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平湖碧波清·百里川江古桔紅·重慶萬州打好三張牌做強萬縣紅桔地理標誌品牌

自2010年萬縣紅桔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功註冊以來,重慶市工商局萬州分局加強與區農委、質監、林業、旅遊等部門和萬縣紅桔主產地鄉鎮的聯系,結合當地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積極打好歷史文化牌、致富惠農牌、生態涵養牌,使萬縣紅桔價格由滯銷時的每公斤0.3元上升到每公斤2元多,實現了經濟生態兩相宜。

一是打好歷史文化牌。萬州紅桔的栽培至今已有4000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百齡古紅桔樹5000多株。按照打造長江三峽“紅桔谷旅遊”的思路,萬州區已鎮鄉建成了萬州古紅桔主題公園,舉辦了“古紅桔賞花節”、“百年古紅桔記者采風”、“萬縣紅桔走進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欄目”等活動,去年吸引了10多萬遊客。為保護紅桔這一世界著名的基因庫,當地政府決定為古紅桔樹群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二是打好致富惠農牌。萬州是紅桔連片種植最大的區域,其種植量占全國的二分之一。萬縣紅桔產量全國最大,年產約15萬噸,占全國產量的四分之三。按照“一樹三賣”(賣果子、賣風景、賣加工)的思路,萬州舉辦了以“振興傳統產業與三峽移民致富”為主題的古紅桔產業論壇,設立了中國紅桔網,通過網絡水果產地直銷平臺,暢通萬縣紅桔進市場、進超市渠道。去年,萬州區出口6000多噸紅桔到俄羅斯、美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重慶出口最多的柑橘類水果。去年萬縣紅桔開秤價格為每公斤1.6元,比前年每公斤高0.4元。

三是打好生態涵養牌。萬州地處長江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集大山區、大庫區、大農村於一體,生態環境非常敏感和脆弱,直接關系到三峽庫區水質的好壞,事關庫區長遠發展,對於三峽工程的長期安全運行、長江中下遊的防洪與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目前,萬州成立了古紅桔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轄股份制合作社12家,入股社員1.9萬人,已經建成柑橘基地38萬畝,其中古紅桔15萬畝,培育紅桔產業龍頭企業9家,為匯源果汁提供加工原料,從桔皮中提取精油,並形成“三峽平湖碧波清,百里川江古桔紅”的自然人文景觀。(2014年04月10日,来源:中国工商报)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2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6, 2015 at 5:40pm

桑貝爾:地理標誌與品牌互動

國際地理標誌協會主席路易斯·菲爾南多·桑貝爾、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知識產權總監。就讀於哥倫比亞安第斯大學,並獲得經濟學學士和碩士等學位。1998年,加入擁有超過56萬名會員的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1992年至1997年期間,負責美國和荷蘭的業務。1997年,桑貝爾先生加入哥倫比亞咖啡聯合會有限公司。

人們更喜歡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到咖啡館與朋友聚會。哥倫比亞咖啡的競爭優勢是市場細分,目前,中國許多咖啡消費者喝速溶咖啡,這是由於他們經常喝茶養成的習慣。因此,我們將在中國推廣和普及喝自磨的咖啡,並在中國開設咖啡館,星巴客咖啡不是我們的競爭者,而是推廣哥倫比亞咖啡品牌的一個渠道。

2007年影響力: 有著真人原型的標識,代表著哥倫比亞56萬名咖啡種植者的形象,經過大力宣傳和推廣哥倫比亞咖啡與“胡安瓦爾迪茲”品牌專利,並通過一個老漢和一匹馬的商品標識,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哥倫比亞咖啡真品。

路易斯·菲爾南多·桑貝爾在頻繁的世界商務旅行中,每到一地都會擠出時間轉商場,他的目標就是直奔咖啡櫃臺,挑選幾袋標有哥倫比亞字樣的咖啡,帶回哥倫比亞去做鑒定。“我們一定要保證向全世界消費者提供100%的哥倫比亞咖啡。”這位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知識產權總監說。

目前,他還擔任著國際地理標誌協會主席,桑貝爾向記者介紹了國際地理標誌在市場競爭中的價值,以及哥倫比亞咖啡是如何通過保護和推廣地理標誌,在全世界獲得成功的。

國際地理標誌協會創立於2003年7月11日,地點在瑞士的日內瓦。其成員主要來自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歐洲等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萬家傳統產品生產商。

