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t+Lëshkina,由兩位來自紐約的視覺藝術家 Erika HardTati Lëshkina 合作組成。他们在2017年出版過屬於他們的第一本著作《Beyond The Clouds》 –– 一本旨在探索人類的真實需求、慾望以及表現生命中的脆弱之美的攝影集。他們創作的源自生命中的變化無常,將情緒、想像、狐疑以及對生命的執著凝縮於一張張照片之上,再將它們互相組合排列,令我們產生一種無以名狀感覺,逼迫我們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

儘管這本書被歸類為攝影集,但明顯兩位作者並不甘於此,他們並沒有將自己局限在攝影媒介上,他們更常以不同媒介如雕塑,或是行為藝術等形式,去表達他們的想像與美學。

據說,《Beyond The Clouds》的名字還源自一套同名電影《在雲端上的情與欲》(Beyond The Clouds, 1995),這是一套沒有固定的情節和常見的套路的電影,像是由幾段感情串連起來的映像詩,是義大利的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中風後拍攝的第一套電影,想不到當時的安東尼奧尼除了行動不便外,更患上失語症,幸得另一位著名導演雲溫達斯(Wim Wenders)的幫助,這部電影才得以完成,所以這也是兩位創者通力合作的產物,有如命運的劇本一樣。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2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Host Studio 4 hours ago

李斌·基於先驗信息的中文場景文本識別

在當下,隨著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場景多樣化,中文字符和文本識別成為許多領域的重要任務,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光學字符識別(OCR)、智能輸入法、信息檢索等。而利用先驗信息來輔助識別中文場景下的中文字符和文本,則成為提高準確性和效率的關鍵手段。先驗信息指的是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構建的模型或規則,用於指導識別過程,其可以解決中文文字複雜多樣的特點帶來的挑戰,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和應用。

中文字符的先驗信息

一、層次結構

截止2005年,中國共收錄27533個漢字,其中的3755個被列為常用字,其餘文字在自然場景中出現的頻率較低,屬於嚴重的長尾分佈。

但文字可以分為12種不同的解構方式,這12種解構可以經過遞歸的層級,形成像樹一樣的結果,比如「刺繡」的」繡」,它形成了一個兩層的棵樹,這是這我們稱為部首樹的樹。

二、少量筆畫

中文字符不僅在部首上存在官方定義的結構方式,我們還可以自定義一些特定的解構方式。比如說中文字符可以拆解成一個五種筆畫組合而成的筆畫序列。當然中文漢字本身不止這麼多筆畫,但是在漢字識別的任務當中,我們把它定義成5種筆畫就是橫、豎、撇、點、折。當然這個折它包含很多的不同的子類,但是我們都認為它也是,比如說豎折鉤、豎彎鉤、橫折鉤等。再比如說右上角這邊3個漢字,它是用5種筆畫的表示,12345就表示不同的筆畫的序號,然後筆畫序號來用一個序列來表示漢字的筆畫構成。由於中文字符較多的是方正的字,所以這個筆畫均有較為特定方向,因此中文字符可以在橫豎斜,在橫、豎、左斜和右斜4個方向上進行拆解,得到方向性的變化信息。

三、空間佈局

同時,李斌教授提到,中文的文本還存在佈局上的先驗信息。像這邊左圖就是單文本行,橫向文本的長度往往大於整行寬度,而縱向文本的長要小於寬度。所以這個信息其實我們在做文本判斷的時候,大家都會用到的先驗信息,另外針對多文本古籍中均為自右向左,然後自上而下的這種模式,而現代文中均為自上而下,自左向右。這一類的先驗信息能夠提供相應的閱讀順序,進而為模型引入特定的布局先驗信息。

中文字符識別方法

一、開放集下的中文字符識別方法

李斌教授介紹到,該任務要求模型能夠有效的識別機制,識別出訓練及見過的這些漢字,而且能夠發現新的字符,新的詞匯,也就是說訓練集中未見過,如一個日本字,然後能通過不重新訓練模型的方式快速調整模型來識別發現的新字符。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新樣本字符問題,我們提出了基於筆畫先驗的中文字符識別方法。提出的方法如圖所示:

