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吉蘭丹

吉蘭丹人對商業的經營很有把握。此地的婦女,不但能夠自立,且也長得清秀美麗,穿起了本邦出產的紗籠,就像蝴蝶夫人一樣可愛。此地工業除了原來的老傳統,也正在向一個新的方向萌芽。馬來人的民族資本已經開設了火柴廠、印刷業以及長途汽車運輸業。吉蘭丹的根基雖然是長在經歷了二千年歷史的土地上,它卻沒有拒絕進步。有遠見的領袖不是選拔了能幹有為的青年到外國去學習,要使本邦在經濟及政治上都能大踏步前進。(魯白野,從彭亨到吉蘭丹,見《馬來散記》,1955年9月二版,新加坡世界書局,頁128)


(Photo Credit:Siti Khadijah Market by Duratul Ain D.

Rating:
  • Currently 4.5/5 stars.

Views: 18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April 3, 2024 at 9:00pm

这位甲必丹任职至何时?但总之,在此后,随着英国对彭亨政治重组, 再到1897 年发生北根甲必丹贪污案,原任甲必丹以不名誉的刑事罪入狱三年以后,彭亨华人甲必丹的身份权威已接近尾声了。

就英方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而言,自1882年至1884年,彭亨王朝统治者数度访问新加坡,邀请愈多当地的阿拉伯、欧洲和华裔资金,英方也就会愈加关注彭亨,担心未来是否可能影响英国的利益。

Clifford 最初到彭亨,除了见到华人和阿拉伯人传统以来就在北根和邻近生活,做着各种生意,他从观察欧洲商人得出的结论是说:由于英国政府无从节制和协调彭亨政治,许多欧洲人正在趁此机会,沿着彭亨河岸圈地。而且,许多商人都是不必考虑本身资金,只在彭亨北方圈了块地,就向伦敦、香港和澳洲等地招股集资。

①Bujong Bin Adil.,op.cit,hlm.264-265.

②Bujong Bin Adil.,op.cit,hlm.265-267. 75

③Linehan .W.,op.cit.,p.121.

自从外人圈地,原来的马来领主和头目们,包括他们的华人朋友,原本在自身辖地合作开矿的土地权益被忽视了,那些马来人乡 村矿区,特别是规模虽小而历史悠久的华人矿区,都被迫停止了。 彭亨发生的一切,固然可说明Ahmad苏丹的年代,不少英属或非英属华人,已经频繁来往北根与新加坡海路,英国更是视为息息相关殖民地利益。

Clifford游说苏丹的重点也是以维护彭亨安全为由。他指出,眼下彭亨既缺乏完善法律,又缺乏强大军事力量自卫,一旦彭亨境内外发生外人骚乱,或者彭亨的经济利益引起外敌眼红,都势必连带影响英帝国的海峡殖民地;可是,他也警告,英 方和彭亨没有盟约,一旦彭亨发生状况,英国找不着理由支援彭亨。②

Goh Hui的事件,却触动了新加坡新总督金文泰(Cecil Clementi Smith)敏感。金文泰最初是致函彭亨,要求苏丹释放死者遗孀,让她平安回到新加坡; 而他接下去还是继续借用此事,亲自访问北根,要彭亨交出凶手和赔偿,并要求彭亨接受英方派驻参政司,谈判破裂以后便立即报告伦敦,准备战舰北上,北根民众也陷入恐慌,纷纷准备逃亡行李。

后来的证据显示,金文泰总督为了彭亨的事件,写信给伦敦的殖民部总管,表明的自身立场,是要保障英国需要广阔的商业利益空间,所以要彭亨归属在内。他因此是毫不犹豫宣扬华人被杀害, 以确保英国公民进入彭亨当地的生命和财富,由此亦意图促使彭亨接受他的建议,要把英属管理视为更优秀的统治方式。

① Cant, R.G.,op.cit., p.27.
② Thio,Eunice.,op.cit,p.63.
③ Ibid.,p.70.
④ Bujong Bin Adil.,op.cit.,hlm.269-274.
⑤ Bujong Bin Adil.,op.cit,hlm.272.

