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esting shot took in normal daily scene, energizes our imagination for a more fulfilling life. Photo Credit: Seiji Mamiya

愛墾APP:有點道理,更多是痛

深夜的眼淚比白天的笑容更加真實,
清晨的沉默比黃昏的告別更加悲傷。

離開比遇見更能看清一個人的內心,
相處比分開更能見證兩個人的愛情。

書信裡的告白比面對面的更勇敢,
夢境中的擁抱比現實裡的更溫柔。

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聆聽過更多真誠的祈禱,
病房的天花板見證過遠比機場更真摯的吻。

(Source:Pinterest)

旅途的盡頭比起點更容易迷路,
故鄉的遠方比異鄉更讓人惦記。

醉酒時的言語比清醒時更坦白,
失眠時的思念比白日裡更纏綿。

花開的瞬間比凋落更加短暫,
心碎的聲音比心動更加無聲。

病房的微笑比宴席上的更加動人,
雨夜的約定比晴天裡的更加深刻。

敗北時的擁抱比勝利時更有重量,
失去後的祝福比擁有時更顯珍貴。

長夜的星辰比白晝的陽光更加溫柔,
末路的堅持比起點的希望更加耀眼。

跌倒時的目光比高峰時更銳利,
沉默時的誓言比喧囂時更動聽。

靈堂的花瓶比法庭聽過更多的家醜,
酒店裡的床比監獄聽過更多的髒話。

舊城巷口比新城的大街更富人情,
陳年的故事比臉書的詩更有溫度。

夏天的風比秋天的更蕭瑟,
冬天的煦照比春天更溫暖。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3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9 hours ago

請問:妳要的是慰藉,還是虛榮?

我開始發覺,每個人喜歡上另一個人,都會有他的原因

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毫無理由,毫無原因的愛情

除了財富與地位、美麗與才氣 ,或許還有別的

想要一種相似的慰藉,想要滿足虛榮心

想要逃避過去,想要宣泄一些感情

這些都掛著愛情的名義

有的慢慢淡去,有的真的愛上了你

有原因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這些原因

卻把他歸結為緣分的神秘

對一個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

選擇一個智商徘徊在及格線上的美女

還是選擇一個隨手能寫出幾千字散文的才女

對一個女人來說

是選擇一個對她好,但是沒有錢得窮光蛋

還是選擇一個有錢,但是對她不好的王八蛋

我們總是在不斷的選擇,衡量不同的指標

選擇有錢的,選擇身高1米八,選擇胸圍,選擇學歷

(Ashley - Sporty by Michael Woloszynowicz,www.facebook.com/vibrantshot

選擇進攻的方向,選擇逃跑的路線

因為這個世間沒有盡善盡美

我們只能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

選擇 成為我們不被淘汰的理由

成了我們活下去的法寶

男人徘徊在女人的美貌給我們的震撼

和能談笑風生的才女帶給我們的愉悅中

女人唯一記得的是 那個對你不好的

有錢的男人 曾經是用錢 這樣的對你好過

我們無法選擇

因為我們早已經忘了 當我們內心有真正想要的時候

我們其實是不用選擇的

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認識幾個既一無是處又非常熱情的人

這種熱情來自於對自己的信心

這種超級強大的信念感也使得他們從來意識不到別人對自己的厭煩和恐懼

從某個角度 某個時間 看這個城市的人流

你會發現 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一樣的表情 一樣的步伐 去一樣的地方 做一樣的事情

就像工廠流水線上得產品 這些人都有活下去的動力

這動力其中的一大部分 是來自於一個人

這個人懂你所有的心事 了解你所有的行為模式

在你低落的時候 是你的輸送液和垃圾桶

在你高興的時候會陪你舉杯慶祝

這個人就叫做 知己!

