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發佈《陳楨: 札記2001》

《陳明發的詩與詩想》

《陳明發論故事》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我想將老子、莊子同後現代的領導美學聯繫上來。

不僅這樣,老莊鮮活的創意領導,必須替代現代管理思想中的理性中心主義。

讓它成為後現代人在知識社會中學習、工作和耕耘生活的基礎。

我希望這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人生抉擇。


創意人·故事人 精進計劃 》》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本事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攝影輯
文創玩家記事本 2001~2013
陳楨: 札記2001

說好的俳句 I
說好的俳句 II

馬來西亞微博
白垚經典: 中國寡婦山~~史詩的變奏

(Feature Photo: Are you searching for your soul? Then come out of your own prison by Avnish Dhoundiyal, http://avnishdhoundiyal.com/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10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25, 2021 at 6:21pm


陳明發短篇《感動》

這輩子,我沒感動過任何人。忘了誰說過,我的誕生純粹是一場意外。單聽那語調,就知道這場意外多麼不受歡迎。即使我那時嚴格地說,是多麼地勇敢而純潔。整個環境都對我充滿敵意,我還是來到了這世界。再說,初来乍到,我也没蓄意傷害過任何一個人。萬萬料不到的是,居然沒一個人為這份勇气與無邪而感動。


大家寕願為其他没點道理的事而感動。社会上多少落空的承诺,誰懊悔過?细聽各方事後的自我解讀,話語中像袋子裏塞满鑽石似的满足:“連我這麽會想而且想得格外客觀格外仔细的人,都看不出這承諾有何理由泡湯?一定是有預想不到的變数在里面,且给他們多一點時間。”“ 變数”那两個字說得特别地高深莫測。末了,還補上一句:“人非聖哲,誰能無過?”這句話,雖然聽似因為某種感悟而動了真情,但我不確定這“人”說的是他自己呢;還是欺詐他者。


我曾嘗試參加電視真人秀。他們說:“打動我,我說你有魅力!”可是海選時,我才開口說了一句:“我的誕生是一場意外”,陪審團馬上就喊停。一位據聞是網紅的女子反問我:“誰的誕生不是意外?”其他男的女的不男不女的評審開始笑成一團,其中一位還補充了莎士比亞說過的一句什麽名言。為什麽我知道是名言呢?因爲他(也可能是她)一說完,大家便笑得更厲害。大家要是没聽過這句話,為何笑得那麽天公地道的自信?


我出現在真人秀引起我有生以来聽過的最大笑聲,但我知道他們一點也不為我的誠懇而感動。如果有必要提高收视率,網红叫大家把鞋子扔上台,他們反而會感動得渾身颤抖急着脱下鞋子。免得引起大家不快的蠻動,我趕緊走下台。

人家都識趣要走了且走了三步,那位網紅還耍一招:“我給你一次機會,你會唱歌嗎?不會!?天啊,連唱歌都不會,怎麼感動人?你應該多上我的網站,看我為何唱得那麽好。”這回,全場爆發我有生以来聽過的最大掌聲,穿插最响亮的口哨。我邊說謝謝、對不起,對不起、謝謝,邊走下臺。害怕鞋子随時在“唱歌!唱歌!唱歌!”叫喧聲中羣飛而至。


我明白問題不在我,而是莎士比亞太厲害了。可那位不男不女的評審究竟引述了名人那一句名言,我沒聽清楚,只記得其中有個“台”字。有個字就得了,我可以用它作關鍵詞,上網查查看。查了好幾個星期,始终没找着那個我覺得符合當時情景的“台”。也許,他們是為了拆我的台,随口就把莎士比亞抬出来。提“我父親的朋友”或“有人”,效果也可能一樣的好。反正就是臨時胡謅一句,名言不名言都無所謂;被偶像感動到激動、衝動得不可以的男女,不是集體哭得呼天搶地,就是笑得驚天動地。完全無法自我;根本没了自我。

我要是認真,就真的輸了;所以我决定放下,為了走更遠的路,讓腦筋有餘地可想别的事。這些話大家都在網上看過,我也是剛剛上網看到的。正想拿騰出来的腦子空間,去想其他讓人感動的途徑,朋友給我抖音一支視頻。


看似歌臺,看清楚,却見一片亢奮的旗海。唱歌的人不好好地唱,每唱一段就嘶喊一大段話才繼續唱下去,唱完把嘜克風交给某人說請他說幾句話。那人當真只說幾句話又開始唱歌,唱一段又繼續說下去。人生確實充滿意外。官老爺要感動人得唱歌,而歌手要感動官老爺得戴天履地的嘶喊。不管唱歌或講話,每當聲浪裏出現性器官與咒詛,飄揚在旗海中脚不着地的人潮便翻天覆地狂歡起來。

這不就是啃藥後的狂歡,算感動嗎?

