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頭腦正常的人,跟你面對面講話,會說出“你是愚蠢”、“你是一隻住在樹上的人猿”、“賣國賊、漢奸、走狗”諸如此類的話,因為我們都知道,給你罵的那個人會當場給你“非一般”的下場。

但是,在虛無縹緲的社交網絡上就不一樣了。

你可以化身為“美少女戰士”、“林志玲”、“奧沙馬的弟弟”、“功夫熊貓”等等身份暢所欲言,講一些你平時都不會說出口的話,掌握點科技技巧的,碰到任何不合你意的人,都會以鍵盤攻擊到人家體無完膚,完全不用擔心責任的問題。

最奇妙的事情就是,這種在正常現實社交不會做的事情,居然會吸引一大堆的粉絲來認同你,有人“贊”、有人“轉發”、有人“評論”挺你,你那存在的價值有如天王巨星,說的話就是“摩西的真理”,引領眾人脫離苦海。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在你的社交媒體圈子內,認同你的人越來越多,而不同意你看法的聲音則逐漸消失了。

“回聲室效應”(Echo Chamber)就解釋了社交媒體的這個現象。

相同的意見、論述及信仰理念等,不斷在一個封閉的環境內重複、放大、誇大甚至扭曲,繼而令到封閉環境內的大多數人,長年累月的影響下,認為這就是事實的全部。

社交媒體更是加強了這股效應。


它本身就是一個趨向封閉的環境,用戶會認為這是自己的私人空間,不允許他不喜歡的東西存在這屬於他自己的世界。但同時,它與日記的功能又不一樣,發表後沒人看會很失落。那種既要發表,又要人家認同的心情很矛盾,迷人之處有如青澀年代暗戀人的心情。


與其說是屬於自己的空間,社交媒體用戶更多是趨向尋找與自己相同意見,並不斷通過“贊”、“分享”等認同來加強本身對於一些事情看法的信念。


因此,你的網絡社交就會出現了這種“志同道合”的社群,任何與你在社交媒體上持有違反、衝突及相異看法的人,都被你一鍵按走,排除在交友名單外了。


“回聲室效應”就解釋了個人在社交媒體上越獲得肯定,就會擁有越來越狹窄的世界觀,並認為他的想法就是正確,而世界就是如此!


我們看到的政治討論,演變成更多的“部落化”,“親國陣”vs.“親希盟”vs.“親伊斯蘭黨”vs.“西馬人”vs.“東馬人”……部落名單可以毫無止境的列出。


非我族類的,一個不小心加入群組內,發表不同的意見,輕則遭人輪流奚落攻擊,後果嚴重點的則遭人截圖傳閱公審,翻開個人及家族史來個遺臭萬年。


社交媒體講求的“快”,強烈導致這些討論政治的空間嚴重分歧及對立。


我們以前不滿人家寫信投訴,接獲對方回信後,可以有時間沉殿思考,有時還會自我反省。如今社交媒體的快,是馬上、即時在幾秒鐘內回應,哪裡有空間理性思考,更多時候是剎那的情緒上反應。


這是個忙著分享自己,尋求知音,肯定自己存在價值的社交媒體年代。


我擔心的是,大家都忙著分享自己的政治立場,不再聽人家說話;大家都忙著尋求“贊”,不再聆聽不同的意見;大家都在乎自己的訊息被轉發的次數,而不是自己意見的盲點與誤區。


久而久之,這個所謂屬於你的社交媒體空間,在這個看似資訊爆炸自由的年代,淪落到最後是你自己在空房內講話,聽到的,只是你自己的回聲。(星洲日報/夜雨對床‧作者:龍耀福‧私立大學講師,
收藏自 2016-05-12 星洲日報)

Views: 197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