地理標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體現的是特定產品的品質,與氣候、緯度、溫差、土壤、水分、傳統工藝、產品歷史等緊密相連。因此,在市場競爭中由於差異化而更加具有競爭力,例如法國的波爾多葡萄酒、瑞士的手表、中國的紹興黃酒、西湖龍井、張裕葡萄酒等。

桑貝爾說,目前地理標誌已得到國際市場的普遍認可,世界貿易組織已經將地理標誌與商標、專利等作為平等的知識產權列入保護範圍。國際地標協會的重要職責就是向消費者普及推廣地理標誌知識,加強保護地理標誌生產商的利益等。

自從1989年加入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桑貝爾便奔走於世界各地,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不遺余力地推廣和保護哥倫比亞咖啡。桑貝爾向記者講述了哥倫比亞咖啡幾十年來不斷在全球市場獲得良好營銷業績。

1959年,只有4%的美國人聽說過哥倫比亞咖啡。為此,哥倫比亞人推出了哥倫比亞咖啡與“胡安瓦爾迪茲”品牌專利,並借此大力宣傳和推廣:一個老漢和一匹馬的哥倫比亞咖啡標識。這個有著真人原型的標識,代表著哥倫比亞56萬咖啡種植者的形象。桑貝爾說,我們要向消費者傳播100%的哥倫比亞咖啡真品,而不是混雜著其他成分的咖啡。

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胡安瓦爾迪茲”這一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成功。哥倫比亞從美國市場發起推廣攻勢,1980年打入歐洲市場,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日本市場。其主要做法就是選擇在各個城市的車站建立咖啡銷售點。

“從事咖啡業是一項長期的投資行為,因為種植咖啡樹需要兩年後才能開始結果,一棵咖啡樹的壽命是15年,咖啡業需要大量人力資源,所以從事咖啡業需要不斷地進行多方面的投資。”桑貝爾介紹說。

現在哥倫比亞咖啡每年在全球的銷量已達到1000萬袋,在哥倫比亞咖啡業是不打價格戰的,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根據市場行情制訂一個指導價格,只要價格比其他咖啡品種高1%,銷售額就能增長1300萬美元。

目前,在美國市場上,哥倫比亞咖啡的認知度已經達到了92%,在中國,這個數字是72%。(摘自2008-04-03《V-MARKETING成功營銷》雜誌(整合傳播媒體顧問)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6, 2015 at 5:21pm

地理標誌有望成為中歐“互聯互通”新載體

12月11日至12日,由質檢總局與中歐知識產權項目聯合舉辦的“中歐地理標誌保護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歐雙方的地理標誌保護專家通過對各自地理標誌保護法律制度與保護實例的剖析,與參會代表們共同交流探尋中歐地理標誌保護管理與實踐經驗,促進雙方對地理標誌保護領域的溝通與合作。

質檢總局科技司司長武津生在會議致辭中回顧了中歐雙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地理標誌交流與合作歷程。他表示,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規劃和“互聯互通”建設要求的時代背景下,中歐地理標誌合作有望成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雙方優秀的地理標誌產品有望成為新絲綢之路的新載體;在地理標誌領域深層次高水平的合作,是中歐地理標誌產品共享、文化共進、管理機制共促、“互聯互通”的生動體現。他相信通過在地理標誌保護領域的互信互認、合作與交流,有利於完善中國的地理標誌保護制度,有利於雙方優秀的地理標誌產品進入對方市場,也有利於雙方在地理標誌保護方面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歐盟駐華代表團公使銜參贊羅本諾表示,地理標誌保護是一種獲得世界廣泛認可的知識產權,很多國家都有進行地理標誌保護的傳統。中國在建立自己的地理標誌保護制度方面做出了持久的努力,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雙方都希望建立一個全面、平衡的地理標誌雙邊工作機制,這對歐洲和中國這樣擁有悠久歷史和眾多特色產品的地區和國家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據介紹,我國地理標誌專門制度經過1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目前獲保地理標誌產品達到1804個,其中國外地理標誌產品15個。今後,質檢總局將繼續完善地理標誌保護專門制度:加強地理標誌立法調研,推進中央、地方立法;加強地理標誌保護監管工作,開展執法打假活動,提高保護水平;加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宣傳工作,豐富宣傳形式,提高地理標誌產品的社會認知度和品牌影響力;加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保障體系建設;繼續推動和支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建設;加強國際交流,將地理標誌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中歐在地理標誌保護方面的合作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中法、中意就開始了地理標誌領域的交流與合作;2005年雙方又簽訂了地理標誌諒解備忘錄;2007年中歐開展10+10地理標誌產品互認試點;國家質檢總局還對法國幹邑、香檳酒、英國蘇格蘭威士忌實施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1年開始,雙方又醞釀實現中歐100+100的全面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將雙方地理標誌專門體制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國際經濟 |www.howbuy.com 2014-12-18 11:00來源:中國質量報)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6, 2015 at 5:09pm

何濤·地理標誌 成農業“掘金”新法寶?

