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陳明發·組織/工業心理學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這領域,在我修人力資源開發課時,有接觸到Organizational Theory,裏頭提及的著名心理學家當然少不了Frederick Irving Herzberg諸子。
在1980年代,幾乎所有工商組織都只有「人事部」,連政府部門都叫「勞工部」;我跟人說我的工作是「人力資源開發」,他們以為我是帶人去日本跳飛機的。
所以能明白《忘海的日子》作者呉海涼在1980年代,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心理系畢業回来,雖然貴為該系第一位馬来西亞畢業生,而且還是學習工業心理専科的第一位馬来西亞人,學成歸來後要學以致用求報國有多困难。
凡事要時間去成長、成熟。
公司人事部改名人力資源部,職務除了僱用與紀律員工外,開始想到也要「資源開發」、「人才培訓」等,是1990年代中以後的事。
1997東亞金融風暴後,工作放緩拖至跨世紀,我想想半工讀還應付得來,便在國立南澳大利亞大學修個企管博士學位。
也夠諷刺的,我的論文研究的是「組織創造力」(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居然沒把握好跨世紀時企業轉型的時機,許多領域其實都要求更專業化。
例如說,海涼兄提及的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普通培訓師手中若有一張Certified Trainer for Organizational/Industrial Psychology,在企業培訓圈便更能掌握新優勢。
我原有公司的特約培訓師,除了提供這項教育服務,還有好些領域也都需要其他大有出路的類似的計劃。
我後來大病了一場,原有的工作都脫手了,專心追上因病停頓了一段時間的功課,什麽也没再去追踪。
當中的機會成本,真的不足為外人道。
回到Organizational Theory/Psychology場域,跨世紀以來出現了一些新概念/理論,越來越讓人由衷尊重企管研究者的遠見。
例如,體驗、美學、詩性、哲學與敘事等訴求,已逐漸成為組織要素。就像以前提到「以人為本」、「人的因素」等,新訴求具有歷史轉折的深遠意義。
我知道AI會寫詩(大語言模式的邏輯組合)。但它具有「詩性智慧」嗎?
從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Willis Harman, 1984;《未来啟事錄》,1988,188頁)的視野出發,我們也許要界定High Creativity——Low Creativity之分了。
A1很快會完成低度創意的工作,高度創意會受到何等挑戰,尚在觀察中。(延續閱讀:愛墾慕課·文創篇)
陳明發〈為國家打脉〉
友人建議,大馬各領域精英針對馬來西亞現況各掏方案,寫本書「為國家打脈,從民間開始」。
這是好事,當然要大力肯定與勉勵。
但我沒說,我其實一直就在想法設法透過文創,給民間提幾桶鮮泉水。
我如果是精英,就說得出口;如果是網紅,更會不計後果大大聲地說。
我過去近40年,大部分培訓與咨詢業務,都是在沙巴、砂拉越二邦。
感恩在心,今年能寫一部書和友好們共享,就心滿意足了。
寫作主題就鎖在1997年以來我努力焦點的文化創意領域。
在目前泛政治的氛圍中,文化與經濟探討幾乎缺席,讓人期待更全面的探討。
我所謂的「經濟探討」,指的不是拼了老命稱贊預算案是「天才作品」之類的評論。
我迷信:在文化與文化之間,文創是共同語言。
許多事眼下還在演變中,一直占據這個國家大部分人無謂的想像與猜測。
大家都在吵「我的路」,「你為何破壞我的路」的時刻,往後怎麼共同走的路徑圖,反而忽略了。
加上宗教成了籌碼,國家民族許多關鍵課題,都無奈變得「冷門」,「不在視野裏」、「不在議程中」。
若中立者能為整體的國運,不為政權更替/領袖去留而思慮,或有機會貢獻他們的洞見。
友人的建議,讓我想起青運在1980年代所做的工作 ~~定期廣邀各黨各派各領域的高人來為青年給予建構未來的建議。
「九州風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
(7.8.2023)
陳明發·海德格爾《林中路》
開始接觸時,海德格爾對我的影響,是沿著存在主義的路子走。