要是阅读前 一位总督Frederick Weld先前在1887年写给英殖财政委员会的信件, 可以发现总督称赞Clifford的功劳,重点在说明彭亨有利英国的优势,胜在比霹雳的土地更辽阔,尚且是农矿资源富庶;而且,他是结合着地缘政治的博弈理念去说,认为Clifford促成此次缔约成功, 是有利英国接通马来亚半岛南部,把马来亚由西到东都纳入势力范 围,阻止暹罗想要成为插手成为马来诸邦的宗主国。

当然,这之前,原本有传闻说法国人访问了彭亨苏丹,更是英国不乐意见到的事。 只是,这一来,当英国一贯企图在彭亨利益最大化,一直声称 彭亨土地的一些华人是“属于”大英帝国,华人被固化为“外来移民”的印象,从而作为英方干涉彭亨理由,无形中也会殃及池鱼, 让“华人”一再成为争议概念。

另一方面,自从英国和彭亨签下保 护国协议,英方承认彭亨国的苏丹地位,再到1888年英方进一步成功 压迫彭亨接受参政司入驻,更规定包括英属华人在内的英国子民在彭亨的优先权利,当地的非英属华人,亲友同聚一堂,有的是英属子民、有彭亨子民,也有的是初到贵境,更加面临身份定位的尴尬。 后来许多文字谈及今日马来西亚“彭亨州”历史,常有些是从表面因果关系说事,都说英国人由于英属华商被杀,全盘插手彭亨内政。

其中一些非中文的简化叙述,甚至可能造成错觉,让读者看不到历代先民熟悉彭亨海陆,世代延续多民族同聚共存;而依靠着片面感觉英殖和华人先辈关系,便以为各地华人源于英殖引进,协助推进着殖民扩展进程。

《彭亨纪年》对 Goh Hui 的事件,保留了 “我方”立场的说辞,表明死者并非新加坡商人,而是直接从中国 下南洋居住下来的彭亨子民,是跌倒地上撞中石头导致的死亡,但是被 Clifford 当成另一回事。

可是,英国人的借题发挥,有备无 患。在历史上,事件最终结局于柔佛苏丹自愿替双方斡旋,保护民 众幸免于英军炮火;苏丹Ahmad最终也接受了英方的条件,接受英 属军警入驻,以及接受英方参政司在10月以后入驻北根,后来英国 第一任驻彭亨参政司 J. P. Rodger,在新加坡政府一番准备工作就绪 以后,是在18897月方才到达彭亨上任。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April 1, 2024 at 12:12pm

正如上说,英方入主彭亨,是把英属华人视为英方利益共同体,让他们依靠帝国势力致富,也要求他们忠诚于帝国的布局。就 Huge Clifford 的立场,他也很重视引进非英属华人。

①Lovat, Lady Alice.,1914.The Life of Sir Frederick Weld, A Pioneer of Empire.London : John Murray.p.393.

②Thio,Eunice.,op.cit.,p60.

③Kalthum Jeran(ed.),op.cit.,hlm.107. 77

④Thio,Eunice.,op.cit.,pp.71-73.

Clifford在1903 年出任彭亨参政司期间,曾在美国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把英
属马来亚的迅速繁荣归功于华人牺牲贡献。他比较英国和荷兰华工政策的差别,是说英国人要张臂欢迎更多华人住下来,让他们在当地谋取自由和财富,充分把所得运用在当地发展。①

不过,当英国官员劝告彭亨等英属联邦更多引进“华工”,那许多英方官员的实际认知,毕竟不会把入境华人和英国公民一般平等待遇,而是按照着新兴的民族国家的概念去定位那些入境者。