各地爭著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農產品故鄉之爭白熱化效果卻平庸

數百年前,亞當·斯密在他的著作《國富論》中講道:有些自然產物,必須有特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即便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土地都使用上,也不能滿足有效需求。所以,這種商品可以賣給願意出特殊高價的人,這一價格大大高於自然價格。這種高價往往可以持續幾個世紀。

法國波爾多的葡萄和葡萄酒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高價葡萄酒旺盛的生命力延續了許多個世紀。

站在自己投資的上千畝木瓜基地裏,郭偉光表露了同樣的雄心壯誌,他期待著陸河木瓜成為國內最好的品牌,因為陸河木瓜已經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技術審核,正在公示,廣東省陸河縣即將迎來自己的第二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廣東的特色農產品如何打造品牌,如何發展壯大,申請地標成為了一些城市發展農業經濟新的著力點。目前,全國各地申請地理標誌產品的熱潮正在興起。對於許多地方政府來說,地理標誌如同土地一樣,是一種資源,要搶。但搶到手之後,如何用,仍然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兩年前,林少文給分管農業的副縣長連小珊下達了一個任務,將陸河木瓜申報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林少文是陸河縣委書記,他布置的任務讓連小珊壓力很大。隨後大量的申報工作展開,為了摸清陸河種植木瓜的歷史,陸河縣政府派出工作人員前往鄰近的陸豐縣找資料。25年前,陸河縣從陸豐縣中分離出來,經國務院批準單獨設縣。

收集資料用了半年

“要想申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要有歷史溯源、產品特色,還要有種植基礎。光收集材料就花了半年。”陸河縣質監局局長陳小雄說,陸河種植木瓜有幾百年的歷史,始於明朝,最早由下南洋的先輩們從馬來西亞引進,許多農家院前屋後都會種上幾棵。

陸河一帶成為中國最早的木瓜種植地。有史書記載,彭姓先祖如干先生於乾隆三十一年在朝為官,回家看到雖然連年鬧災荒,但是人口不減,因為百姓用木瓜、薯糧充饑。後來,他帶了木瓜與番薯回京,皇上、大臣們品嘗後,都贊不絕口,後來成了貢品。

“地理標誌最重要的是要有歷史淵源,有故事。”中南地理標誌研究院院長黎輝稱。

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簡稱地標,相比於大城市裏的高樓大廈來說,小縣城拿得出手的是特色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

由於受到交通、區位、資源等因素制約,陸河縣是廣東省的貧困縣之一。如何發展農業一直是林少文苦苦思索的問題。曾任汕頭大學團委書記,在陸河工作了10多年,對於當地情況十分熟悉。由於經常思考,抽煙成為他的習慣。“我們要有自己的特色,為什麽非要有那麽多高樓大廈,要通過工業來發展農業?”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6, 2015 at 5:08pm

申報地標誰手長誰拿到?

最開始向林書記建議申報陸河木瓜地標的是郭偉光,他是陸河縣新田鎮人,被認為是家鄉成功人士的代表。在深圳發展賺到錢之後,郭偉光一直想著回報家鄉。上世紀90年代,他與新田鎮的村民們一戶戶簽下租地合約,建了一座近2000畝的特色農產品種植與養殖基地。其中包括1000多畝有機木瓜,還有荔枝、芒果、菠蘿,還飼養了特色的雞和豬。

盡管自稱沒有多少文化,但在他的身上驗證了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自從投資農業後,郭偉光走遍了世界上百個國家考察農業。這讓他深知,搞農業必須要選好品種、形成特色,同時要擁有品牌。

1996年前他大面積種植荔枝和龍眼,改種木瓜也是考察後做出的決定。他受到了一個活生生例子的刺激,有一位老板引進臺灣木瓜品種,在海南和廣東中山等地種植,非典時賣到100多元一斤,賺了很多錢。加之木瓜營養豐富,被稱為“水果之王”,長年結果。此外,木瓜加工業也有很好的前景。