模型整體是有三個模塊,一個是圖像-特征編碼器,另一個是特征-筆畫解碼器,還有一個是筆畫-字符解碼器。

在訓練階段,我們僅需要對前兩個模塊進行訓練,並用相應的筆畫序列對這種模型的預測進行監督,采用交叉熵損失。

然後在測試階段我們引入筆畫-字符解碼器,將這個筆畫序列映射到相應的字符類別上,筆畫字符解碼器的具體結構就是上圖的下半部。得到預測的筆畫序列之後,我們利用邊際距離找到和預測筆畫序列最接近的字,筆畫序列,我們稱其為校正後的一個筆畫序列。由於一個筆畫序列可能對應多個字符,所以我們是通過特征匹配的方式完成這個最終字符的分類。

二、豎直中文文本識別方法

此外,李斌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還提出了一種朝向獨立的中文文本識別方法,所謂的朝向獨立,也就是說我們把朝向單獨的特征給解耦出來,在識別的時候我們不考慮朝向的特征,只考慮漢字本身的特征,然後我們怎麼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提出了這麼一個訓練的框架,是我們在訓練階段采用包含豎直和水平的這種文本圖像,對於這個豎直文本圖像,這個模型將其逆時針旋轉90度後再送入識別器。

然後在這個特征提取之後,我們用提出的重構模塊,先對豎直和水平字分別進行內容信息和朝向信息的解耦,所以這個核心其實就是要把這個內容和朝向進行解耦,然後接著利用這個字符圖像重構模塊重構具備相應朝向的印刷體字。最後我們僅將內容信息的特征表示送入到解碼器中,以此來避免朝向信息對識別器的影響。所以我們是通過識別的監督信號,讓它反作用於前面朝向信息的去除。

Comment by Host Studio 4 hours ago

三、空間佈局

同時,李斌教授提到,中文的文本還存在佈局上的先驗信息。像這邊左圖就是單文本行,橫向文本的長度往往大於整行寬度,而縱向文本的長要小於寬度。所以這個信息其實我們在做文本判斷的時候,大家都會用到的先驗信息,另外針對多文本古籍中均為自右向左,然後自上而下的這種模式,而現代文中均為自上而下,自左向右。這一類的先驗信息能夠提供相應的閱讀順序,進而為模型引入特定的布局先驗信息。

中文字符識別方法

一、開放集下的中文字符識別方法

李斌教授介紹到,該任務要求模型能夠有效的識別機制,識別出訓練及見過的這些漢字,而且能夠發現新的字符,新的詞匯,也就是說訓練集中未見過,如一個日本字,然後能通過不重新訓練模型的方式快速調整模型來識別發現的新字符。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新樣本字符問題,我們提出了基於筆畫先驗的中文字符識別方法。提出的方法如圖所示:

模型整體是有三個模塊,一個是圖像-特征編碼器,另一個是特征-筆畫解碼器,還有一個是筆畫-字符解碼器。

在訓練階段,我們僅需要對前兩個模塊進行訓練,並用相應的筆畫序列對這種模型的預測進行監督,采用交叉熵損失。

然後在測試階段我們引入筆畫-字符解碼器,將這個筆畫序列映射到相應的字符類別上,筆畫字符解碼器的具體結構就是上圖的下半部。得到預測的筆畫序列之後,我們利用邊際距離找到和預測筆畫序列最接近的字,筆畫序列,我們稱其為校正後的一個筆畫序列。由於一個筆畫序列可能對應多個字符,所以我們是通過特征匹配的方式完成這個最終字符的分類。

二、豎直中文文本識別方法

此外,李斌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還提出了一種朝向獨立的中文文本識別方法,所謂的朝向獨立,也就是說我們把朝向單獨的特征給解耦出來,在識別的時候我們不考慮朝向的特征,只考慮漢字本身的特征,然後我們怎麼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提出了這麼一個訓練的框架,是我們在訓練階段采用包含豎直和水平的這種文本圖像,對於這個豎直文本圖像,這個模型將其逆時針旋轉90度後再送入識別器。

然後在這個特征提取之後,我們用提出的重構模塊,先對豎直和水平字分別進行內容信息和朝向信息的解耦,所以這個核心其實就是要把這個內容和朝向進行解耦,然後接著利用這個字符圖像重構模塊重構具備相應朝向的印刷體字。最後我們僅將內容信息的特征表示送入到解碼器中,以此來避免朝向信息對識別器的影響。所以我們是通過識別的監督信號,讓它反作用於前面朝向信息的去除。

三、基於部件的中文文本識別方法

基於部件的中文文本識別方法是一種將文本識別任務分解為字符級或部件級別的方法。以下是一種基於部件的中文文本識別方法的簡要步驟:

