線既達到尊重歷史又達到突破美國封鎖的目的,在經濟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將南海周邊以東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甚至延伸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南太平洋各國,最終連接南美大陸的戰略目標,經過經濟的融合,形成經濟共同體,又達到瓦解美國利用政治和軍事上的封鎖。這樣,美國經營多年的針對中國的戰略東移、亞太再平衡、雙層島鏈封鎖戰略就會不攻自破,從而達到美國戰略破產的目的。
這樣,一旦中國的“一帶一路”偉大戰略得到實現,整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就會形成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經濟共榮圈,中國既達到西進以避免美國封鎖的目的,又達到了東進突破美國封鎖線的目的。
到那時,即使美國仍然強大,即使想阻擋中國破壞中國的發展也只能是有心無力,因為經濟的紐帶已將中國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些國家已真實的感受到中國經濟的繁榮帶來的美國不可能給予的好處,美國就不可能以政治和軍事等威脅也好,籠絡也罷,給中國帶來實際的威脅。
所以,中國“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新增海上絲路南線段,正在悄悄地改變世界戰略版圖,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從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延伸閱讀】
美國若海上封鎖中國:將付出慘重代價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
中國潛艇部隊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文討論美中在亞洲的戰爭,美國能否通過封鎖取勝。在美國媒體眼中,似乎對中國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海上封鎖行動,就能把中國徹底擊垮。但在筆者看來,美國若想通過海上封鎖來達到擊垮中國的目的或將付出慘重代價。
眾所周知,目前中美兩國均是對方重要的貿易夥伴,中美兩國的利益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據2013年的數據表明,中國是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同時也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若在海上單邊封鎖中國,無異於是“經濟自殺”的行為。
而且現在的中國不僅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加工廠,在當前世界經濟普遍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若因美國的封鎖導致大幅度下降,那麽對世界經濟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而世界經濟的崩潰,顯然與美國千方百計試圖恢復經濟的目標背道而馳,更是與其維持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目標背道而馳。所以說,美國不敢輕易就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海上封鎖。
根據美媒的報道,截至去年,中國64.5%的石油消耗都來自於進口,仿佛美國只要掐斷了中國海上石油運輸的通道,中國就只能坐以待斃似的。雖然這個數據看似十分危險,但美國也應該清楚,這僅僅是和平時期中國對於石油資源的需求。
一旦中美之間爆發沖突,中國的能源配給制度肯定將與和平時期不同。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現在越來越註意保護國內的戰略資源,進口量的逐年增加只是這一措施的體現,並不能說明中國就不能實現石油等資源的自給自足。
雖然中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沒有中東國家豐富,但若全力開采,也足以支撐中國進行一場時間不是特別長久的戰爭。可見,美國想用石油這條“韁繩”來勒死中國的打算並不能夠輕易實現。
