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武《微電影時代》微電影的追求

說起電影的發展,從默片時代到現在的大制作,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人問,大手筆電影制作能不能用到微電影裏呢?一切皆有可能!就看你要追求的是什麽。最近在網絡上出現了一批較好的微電影,拍攝手法比較細膩,立意也不錯,看得出來這些微電影的制作者,都有一個願望,想制作出一部好的“大片”,來實現自己的電影夢。有這個想法當然是好事,因為不管做什麽事,首先都要敢去想。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雖然一部微電影的篇幅不大,但完全可以做出像“大片”那樣的感覺。所謂的大片又是一個什麽概念呢?這個概念應該從美國好萊塢說起。一些真正的大片,首先從投資上就能讓人震驚,動輒上億元,甚至幾億元,主要是因為對大場面的追求不惜一切成本,一是還原歷史原貌,二是營造科幻類的各種非常壯觀的場景。尤其是科幻場景,全是想象出來的場面,因為是想象的,那就沒有法定標準了。只要你敢想成什麽樣子,就能做成什麽樣子,在做的同時又有更好的想法產生,就去完善原來的想法進行營造。很多大片就是這樣不惜血本一步步往前走,最後達到一個巔峰的。

制作微電影也是如此,開始先別貪大求全,可以把朋友們聚到一起先聊聊故事,看看怎麽拍最好。我的經驗就是如此,大家在一起多聊聊這場戲怎麽拍,人多點子就多了,比一個人坐著空想要實際得多。大家知道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導演陳家林嗎?他就有個好習慣,喜歡和大家討論劇本,讓大家都出主意,最後他再做一個總結。

每個人剛開始學做導演時,都會想走自己個人的藝術之路,即老藝術家所說的個性藝術通道。張藝謀從拍《紅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電影開始,就在走他自己的藝術通道模式。因為他喜歡最原始的原生態文化,所以讓這類故事進入了他的藝術通道。興趣是最好的推手,他面對喜歡的故事就會把它拍得很細致,把腦海裏的東西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當然,這也是一種追求。大家可以去品味一下每個導演的作品,他們都有自己的藝術通道。這個通道必須是達到一定的境界之後才有的,一旦走上了這個通道後,就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剛學做微電影的朋友,沒必要去追求自己的藝術風格,因為你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藝術通道。我們應該像學畫畫一樣,先學好臨摹,臨摹畫多了也就總結出許多經驗了,也就有自己的基礎了。學拍電影和這個很像,就是要廣學多看,微電影的屬性肯定是要靠近電影的。既然和電影是同族同門,那我們首先要追求的就是電影的制作風格、制作手法和規則。先奠定一個基礎,然後再給大手筆的制作積累一點資本,腳踏實地走出第一步,千萬不要還沒學會走路就去跑步。

過去的電影愛好者也想過拍電影,可是沒有現在這樣便利的條件。那個年代我們很貧窮,最主要的阻礙是沒有設備。社會發展到現在可就不一樣了,電腦的出現和普及給制作帶來了生機。過去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全能實現了;過去想拍一個鏡頭或者想還原一個大場面,由於設備的制約也只能去做一比一的實景,而現在只要用電腦,沒有做不到的事了。比如拍與大海風浪搏鬥的一只小船,過去要是拍這樣的鏡頭,真是太難了。現在就不存在難不難的事了,在一個攝影棚裏擺設道具拍攝,再利用電腦去合成圖像,就能惟妙惟肖地完成了。這是近年來才進入到電影行業的技術,剛一出現就讓業內人贊嘆不已,它能以假亂真。其實那些海浪都是真實的,只不過是利用了電腦把拍出來的圖像進行處理結合,合成後的圖像就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你想要什麽就能出現什麽。