最終他選擇的品種被稱為“陸河一號”,是“本地木瓜與臺灣、夏威夷雜交的品種”,郭偉光說,全部采用有機種植方式,采用農家肥和植物礦物農藥(辣椒、煙碎、大蒜)。為證明自己真正做到有機,他每個月都把木瓜送到廣州的認證中心檢測。
有機種值成本會高很多,由於不用化學農藥除草,光是人工除草就花費不菲。普通木瓜兩三元一斤,他的木瓜零售價是10元一斤,仍然吸引福建、海南、浙江、廣州等地采購商上門采購。

2010年,郭偉光開始推動申請陸河木瓜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我們是土八路,但對社會發展方向很清楚,地理標誌產品受到保護。”但真正的推動力還是現實的利益,“韶關馬壩油粘米以前賣3元一斤,申請為地理標誌產品後賣10元一斤。還有一些地方的蓮藕、芋頭,以前少人問津,成為地標後,人們搶著要。湖南、四川、貴州的很多農產品都是如此。當時給林書記反映了一下,他特別重視。”

郭偉光說,在申請過程中,評審專家來了不少於6次,有廣東的,也有北京來的。“縣裏承擔申請的費用。支持政府做這件事,這是為我們宣傳。”

許多有木瓜種植歷史的地方都可以申請地標,為何非要給陸河?對此,郭偉光說,誰手長誰拿到。

讓別人按我們的模式做

2013年5月31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與會專家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進行了認真審查和討論,同意陸河木瓜通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陸河木瓜成為繼陸河青梅之後陸河縣又一通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的產品。

花了大力氣申請到地理標誌最終要轉化為現實的回報,拿到地標後,木瓜會否提價?“按照我的想法,就算不拿這個招牌,也要提價5%-10%,因為我們的品牌值這個價。我們的木瓜與別家的不同,以後還會提價。”老郭說。

提價擔不擔心銷售問題?老郭稱,“其實越貴越好。”

隨著陸河木瓜的賺錢效應逐漸顯現,有不少散戶開始跟進。生寶公司高管劉添富稱,現在新田鎮有10多家農戶改種木瓜,種植面積約100畝,他們產量不大也沒有采用純有機的種植方式。

老郭的計劃是收購這些跟隨的散戶,“按照我們的模式、方式方法去種植,采用我們的標準,在全縣推開。”但這種賺錢效應同樣面臨著考驗,由於種植木瓜還是靠天吃飯,公司去年木瓜有近2000萬元產值,純利潤200多萬。今年由於雨水太多,掉果嚴重,虧損可能超過500萬元。如果勢單力薄的小投資人或農戶面臨這種情況,壓力可想而知。

一旦形成品牌,就會遭遇假貨的沖擊,也成為考驗之一。

除了陸河木瓜之外,2006年陸河青梅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是該縣歷史上的第一個地標農產品,之前陸河縣已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青梅之鄉”稱號。記者上網簡單查了一下,稱為青梅之鄉的地方有4個,除了陸河之外,還有廣東普寧、福建詔安、浙江蕭山等。頒發稱號的有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等。除此之外,地標也成為農產品故鄉之爭一個有力的籌碼。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6, 2015 at 5:06pm

讓別人按我們的模式做

2013年5月31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與會專家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進行了認真審查和討論,同意陸河木瓜通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陸河木瓜成為繼陸河青梅之後陸河縣又一通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的產品。

花了大力氣申請到地理標誌最終要轉化為現實的回報,拿到地標後,木瓜會否提價?“按照我的想法,就算不拿這個招牌,也要提價5%-10%,因為我們的品牌值這個價。我們的木瓜與別家的不同,以後還會提價。”老郭說。

提價擔不擔心銷售問題?老郭稱,“其實越貴越好。”

隨著陸河木瓜的賺錢效應逐漸顯現,有不少散戶開始跟進。生寶公司高管劉添富稱,現在新田鎮有10多家農戶改種木瓜,種植面積約100畝,他們產量不大也沒有采用純有機的種植方式。

老郭的計劃是收購這些跟隨的散戶,“按照我們的模式、方式方法去種植,采用我們的標準,在全縣推開。”但這種賺錢效應同樣面臨著考驗,由於種植木瓜還是靠天吃飯,公司去年木瓜有近2000萬元產值,純利潤200多萬。今年由於雨水太多,掉果嚴重,虧損可能超過500萬元。如果勢單力薄的小投資人或農戶面臨這種情況,壓力可想而知。