这意即说,他们要引进 劳动力时,并不愿把他们视为尚未“归化”的华人,视同彭亨英国子民的地位;英殖也不像早期彭亨王朝宽厚,大凡共同生活者就一 视同仁。于是英殖的实践,是把一切非英籍彭亨华人留在境外的子弟和亲友,凡是入境都先行视为“外来”,未来只能根据英方归化政策的演变,申请英属马来亚各邦英属公民权益或本土子民地位。

此时恰遇清末民族主义兴起,不论是清廷或革命党,都希望能借助南洋华人增加力量,华侨认同成为各方势力的政治资源,也是筹款来源,敌对各方不约而同都会游说当地华人,期望华民把更多关注转向中国内政。

而英方政策,也是要确立华人的身份,以他们是否能归化英国,分别对待。这既是为了防范中国影响,也要说明英属子民在地的权力;还有他们祖辈以来在英属以前的地方贡献, 也要归属于英国现在保护的范围了。

这便足以阻隔华人感受自身能在当地生活的理由。原本大家是简单地以为,自己能在此地安居, 天天晨昏都给祖先烧香,就意味着家户户的祖先也到了此地,保佑 子孙能在此开枝散叶、传宗接代;或甚至,当人人在此地组织家庭,包括有不少是异族通婚,人们也都可能意识到,本身能在当地和原乡跨境往来,经济则主要依赖当地的所有,也是得力于天命祖德的恩情眷顾,使得自己能拥有身在彭亨安居乐业的福地主权;所 以,先民在祖辈文化遗传的潜移默化下,也会凭着祖先文化和生命 传承,以自身生命交融脚下土地命脉,潜移默化自己是彭亨一份子的感觉,把自己生命经历和周围环境不感陌生的结合为家族记忆, 相互认同。

这是源自《大学》的所谓“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有土此有财”;不论去到哪里,重要在“我”如何“在”,所以都能天人合一所以也能随遇而安而建构社会,也即传统“开枝散叶” 模式的“落地生根”。但在此时,清代国族主义抬头,却是和西方殖民者将原来民众分而治之的政策,能够构成异曲同工的相互牵 引。


① Clifford,H.,1903(Sept.).Rival Systems and the Malayan Peoples.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177)562:406.


清代政治,各方争取南洋华人资源,主流的说法常是把中国的 积弱归咎于列强侵略,结果反而是借用西方的国族概念,把华人从 生活上本来自然而然认同自己正在开垦土地的感情,引导与转化, 让他们结合面对西方殖民者压迫的体验,偏向遥远而不曾接触的帝 王。


英殖与清廷说法在相互推动,也由此相互拉扯, 结果就造成清 末出现的各种政治宣传,以及殖民者各种政策纷纭,首先影响原来许多家族历代本来以跨境一体的整个家庭维系的生活方式,实质也动摇了大众传统的开枝散叶认知。

北根华人公山上,有块石碑的刻文写作“嘭哼华侨公山碑”,应是那之后的产物。这和当地华人在乾隆时期,在既有的“朝”的观念以外,集体出现了“大唐本头公”的“本头”观念知识,甚至也会将生活寄托对“国宝流通”的繁荣憧憬,当属两种出现落差以后的自我认知体系。

在英属马来亚的历史上,Huge Clifford 长期和彭亨苏丹磨合的过程,使得他卒之成为对方最能信任和了解的英国官员。他在 1891 年出任过代理参政司,1896年至1900年出任参政司,在 1901年至 1903 年又再度出任驻彭亨参政司。最终,他个人的公务生涯构成彭亨历史的一部分,迄今彭亨各地有好几所学校和公共空间都是以他 的名字命名。

Huge Clifford 出任参政司的年代大力提倡“引进华人”,彭亨上世纪初剧烈减少的华人人口,确有过逐渐回升趋势。可是更大趋势是许多人去了雪兰莪、霹雳和柔佛,他们在这几个邻邦寻找新的开发区。因此,本邦华人人口总数,就不可能再现 1820 年代的局 面,会是华人占总人口三分之一。

1888 年,彭亨马来人口 48,000 人、华人 1,500 人、欧洲人 15 人,原住民 10,000 人;①再到 1891 年,彭亨马来人人口51,146、欧洲人102人、原住民2,032人。


①Pahang  Annual Report, 1888.Kuala Lumpur: Arkib Negara Malaysia. p.1195.


