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o Walpoth人像雕塑自成一个世界

观赏意大利艺术家布诺沃博(Bruno Walpoth)的雕塑,令人有一种着魔的触电感。这些真人身高大小的人物雕塑,好像永远都是那麽的自成一个世界,不需要谁来加点什麽,减点什麽。
这点对今天的世界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总有人会觉得你太胖、太瘦;脸部下巴尖一些比较性感,额头少一些皱纹比较有活力。
“我就是这个样子,你要看就看;不看,别挡着别人的视线。”他们什麽也没说,也不需要说,可是,那稳稳立足于这个世界上的表情,总是抓住我们的眼光与想象力。
布诺沃博在处理材料时,用的是传统的方法,例如雕像的眼球、肌体或手指,采纳酸枝或核桃木,但创作出来的雕像,隐隐然感觉得到骨骼、血肉就在薄弱的皮肤底下;表情超然处在冥想状态似的,像一个钓子,一把将我们钩进灵魂的深处。
那是艺术家的爱,他的技艺与创造物的完美结合。他的许多作品是以真人,包括他自己的孩子为模特儿而雕刻出来的。人生活于变幻无穷的现世里,生理、心理都一直在演变中,那是生命无可避免的过程。艺术家要把他所感受到的那个变幻状态捕捉下来,让人感觉得一切都自足圆满,无所恐惧。

Rating:
  • Currently 4.5/5 stars.

Views: 34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10, 2024 at 10:14pm

【笨蛋變天才】

……還有一件事更令人震驚。這位青年推出了幾個獨幕喜劇,布景和服裝都是他設計的,這些短劇在當代藝術領域裡引起的一場革命至少可以與俄羅斯芭蕾完成的革命相提並論。簡而言之,最有權威的評論家都認為他的作品了不起,堪稱天才之作,我現在也這麼認為……在貝爾貝克認識他的人都以為他只注意與他交往的人衣服裁剪是否高雅,以為他把全部時間都用來玩紙牌、看賽馬、打高爾夫球或馬球……但是所有這些估計都錯了;那個年輕人的確是這些令人贊嘆的劇作的作者。

我得知此事後,不得不在各種猜想之間猶豫不決。要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確實像看上去那樣是個遲笨的粗魯之人,爾後某個生理上的突變喚醒了他身上處於混沌狀態的天才,就像林中的睡美人突然蘇醒了一樣;要麼當他還在修辭班搗蛋鬧事,當他中學會考屢屢受挫,當他在巴爾貝克賭博損失慘重,當他害怕和維爾迪蘭姑媽那個小圈子的忠實成員一道上「有軌」,因為他們的衣著太難看時,他已經是個天資不凡的人,只不過他漫不經心地把天才消耗在沸騰的青春激情裡,或者甚至也可能那是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才能,而他之所以是班上最後一名,是因為當老師重復著關於西塞羅的陳詞濫調時,他卻在讀蘭波或歌德的作品。

誠然,我在巴爾貝克預見他時,沒有任何跡象能讓人想到後一種假設,當時在我看來他唯一關心的是套車的馬是否像樣,以及雞尾酒會凖備得如何。但這一不同看法並不是不可駁斥的。他可能很愛虛榮,這與天才並非不能相容,他力圖用他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社會最能令人傾倒的方式來顯示他的才智,而這最好的辦法決不是向人們證明他對《親和力》有精辟的了解,而恰恰是會駕馭四匹馬套的車。

再說我不能肯定,即使在他成了那些獨樹一幟的藝術精品的作者以後,他會願意在他揚名的劇院以外的場所與那些未著無尾常禮服的人,比如早先小圈子的忠實成員們打招呼,這並不說明他愚蠢,而是說明他又虛榮心,甚至有一定的務實頭腦,一定的洞察力,善於使自己的虛榮心適應蠢人的思想方法,因為他需要得到這些人的敬重,而在這些人眼裡,一套常禮服要比一個思想家的目光更有光彩。誰知道,從外表看,一個有才華的人,或者一個並無才華卻喜愛精神產品的人,比如我,給某個在里夫貝爾,在巴爾貝克旅館,或是在巴爾貝克海堤上碰到他的人留下的印象會不會也像個十足的狂妄自大的笨蛋呢?何況對奧克達夫來說,藝術大概是某種內在的、存在於他自己心靈深處的東西,因此他大概根本沒有想到和別人談論它……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7, 2024 at 8:48pm

[才華]