部件切割:首先,對輸入圖像進行字符或部件的切割。這可以通過傳統的圖像處理技術,如邊緣檢測、連通區域分析和輪廓提取等來實現。

部件分類:對於每個切割得到的字符或部件,使用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方法進行分類。傳統的機器學習方法可以使用特征提取和分類算法,如支持向量機(SVM)或隨機森林等。深度學習方法可以使用卷積神經網絡(CNN)或循環神經網絡(RNN)等進行訓練和分類。


字符序列重組:根據部件的分類結果,將字符或部件按照正確的順序重新組合成文本序列。這可以通過應用序列匹配算法或者使用語言模型來實現。


後處理:對於得到的文本序列,可以進行後處理步驟,如去除冗余字符、糾正錯誤或者使用語言模型進行更准確的推斷。

基於部件的中文文本識別方法可以有效地處理中文字符的複雜結構和變體,並提供較高的識別準確度。然而,該方法的性能往往依賴於部件切割的準確性和對部件分類模型的訓練質量。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合適的數據集和有效的訓練策略是關鍵要素。達觀數據 2013年11月2日第七屆達觀杯專家培訓講堂講稿,主講人為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員)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10, 2024 at 6:11pm

爱垦網评注:感性、诗性与认知美学的人文科学角度

跨学科做文创研究,感性、诗性与认知美学三者可结合起来。通过探讨它们在文化创意中的互动关系,形成有人文科学意义的理论框架。这种研究不仅能揭示文化创意过程中的情感、象征与认知机制,还能探索文化产品在个人与社会层面的影响力

感性:情感体验的核心

感性(Affectivity)在文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当文化产品或创意活动通过激发受众的情感体验达到与其产生共鸣时。感性关注的是个体如何通过情感、直觉来与文化内容建立联系。通过感性,文化创意产品得以传递情感价值,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参与与共鸣。

在人文科学研究中,感性可以通过现象学、情感转向(Affective Turn)等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例如,当文创产品(如一件艺术品或文旅体验)通过调动人们的感官、记忆、情感时,它的文化意义便不仅限于其物质形态,而是通过感性体验引发对人类存在、社会情感的深层反思。


诗性:象征与想象的力量

诗性(Poetics)在文化创意中关注象征、隐喻与想象力。维柯所提出的“诗性智慧”认为,人类最早的思想表达是通过诗意象征与想象力完成的,这赋予了文化创意深厚的历史和人类学背景。

在文创研究中,诗性表现为对符号、象征系统的创造性运用。文创产品往往通过诗性表达,重新塑造人们对现实的感知,开辟新的可能性。例如,一个设计项目、一部电影或一场文化展览,可能通过诗性形式将日常生活转化为充满象征意义的文化表达。

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诗性不仅限于文学和艺术,还可以是文化传播、符号学或叙事学的一部分。这使得文化创意不仅仅是市场产品,而是具有审美和哲学价值的象征行为。(下续)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10, 2024 at 6:10pm

认知美学:理解与创造的机制

(续上)认知美学(Cognitive Aesthetics)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揭示我们如何感知、理解和创造艺术与文化。这一领域借助认知科学,探索人类如何通过大脑的机制来处理文化符号、情感体验与创意内容。

在文创研究中,认知美学帮助理解文化产品如何通过设计、叙事或表现形式引发观众的感知与理解。例如,文化创意产品如何通过颜色、形式、符号等刺激大脑的认知反应,从而引发情感共鸣或文化认同。认知美学可以将复杂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可理解的认知过程,帮助研究者分析文化产品的受众反应、市场接受度,以及文化符号在记忆和情感层面的深远影响。


感性、诗性与认知美学的关系

在文创研究中,感性、诗性与认知美学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深刻的人文科学意义:

感性通过激发情感,使文化产品能够产生直观的情感共鸣;

诗性则通过象征、隐喻的方式,赋予这些情感深层的文化和哲学意义;


认知美学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体验是如何通过大脑和心智机制来加工与创造的。

这种关系可以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得到深度的诠释。例如,研究一部电影或一个文创项目,可以同时分析它如何通过诗性符号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通过视觉、听觉等感性元素引发观众的体验,又如何通过认知美学的理论去解释观众对这些符号和情感的理解与反应。这种跨学科的探讨不仅揭示了文化创意的情感和审美价值,还能探索其在更广泛的社会和哲学层面的意义。


文创研究中的人文科学意义

通过整合感性、诗性与认知美学,文创研究可以在人文科学中产生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研究如何通过感性体验和诗性象征,促进个人与集体对文化的认同,揭示文化产品的社会凝聚力。