中國海軍艦隊
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
其實,美國對於中國的種種預測也好,推演也罷,都是站在一種理想化的條件下進行的,甚至可以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的。以這次對中國進行海上封鎖的討論為例,美國的一些人之所以會認為其計劃可以成功。
主要原因是他們自認為美國艦隊可以在遠離中國的情況下,對中國的航路實施封鎖,且中國海軍目前無法實施大規模的遠洋作戰行動。然而一旦中美爆發了沖突,海上封鎖就不是美國一家的專利,中國同樣可以“禮尚往來”。
雖然美國海軍極力避免同解放軍進行近距離作戰,但解放軍可以主動把戰線拉向中國。美軍在封鎖中國遠洋航路的同時,解放軍可以對美國在亞太地區以及印度洋地區的航線進行海上破交戰,美國受到的損失未必就比中國小很多。
同時,中國的產能極為龐大,目前展現出的造艦能力都已使世界為之驚嘆,戰爭時期經過動員之後,其造艦實力將會更為恐怖。真到那時,即便美國的生產能力再大,恐怕也難以在海上對中國形成碾壓的局面。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國早在和平崛起之初,就屢次告誡過美國。但美國對於中國的善意舉動卻鮮有回應,某些人依舊是抱著冷戰的思維在遏制中國、圍堵中國。
雖然當前中國與世界的主旨是和平與發展,但如果美國真正威脅到了中國的核心利益,那麽中國也一定會用實際行動來回擊美國。多行不義必自斃!美國某些人在想方設法封鎖中國時候,也許正將自己的國家逼上一條衰落的不歸路。
解放軍強破第一島鏈方案震撼曝光:
張召忠教授
我很欣賞張召忠教授的言談風格,常受益匪淺。但對網上瘋傳的張教授的一段話,“戰時中國能否通過第一島鏈,仍是個很大的問題。”的說法持不同看法。我的看法是,戰時中國完全有能力打破島鏈,走向世界。
“戰時中國能否通過第一島鏈,仍是個很大的問題。”這種說法是普通婦人的一種思維,是被動挨打消極防禦的弱者思維,不是軍人的思維,不是敢亮劍的強者的思維,不符合戰爭規律,更不能反映中國軍隊的特點。戰爭中兵無常勢,形勢不是一成不變的,戰略要地屬於誰要看誰的拳頭硬。
中國軍隊打仗從來不搞消極防禦,不倡導拼消耗打拉鋸戰。戰略上可以是被動的防禦,但戰術上一貫主張積極進攻,掌握戰爭主動權,善於調動敵人,創造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條件打仗,在劣勢時是這樣,在優勢時也是這樣,過去是這樣,今天也應是這樣。按這種思路考慮問題戰時中國通過第一島鏈,毫無懸念。
美國搞島鏈圍困中國,中國自然有突破島鏈的預案。美國的如意算盤一貫不乍的,想得美妙後果嚴重是美國的常態。美國搞的戰略再平衡是小孩子玩過家的遊戲,平時對中國毫無意義,戰時不堪一擊,甚至會成絞殺美國自已的索鏈。
美國戰略再平衡靠的是日本,菲律賓,臺灣等幾個所謂的盟友,而這幾個所謂的盟友不過是為各自利益互相利用,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並不是誌同道同心協力的盟友。菲律賓是一個連萬把人的反對派都搞不定的國家,所謂特警竟被民間武裝打得無還手之力,死傷慘重,這樣的軍隊,根本就不能叫軍隊,而應當叫軍事表演隊,沒辦法,美培訓的軍隊就是這個水平,這樣的盟友除能提供基地外,其它的可忽略不計。臺灣是中國領土,雖有少數臺獨分子,想拉全臺灣對抗大陸,做不到。即使想動也要考慮臺灣全在大陸火箭炮射程內可能產生的後果,出手幫美國的可能性不大。
日本與美國雖是口頭盟友,實際不可能結成真的同盟,一個從未忘記被原子彈炸的仇恨,做夢都想稱霸世界的日本,一個不忘珍珠港事件國恥,正在稱霸世界的美國,能結成生死與共的盟友,鬼都不信。美日同盟僅是日本要利用美國支持修憲,擴軍備戰,重新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美國要利用日本作棋子圍堵中國,僅此而已。日本不可能出兵幫美國打中國,因為日本幫美國打中國得不到什麽好處,可能招至自身的毀滅。美國也不會幫日本打中國,歷史上美國諾盟出兵只有仁川登陸,卻招致慘敗,而背盟棄義是常態,如英國的紫石英號事件,臺海美艦護航事件,英阿馬島之爭,美國都是毫不猶豫地拒絕當時盟友英國臺灣的要求,背盟自保。
第一第二島鏈示意圖
美國好戰不假,因他可以隨時發動戰爭。美國慎戰也是事實,沒當年德國和日本那種瘋狂,專挑軟柿子捏,打得贏就打,打不贏識趣退場,他敢打伊拉克,阿富汗,但對伊朗,朝鮮卻恨而卻步。美國另一個特點是不善戰,常拿最先進武器打敗仗,是一支愚蠢的軍隊,美軍是這樣,美軍培訓的軍隊多是常敗軍隊。這幾個特點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