我不知道紅顏知己 對男人來說意味著什麽

她可能是了解女人的一個出口 可能是沒有戀愛時的玩伴

或者更可能 只是虛擬一種感情的環境

讓我們孤單寂寞的心 找到一點點安慰

畢竟在這個時代 這個年齡

我們已經很少敢於去認真地付出(原見)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April 15, 2025 at 9:21pm

陳楨·樂子~~銀幕上冒出這麼一句台詞:「我乃蘇東坡,生於公元1307年,北宋人......。」這位蘇東坡當真厲害,在世時已經懂得西歷公元,還有後世學者給的「北宋」國號。研究文創議題久了,常會有類似這樣的樂子。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February 5, 2025 at 10:49am

愛墾APP大哉問:蛇~聖經第一个出場的動物

蛇是《聖經》中第一個被具體提到的動物。它在《創世記》3:1 中首次出現:

「那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耶和華神所造的。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創世記》3:1

蛇在聖經中的角色與象征

1. 引誘夏娃:
蛇與夏娃的對話導致了原罪的發生(創 3:15) 它質疑神的命令,引發了人類對善惡的認知。

2. 象徵撒但(魔鬼) 《啟示錄》12:9,蛇被明確指為「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 蛇象征著欺騙與罪惡的來源。

3. 受到詛咒:《創世記》3:1415 中,神對蛇的詛咒使其成為所有動物中最低微的,且預言了女人的後裔將戰勝蛇。 這被解讀為彌賽亞預言,象徵耶穌基督最終戰勝撒但。

其他早期提到的動物

雖然蛇是第一個被提到的具體動物,但類別方面,聖經在《創世記》1:2025 中提到過:


水中的大魚(great sea creatures) (愛墾註:大海生物)

飛鳥(birds)
牲畜(livestock)
地上的野獸(wild animals)
爬行動物(creeping things)

這些是動物類別的首次出現,但並未具體命名某一種動物。

結論: 蛇是聖經中第一個被具體提到名字的動物(創 3:1)。 它的出現具有重要的神學意義,象征了人類墮落的開端。類別性動物如飛鳥、牲畜、野獸等在《創世記》1 章中被提及,但沒有具體名稱。

蛇的出現和角色在《聖經》中影響深遠,是貫穿整個聖經敘事的重要像徵。

愛墾APP大哉問:在遇見「那女人」(夏娃),跟她講話、引誘她以前,聖經裡是否記載了,蛇曾開口說過什麼?

沒有。在《聖經》的記載中,蛇在《創世記》3:1~向夏娃說話時,是它首次開口。在此之前,《聖經》並沒有記錄蛇曾經說過任何話。

首次蛇說話的經文《創世記》3:1 ~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

這一句是《聖經》中第一次記載蛇開口說話,而且它一開口就帶有引誘與試探的意味。

之前的記載,在《創世記》1-2章中,聖經提到神創造萬物,包括「走獸」和「爬行的動物」《創世記》1:24-25),但並未提及蛇會說話。

直到《創世記》3 章,蛇才開口對夏娃說話,並引導她違背神的命令吃下禁果。

結論:蛇在《創世記》3:1 首次開口,而且是直接對夏娃講話;在此之前,聖經沒有記載蛇曾對任何人或任何生物說過話。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February 4, 2025 at 10:22pm

愛墾APP大哉問:夏娃吃禁果的時間點

《聖經·創世記》沒有明確記載夏娃被創造後多久才吃了禁果,因此我們無法確定確切的時間跨度。但可以根據相關經文進行一些推測。

1.事件順序~從《創世記》的敘述來看,事件發生的大致順序如下:

1.亞當被創造(創2:7)
2.神設立伊甸園,並命令亞當不可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創2:1517)
3.夏娃被創造(創2:2122)
4.蛇引誘夏娃,她吃了禁果,並給亞當吃(創3:16)
5.神降下審判,人類被逐出伊甸園(創3:1424)

關鍵點:神給亞當禁令時(創2:17),夏娃尚未被造,因此亞當很可能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口述)將神的命令告訴夏娃。夏娃與蛇的對話表明她知道禁令,但可能不完全准確(創3:23)事件發生後,他們立刻感到羞恥(創3:7),並沒有過長的間隔。