現在的微電影也出現了這樣一個苗頭,也有不少的人開始用大手筆制作了。這不是想入非非,因為電腦會幫你完成想要的效果。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有很多大腕也參與了微電影的制作,比如說張國立拍的《誰是你的菜》。無論你說是廣告還是宣傳片都行,反正它是一部微電影。這是個好苗頭,它給微電影的走向註入了一種激情,推動了微電影大踏步前進,這對今後大手筆制作微電影奠定了一個基礎。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有人對微電影並不看好,但這些明星大腕卻看好了,明星一出現,就有強大的粉絲團支撐,你說這不是一個推動嗎?明星大腕們投入了一個幾分鐘的微電影,就不算大投入嗎?說實話,在中國的電影歷史上,沒有幾個電影是真正的大手筆投入,因為一直沒有人會用那麽大的資金去冒險。當然,有人也試探過高投入,但最後的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所以大手筆少之又少了。但在微電影上,就有可能來個大飛躍了,因為它涉及的面太廣了。

再說,對微電影的高投入不一定指在金錢上,也有可能是在人員上,就像前面說的大腕參與等。還有就是投資比例,微電影畢竟不長,一個很短的片子不會有太大的閃失,只要遵循市場規律就行了。在現在的微電影制作中,也有人嘗試過大手筆制作,基本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燒友的酷愛,但必須是有實力的人,這個實力也就是指經濟實力。

種在我身邊就有幾個微電影發燒友,整天在研究如何拍出一個經典鏡頭,如何拍攝一部上檔次的微電影等,有想法就有動力,有動力就會有結果,這是必然的。但是,這個彼岸有多遠就不好說了。另一種就是某些專業人員,他們所拍的片子可不只是微電影,拍了幾個片子也賣出去了,不說賺大錢吧,也算可以了。之後就總覺得不過癮,想玩個大的。他們要想實現這個理想,比那些有實力的個人容易多了,畢竟是專業的且擁有強大的實力。這個實力不單是指資金雄厚,還包括藝術資本、名譽資本等。套用當今最潮的一句話:“人脈”你有嗎?另外,在中國電影市場,你覺得哪部電影是實力強大的人拍的大片?那些只是花了大價錢拍攝的也不一定就能有個好票房,因為缺少“人脈”,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綜上所述,任何追求都不能脫離現實。想圓一個電影人的夢,這沒有錯,但是,盡管努力嘗試過,也花了大筆資金(雖然金額不能和好萊塢的相比,但也做到了“大手筆”),但很可能結果並不盡如人意。這個不盡如人意有多方面的原因。社會環境的問題就是其中一個,即人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沒達到你所想象的那種程度。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沒有人認可你的作品,所以就不會有人幫你去實現這個理想。另外,還有影片選題、演員定位、題材與手法等方面的原因。但是通過這些人用大手筆制作的經歷來看,最好還是不要再輕舉妄動了。因為很可能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投了上億元收回來的只有一兩千萬元,長期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智了。用大手筆拍攝的微電影,要比那些院線做的容易多了。一是它小,風險低。二是電影人只想在鏡頭上下工夫,玩點經典鏡頭而已,很容易實現。拍攝的關鍵點是在設計上,只要有想法再去精心設計,就能做出理想的效果。想要從鏡頭上看出來是個大手筆,不一定真的動用千軍萬馬,進入電子時代後,這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事了。總之,大手筆是相對的。

另外,微電影的走向還有待觀察。現在讓微電影走向市場還早,不過已經有這種苗頭冒出來了。如果讓微電影走電視播出這條路,成本有點高。如今國內有幾個電視臺也在嘗試,陜西臺就有一檔叫作《華夏微電影》的欄目。不過只要做成日播的形式,就不可能保證電影的品質,因為時間太趕、成本太高;而且只要走電視臺播出的方式,又會很快改變微電影的屬性,可能導致惡性循環。微電影最後肯定要有一條自己的路,至於這條路怎麽走,現在正在一步步地探索,正在逐漸形成規則。

目前正是微電影大潮湧入的時期,難免泥沙俱下。尤其是現在網絡上的那些視頻小片,有的是制作者把別人的作品拿來剪接,乍一看還真以為是大片,還有的就是在其中加上了自己拍的一些鏡頭。這些都能算是作品嗎?我覺得,微電影時代總有一天會大浪淘沙的,因為大浪之後才能顯露出真金白銀。到那時,就會湧現出大批的佳作。我覺得這是個必然的趨勢,尤其是現在數碼技術出現,再加上後期的電腦合成技術的普及,想要什麽樣的效果都不會太難了。再加上觀眾觀賞品位的不斷提高,這一定會推動微電影走向大手筆制作的。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