中國人怕美國,是因為美國有最先進的武器。美國人更怕中國,是因為中國鬼神莫測的戰力,這種力量看不見摸不著,往往為大多數人所忽視,但實踐證明了具有難以可戰勝性。美國和中國正面較量慘敗,和中國側面較量同樣是失敗。美國打中國主要仗航空母艦,而中國的DF-21是美國的噩夢,幾個導彈就可能令上萬人上百架飛機灰飛煙滅,這樣不對稱的遊戲美國玩不起。美國有核武器,中國也有,美國不是光腳的,而是穿鞋的,還是穿高級皮鞋的,和中國拼劃不來。美國打中國可能性為零。
正因為美國不真正想打中國,所以更會利用武器裝備技術的優勢強化對中國威脅力,竭盡全力地組織政治攻勢威脅中國,什麽頻海戰鬥艦呀,攻擊性核潛艇呀,驅逐艦加裝反艦導彈呀,這種強勢的攻勢的後面暴露其外強中幹的本質。對此我仰天大笑,笑美國無人,天天要圍堵中國,卻無人拿不出一點象樣的軍事進攻策略,搞來搞去無非是從拉登那學到的一點恐怖思維來嚇中國人,仗還沒打,就想搞恐怖襲擊,分散打遊擊,解放軍就是靠遊擊戰起家的,和我們玩這個,分明是找死嘛。
再回頭來談島鏈,所謂島鏈的一部分,沖繩列島就在中國面前一字排開,這條鏈子平時就給中國人添堵,戰時那就是中國面前的一盤,想吃就吃,一通導彈攻擊就可把島上重要軍事設一掃而光。尤其是控制宮古海峽的先島諸島,離關島二千多公裏,離日本本土一千多公裏,離中國只有四百公裏,飛機相差半個小時的航程,艦艇相差半天的航程,在這個區域,中國擁有絕對優勢的制空制海權,要知道,在擁有精確制導炸彈,空氣炸彈,穿甲彈,的時代,沒有制空制海權的島嶼根本沒法守。先島諸島是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好戰場,控制了先島諸島就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轟6K戰略轟炸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從四面包圍中打出來的鐵軍,對付包圍有成功經驗,這就是不管幾路來,我就是一路去。假如美國要聯合盟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中國可置其它於不顧,對除先島諸島外的沖繩列島攻而不占(即摧毀軍事目標而不占領),對先島諸島發動強攻,先出動殲20摧毀先島諸島上的雷達等信息設施,飛豹、轟6跟進摧毀軍事目標,飛機、水面艦艇掩護登陸艦搶灘登陸,拿下先島諸島後潛艇前出西太平洋待機,水面艦艇跟進掩護,東拒美國,威脅關島及美國本土,北斷日本南下運輸生命線。
日本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投降。另一個就是在這個沒有制空制海權的地方和中國決戰,中國可以很從容地調動導彈,飛機,艦艇以逸待勞地將來犯者消滅幹凈,沒有懸念。美國敢來,就打航母,打關島,只要花幾百個導彈打下一艘航母,美國恐怕就軍心瓦解,沒有戰心,難以組織再戰,要知道,美國打中國是無義之戰,無法動員傾國之力,所能動員的國力有限,即使再打下去美國也回天乏力,占不了便宜,必然失敗,因為美國離了制空制海權就不會打仗,而在先島諸島這塊美國不可能得到制空制海權。美國日本的結局如此,其它“盟友”不要說出兵,恐怕連屁也不敢出,包圍不攻自破。所謂島鏈根本不會給中國帶來很大障礙,完全是美國花大價錢打造的女人用的掛鏈裝飾品,供美國人孤芳自賞罷了。島鏈開戰後可然成為中國再展雄威的舞臺,前出太平洋走向世界的跳板。
戰爭不是好東西,應當避免。假如不可避免地發生這樣的戰爭,對中國或許不完全是壞事,也許出現一仗定乾坤,對解決臺灣,南海問題大有幫助。
由於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必然增大,一超獨霸的地位雖然會受到多極化趨勢的影響,但不至於在十年的時間中化為烏有。如今看來,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美國在戰略上錯失良機,使自己陷入了一個又一個混亂的漩渦之中不能自拔。
克林頓總統的科索沃戰爭打了78天,利利索索,沒有陷入泥潭。小布什總統的阿富汗戰爭打了10幾年仍然看不到結束的跡象。伊拉克戰爭將近8年,美軍仍未全面撤離。如果按照克林頓總統的戰爭觀念和軍事革命的構想發展下去,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以牙還牙,這種復仇式的戰爭屬於傳統戰爭模式,在現代條件下發動這樣的戰爭實在不應該。美國人被幾只馬蜂蜇傷了,要找到肇事的馬蜂並摧毀它的蜂巢,這種報仇雪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有必要把世界上所有的馬蜂窩捅掉嗎?