而华人的总数比三年前倍增,达到3241人,主要也还是分布在昔日北根以及如槟绒、林明、关丹及劳勿等矿区周遭。


这其中,过去以来的 政治动荡,劫掠烧杀,是造成各族居民流离失所的理由。甚至在 1892年,彭亨发生Mat Kilau带领反殖斗争,在马来西亚国家历史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可是起义部队在对抗倾向英军的马来人联合部队 时,在转进Kuala Tembeling的路途上,也发生过对待平民的暴力, 有人转去华人聚落抢掠。②

根据刘崇汉《独立前北根华人简史》,北根在经历屡次的折腾之后,城镇范围虽说在进入20世纪以后有扩大也有发展,到了1911年。华裔人口仅占 3%左右。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rch 30, 2024 at 9:15am

此前,彭亨自宋代海丝沿线已经是南海诸邦的海上交通要地,元明代《顺风相送》的歌诀注重以彭亨为编唱主题,华人等待季候风期间,主要聚居在北根市场区域;那个时代彭亨税收主要贸易,是转卖各种丝绸锦缎和陶瓷到邻近各国,交换香料、玳瑁、象牙等物,再运往亚洲东北各地。

至少清中叶以前,北根作为彭亨的王城首 府,继续是全国内外往来的港口,北根发生的各种变化,都能反映 整个彭亨国史的演变过程。但是,彭亨因此也在实质上很早就成为古近代全球经贸历史的一个据点,它从来都是受着全球经贸趋势演变的影响。自西方重商主义兴起注重黄金储备,再到工业革命重视锡的生产和工业上的使用,北根的国际贸易定位也会相随发生变化。这即是说,海上交通和经贸历史的变迁,是会反映在彭亨的本 土情境变迁,也会影响着接下去的情境变迁。

 ① Census of Pahang, 1891,Straits Settlement Government Gazette ,1892.Kuala Lumpur: Arkib Negara Malaysia.p.2401

② Kalthum Jeran(ed.),op.cit.,hlm.137.

③ 刘崇汉:《独立前北根华人简史》,收录在刘崇汉主编:《彭亨华族史资料汇编》, 关丹:彭亨华团联合会,1992年,第140页。

矿业虽然在那时成了彭亨主要经济来源,许多基层采矿者是华 人,而在各地华人印象中,他们能在当地成群开矿,毕竟是得力于中国各地原来矿源丰富,使得祖辈技术经验也能传承发展,并在彭亨当地落地生根。不过,商业资本总会流向有利可图之处,如果雪柔或暹罗等地,甚至中国大陆发现矿脉,彭亨的华人矿业资本也不 一定就要钉在原来土地,和外资竞争。

18963月,槟榔屿出版的 《槟城新报》报道评述“彭亨金矿以西”的成就,说当地新矿区才开始两个月,就出产了近三千两金沙,但文笔最初还是由定论大陆地区“五金矿质,甲于寰区”去说开,顺着讨论彭亨的成就,感叹清朝矿务,嗟叹中土各地不善经营矿区,多有管理不当。

由此可见,当彭亨经济日趋发展向以矿产收入为主,大清王朝在同时间依旧地大物博,再是不济也依然尚存许多矿区,足于招商引资。那时南洋的华人知识界,批评清朝虽有矿产,管理还得学彭亨,可见清朝不可能是彭亨金属资源的主要购买者,反而南洋华人矿家可能会转回大陆寻找机会。