一旦形成品牌,就會遭遇假貨的沖擊,也成為考驗之一。

除了陸河木瓜之外,2006年陸河青梅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是該縣歷史上的第一個地標農產品,之前陸河縣已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青梅之鄉”稱號。記者上網簡單查了一下,稱為青梅之鄉的地方有4個,除了陸河之外,還有廣東普寧、福建詔安、浙江蕭山等。頒發稱號的有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等。除此之外,地標也成為農產品故鄉之爭一個有力的籌碼。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6, 2015 at 5:06pm

地標過後
陸河青梅未有明顯實惠

陸河青梅的經歷成為地標農產品後續發展的一個通俗樣本。成為地標產品後,陸河縣青梅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目前已近12萬畝,年產量約2萬噸,但當地現有青梅加工廠僅3家,年加工量3000噸,超過80%的青梅鮮果要外銷尋找加工廠。

彭木定的家就在陸河縣共光村,他是村裏的青梅種植示範戶,家裏有幾百棵青梅樹,彭木定是當地最早大面積種植青梅的農戶之一,剛開始在山上改種青梅時,遇到不少村民反對。“擔心影響他們種稻子。”5年後,別人也跟著他種青梅,現在村裏各家各戶的青梅都由他負責銷售。

2005年陸河縣拿下“陸河青梅”的地理標誌,隨後青梅銷售價格大漲,鼓動了不少農戶加入改種青梅的行列。2003年以前,青梅種植面積比較少,價格最高時5元一斤。2005年以後種植面積開始大幅增加。2006年,青梅賣二三元一斤。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國外市場需求量銳減。價格像坐過山車一樣,一下子跌至幾毛錢一斤。最近一兩年維持在1.3元一斤。

彭木定種青梅的純利潤一年能達到兩三萬元。在1000多家農戶的共光村裏,屬於一般水平。雖然靠著種青梅過上了小康日子,但彭木定還是認為現狀需要改變:陸河青梅並沒有打造出真正的品牌,他感受不到地理標誌帶來的明顯實惠。“我的青梅拿到普寧加工,品牌打的是普寧青梅,陸河青梅還是沒有人認識。”普寧青梅也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記者在陸河最大一家青梅加工廠看到,所有產品上都沒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圖標。令人尷尬的是,在一些生產者的眼中,地理標誌產品的認知度還遠沒有像“名牌產品”、“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那樣,被企業和消費者認同。

盡管拿到了地標,但陸河青梅的發展面臨著現實的挑戰,一是缺乏後續的深加工的投資,二是產品主要外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地,市場受制於人。一旦國際市場出現波動,價格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加之農戶分散小規模種植,隨時要承擔“靠天吃飯”的風險。

申報“熱”效果“冷”
幾個地標還“打架”

盡管地標成為農業掘金法寶的路途艱辛,但絲毫沒有阻擋各地申報地標產品的熱情。今年6月,“吳川月餅”成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8月26日,湖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湖南新增了9種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包括常德醬板鴨,目前湖南省一共有38個地理標誌產品。近日,安徽祁門縣宣布成立安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報委員會,啟動申報工作。

對於許多經濟欠發達的地方來說,農產品是手中不多的王牌之一。地理標誌對於農業的發展來說,確實是一種資源,必須要搶。不管後續發展如何,先搶到手再說。

這種申報熱、效果冷的現象十分普遍,許多地標農產品,經過了短暫高價之後,價格迅速回落。如果後續的宣傳推廣沒能跟上,始終無法發展成為一個較大的產業。此外,地標也存在著庸俗化的傾向,越來越多的地標出現,讓地標本身含金量下降。地標還存在“打架”的現象,除陸河青梅之外,普寧青梅也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兩者的區別在哪,消費者似乎難以區分。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6, 2015 at 5:01pm

不應平庸化普通化
地標應體現特別效益

地理標誌專家、中南地理標誌研究院院長黎輝稱,陸河青梅自2005年申報地理標誌產品之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步提高,每戶收入增長3萬到6萬元,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地理標誌就是生產力和資源,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致富之夢,是發展特色經濟、農村經濟、旅遊經濟、民族經濟的新引擎。

但是地方在做大地理標誌產品的產業時也遇到不少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有兩點:第一,怎麽將地理標誌轉化為經濟效益,轉化為生產力,認識不清,辦法不足。大部分的地方政府組織或協會只是將地理標誌掛在嘴角,寫在文件上,沒有經濟效益。如何將地理標誌產品從優質產品的認識上升為特色產品的認識,從技術標準上升為產品標準甚至行業標準,再將產品標誌、行業標誌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問題,即如何創地理標誌的品牌和市場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掌握企業的關鍵技術和行業標誌,不占領終端市場,那麽地理標誌的特色、產品特色市場特別的效益就無法體現出來。