騰出一些空間的腦子,有那麼一刻,那麽一個角落,忽然冒出一個念頭:總算,有個人為我感動了;那就是我自己。


能想到“狂歡,不是感動”,我不應該為自己而感動嗎?

以後,我可以理直氣壮詰問人們:“莎士比亞感動過無數人;他可曾感動過自己?”(10.10.2020)

                              同步發佈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985015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21, 2021 at 11:34am


陳明發《奮鬥的要義》

常讀到的一般“奮鬥史”,都著重在最後的成功;相對比較少著墨於奮鬥突圍的掙扎。再說,“奮鬥”史的意義,應該著眼於“奮鬥”過程的細節與領會,未必每一個人都得以“大成功”、“大美滿”為目標定案。成功的體會,可能來得深刻,但往往也可能在紮根後漸失必要的覺知,在無所警惕的情况下少了蛻轉的必要能量。反而失敗的經驗由於它的痛苦因素,反而有助於沈潛與成長,成為生命更可貴的一部分。真義,可能就在那轉折。去閱讀有關解域、越界的後現代哲學,“逃逸綫”應該有它比字面上更積極的意義。
(21.3.202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9, 2021 at 12:12pm


陳明發《夢聯網》

看过一部電影《私人採購 Personal Shopper》,想起靈性書寫美學。潛意識,才是人類真正的“大數據”;只是我們一直還在探索挺進這數據庫的辦法。互聯網、物聯網,都不如聯繫自我的

“夢聯網”。知道自己已經入睡,卻清清楚楚聽見兩個聲音:意識和潛意識,似乎一個在耳邊,一個在心頭,個別對我說話。
(2017年8月9日)

延續閱讀 》陳明發原創 《陪夢散步》 05 ~~ 因夢無懼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7, 2021 at 9:28pm

打氣

《愛墾網》有幾個網友和粉絲;那我們本身是誰的粉絲呢?我們是普天下文化創意人的粉絲,他/她們有的在推動地方創生;有投進網絡數字内容;有的唱歌、跳舞、演戲、雕塑、攝影與畫畫;有的設計T衫、產品包裝與房子......。感同身受我們绝大多數都是很掙扎的一群,愛墾網上載了有關維琴尼亞·薩提爾的系列圖文。在精神上彼此打打氣;我們也同時發佈了陳明發博士過去一些公開課程的綱要,作為文創人催發創造力的防身技能。大家都很孤獨,但在自尊自重、滿腔熱血與才華之餘,也有屠龍一技在身。(尊重自己:創意人心理學)

                                                                                Defining Creative Industries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6, 2021 at 10:28pm

陳明發《老故事,但和我有關係;不只是“理論”而已》

馬來西亞許多實幹家,每當有機會上台演說,或接受媒體訪談,都會表示“痛心疾首”馬來西亞人不搞R&D。實質上,他們所謂的R&D,指的是Research & CopyDevelopment?太耗時燒錢了,讓傻子去幹吧。

更甚的是,對於任何事項的基礎研究,他們卻會以一句“理論吧了”掃得乾乾淨淨,讓理論家知難而退。



既然不要基礎研究,直接就去抄襲別人的“成功模式”就好了,所以,很多時候就搞成“水土不服”、“畫虎成貓”的稀奇現象。


實際例子就不提了,我這輩子得罪人够多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不想再造口業。


我這些年對於“文化+”理論,思考的都是:實用性;它可能解決我們目前所面對的社會問題嗎?



很多時候寫詩,我覺得自己是去古堡屠殺噴火龍拯救公主的武士。也許,這是我們小時候讀過的西洋神話最有力量的一章。


(誰想笑,就笑吧。)


武士老了,公主也老了,那頭馬也老了,噴火龍卻粗壯兇猛如昔;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古堡公主的符號學,說的就是我們有待釋放的自我能量,噴火龍則是現實裡的種種困厄。


(很多噴火龍,實際上是“有心人”飼養出來的。)


眼下的許多社會現象無疑是捆綁了我們大家的想像力;我們寫詩,有足夠的才力與智力把那種種現象中值得敘說的故事釋放出來嗎?


