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天地山川得玄遠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幾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佈滋蔓之容,於衣著投物得揖讓周旋之體,於須眉口鼻得喜怒慘舒之分,於蟲魚禽獸得屈伸正動之理,於骨角齒牙得擺抵咀嚼之勢,隨手萬變,任心所成,可謂通三才之品,匯備萬物之性狀者矣。」漢字對具象之美,許慎已經通過這段文字描繪的很清楚了,我們仔細端詳每一個漢字,它就是一幅畫。先民在造字的過程中,用無窮的智慧和樸素、單純、生動的文字意象表現了人與自然以及社會改造中發生的場景。

在雷圭元教授關於中國古典圖案研究的論述中,提到漢字驚人的具象之美就在於:「創造者通過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活動,能非常明確、肯定的反映出對象的特征,並形象的表達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在一些文字結構中,創造者經常用一些誇張的手法,以準確的概括對象的特征。」

中國人長於直觀地把握世界,重體知,輕認知;重了悟,輕論證。《中國科技史》的作者李約瑟在談到這種思維形式時說:「中國(古代)思想家對直覺思維的概念認識,可能啟示於他們文字的構造。」

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從「物」本身出發是漢字創造所采取的根本途徑。漢字創造經過了從「文」到「字」的發展過程,文者,物象之本;字者,即「孳乳而浸多者也」,它是依類象形的進一步擴大。「文」與「字」的根本都在於有形可象,表現於「六書」,或是有所象(像),或是有所指(指事),或是有所會(會意),或是形聲相益、取譬相成,都不脫離具體物象。

大多數漢字產生於三千年之前,「在原始文明中,人類對具體或特殊方面的興趣必然占優勢,人類語言總是符合於並相應於特定的人類生活形式的」(卡西爾《人論》)。世界上幾乎所有早期民族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就說明了這一點。正像維柯所說的那樣:「最初的各民族都用詩性文字來思想,用寓言故事來說話,用象形文字來書寫」。(維柯《新科學》)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的特點也相應決定了對它的創造必須重視感情直覺的途徑。許慎將其概括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與「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就是強調漢字的創造不離具體的物。當然,所有民族在早期階段總是自發地傾向於直觀,世界上大多數文字都發端於象形就是證明。

古希臘人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種樸素直觀方式,但它在中世紀就被重分析、重科學的認知方式所取代,而我國至今仍然較多地保存著這種方式,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漢字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漢字是目前世界上惟一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也建構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這種方式盤踞在人們的思維深層,時時啟發激活人們模仿這種方式去把握對象,它蘊涵的思維特性和構造方式對人們發生潛在影響。在現代漢字設計過程中我們雖然不能完全回到遠古時代尋找造字的快樂。但是大眾對文字的認知方式和思維習慣依然還是重要的設計依據,我們的象形字是一種傳播效率很高的分析性語言。經常幾根線條可以表達很複雜的情緒和故事。形成一個個很鮮明的視覺形象,特別有利於現代的視覺交流的圖像化和情緒性表達。

 

馬、羊、牛等字的形態演變

「馬」抓住了其善跑、眼睛大、鬃馬、彎背的典型特作征,並加以誇張

「牛」的局部特征及性格表現、與羊形成對比和區分非常準確

果、鬲、車、耳、齒的演變過程

「果」對自然現象的描繪與期望

「鬲」對生產工具特征的描繪

「車」對古代馬車的構成做了精煉的概括,並逐步強調車輪的符號性

「耳」對局部特征的誇張

「齒」對局部特征的誇張

漢字抽象表達和辯證思維

除了開始提到的漢字的直觀和形象的表現力之外,在幾千年的漢字體系完整的過程中,還有些字凝聚了古人的浪漫的想像力和樸素的辯證思維。如下面幾個字:

「教」字表現了」老師手執教鞭,督促弟子學習」這樣一個場景,字上方的」爻」是聲符,形、神、聲具備,極具藝術表現力;「既」字則用一個跪坐在食器旁邊,臉象後轉的人形象地表示「吃飽、已經、完成」的意義;而在「化、北、比」的字的構成中,我們看到了用同一個單元形表達複雜概念的方法。

象形造字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無力於表達抽象的概念。於是,造字者又進入了更加艱難的探索歷程,即「形聲相益」階段。一是從形體上加以開掘,主要表現為指事、會意方法的運用。指事是漢字擺脫具象邁向抽象的關鍵一步。它「上以濟寫實之窮,下以開會意之先」,在漢字創造中扮演了一個極為活躍的角色。

它或是通過抽象符號來表示意義,如一、二、三、四等等;或是在象形母體中加上一個符號以顯示意念,如朱、本、末;或是通過象形字的變化來表示意義。而會意者,則是「比類合誼,以見指扌為」。它是一種動態的象征符號,通過兩種或多種象形符號組織的符號群來表現一個新的意念。因此,符號的選擇、形體之間的關係構成就必然受制於一定的思想原則、審美標準等。從此可見,漢字創造過程中會意、指事的介入,使漢字作為運載文化工具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補充,象形是形象的靜態摹追,指事、會意是複雜意念的動態顯現,象形較實,指事、會意較虛。這三種造字方法,從動靜虛實內外表裏的多角度透視,在線條形體上對漢字作了曲盡其妙的設計,它不但展現了一幅幅古人生活的動人風俗畫,也流淌著傳統文化心理的潛流。

在漢字字形構造和語詞組合中還潛藏著一種辯證原則。對稱是漢字構造的重要特點。商代蔔辭中出現的漢字就注意到對稱、避就、映襯等協調準則,在「字」與「字」的關係上,又存在著兩兩相對、有序排列的方式,如即和既、北和比、陟和降、正和乏、上和下、杲和杳、凹和凸等。這些所能反映的思維特點就是注重對立統一的樸素辯證思維。

朱光潛先生說:「漢字的構造和習慣往往影響思想,用俳偶文既久,心中就無形中養成一種排偶的習慣,以至觀察事物都處處求對稱,說到『青山』就不由得你不想到『綠水』,說到『才子』就不由得你不想到『佳人』」。人們在觀察事物時,總注意到它的兩面,成雙成對象征著一種幸福,一種和諧,也是一種美的經驗。在中國人看來,大千世界紛紜複雜,「大化賦體,支體必雙」(《文心雕龍·詮賦》,山峙而雙峰,水分而交流,禽飛而並翼,星綴而連珠。文字對這種「儷偶化心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意象派詩人E·龐德曾感嘆道:「用象形構成的漢字永遠是詩的」。(原載:http://www.comdesignlab.com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