符号与象征的创造力:诗性分析提供了理解文化产品如何通过象征和隐喻重新定义现实与世界的工具,揭示了文化创新的力量。

认知与情感的整合:认知美学使我们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情感、想象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形成对文化产品影响力的全面理解。

这种结合不仅让文创研究具备了理论上的深度,还能为实际的文化创意实践提供指导,推动文化产业在情感与认知层面实现更加丰富的表达与创新。

总的来说,感性、诗性与认知美学在文创研究中的关系,揭示了文化产品在情感、象征与认知层面的复杂互动,这使得文创研究不仅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为人文科学提供了多层次的理论反思(爱垦網内部评析)

访陈明发博士谈感性文創与体验文创的区别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

追隨感官 1.6 詩性研究

地方感性

慢活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9, 2024 at 3:52pm

儷偶化心態

朱光潛先生說:「漢字的構造和習慣往往影響思想,用俳偶文既久,心中就無形中養成一種排偶的習慣,以至觀察事物都處處求對稱,說到『青山』就不由得你不想到『綠水』,說到『才子』就不由得你不想到『佳人』」。人們在觀察事物時,總注意到它的兩面,成雙成對象征著一種幸福,一種和諧,也是一種美的經驗。在中國人看來,大千世界紛紜複雜,「大化賦體,支體必雙」(《文心雕龍·詮賦》,山峙而雙峰,水分而交流,禽飛而並翼,星綴而連珠。文字對這種「儷偶化心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意象派詩人E·龐德曾感嘆道:「用象形構成的漢字永遠是詩的」。(摘自:漢字形態演變的特點)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0, 2024 at 2:30pm

徐豔·讓漢字活潑潑地長在兒童心裡

中國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具體化為四個方面——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又按照課程內容整合的程度從三個層面提出了六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找准支點。我們圍繞「發現漢字」開展十多年的實踐和研究,事實證明:全面提升語文教師的漢字素養,重視並發揮好漢字在語文學習中的支點作用,正是高質量、輕負擔地實現語文課程目標的一條綠色路徑。

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且仍在使用的自源性文字符號系統。漢字呈現著中華文明的萬千氣象、創造智慧和審美意趣,是中國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漢字維系著中華文化的根脈,推進了中華文明的形成、發展和傳播。

現在很難找到不識字的人,但大多數人對漢字文化仍知之甚少,對漢字之美也缺乏感受,更談不上熱愛漢字,即使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央視某主持人在談到為什麼會做「朗讀者」節目時說:「在喧囂的時代,要敢於回歸到最本質的、最簡單的、最單純的,但也是最豐富、最深刻的文字的世界裡。」小學語文教育也要敢於回歸到最本質、最簡單、最單純同時又最豐富、最深刻的文字的世界裡。

新課標特別強調凸顯中國語言文字的獨特價值。在課程性質裡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強調漢字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旨在凸顯漢字不僅是記載、保存和傳承悠久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紐帶。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的「主題與載體形式」部分,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為漢字、書法、成語等。

新課標強調,「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主編之一、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崔巒認為:「如果說中華文化是一座屹立幾千年的大廈,漢字就是這座巍峨大廈堅固的基石。」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部分,提出的最基礎的第一層學習任務群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在這部分的「教學提示」中明確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由此可見,第二層、第三層的學習任務群如果脫離了第一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的學習,都將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

發掘漢字中蘊含的文化、審美與思維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寧曾指出:小學是接觸書面語的開端,語文教學必須以提高書面語讀寫能力為主。口才再好,沒有形成書面語,思考難以成熟、完整,優秀的理論論著、文學創作無法產生,任何大規模科學的延續性研究無法實現。孩子們將來不論從事什麼職業,母語的運用能力將由此起步。書面語學習首先是漢字的學習。為此,我們需要從人的終身學習、全面發展以及語文課程的本質去發現漢字學習的奠基作用和根性價值,發現每一個漢字所具有的鮮活的「種子的力量」,讓每一個漢字都能活潑潑地長在兒童的心裡,讓漢字學習成為學生快樂體驗中國人獨有的文化、思維、審美的發現之旅,使立德樹人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生根發芽。(下續)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0, 2024 at 7:18am

漢字古老而青春的活力密碼是什麼?