失去巢穴的馬蜂變本加厲,滿世界蟄人,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麻煩。既然美國具備了精確打擊本拉登的能力,為什麽還要發動如此大規模的兩場戰爭呢?911事件中直接死難者不到3000人,兩場復仇戰爭中美國死去了人差不多有6000人,用更多人的生命作賭註這算是復仇了嗎?還有,在兩場戰爭中死去的無辜民眾多達數十萬人,流離失所的難民更是達數百萬人。
911事件
小醫治病,大醫治國。庸醫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肚子疼給個止疼片,長了瘤子就開刀,如果碰上癌細胞,一擴散,就會致人於死地。高明的醫生強調綜合治理,有系統和體系的概念,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
認真分析,科學檢查,找到病癥,分析根源,對癥下藥,要動手術就要確保割除毒瘤,防止擴散,否則,就要保守治療。美國作為一個世界超級大國,在十年的時間 內把反恐作為國家的最高戰略,把反恐戰爭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爭模式,把本拉登作為自己的主要敵人,天天鬥,時時鬥。
更有甚者,小布什還把朝鮮、伊拉克、敘利亞和伊朗確定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屬於邪惡軸心國家,無賴國家,應該用戰爭的方式把這些國家一個一個除掉。這種以個人的好惡和非敵即友的簡單方式來確定國家戰略指導,很顯然出現了失誤。911事件前的2000年,美國GDP 10。3萬億美元,中國1。2萬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十分之一;2010年,美國GDP 14。8萬億美元,中國5。2萬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三分之一。
2001年,美國軍費開支3160億美元,如今卻翻了一番,達到7080億美元!十年前,中國經濟總量排在第六位,上面分別是法國、英國、德國、日本,而現在,中國把他們甩在身後,進入了第二位。世界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6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世界第一位。
美國岌岌可危,宣揚“中國威脅論”,聲稱絕不做老二,永遠做老大!風水輪流轉,當年的英國也不想當老二,結果還不是被美國超越?
如今的英國早已不是什麽老二的問題,已經淪落到前五名以後去了。過去的十年,中國沒偷沒搶,和平發展,有什麽錯?美國自亂陣腳,不斷踢出烏龍球,這也能賴別人嗎?20世紀中期,我曾經兩次前往美國,外國人進入美國,機場的安檢非常簡單。在美國國內飛行,基本上沒有安檢,甚至連護照也沒有人檢查,就像乘坐公共汽車一個樣。經濟發達、社會穩定、軍事強大、國家安寧是我對美國當時的基本印象。
911事件是美國永遠的痛,為什麽中國或者其他國家沒有這種事,單單美國出現如此恐怖的事情呢,真希望奧巴馬能好好想想十年前咬牙切齒的美國,經過十年反恐戰爭之後,有什麽感覺?更加安全了還是更加危險了?機場安檢標準不僅大幅提升,美國人還發明了按指紋和裸檢,在國外的美國使館就像是碉堡和軍營,防守嚴密,層層布防。(收藏自 《軍事頭條》網站 4-17-2015)
霹蘇丹:雖獲60國支持‧一帶一路憂慮南海爭議
(英國‧倫敦11日訊)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雖獲得60個國家參與及支持,但霹靂州蘇丹納茲林沙殿下直言,日漸升溫的南海主權爭議,或讓這項橫跨亞洲及歐洲的倡議,蒙上陰影。
他表示,任何在南海所發生的意外,特別是在中國及美國之間,都可產生不可預測的後果。
他點出,由於中國在南海的立場,已讓南海主權聲索國都增加國防預算,其中越南及菲律賓最勇於發聲,而美國和菲律賓及日本的軍事合作也增加。
讚一帶一路偉大倡議
殿下出席2015年世界華人經濟峰會晚宴時表示,讚賞“一帶一路”是項偉大的倡議,但同樣表達該概念可能面對各種挑戰的擔憂。
“如果中國能更敏銳及穩健地處理其和鄰國之間的領海爭議,及與其他崛起中國家如印度尋求共同利益,並持續使用經濟作為其外交政策工具而非軍事,則我有信心我們會看到亞洲新曙光,而世界其他國家都可以參與和分享。”
較早前,殿下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及中國夢及亞太夢中,其中一個重要經濟層面元素。
這項橫跨亞歐的倡議獲得60個國家參與,這些國家總人口佔全球三分之二,而國內生產總值則約全球40%。
蘇西洛:亞歐合作可雙贏
較早前,同樣受邀出席的印尼前總統蘇西洛表示,現有的全球經濟走向和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不同,當年由美國次貸引起的市場動盪,導致部份先進國家經濟體深受打擊,而新興市場受影響程度較小。
“如今情況不同,剛好和之前相反,目前新興市場受影響程度較深。”
他表示,亞洲各國積極走出自己的路,而進一步強化亞洲及歐洲合作關係,是正確和可能的方向,也達成雙贏。
“如今是時候將概念化為行動和承諾,這是歐洲和亞洲的前途,中國在將夢想轉為現實中扮演重大的角色。(星洲日報/本報特派:盧慧菁)(收藏自 2015-11-12 星洲日報)
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庭審實錄公布中方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應菲律賓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公布管轄權問題庭審實錄答記者問
問:應菲律賓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於近日公布了管轄權問題口頭聽證的庭審實錄,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一再表明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這一立場具有充分的國際法依據,不會改變。2014年12月7日,中國外交部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指出應菲律賓請求建立的有關仲裁庭對仲裁案沒有管轄權,闡明中國政府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的法理依據。