彭亨东面海洋不会是本邦金属经济的重要出口海域。不过,从英方的角度,西方其时重视金属储备,尤其金矿和锡矿是重要战略资源,主要又是西方需要,英国总督Frederick Weld致函给英伦的财政委员会,谈论马来亚东海岸“每年六个月被季候风封锁”, 总督主要想着金属国际市场,就不可能像华人过去一贯的关心方向, 太去操心帆船与人员要如何在彭亨港口停泊六个月,或者何时可以借用小气候和海潮,去北边暹属诸邦或对岸加里曼丹做买卖。

Frederick Weld 的公函更热心讨论如何从彭亨建公路,接通霹雳、雪 兰莪、马六甲,尤其是彭亨北半部山地矿区,以确保每逢雨季东部海滨平原的水灾不致于影响北部矿区生产,矿区可以源源不绝把成果运往半岛西岸出口;Frederick Weld 因此还得讨论筹措大笔经费, 以维持官僚体系和军警制度,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和加速矿区和种 植农业运作。

①《槟城新报》,1896年3月21日。

②Lovat, Lady Alice.,op.cit. 81

③Ibid.;pp.393-394.

直到Frederick Weld退休前夕,这位总督还在关心着彭亨,告诉他的同僚们说:“彭亨……可能比霹雳和雪兰莪都富庶,有朝一日可能实质性地补偿我们,代替我们因贸易限制而损失在西贡的那部分。在我看来,霹雳和雪兰莪应该建设起道路,去连贯着彭亨的上游流域。在马六甲也该建设铁道,经过Jelebu以及南部,直通北根。”

当然,后人都知道,政策结果如他所愿,具体计划却不是火车直通北根。当J. P. Rodger1889年出任第一任参政司,英方从英国殖民部、海峡殖民地政府到参政司,显然都要追随着Frederick Weld主张矿区连接西海岸海港的建议,结果他们决定彭亨参政司首 府和政府行政都应该北上西进,直接设立在立卑大兴土木,新建各种基础设施,让彭亨矿业成果从此更快速运输至马六甲海峡北方, 直接使用槟榔屿自由港出口通往印度洋西进欧洲的航路。

1898年槟榔屿“成记”开始运作,到1908年改组为“东方熔锡”,已经是世界最大熔锡工厂,邻近各国锡苗,多是在此地提炼,铸成锡砖,供应全世界。 1889年立卑开府,也象征着彭亨本土面临西学东渐;自唐宋朝 以降,以北根为重心的古老的传统的海洋贸易历史,由此走向终结。

以后20世纪上半叶的彭亨华人历史,处于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全球战略当中,长期卷入在列强在亚洲争锋的旋涡,相对于中国从 晚清至民国年代的积弱,也经历着从一战到二战的民族觉醒过程, 是进入另一种局面了。

(摘自:王琛发:英属以前彭亨华人史记: 海洋经贸视域下的中外文献解读;作者简介:中国闽南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马来西亚韩江传媒大学学院中华研究院特聘教授;原載:韩大学术丛刊第一种)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24, 2024 at 6:01am


魯白野·從彭亨到吉蘭丹

作夢也沒有想到,我這匹黑馬竟有一天會到這兩個荒野的國土奔馳。想到過去研讀史書,知道這兩個地方與中國的交通是那麼的密切,我是感覺到無限高興的。我們不應該認為讀史是一件不重要,甚至是落伍的事情。如果中馬兩大民族能夠重溫歷史上深摯友誼,我們將會感覺到民間的隔閡是更容易消除的而更容易親熱起來了。

該寶貴的一段友誼

是的,像在隋唐時代,我們便知道丹丹國(就是吉蘭丹)的存在。宋朝的海外交通,比唐朝更為發達。我們幸得有一位愛寫作的市舶官趙汝適,他在諸蕃誌一書上告訴我們:吉蘭丹與彭亨曾經是三佛國的屬國,以後又為滿者伯夷國所征服。元朝汪大淵在1330年出國,也曾盛稱彭亨、吉蘭丹和丁家盧的好處,可見吉彭兩地自古以來都是很發達(也許是很富有)的商埠。