漢字的構造機制是「觀物取象、立象盡意」,漢字「字音像物之聲,字形像物之形」,每個漢字通過音、形的組合,激發聯想,生發出無窮無盡的義。漢字可以用簡單明了的形象來表達抽象深奧的意思。比如「才」字,像草木初生的樣子。初生的草木雖然還不顯眼,微小、柔弱,可是卻蘊含著無窮的生命力和發展的可能性。草木如此,人也一樣。無論草木還是人,要真正成才,還需要條件。「才」也表示在某種條件或結果的情況下就會怎樣,比如:「我們只有呵護人才,才能讓人才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漢字可以用一種形象來反映出多種不同事物最本質的聯系。

漢字裡充滿了簡潔、靈活、創造、想像的無窮變化,是一種體現中國人獨有的文化、審美、思維、語用的「微型結構」,而這種「微型結構」不是死板、刻板和單一的,是中國人用溫情的目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後創造出的獨具美感的文字。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漢字音形義的美是融合的。每個漢字都是中國人對於自然、人類、社會嘔心瀝血的體驗、凝練和表達,音形融合,虛實相生,靈動活潑地表現著自然、人生和社會百態。

發揮漢字的獨特優勢和育人價值

原國家督學、江蘇省教科院研究員成尚榮先生指出:「發現漢字就是發現我們的母語,發現漢字就是熱愛我們的祖國,就是把熱愛祖國的種子和漢字一樣播撒在孩子們心田裡。」那麼,深藏中華文化基因的漢字如何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如何發揮漢字的獨特優勢和育人價值,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我們用十多年的時間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從「基於漢字素養提升的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研究」到「發現漢字——文化育人視角下的母語啟蒙教育研究」,再到如今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發現漢字——立德樹人視角下的母語啟蒙教育」,在深入持續的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中,我們越發清晰認識到「發現漢字」意味著從工具到價值,重新確立語文課程的邏輯起點,重新發現語文課程的實施路徑,真正回歸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

為此,我們編寫了《字說字畫》系列叢書,把統編版小語新教材1—6冊書中2100多個生字逐一配上象形圖和生動的解說,用孩子聽得懂、能明白、會喜歡的話來說漢字,讓漢字裡包含的中國人豐富具體生動的想像力鮮明地站在師生面前,由此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好奇心,以想像帶動創造,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打基礎。

我們開展了「字在語文」系列課例研究,結合漢字研究成果,繼承和發揚斯霞老師提出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經典主張,尋找兒童認知特點與漢語言文字特點同頻共振的新路徑,幫助廣大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比如統編教材二年級的《小馬過河》是一篇比較長的經典童話課文,要求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分角色朗讀課文、講故事,辨析一些說法,說出理由等。按照以往教學方式,教師很難在規定的兩課時內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結合「字在語文」的研究成果,教師不僅在兩課時內全面完成了識字寫字、閱讀鑑賞、表達交流和梳理探究的目標任務,還融合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學習:通過老馬與小馬的對話,讓孩子學習如何與家庭成員溝通,願意幫大人做事;通過小馬與老牛的對話,啟迪孩子在做事遇到困難時,學會有禮貌地請教。

同時,還融合了「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學習:通過模仿、表演朗讀幾種動物的對話,讓孩子感受童話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在情境朗讀中自然而然地結合生字詞的學習。此外,還融合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學習:請孩子們幫小馬「動腦筋」想一想,為什麼老牛和松鼠的說法完全相反?啟發學生通過朗讀、比較、分析,發現答案。

最後,結合課文語句「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扣住生字「既」的學習,引導孩子進一步分析比較,水到渠成地認識並說出了「小馬的個子既不像老牛那麼高,也不像松鼠那麼矮」。

為了讓更多孩子能快樂自主地學習語文,享受漢字學習的快樂,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我們創辦了「南京市小學生漢字文化節」活動和「字在樂園」公益微信公眾號,讓兒童在故事中、在肢體模擬中、在張口朗讀中、在書寫中、在聯想創造中、在生活中學習漢字,發現漢字之美,用漢字啟迪廣大師生過一種有文化意義的生活,讓學習漢字成為一段有想像、有發現、有創造的快樂旅程。

當我們引領著師生在教學中發現漢字的魅力後,我們看到了三個真實的變化:一是點燃了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這種熱情進而影響到了其他家庭成員;二是更多的教師發自內心地覺得漢字教育有意思、有意義,更深切地體會到了語文教育的專業性和價值感;三是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清簡高效、輕松有趣,為落實「雙減」探索了有效路徑。

發現漢字,不只是讓兒童現在發現,更是伴隨著兒童終身學習、發展與成長的;發現漢字,不只是發現漢字本身,更是發現漢字裡蘊藏的中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審美意趣、文化氣象;發現漢字,不只是發現漢字本身,更是要培養學生的發現精神、探究精神,讓他們不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人才應具備的特質。