2.可能的時間推測

由於聖經沒有明確時間,我們只能基於上下文推測幾種可能性:

(1)很快就吃了禁果~理由:

撒但趁早行動:撒但(借蛇)可能在夏娃剛被造不久就引誘她,因為她相對「單純」。


伊甸園是完美環境:夏娃沒有成長過程,一被造就是成年狀態,因此可能很快遇到蛇的誘惑。


沒有記載時間間隔:創世記3章直接接續2章,似乎暗示事情發生得很快。


可能時間:幾天或幾周。

(2)經過一段時間才吃~理由:

需要時間適應:
夏娃可能與亞當共同生活一段時間,熟悉伊甸園的環境。


蛇需要觀察並選擇時機:撒但可能等到合適時機,才引誘夏娃。


沒有直接時間提示,聖經敘述風格通常省略不必要的時間跨度。


可能時間:幾個月到幾年。

(3)經過多年才吃~理由:

亞當和夏娃可能在伊甸園裡生活了很久,甚至已經有了孩子(盡管聖經沒有記載)。
但創世記4:1提到該隱的出生是在他們被逐出伊甸園之後,因此可能沒有經過太久。

可能時間:幾年以上,但可能性較小。

3.結論

聖經沒有具體說明夏娃被造後多久吃了禁果,但從敘述方式來看,很可能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幾天、幾周,最多幾個月)。如果時間很長,聖經可能會有更多關於他們在伊甸園生活的描述。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February 4, 2025 at 10:04am

愛墾APP大哉問:阿為夏娃取名

「夏娃」(Eve)的名字來源於希伯來文,在《聖經·創世記》中,亞當為她取名,並且聖經明確解釋了這個名字的含義。

1.《創世記》中的記載: 創世記 3:20(和合本):

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

關鍵詞:חַוָּה(Chavvah,哈娃/Ḥawwāh)→拉丁文Eva,英文Eve ; חָי(Chay,哈伊)→「生命」或「活著」

由此可見,「夏娃」(Ḥawwāh)與「生命」(chay)有相似的詞根,暗示她是「眾生之母」——即所有活人的母親。

2.詞源解析: 希伯來文:חַוָּה(Ḥawwāh)→可能源自 חָי (Chay,「生命」),或חוה(chavah,「呼吸、活著」)。
希臘文(七十士譯本):Εὕα(Heúa)
拉丁文(武加大譯本):Eva(從希臘文轉寫)。
英語:Eve(從拉丁文Eva演變而來)。
中文:「夏娃」是「Eve」的音譯。

因此,「Eve」的意思與「生命」相關,強調她作為「所有人類母親」的角色。

3.為什麼亞當給她取這個名字?

在創世記3:20,亞當在他們被逐出伊甸園前,為妻子命名為「夏娃」。這很可能有兩個意義:

1.她將成為「眾生之母」——即使人類墮落,生命仍會延續。

2.表達對神的應許的信心——雖然有死亡的刑罰(創2:17),但神允許人類繼續繁衍(創3:15)。

亞當之前已經稱她為「女人」(ishshah,אִשָּׁה)(創2:23),但現在正式給她命名為「夏娃」,強調她的生命延續角色。

「Eve」源自希伯來文「Ḥawwāh」,與「生命」或「活著」相關,代表她是所有活人的母親。亞當在墮落之後為她取這個名字,表明人類盡管受到罪的影響,仍然蒙神允許繼續繁衍生息。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February 3, 2025 at 10:49pm

愛墾APP大哉問:根據聖經記載,阿當被創造出來後多久,夏娃才被創造出來?