第二,地理標誌平庸化問題。這個問題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水分”問題,即該產品並不夠格,條件還不具備,但通過拉關系走後門,放寬條件,獲得了地理標誌產品的審批。二是政出多門,條塊分割,以農產品為例,農業部可批,質監局也可批,工商局還可批。三是對地理標誌認識上的錯誤,許多人都誤以為地理標誌產品就是優質產品或者說是土特產,這些認識大錯特錯。地理標誌本是一個知識產權概念,它包括有形財產權和無形財產權。獨占性、排他性、合法性、壟斷性才是 地理標誌的法律特征。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剛好相反的現象,如青梅,全國就有6處,都叫“中國青梅之鄉”,普寧,陸河都叫“青梅之鄉”,木瓜也有5處被授予“木瓜之鄉”。將地理標誌平庸化、普通化、不講科學、不講特色,是大眾化的誤區,應該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各學界同仁的警惕。

黎輝稱, 法國非常重視地理標誌產品的保護,設立了一個副部級單位專門進行管理,因此產生了許多世界知名的農產品。總的來說,歐洲對於地理標誌農產品的保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原產品地域及其名稱權的保護,另一種則是對原產品優質性特殊性進行標準化規範化質量保護。我國一些優質農產品都遇到了“李鬼”的情況,需要加大保護力度。

目前,對地理標誌產品的認定、質控和檢驗,主要依據的是行業標準、習慣和經驗,而且這種做法有的幾十年不變,加之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必然會影響對地理標誌產品的質控和檢驗。建議國家建立國家級的地理標誌數據庫,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對話陸河縣委書記林少文

對農業發展,地理標誌確實是一個契機,正因為此,林少文一手推動了申報陸河木瓜成為地理標誌產品。近日廣州日報記者專訪了林少文。

廣州日報:青梅和木瓜作為陸河的地理標誌,是怎麽申請到的?

林少文:陸河的土壤條件好,種植的青梅品質特別好。青梅皮薄肉厚酸度夠,在2005年,陸河青梅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陸河木瓜的地理標誌剛剛申請。在陸河,木瓜的種植時間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生寶公司的木瓜的種植方式比較特別,屬於有機種植。除了生寶,許多老百姓就在門前戶外種一些。而木瓜在加工方面還沒開發。

廣州日報:成為地標後,這兩種農產品的開發為何沒達到預期效果?

林少文:政府打造了青梅基地,走集約化生產。目前青梅的產值估計有幾千萬元,還沒有上億。許多村民在種植青梅中受益。目前每年青梅的產量約2萬多噸,只有3000多噸在當地加工。因此必須就行情賣,好的時候三四元一斤,不好的時候四五毛。問題就在於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和采購價。青梅很容易腐爛,摘下來就必須加工處理。陸河已經有一些加工企業,但相對低端,附加值小。木瓜的特色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實力不夠,市場開拓不夠。 

廣州日報:您怎麽看待地理標誌的概念?應該如何利用呢?

林少文:我感覺廣東省的地理標誌與其他省相比算少了。汕尾地區一共有三個地標,其中陸河有兩個。拿一個地標不容易,包裝用好這個地標更不容易。千方百計地跑個地標,跑完了就放起來。我認為遺憾的是,一方面,政府、企業、農戶對地標的宣傳做不到位,因為認識不夠深,措施不夠。申報地標最直接的出發點是為了貼個標簽,讓產品好銷、賣個好價錢,但其實這是一條致富之路。另一方面,從全國來說,對於地標的重要性、優勢的宣傳做得不夠。

應該對產品的特色有一個標準認證,用特產來占領市場。但我們自身認識不足,拿不出很好的措施。對地標的含義,其所承擔的責任、義務,這些認識其實都是欠缺的。要做一些普及工作,讓老百姓知道,地標與非地標真是不同。