(徐豔·讓漢字活潑潑地長在兒童心裡;原載2024-08-09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第3版,版名:課程周刊;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南京市教學研究室)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July 28, 2024 at 6:12pm


讀音:mì, 禿寶蓋,漢字偏旁名。

寫法:第一筆是豎點,不要寫成短撇,書寫時向左下由輕到重頓筆。橫鉤稍左低右高,轉折處稍頓,出鉤稍快。

中文名:禿寶蓋

示例:冗 rǒng, 冘 yín, 寫 xiě, 冚 kǎn, 軍 jūn,農 nóng, 罕 hǎn, 冝 yí, 冞 shēn, 罙 shēn,冠 guàn,guān, 冟 shì, 冥 míng, 冤 yuān,冢 zhǒng, 冣 zuì, 冦 kòu, 冧 lín, 冡 měng,冨 fù, 冩 xiě, 冪 mì, 等


含義:表示覆蓋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July 23, 2024 at 5:17pm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1

簡體漢詩,往往先吃虧在字形視覺上。比如說“飞”字;單翅飛,能“升”嗎? 看古體“飛”字,是多麽的逍遥自在?(原載 24.1.2021 臉書)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June 29, 2024 at 11:25am

愛墾整理·區域功課~慎防杠杆反彈:「彼此契合」為做好區域功課,講好絲路故事提供了路徑圖。

詩性智慧基本原理結合具體實,結合各個在地優秀傳統文化,便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對於一個古老而又迅速發展的區域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文化自信,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當代地域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共同的價值追求,明確了核心要義。

要建設怎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等重大問題,各成員國都設好本身的議程,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進一步要做的,是在區域協議如RCEP框架中完成「彼此契合」,互惠互利、共建共赢。

講好絲路故事是促進「彼此契合」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絲路故事中的高尚道德情操,使積極的認識和情感轉化為理想和實踐,轉化為凝聚在地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治學和篤行方面,絲路歷史中的勇於追求真理、與時俱進與超越自我精神,為青年共同體的成長成才樹立了鮮活的榜樣。

在講述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展現本區域的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通過國際交流,我們可以讓東西方暫時不恊調的聲音交融起来,然後更加廣泛地傳播出去,增強彼此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畢竟,各在地優秀傳統文化是在地文明的結晶,是在地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當地民族的獨特標識。而且,自古以来便相互影响、融合。我們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講好絲路故事、傳播好絲路聲音,闡發我們異中求同又能求同存異的精神、風貌;創造、展示、傳播各自的文化自信,共同完成協奏曲。

一個“現代化”概念,各有不同的實踐體驗與反應,形成不同的理解與實踐,所以各自詮釋、互相尊重成了基本遵循。各有本身的好道理總結好本身的好經驗,并銳志提升為本身的時代理論;有自主權利推進本身的文化自信自強,全面推進本身的偉大復興。

可是也要關注一點,各自的“精神力量”来源往往是很不一樣的。

通過創新傳播方式,讓更多的人聽到、看到、感受到本身魅力的同時,“增強的國際影響力”,“讓世界更加了解、認同和欣賞我們”可以是大家公平争取的機會。這不僅是對南海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是對全球文明進步的重要承諾。說到底,時代風采有“期限”,而"永久魅力"的對象也往往大不相同。

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始終保持對協成智慧的信仰,和對在地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創新講述方式和傳播渠道,加強與區域組織和社會團體的交流與合作。

用符合在地優秀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表達出來的情感和價值訴求,可以多層次、多方位地展現出各自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勤勞堅韌、自強不息、創新創造的故事。這些叙事策略盡可規劃,但必須建立在實際理解的基礎上来完成。

愛墾評註:絲路故事深深植根於在地文化的沃土之中。哲學思想、人文精神與道德理念蘊藏豐富多元,深度汲取的工作很迫切。而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并互相成就的工作也很緊逼。

另一方面,任何近年崛起的個人、黨派和國家,都必須慎防“歷史杠杆”的副作用。借貸文史哲財富并不難,“新思維” 確實可能是阿基米德撬起整個地球的“那一點”,但我們也要小心自己站的位置是否牢靠。是否有人抽後腿。

烏克蘭是最好的例子。

這是我們最實在的世界觀、方法論,讓外来勢力没有干預、找碴的借口。而誰也没有“被灌输”、“被宣傳”的錯覺。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