《聖經》沒有明確記載亞當被創造後過了多久,夏娃才被創造出來。

但根據《創世記》的敘述,我們可以推測一些線索:

1.亞當被創造(創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2.亞當被安置在伊甸園(創2:15)神讓亞當在園中修理看守,並指示不可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3.亞當命名動物(創2:1920)「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便給一切牲畜、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這表明亞當已經度過了一段時間,足夠他觀察並命名動物。

4.神說「那人獨居不好」(創2:18)由於亞當沒有合適的伴侶,神決定為他造一個幫助者。

5.夏娃被創造(創2:2122)神使亞當沉睡,從他的肋骨造出夏娃,帶到他面前。

時間推測: 聖經沒有給出具體時間,但從邏輯推理來看,這段過程可能並不長。
動物命名需要時間,但由於亞當是神特別造的,他的認知能力可能遠超常人,所以命名過程可能比現代人預想的快很多。

因為夏娃的創造是基於亞當「獨居不好」的需要,所以應該是在亞當被造後不久,而不是幾年、幾十年後。

結論: 可能是幾天、幾週、或幾個月,但不會是太長時間。重點是神創造人的目的:男人和女人是互補的,被造是為了彼此相伴並完成神的旨意(創1:28)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December 31, 2024 at 11:12am

【獻給動物朋友的詩】屋頂上的夜鷹與高掛天空的星

文/小熊老師

在山谷圍抱的礫石溪床
你看不見我
在都市叢林的水泥屋頂
你也看不見我
並非過於害羞
只是太完美地融入背景
迷藏是我與生俱來的本領
我一直都在
並且拒絕眾人的無視
所以在星光披覆枕間的長夜
我總忍不住頻頻對空喊話
中氣十足地刷亮了自己存在

—小熊老師〈夜鷹之歌〉

說起「夜鷹」,真是集多種誤解於一身的動物。

首先,牠的名字容易被誤寫為「夜鶯」,夜鶯音域廣而聲線跌宕,常出現在西洋文學和歌曲中。而「夜鷹」其實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一樣是夜鳴之鳥,但聲調單一,一聲聲拉長的「追——追——追——」響亮地迴盪在夜空。當市井之聲漸漸沉澱,夜鷹的叫聲顯得尖銳,固定的節奏像是警報器,擾了不少人的清夢。若說夜鶯是鳥界歌手,那麼夜鷹就是鳥界大聲公了。

其次,夜鷹的名字裡雖然有個「鷹」字,但不是猛禽,在地面時遠遠不及正牌老鷹威武;翼展大於身長的牠,飛行時倒是有那麼一點老鷹的氣勢。體長二十公分出頭,翼展則達六十公分,台灣夜鷹屬中小型夜行性留鳥,外貌十分「無害」:頭大腳短,暗褐的斑羽像樹皮,走路時左搖右晃又似地面飄動的枯葉,當牠窩身溪床礫石堆或頂樓水泥地,一身保護色助牠融入背景。如果白天有機會近瞧牠懶洋洋的模樣,那惺忪眼神,像是永遠都睡不飽。曾有路人拾獲夜鷹,誤以為是保育類的貓頭鷹而送到野生動物救傷單位,雖然兩者外型都有點呆萌,但貓頭鷹可是夜鷹的天敵呀。夜鷹幼鳥遇危險,蹲伏不動是自然反應,別輕易帶走牠,夜鷹寶寶難以在人類飼養下健康長大,若擔心其安危,可將幼鳥置於附近安全地面或頂樓,親鳥自會在薄暮之後將其尋回。

擁有保護色的夜鷹完美地融入背景。圖/張湘如攝影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聯經版的宮澤賢治《夜鷹之星》,小鮫矢雪繪,林真美譯。圖/熊與貓書房提供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December 30, 2024 at 11:04pm

(續上)二○一六年台中市曾上演一段「夜鷹之亂」。夜鷹繁殖季大約落在每年二至七月,為了求偶,有些地方一月便可聽到鳥界大聲公夜夜高歌,為愛鳴唱且宣示主權,一唱到天明。市府頻繁接獲投訴,希望公權力處理入侵都市的「失眠兇手」。