彭亨蘇丹在明洪十一年、永樂九年(1411)、十二年、十四年都曾向中國朝貢。據明史記載:“在洪武十一年(就是1378年),彭亨王麻哈剌耶達如以金葉書函,遣使攜往中原,並以外奴與該國的出產做朝貢禮物。”在永樂十年,天朝御使鄭和曾至彭亨宣揚國威;他的親信費信,也曾在1436年(正統元年)到彭亨宣揚。吉蘭丹雖僅在永樂九年進貢一次,以後都是為了政治局勢的不安定才中斷了。可是,這並沒有終止了馬來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親善的表示。我們實在應該寶貴這一段友好的歷史。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23, 2024 at 9:55am

好動的彭亨河

在馬來亞版圖最廣闊的國家就是彭亨,一共有一萬四千平方里的土地,但卻是最落後的,人口也是最稀薄。數千年來,彭亨的人民都是被縛在河邊及沿海一帶,很少到內地去開荒。因此,淺淺的彭亨河成為最重要的交通線了。在湮遠的年代,也許是在耶穌誕生的時候,彭亨是世界馳名的黃金出產地。而彭亨河卻是流向西海岸的麻坡去。運載黃金的小舟,就是駛到麻坡去兜賣的。不料以後竟像一條蛟龍掉轉過頭來,分成幾條支流分別流向郎平(小坤甸)、關丹、興樓及比巴爾等地去。在今天,曾經是十五尺至二十尺深的彭亨河已逐漸轉淺了。有些地方甚至是四五尺深。而且,好動的彭亨河總是喜歡轉移方向,這是馬來人最害怕的,因為這條蛟龍一發起狂來,便會造成破壞力最大的水災。

彭亨這個字,原來是吉蔑語,意思就是“錫”。我們在馬來亞進行的考古工作及歷史寫作實在是嫌做得太少。譬如彭亨就是史前遺物最豐富的地方,可是卻沒有人去注意發掘它、研究它。在天比嶺河流域,曾有許多青銅時代的文化古物的出土,其中有類似我國漢朝鑄造的銅鼓,可惜以後就沒有再發掘了。在雙溪林奔,有的是史前開發的錫礦的遺跡。在馬六甲王朝未建國以前,彭亨的人民是以種稻、發掘黃金與錫礦為主要職業的。彭亨的好男兒,也是最饒勇的鬥士,他們曾經攻打國馬來亞西岸的幾個國家,像森美蘭、馬六甲等。也曾經為他們服務,共禦外侮。彭亨曾一度屈服於暹羅,以後在十五世紀和馬六甲結合,擺脫了暹羅的勢力。由甲王穆薩法之次子莫哈默為王,始為純粹是馬來人的國家。

讀者也許會像我一樣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對彭亨的一些地名,像文冬、淡馬魯、明德甲、而連突、加樓、金馬揚及白鬚港等,是多麼熟稔而親切啊!可是,到了這些在地圖上不過是渺小的線與點的山芭地方,星洲人的心未免會感到空虛和失望了。就是首邑的關丹及瓜拉立卑士嗎?在一個現代人的心目中,是不會造成深刻印象的,無論是在三條街的文冬市,還是每年出產黃金一萬安士以上的勞勿,我只感覺到這裡是淡夏的國度,不容易看見唱一支春天的歌的燕子。