廣東地標產品一覽

羅浮山百草油,東陂臘味,合水粉葛、端硯,郁南無核沙糖桔,羅定肉桂,新興香荔,清新冰糖桔,西牛麻竹筍,徐聞山羊,龍門年桔,水東芥菜,清遠烏鬃鵝,星子紅蔥,惠來荔枝,西牛麻竹葉,連南瑤山茶,連州溪黃草,普寧青梅,河源米粉,廉江紅橙,馬壩油粘米,增城絲苗米,程村蠔春,砂仁流沙南珠,陸河青梅,埔田竹筍,普寧蕉柑,覃鬥芒果,愚公樓菠蘿,英德紅茶,化橘紅黃圃臘味,梅州金柚,新會陳皮,新會柑,南山荔枝,湛江劍麻纖維,徐聞良姜,南雄板鴨,白蕉海鱸,增城遲菜心,派潭涼粉草。(大洋新聞 時間: 2013-08-30 來源: 廣州日報)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5, 2015 at 1:44pm

陶幺女與石柱黃連

重慶市石柱縣盛產黃連,產量居世界的40%,居全國的60%。黃連,為毛莨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等的根莖。黃連性味苦,寒,歸心、胃、大腸、肝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適用於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瀉,瘌疾,嘔吐,熱病之熱盛火熾所致的壯熱煩燥神昏譫語等。至今,在石柱縣黃水壩都流傳著一個石柱黃連的動人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石柱縣黃水壩老山上的一個村子裏,住著一個姓陶的醫生。他妻生下二男二女。有一年遇天災,妻子和兩個兒子相繼病死,因家境貧寒,無力撫養,三女兒也送給了別人家,只留下幺女,父女相依為命。陶醫生雇請了一名叫黃連的幫工,替他栽花種草藥。黃連心地善良,勤勞憨厚。

沒過多久,黃水壩一帶的老山上不少人都得了一種相似的疾病,患者多屬高熱煩燥、胸悶嘔吐、泄瀉瘌疾、腫痛,漸漸地一個個身強力壯的人都失去了勞動能力。懂事的陶家幺女,算是個幸運兒,她沒染上這種怪病,還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務。

有一年春天,陶幺女踏青外出,在山坡上,她忽然發現一種野草的葉邊沿具有針刺狀鋸齒,長有很多聚傘花序,有黃色的、綠色的,也有黃綠色的,好看極了,順手拔起這些野草,乍看草根節形似蓮珠,或似雞爪,或似彎曲的過橋桿,她興奮地帶回家種在園子裏。

黃連每次給花草上肥澆水,也沒忘記給那野草一份。天長日久,野草越發長得茂盛,蔥綠滴翠。

次年夏天,陶醫生外出治病,十多天沒回家,其間,陶幺女也臥病在床,厭食不飲,一天天瘦下去,只剩得皮包骨頭了。陶醫生的幾位同鄉好友煞費苦心想盡辦法,也沒治好陶幺女的病。

黃連心想,陶姑娘在園子裏種下開黃綠色小花的野草,怎麼不可以用來試一試?於是他就將那野草連根拔起,洗幹凈,連根須葉一起下鍋,煮了一會兒功夫,他揭開鍋蓋一看,鍋中的野草和湯全都煮成黃色的了。

這時黃連拿起湯勺舀了一碗,正想給幺女送去,突然想到,萬一有毒,豈不是害了陶姑娘?不如自己先嘗一下,只要自己沒被毒死,就讓陶姑娘喝這湯。他隨即一飲而盡,只是覺得味道好苦。

隔了兩個時辰,黃連見自己還活著,手腳都動得,話說得,耳聽得,眼見得,方信這野草無毒,這才端一碗讓陶幺女服下,說來也怪,陶幺女喝下這野草湯,病竟然就好了,她對黃連說:“這是一味好藥,就是太苦了。”此時,已暗戀陶幺女許久的黃連聽後黯然神傷地說:“我苦等一個人兒,卻沒等到,也許和我的命一樣苦吧!”

老山上的鄉親們得知陶幺女喝了用野草熬的湯痊愈的消息後,都去采挖這種野草來熬湯服用,結果他們的病都痊愈了。但不久,黃連在一次采藥中不慎摔成重傷,他帶著苦戀去世了,臨死前他對陶幺女說:“陶姑娘,我愛你,可我等不到了……”陶幺女為了紀念黃連,表達對他的愛慕之情,便把這種清熱解毒,味苦的草藥稱為“黃連”。(2012年03月13日,來源: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

Comment by 邊鄉 岸 on April 15, 2015 at 11:50am

地理標誌推動八閩經濟騰飛

隨著“雲霄枇杷”及圖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福建省被認定為馳名商標的地理標誌商標總數達到13件。該省地理標誌商標2011年新增40件,總數達120件,居全國前三位。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大部分地區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獨特的自然環境以及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使許多農產品具有特定的品質。生產、銷售地理標誌產品,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之一,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推動小城鎮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黑土也能變黃金