需要指出的是,中菲就通過磋商和談判解決兩國在南海的爭端早有共識。1995年8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關於南海問題和其他領域合作的磋商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同意遵守”下列原則:“有關爭議應通過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的磋商和平友好地加以解決”;“雙方承諾循序漸進地進行合作,最終談判解決雙方爭議”;“爭議應由直接有關國家解決,不影響南海的航行自由”。1999年《中菲建立信任措施工作小組會議聯合公報》、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菲律賓共和國政府關於21世紀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2001年《中國-菲律賓第三次建立信任措施專家組會議聯合新聞聲明》、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菲律賓共和國政府聯合新聞公報》、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聯合聲明》等雙邊文件都確認中菲雙方將通過談判和磋商解決有關爭端。
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各國共同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第四條明確規定,“有關各方承諾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
此外,中方已於2006年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有關規定作出排除性聲明,將涉及海洋劃界、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有關軍事活動以及執行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的執法活動排除在《公約》規定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之外。
菲方違背與中方多次確認的共識和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的承諾,無視中菲南海爭議的核心是領土主權爭議和海洋權益重疊問題,單方面將有關爭議提交強制仲裁,違反國際法,濫用法律程序,嚴重侵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和《公約》締約國應享有的合法權利。菲方單方面提起並執意推進仲裁,企圖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迫使中國在有關問題上妥協,不僅是不切實際的,不會有任何效果,還會損害《公約》的完整性,嚴重沖擊國際海洋法秩序。
中方敦促菲方尊重國際法賦予中方的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回到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端的正確道路上來。(2015年08月24日中國外交部網站)
智庫論壇:一帶一路挑戰與機遇·東南亞重要
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辦的“一帶一路投資挑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之東南亞”今日在京舉行,以“東南亞”為主題,對企業等走出去主體在東南亞區域將遇到的風險和機會進行探討。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目前全球華僑華人總數超過6000萬,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東南亞各國,華人華僑就超過4000萬,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經貿往來最為頻繁,發展程度較高、華僑華人數量最多,改善基礎設施需求巨大,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重要路線。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國務院參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表示,東南亞是一帶一路的重心所在,因與中國的地理位置接近。此外,在東南亞地區有4000萬華人華僑,而且還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東南亞地區也是一帶一路的突破口,中國要與東盟進一步推動合作。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亞太安全外交研究室主任、南亞問題專家張潔闡述了東南亞的重要性。東南亞比較重要,而南海問題不僅對“一路”重要,對整個戰略都很重要。一帶一路推行過程中面臨的政治風險中,南海問題具有全局性的挑戰。未來一帶一路的建設優於海上維權,沿線各國要進行海上合作。未來要加強中國與東盟的依賴程度,中國要發揮優勢,加強經濟緊密度,通過互利共贏,建立政治互信,為解決南海問題增加可能性。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沈銘輝在發言中談到,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改變方向,資金流發生了變化。從短期外匯風險、能源安全財政風險等來測算,最安全的是菲律賓,排除俄羅斯的話,其次是印尼,整體測算來看,東南亞較為安全。整體而言,東南亞國家和我們經濟關係比較穩定。東盟作為經濟一體化的意義只是一個層次,更多注重的是政治安全,而且東盟是各個國家的集合體,整體和個體的區別很大。