我變成了啞巴

到了吉蘭丹,我便成為了啞巴,這是因為保守的吉蘭丹人的語言,不但存了許多古馬來文,也混雜了許多暹文。在這個充滿了碩壯的水牛、豐富的稻田及還是古色古香的影子戲的故鄉的地方,人們是驕傲而彬彬有禮的,歡樂又是容易衝動的。他們對藝術有很深切的熱愛,因此,他們把古印尼民族的基本藝術都保留下來了,像影子戲、紡織紗籠、煉劍等。在這裡時間似乎是不會前進的,在吉蘭丹的四十萬以上人口,竟有九十二巴仙是馬來人,他們的身材都很高大健康,個性倔強及勤勞,這是南馬的馬來民族所比不上的。

吉蘭丹的意思是“閃電之國”,它的海岸時常要為強有力的南中國海的波浪所撞擊,造成了它的孤立地位。它是缺乏可以再開墾的土地了,因此不能誘惑更多的外僑移植到此。目前雖已有了一千方里的稻田,但是,這等于可以耕種的土地面積,這實在沒有再可發展的餘地了。一個吉蘭丹人是一個多麼富有詩意而不理會時間的可貴的人,一位漁人會這麼說:“我作水手的時間,大概是相等於用壞了兩張漁網的光景。”鬥牛、鬥羊與鬥雞,一度盛行在吉蘭丹的鄉村中,但終於在1939年被禁止了。這是因為此三者原來是民間娛樂,卻為賭徒操縱成為賭博的工具了。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22, 2024 at 12:04pm

(續上)彭亨這個字,原來是吉蔑語,意思就是“錫”。我們在馬來亞進行的考古工作及歷史寫作實在是嫌做得太少。譬如彭亨就是史前遺物最豐富的地方,可是卻沒有人去注意發掘它、研究它。在天比嶺河流域,曾有許多青銅時代的文化古物的出土,其中有類似我國漢朝鑄造的銅鼓,可惜以後就沒有再發掘了。在雙溪林奔,有的是史前開發的錫礦的遺跡。在馬六甲王朝未建國以前,彭亨的人民是以種稻、發掘黃金與錫礦為主要職業的。彭亨的好男兒,也是最饒勇的鬥士,他們曾經攻打國馬來亞西岸的幾個國家,像森美蘭、馬六甲等。也曾經為他們服務,共禦外侮。彭亨曾一度屈服於暹羅,以後在十五世紀和馬六甲結合,擺脫了暹羅的勢力。由甲王穆薩法之次子莫哈默為王,始為純粹是馬來人的國家。

讀者也許會像我一樣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對彭亨的一些地名,像文冬、淡馬魯、明德甲、而連突、加樓、金馬揚及白鬚港等,是多麼熟稔而親切啊!可是,到了這些在地圖上不過是渺小的線與點的山芭地方,星洲人的心未免會感到空虛和失望了。就是首邑的關丹及瓜拉立卑士嗎?在一個現代人的心目中,是不會造成深刻印象的,無論是在三條街的文冬市,還是每年出產黃金一萬安士以上的勞勿,我只感覺到這裡是淡夏的國度,不容易看見唱一支春天的歌的燕子。

我變成了啞巴

到了吉蘭丹,我便成為了啞巴,這是因為保守的吉蘭丹人的語言,不但存了許多古馬來文,也混雜了許多暹文。在這個充滿了碩壯的水牛、豐富的稻田及還是古色古香的影子戲的故鄉的地方,人們是驕傲而彬彬有禮的,歡樂又是容易衝動的。他們對藝術有很深切的熱愛,因此,他們把古印尼民族的基本藝術都保留下來了,像影子戲、紡織紗籠、煉劍等。在這裡時間似乎是不會前進的,在吉蘭丹的四十萬以上人口,竟有九十二巴仙是馬來人,他們的身材都很高大健康,個性倔強及勤勞,這是南馬的馬來民族所比不上的。