“‘福鼎白茶’改變了福鼎市40萬農民的命運,也改寫了福鼎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福鼎白茶龍頭企業——福建省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

“以前,98%的福鼎白茶出口到國外,在國內藏在深閨人未識。幾年前,我送福鼎白茶,竟然沒人要!”林健回憶起往事頗為感慨。

直到“福鼎白茶”地理標誌商標2008年成功註冊,並於2009年被認定為馳名商標,福鼎白茶才逐漸走紅,邁上寬廣的品牌之路。截至2011年年底,福鼎白茶總產量達5100噸,總產值7.66億元。福鼎市涉茶人員有4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7%。農民從茶葉獲得的年人均純收入達2300元,比商標註冊前增長79.7%,實現了“半年種田,半年掙錢,天天過年”。

小商標帶活大經濟,黑土也能變成黃金。註冊於2000年4月的福建省首件地理標誌商標——“平和琯溪蜜柚”為福建省立起一個標桿。憑著這棵“搖錢樹”,平和縣2002年就甩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到2011年年底,琯溪蜜柚種植面積由商標註冊前的13.7萬畝增至80萬畝,年產量由10.4萬噸增至100萬噸,年產值由1.3億元增至30億元。僅此一項,全縣57萬人口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打鐵還需自身硬

特定的品質才能造就特別的產品,特別的產品才能帶來突出的效益。“多年的努力才贏來今天的大好局面,我們要倍加珍惜,做到規範管理、加強創新、保證品質,只有練好內功才是根本。”林健說。

品品香公司是一家集茶園基地、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及出口於一體的重點茶葉企業,是第一批獲準使用“福鼎白茶”地理標誌商標的企業,2011年被福建省商標協會評為福建省地理標誌商標龍頭企業。為保證品品香牌福鼎白茶的特定品質,該公司定期開展宣傳培訓,加強科技創新,長期和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取得了多項科技成果,從而提升了地理標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泉州市德化戴雲黑雞養殖有限公司采取五個“統一”進行管理,即統一雞苗供應,統一藥物防疫時間,統一標準化飼養,統一產品上市時間標準,統一銷售價格,保證產品的特定品質。

漳州平和東湖農產品有限公司制定了《地理標誌商標使用管理規則》、《公司地理標誌商標進出庫管理制度》等,要求使用地理標誌商標的蜜柚,必須符合《管理規則》規定的產地、質量標準,不符合的堅決不允許上市,不準使用地理標誌商標。

龍頭擔當“排頭兵”

在采訪中,每個被采訪對象都提到了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他們認為,地理標誌商標許可使用人多為農戶,點多面廣,人員分散,單槍匹馬,難成規模,需要具有龍頭性質的企業帶動,實現農戶與公司間優勢互補,利益雙贏,才能做專做強。

“縱觀我省地理標誌商標運作狀況,凡是成功的地方,都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因素。”建寧通心蓮龍頭企業——福建文鑫蓮業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帥文說。

文鑫蓮業公司實施“公司+農戶”的發展策略,在建寧縣及周邊鄉鎮建立了蓮子種植示範基地,向當地農戶推廣高產優質蓮子新品種,免費對農戶進行科技培訓。該公司與農戶簽訂蓮子產銷合同,實施保護價收購。如今,5600戶農戶種植建寧蓮子2萬畝,年產2000噸,每戶蓮農年均增收2.3萬元,實現社會效益1.5億元。

“作為龍頭企業,我們一頭連著國內外市場,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和生產基地。通過合理的經營機制,我們把分散的小規模的家庭經營與國內外大市場連接起來,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和生產社會化程度,促進了地理標誌產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公司的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的原因之一。”柘榮太子參龍頭企業——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應衛峰說。

協會也有大作為

“福建省商標協會別看只有十幾個人,但在幫扶我們地理標誌龍頭企業方面發揮了大作用。”福州茉莉花茶龍頭企業——福建春倫茶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天龍說。

筆者了解到,2011年,福建省商標協會在全省範圍內舉辦了實施商標戰略系列視頻講座,受眾面達3萬人次。福建省商標協會還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和商標所有人提高對地理標誌商標作用、管理、使用、保護等方面的認識,不斷營造“無標創標、有標創牌”的氛圍。目前,部分設區市已經出臺了每註冊一件地理標誌商標獎勵10萬元的政策,推動特色農產品和特色產業的發展,為福建省地理標誌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2012年02月22日, 來源: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