才華不是一種附加物,可以隨便加到那些能使人成功的各種素質之中,從而造就上流人士所說的「完美女人」。才華是某種精神氣質的活的產物。一般來說,在這種氣質中,有許多特點是不存在的,佔主導地位的是敏感性。這種敏感性的某些表現形式,在書中可能感覺不到,但在生活中卻會頑強地表現出來,例如好奇心,耽於幻想,忽然想到這裡或那裡去走一走,是為了消遣,而不是為了擴大或維持社交關係,……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5, 2024 at 9:35pm

[才華]

他們提到貝戈特,同斯萬一樣,也說:「這人優雅而聰明,很有特點,有自己的一套敘事方法,有點過於講究,但親切宜人。看到他寫的東西,不必看作者的署名,便能馬上認出是他的作品。」但是誰也不會進而說:「這是位偉大的作家,才華橫溢。」他們甚至不會說他有才氣。他們之所以不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心中無數。一位新作家的外觀,明明同我們包羅萬象的觀念中標上「大才子」稱號的模式完全吻合,我們卻總是遲遲認不出來。恰恰是因為他的那幅面貌是新的,我們才覺察不到他同我們心目中的「才華」完全相符。我們寧可說他獨創、新穎、精致、豪放;最終有一天,我們才認識到這一切恰恰就是才華。——這一段也可以視為普魯斯特的夫子自道。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y 2, 2024 at 2:21pm


神往都德的鄉野
0.1

阿爾方斯 . 都德是法國19世紀的散文大家。他的《磨坊文札》24名篇,是我不時翻閱的文字。

不管我那時候在關注什麼,他充滿智慧的文字,都是啟示我的能量。

走江湖的醫師習慣說,他的藥無所不治。奇怪,我讀都德的散文,就常常有這樣的感覺,那些文字療愈我的心頭百疾。(神往都德的鄉野 0.1)

 

神往都德的鄉野 0.2

都德當然不是走江湖、變魔術的,他就是一個鄉下的磨坊主人。

也許,他的石磨是一根魔棒,能安撫人的心靈。(神往都德的鄉野 0.2)

 

神往都德的鄉野0.3

有一段時期,我在關注文體的力量,它們的長處與短處。

好像說,詩歌是否處理得了長篇歷史?散文寫成詩歌的溫婉,還有小說的喜劇效果嗎?

那時節,我聽人說,散文最適合議論,或抒情。

可是,我讀了都德的散文,卻發現議論與抒情可以互相襯托,互為表裡。

有情有理,閱讀的感質特別豐富愉快。(神往都德的鄉野 0.3)

 

神往都德的鄉野 0.4

現在,我留意地方、鄉土寫作。

也許是旅游與數碼攝影熱吧,發現書店裡這方面的書特別多,也特別賣得火。

有關法國南部的普羅萬斯,就有好幾位作者出版了專書或攝影集。(神往都德的鄉野 0.4)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y 1, 2024 at 8:57am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我居然有點幼稚的貴族氣地自言自語說:

「這算什麼?都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寫過這地方了。

「而且,他的散文不僅已經進入了許多課本,還進入了法國的文學史。」(神往都德的鄉野 0.5)

神往都德的鄉野 0.6

都德才叫「大氣」。不是那種小鼻小眼、東抄系剽的東西,轉眼就淪為十二塊錢三本的「舊書」,讓人翻翻又丟回攤上。(神往都德的鄉野 0.6)
 

神往都德的鄉野 0.7

有一陣子,我在研究慢游、慢活的生活方式,又老毛病發作說:「這算什麼?都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這樣生活了。」(神往都德的鄉野 07)

                                                                                          (Photo by roba66)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pril 28, 2024 at 9:16am


神往都德的鄉野0.8

都德成名於巴黎,卻是來自普羅萬斯。在繁華燦爛的大都會活了一段時間,他又會逃回鄉野田園去。

那遠離海岸線和霓虹燈的樸實景色與小人物,或驢子、山羊,給了他創作的新生命。(神往都德的鄉野0.8)

神往都德的鄉野 0.9

平時就算是在巴黎過日子,都德也專找那似乎田野的寧靜角落,慢慢的寫他的東西。

我很肯定,他那時的靈魂,是漫游在普羅萬斯的大霧晨曦中。(神往都德的鄉野 0.9)

神往都德的鄉野 1.0

1857年,都德17歲,帶著詩作《女戀人》到巴黎,投進文學創作。1866年出版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札記》獲得聲譽,他小說家的身份正式被肯定。(神往都德的鄉野1.0)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pril 26, 2024 at 1:50pm


神往都德的鄉野1.1

《磨坊札記》是一部優美動人的散文集。作者都德以故鄉普羅旺斯的風土人情、傳說掌故做敘事素材,詩情飽滿的表達他對鄉土的深深感情。(神往都德的鄉野1.1)