北京軍事科學院大校、研究員欒大龍表示,當前,中國必須在海上擴展島礁,完成聯合國賦予的使命。“島礁建設問題不是中國找事,而是聯合國邀請我們,而且中國對於聯合國的邀請非常謹慎。”80年代,中國提出,南海要“和平利用,共同開發”;90年代,南海發現大量油氣田,周圍國家搶占先機,因中國實力不足,錯失時機。2000年後,南海上,美工人開始騷擾中國,這是實力問題。但今天情況就不同了,中國實力變得強大。
欒大龍表示,這種背景下,中國要做的第一個就是島礁建設基地。此外,還有船舶建設;並為他人所需做好準備,幫助其他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企業還要尋求出去的機會,中國應讓高科技產能產品走向東南亞。
中國與全球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儲殷表示,最近調研結果顯示,東南亞經濟面臨的問題不大。主要態勢是中國在緬甸喪失主動權,空間被日本人占據。
儲殷認為,中小型工程對於中國仍有很大空間,但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也存在很大問題。如何管理員工問題,在當地建設中如何遵守當地的規定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等。中國工程建設也面臨一些問題,包括中國員工的簽證、外匯管制等問題。此外,還有工期延誤問題,安全風險也很重要,企業要謹慎做安全評估。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王鵬認為,印尼或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最重視的國家。印尼和中國的合作有誠意,此外,東南亞相較於中亞而言可操作性更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龔婷指出,我們和東盟親疏關係有分類,從歷史傳統外交關係來看,柬埔寨和老撾和我們關係比較近;在政治互信層面,從NGO角度來看,本土NGO力量活動滲透到國家經濟活動和政治中,NGO在推進民主化、在社會層面,影響政府的公共決策。(中評社北京2015年6月23日電,記者王秀中 徐夢溪)
龍興春·印學者疑慮:解放軍借海上絲綢之路進印度洋?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很多國家都表示要參與,但對“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否順利實施有重大影響的印度一直沒有正式表態。一些學者認為印度政府的“正在研究”或“正在考慮”其實就是拒絕的意思,加上印度公開反對“一帶一路”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巴經濟走廊”;印度還提出了類似海上絲綢之路的“季風計劃”和“香料之路”等概念,印度有媒體認為印度想要對抗或反制“一帶一路”。但筆者以為,這並非印度的真實意圖,增加與中國合作談判時討價還價的籌碼,可能更為靠譜。
印度的合作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意義重大。作為印度洋地區最重要的國家,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點合作領域,印度都可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和合作夥伴。印度的態度還將影響到印度洋沿岸其他國家,如斯裏蘭卡、馬爾代夫、毛裏求斯和塞舌爾等的態度。
印度是大國,應該受到特別重視。有印度學者認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缺乏透明度,印度不知道中國究竟要做什麽,意圖是什麽?“海上絲綢之路”與現在的海上貿易運輸有什麽關系,是取代還是補充?中國在沿線投資建設港口等,必然有大量中國投資進入相關國家,這些投資必然需要保護,那麽中國軍隊會不會進入印度洋?這些都是印度最想了解的。一些印度學者還認為,中國應該給予印度更多的重視,多做解釋和說明,爭取印度的理解和參與。
中巴經濟走廊穿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度政府堅持巴控克什米爾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出於原則立場,印度政府公開反對中巴經濟走廊並不奇怪,算是例行公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久,印度就準備把原是文化項目的“季風計劃”升級為類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項目,一些印度媒體把“季風計劃”描述成是對中國的“對抗”或“反制”。事實上,印度並沒有能力實施這樣的計劃。單以基礎設施而言,印度自己的基礎設施還寄希望中國等外國投資的參與,要拿出大筆錢到外國建港口、公路和機場等幾乎不可能。不過,“季風計劃”客觀上卻可以成為印度對華討價還價的工具,中國提出“海上絲綢之路”可以和“季風計劃”對接,印度憑此分享主導權。
今年3月中國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後,雖然印度政府還是沒有表態,但印度學界普遍開始認真對待,積極的聲音逐漸增多。如果下一步能把“一帶一路”細化到具體的工程或者項目,相信印度人會做出利弊評估,只要有利,印度一定會參與其中。(作者是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西華師範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環球網 2015-07-15)
鄭丁賢‧小島爭議如是觀
幾個小島,加上漲潮就不見了的幾個礁石淺灘,中國人說:“這是我們的固有領土”;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人說:“這些島嶼離你們那麼遠,和我們這麼近,怎麼變成你的了?”