才力與智力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捆綁了。



君不見,眼下社會不管發生任何事,很多敏感、關愛的寫作人有感而發,都是腐舊的語言與角度。例如,2015117號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讓很多人很興奮,但寫出來的詩是什麼樣子?


不外又是余光中四十年前“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的“兩岸意象”。


21世紀,後現代了,能說點新鮮而有意義的事嗎?


這個現象堪憂,是因為寫作人、創作人本來應該是一個社會創造力的前沿啊;他們無力、無新意,我們又如何期待其他人有新能量呢?


【圖解】幸而,也有不信邪的企業,願意投注心力從最根本做起,讓一顆可可,撐起一個家族,一家博物館(叫“可可大使館”),還撐起一個“可可城 斗湖”。攝於亞庇可可博物館。(16.11.2015 )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5, 2021 at 2:05pm


陳明發《我對“自主創新”的私人定義》

1 探索自己的思想源頭,自身生活歷程的經驗,還有對其實踐的體驗與領會。

2 談論過去不是當它是一個既成而且不可改編的事實,而是再次出發的地方。

3 我們看待它、詮釋它、定案它,不再探索它,它才可能變成我們眼中的“事實”。

4 擺脫原有已不實在的思想模式,同時了解其約束,包括個人的、家庭的與社會的客觀條件。

5 如果只做一件事,就能滿足自身無限審美超越的愉悅快意,你會做什麼?

6 對自由,有本身的一套定義,創造性地設計出符合自己定義的新的自由生活方式。

7 外在可以堵著我們的去路,內在我們無須逆來順受;找個方法與它和平共處,要不超越它。

8 去中心化,別以為“權威”就全對;對自己全幫得上忙。

9 另一方面,對於本身個人的認識,我們可能也不是最好的權威。

10 不要小看生活中細小但體悟得到的實踐經驗,經過時間綿延,低窪地也可能崛起成高原。(15.3.202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4, 2021 at 3:11pm


陳明發《人生》

在臉書互動中,留言欄有這麽形容人生滋味的一句:

酸甜苦辣香臭五味雜陳


我回答說:


還好有藝術家的:紅黃藍青白五彩繽紛


意猶未盡,再補一句:


點線面凹凸五形無限

(14.3.202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13, 2021 at 4:34pm

陳明發《創意釋夢藝術培訓》

2001/02發表在《南洋商報》商餘版的《陪夢散步》專欄, 被收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馬華文學數位典藏系統”

後来在社媒上的交流,我這麽说道:

做一個方塊字的聯想與解構,應該都是很好的創意培訓。

現在大家喜歡叫人家“你要有創造力一點,有想像力一點,卻從來不帶領人投入創意學習的體驗。

學習潛能開發培訓的人,有能力開發各種很有趣的方法與技能,讓人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學習新東西。很可能,阻止這個社會枯竭的唯一方法,就是創造力、創新力培訓。

釋夢藝術,是其中的一個培訓方法。

寫專欄及前後幾年,我寫了十幾二十本夢的日記,很有紀律地記錄了每晚的夢況,對自己的情形還是比較清楚的。

與人釋夢,不是告訴他/她夢的意義、預兆,而是和他/她一道思索這夢對夢主的意義。它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
(2017年11月29日 )

                                                                  (FALL INTO THE STORY BY FERN EVANS)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February 25, 2021 at 11:15am


陳明發《1975年》

1975年,我唸中五,其實還蠻“多產”。前兩年,分別在兩間學校華文學會主持壁報編務,中五會考年就交由其他低年級的同學去負責,因此在讀書之餘,多了些時間可以寫東西、讀東西;而且往新明日報、新生活報等副刊投稿。(25.2.202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8, 2021 at 3:10pm


陳明發·妻語 2021《記載》


相遇快四十年,記得妳說的許多話。奇怪的是,有記載的,好像多數是初遇情境。後來的少了,可以理解,因為所有的用情,似乎都兜著孩子與家人轉。妳我的人生角色,都從彼此的恒星與行星,變成了日常生活事事物物的行星。更多時候,我們與事事物物都是流星,相互衝撞與爆炸。灼傷或燃亮。然後,没聲没味散落宇宙没邊際的黑暗。偶爾乍然返照或迴聲,我們相視而笑,說這就是時光。
(8.1.2021)

愛墾網鄉野調查:韓國首爾上岩洞DMC文創街區)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