神往都德的鄉野 1.2

都德在《磨坊札記》一書中,說了好幾個有趣的故事。其中一篇常常被人提起的,是《塞甘先生的山羊》:這頭溫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愛自由,不滿足於後園的那點青草,於是偷偷溜到小山上去,卻碰上了一頭狼。它選擇了勇敢的和狼搏斗,雖然下場是精疲力竭、被狼吞噬。(神往都德的鄉野1.2)

神往都德的鄉野 1.3

在《磨坊札記》之後,都德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東西》。

這是一部屬於半自傳體的創作。有點像今天的黑色幽默,或老一代人說的「含淚的微笑」。在俏皮的表面下,是含蓄的諷刺、淡淡的傷感。

都德在青少年時期家道中落,為了生活不得不東撞西闖。因為這本小說,文壇稱他為法國的狄更斯。(神往都德的鄉野1.3)


神往都德的鄉野 1.4

都德最有名的短篇小说,大概就是编进世界许多国家教科书的《最後一堂课》。

那是写于1870年代初,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加入军队的时候。

战争不是普罗万斯平静的乡野生活,但是乡野生活给了他冷静的性灵,整理着残酷战事给他泡来的创作素材。(神往都德的鄉野1.4)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pril 24, 2024 at 2:56pm


神往都德的鄉野
1.5

都德有一句常常被引用的名言: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我擴大了對這句話的理解;當現實生活困厄、囚綁了我們的時候,創意人本身的語言,就是一把鑰匙。(神往都德的鄉野1.5)

 

神往都德的鄉野 1.6

《最後一堂課》寫道,普法戰爭後,法國被迫把阿爾薩斯省割讓給敵人。

省裡的一所鄉村小學,也因為土地主權轉入他國,不能再以法語教學,而必須學習新的「國文」。

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知道,他們不再是法國人,不能再學法文。

而老師身為一位愛國知識分子,內心的痛苦當然也和他們一樣的深刻。

師生們於是很有尊嚴的,上完他們的最後一堂母語課。(神往都德的鄉野1.6)


神往都德的鄉野 1.7

都德一生共寫了十三部長篇、四部短篇集、以及《一個作家的回憶》、《巴黎三十年》兩部回憶錄。他還寫過一部劇本《阿萊城的姑娘》,曾由法國音樂家譜成歌劇。

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見黎斯雷》。(神往都德的鄉野1.7)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pril 22, 2024 at 11:51am


神往都德的鄉野
1.8

都德留下許多名言,除了《最後一堂課》裡的那句,他也這麼形容好脾氣:

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神往都德的鄉野1.8)


神往都德的鄉野
1.9

就像所有的作家,書籍在都德心目中,有著非常不平凡的地位,他這麼形容書籍:

「書籍是最好的朋友。當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時,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遠不會背棄你。」(神往都德的鄉野1.9)


神往都德的鄉野2.0

都德如何看女性?他說:「女人的眼睛總是比較敏銳的;哪怕是對世間壞事全然無知的忠厚女人,有時也會突然閃現驚人的睿智。」(神往都德的鄉野2.0)

Comment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pril 21, 2024 at 11:50pm


神往都德的鄉野
2.1

都德對普羅萬斯田園的眷念,可以從《高尼葉師傅的秘密》散文中領略一般。

這篇創作點出了傳統田園生活與現代科技的衝突。機械化的摩登磨坊來到鎮上,不只是祖上世世代代傳下的風車停止了作業,原來人情濃濃的的鄉集生活也消失了。

高尼葉師傅沒麥子可以磨了,但他萬分不捨得讓磨坊的風車停下來。從磨坊外走過的人卻看見,風車依舊像往昔那樣運轉不休,後來大家才了解到,原來他是在用石頭冒充麥子磨成粉...........(神往都德的鄉野2.1)

 

神往都德的鄉野 2.2

在生活拍子緩慢的普羅萬斯鄉野,都德遭遇過許多事,聽過許多事,他都仔細的在《磨坊札記》裡描繪了下來。生動的語言、醇淨的意韻,帶著他深深的同情。(神往都德的鄉野2.2)

神往都德的鄉野 2.3

平靜的普羅萬斯田園,不是永遠都是一派田園風光,她也逃不過科技進步的沖擊。

都德為什麼能成為一座磨坊的主人?就因為它是被遺棄棄、荒廢多時的地方。

(神往都德的鄉野2.3)

 

神往都德的鄉野 2.4

普羅萬斯村莊裡,曾經處處都是風力推動的磨坊。

那不是人人從數十裡地到來磨麥子的地方,而是一個猶如嘉年華會的快活市集。(神往都德的鄉野 2.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