這應該是南海問題雙方的簡單邏輯。
南海課題,也讓這星期的東盟外長峰會,多了一些波浪。
東盟各國,加上美國,扛上了中國,對中國在南海的強勢行動,特別是填土造地,表達了“關注”;中國也不示弱,回應說――你們不也是在做同樣的事?
撇開東盟峰會的官方議論,我在雅加達出席東盟媒體論壇,也不免捲入南海話題。
菲律賓星報的總編輯阿娜瑪麗雅女士,可能是輕微感冒,聲音低沉得有點傷感,她訴說菲律賓在南海爭議受到的委屈,儘管該國已經一再讓步,對方還是咄咄逼人。
越南報章的總編,或是代表官方媒體的關係,談話時沒這麼感性,而是嚴肅的表達了越南政府的立場。
作為大馬的出席者,我說:“我們假裝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存在。”
大家都笑了,以為我鬧著玩兒。
笑歸笑,然而,這也真的是大馬的處理方式,視而不見,可以多低調,就那麼低調。
中國和馬來西亞的爭議,是南海末端的小島,中文叫曾母暗沙,英文叫James Shoal。
中國和台灣(中華民國)的中小學教科書上寫著,曾母暗沙是我國(中國)最南端的領土……;這是國民教育,把中國的地理範圍劃定了,也說明這是歷史事實;當然,這也是政治教育的一部份。
一旦產生爭議,就是民族課題;今天的中國,所有課題都可以成為民族問題,所有主義都是民族主義,沒有討論商量的空間,因為那是漢賊不兩立的立場;只要立場不同,那就是敵人。
從大馬的角度,James Shoal距離中國大陸最南岸1千800公里,距離砂拉越海岸只有80公里;大馬當然有話說。
但是,大馬不願意成為中國的敵人,處理方式也和菲律賓及越南不同,不爭執,不傷和氣;而這也是聰明的做法。否則,一吵起來,政治和經濟關係要搞砸,可能國內的種族關係也會被挑撥生變。
當然,這種處理方式,必須雙方配合才能做到,否則,即使一方當作沒事,另一方卻大張旗鼓,那就很難和平下去。兩國都有民族主義分子,也有民族主義,事端就會肇起。
不管怎樣,民間不必跟著南海問題起鬨,沒幾個人真正到過這些島嶼,對之瞭解其實有限;更何況,國際政治很複雜,有時是配合國內消費之用,又何須盲目的鬧著反華、反美、反菲、反越、反馬的。
正如阿娜瑪麗雅所說:“我是菲律賓人,但我身上也有華人血統,實際上,每個菲律賓人都可能有華人血統;我不同意中國的南海政策,但絕對不是反華。”
同樣的,中國人也可以如是觀,無須討厭越南人,瞧不起菲律賓人,憎恨日本人,排斥美國人。
南中國海,處理不好,可能會是驚濤駭浪;處理得好,也可以是和平之海。就看智者的選擇。(2015-08-09 星洲日報/星期天拿‧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