1997東亞金融風暴以後,我個人的想法大了,從原來在人力資源開發領域專注於組織内个人潛質發展,因為在UniSA(國立南澳大學)做企管博士研究時,專攻的是組織創造力,便把那一套心得放諸20世紀末澳大利亞、英國大力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嘗試將它變成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結合經濟的出路。
這份工作需要一個本體論的基礎,讓它在理性上贏得合法地位。這對馬來西亞轉型很重要,結合認識論+方法論/實踐論,便可能有個新局面。
奈何馬來西亞不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凡事熱鬧有餘,底蘊漂浮。我的想法進展很緩慢。
我的努力或有它表面的一点進展,可是老實說沒有專業滿足感。覺得自己浪費了不少資源與年歲。
還好,可能也是海德格爾的「詩性存在」(《林中路》是其中一本典範)影響了我的文創本體論,在潛意識裏我還能接受種種挫折,繼續挺進不言敗。(6.3.2023)
1997年我發生了什麽事?陳明發博士〈我的1997〉
陳明發〈Syncronicity〉
剛聽了廷輝兄的人間佛法,買豆漿水的故事,快遞手送到海涼兄的書,真有好事連連的感覺。
此刻「遭遇」,想起榮格的Syncronicity。
小小的私己詩性美學,網絡用語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自己都不感覺良好,誰又欠你一份樂?(2.3.2023)
陳明發《2023關鍵詞》
1 雨樹的美學,在柔風吹過時,遠遠聽來真的像雨聲。
2 採句冬籬下,靜聽北風颳。
3 風吹日曬的,公園裏的長椅油漆剝落,躺上去,睡夢一會兒就滄桑透了。
4 河面上晨霧彌漫,我說我能隻手掀開這帷幕,人們以為我在散播玄學,卻不願了解什麼叫「隱喻」。
5.厭倦大敘事,不是因為害怕它複雜,而是不屑其空泛;聚焦小敘事的滲透、純粹、精致與實在的質地感,才過癮。
6.剛在社媒對朋友說:多想想此生何其有幸,曾接近過多少了不起的靈魂。這算是我今天修心的功課嗎?
7. 舊帖(一)我兒時的關鍵詞:大海、森林、磨菇、大灰狼;您陪我搜索;您老來的關鍵詞:衰弱、孤單、失落、徬徨;我陪您刪去。(30.6.2013)
8.舊帖(二)擁有時不關心,關心時已不再擁有。每次經過失物待領處,都停下來問:你們可曾看見過?他們答稱:有時限的東西,不保留。(14.4.2022)
(Portrait Photography by Daniel Hundertmark)
陳明發:有關年齡
才說和大家一起推動青運,轉眼已年邁。我還是那個忘我的敘事人,嘗試從故事學研究,為這年齡問題找個答案。在一本《秋空爽朗~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In The Ever After:Fairy Tales and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by Allan Chinen)中,得到一些啟示。特別是這一句,我抄了在臉書裏。
陳明發:静静的旅遊區·包場嘉賓
中國改革開放時期,中國人還沒進入大眾旅遊經濟,許多國家級的旅遊區都是極少人甚至沒人的,我去到時,我好像成了「包場嘉賓」!今天的馬來西亞,還有這樣的地方。(31.12.2022)
〈關係〉 /陳明發
早安星期六,今天你可能看場戲、約個朋友喝茶聊聊天,要不看電視、瀏網或發夢。你發現嗎,處處都是故事,而另一個你就在里頭?因為,故事建立關係;關係讓此生不虛空。(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Micro Movie Lab on September 17, 2011 at 9:09am)
〈閱讀消費〉 /陳明發
明芳此詩面向眼下的消費社會,對準了其心口插進去,引來的不是血流不止,而是我的反思不已。線上閱讀與紙本閱讀有何不同?最好的答案是,前者充滿干擾的噪音,而後者的閱讀體驗則純凈多了。雖然有的紙本讀物——特別是雜誌——也有廣告,但它是靜態的,你不看它就是;而很多廣告也是編輯部本身有所選擇的,一般不違反其辦刊立場。而網站上極大部分的廣告卻是由機械人隨機、動態地置入,什麼性質的內容往往難以預料。明明是在閱讀嚴肅探討兩性關係的深度文章,側欄卻忽然冒出“約會亞洲單身女郎”的廣告,其困擾不下在需要全神欣賞的音樂廳裏,一會兒電話聲響,一會兒小孩走上舞臺,或那位大哥大姐走上前自拍。最糟糕的,是有者把別有意圖的內容當成本文滲入主體內容。一句話,線上閱讀只有越來越重要,而純凈閱讀體驗是線上世界在面對紙本世界時要克服的挑戰。(12.7.2022)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