吉蘭丹的意思是“閃電之國”,它的海岸時常要為強有力的南中國海的波浪所撞擊,造成了它的孤立地位。它是缺乏可以再開墾的土地了,因此不能誘惑更多的外僑移植到此。目前雖已有了一千方里的稻田,但是,這等于可以耕種的土地面積,這實在沒有再可發展的餘地了。一個吉蘭丹人是一個多麼富有詩意而不理會時間的可貴的人,一位漁人會這麼說:“我作水手的時間,大概是相等於用壞了兩張漁網的光景。”鬥牛、鬥羊與鬥雞,一度盛行在吉蘭丹的鄉村中,但終於在1939年被禁止了。這是因為此三者原來是民間娛樂,卻為賭徒操縱成為賭博的工具了。(下續)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20, 2024 at 9:52pm

馬來婦女享有最大自由的,就是吉蘭丹的婦女,他們和男人一同站在生產戰線上鬥爭。她們們不但能耕能織,也能夠把一間商店或或是一座小小的雜貨攤好好地管理經營,她們在市場上售賣從農村運來的土產、生果、蛋、蔬菜及家禽。她們既在經濟上能夠獨立自主,在社會上當然也取得了平等的地位。吉蘭丹自製紗籠是比較爪哇的出品更好、更上乘,因此,它的紗籠業每年產量也能超過二百萬元的價值了。此地的手工業也很發達,除了製造吉利斯劍供人珍玩,也有許多銀制的首飾、茶壺、叉匙等用具的製造。吉蘭丹蓆在北馬的銷路,已壓倒了馬辰蓆,正如吉蘭丹紗籠,因為能夠勇敢地排擠了爪哇傳統,取消了以沉悶的棕色為主,而取代鮮豔的彩虹顏色,如晴空的純藍、森林的深綠、火熱的紅色、活潑的橙色。能夠在商品上多多運用一點藝術的滲透是好的,結果保守的爪哇紗籠也許會被淘汰掉。

吉蘭丹人對商業的經營很有把握。此地的婦女,不但能夠自立,且也長得清秀美麗,穿起了本邦出產的紗籠,就像蝴蝶夫人一樣可愛。此地工業除了原來的老傳統,也正在向一個新的方向萌芽。馬來人的民族資本已經開設了火柴廠、印刷業以及長途汽車運輸業。吉蘭丹的根基雖然是長在經歷了二千年歷史的土地上,它卻沒有拒絕進步。有遠見的領袖不是選拔了能幹有為的青年到外國去學習,要使本邦在經濟及政治上都能大踏步前進。

漁業在此地的國民經濟也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可是,一到年尾,正是封港時候,南中國海的波浪更是險惡萬分,捕魚人兒的船隻只能躲在出船的的港口。不過這裡的三萬名漁人是不會受到影響的。他們仍可以到到天上插秧,或是看管他們的椰子園,或是作銀匠,或是去掘金。

二百五十年前曾經以香港為根據地而在華南一帶活動的大海盜張保仔,以後因為失敗了,便逃到布萊隱居。他的隨從都跟暹婦擊殺該婦女通婚。布萊本來是中國人最先到此建立的“金山”。布萊產金不多,但也有一段很悠久的歷史。而1800年張保仔的後裔,還因為爭奪金礦而參加了馬來王室的內訌,至招來了殺身之禍。最近六十年來,布萊的金已經掘盡了,變成了一個農村。但也許是1800年的金礦慘劇印象深刻,華人竟裹足不前,沒有再踴躍地移到布萊居住。

自從日寇南進,彭亨與吉蘭丹的交通線多被破壞。“馬來亞物質文明的發展,全靠交通”,如果我們不能夠很容易地跑到內地去,此兩地的發展是談不到深入及廣泛的。我們希望在不久之將來,我們能夠駛車到神秘的大漢山上,看看蘇羅門王的寶藏,是否在此明晶晶的山頂上,或是張保仔的價值連城的贓物,是否埋在靠近臥莫生的深林內。(魯白野,從彭亨到吉蘭丹,見《馬來散記》,1955年9月二版,新加坡世界書局,頁124至129)

Related:

Kelantan 吉蘭丹
國内遊
韵文化:鄉韻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