當年的市長在臉書PO文教導民眾讓夜鷹遠離的方法:清除頂樓雜草積土、多使用頂樓空間、在夜鷹停棲處插旗、以燈光照射、改換頂樓鋪面。PO文一出,引起正反意見兩方激烈討論。有人為夜鷹抱不平:「說入侵就言重了。」原棲息於河川兩岸草叢或闊地的夜鷹,因溪床變動、休耕地減少等因素而產生「都市化」現象,其實造成夜鷹原棲地破壞的包括河川整治工程,讓牠們被迫移住人類屋頂上的正是人類自己。

高美溼地的夜鷹振翅。圖/盧敬軒攝影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加強清理和增加使用夜鷹喜歡停棲的環境,晒衣、種菜,把閒置頂樓營造成空中花園,經常在此活動,自然保有頂樓主權。退一步,戴耳塞、裝氣密窗,也是噪音防治手段。「夜鷹之亂」創造了都市生態的機會教育舞台,讓我們多面向地認識一個物種,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環境變遷的來龍去脈。

除了失眠曲的「受害者」,其實夜鷹還是有一些人類粉絲的。


二○一二年我在報紙副刊讀到一篇〈我與夜鷹的溪床之緣〉,作者「一點靈」敘說自己因論文寫作遭遇瓶頸,遂開車至蘭陽溪床尋找夜鷹。身心困頓時,走入賞鳥世界,人在天寬地闊間,豁然開朗。這是覓得桃花源的心境。他在布滿卵石和泥沙的河灘高地,觀察到一隻夜鷹從腳邊的草叢竄起,做過功課的他從羽翼特徵辨識出應該是隻母鳥,便低頭留意,果然發現兩顆粉橘色的蛋。接下來一段日子,作者經常帶上相機於清晨或黃昏探訪「老朋友」,兩顆蛋變成兩團小毛球,後來,還親眼看到牠們走動的模樣。過程中,他懂得保持距離,避免長時間干擾。再後來,他從不同的河堤入口進到溪床,發現不同的夜鷹家族在此活動。這樣的觀察紀錄,體現了「公民科學家」精神,也註記了人鳥之間的一段緣分。作者的體會是「把握當下」,他寫道:「我永遠不知此刻我所看到的夜鷹,下一刻是否安然無恙……」我從這篇文章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在令人敬畏的那一面之外,也有溫柔療癒的那一面。與這篇文章相遇也是一種緣分,後來此文收進了我所主編的動人故事散文選《愛的圓舞曲》。再後來,我在台中城南推動鄉土教育,規畫設置了鳥蹤筆記站並製作發行「熊愛觀測——鳥蹤筆記地圖」,也算受到了此文的啟發。

夜鷹喙短而嘴大,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1896~1933)在其《夜鷹之星》一開頭便把夜鷹形容為一種很醜的鳥:「牠的臉上長滿了像是沾了味噌的斑點,扁平的嘴巴,還一直咧到了耳邊。」夜鷹確實擁有一張大嘴巴,古人在昏暗光線中瞥見夜鷹張開大嘴將飛蟲下肚,誤認其張嘴吐蚊,每叫一聲就吐出一群蚊子,所以給牠起了個「蚊母」的名號,傳說這便是夜鷹古名的由來。夜鷹邊飛邊捕食昆蟲,主食蛾類、白蟻等,也幫忙吃掉了不少農業害蟲,包括令果農聞之色變的荔枝椿象。對於深受「蟲害」之苦的人們,夜鷹反倒是益鳥。

宮澤賢治筆下的夜鷹因其貌不揚和孱弱體態受到眾鳥霸凌,再加上名字裡有個「鷹」字而與老鷹「撞名」,屢屢被老鷹威脅,要牠非改名不可。不過夜鷹覺得自己的名字是上天賜予,抵死不從。牠決定飛向遠方,成為燃燒自己的一顆星。牠拜託太陽和星星們:「請帶我去你那裡吧!」但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不斷失落且精疲力竭,牠在絕望的邊緣重新振翅,朝著看不到盡頭的天空奮力飛去,最終,牠「來到了盡頭」,成為靜靜燃燒的一顆星,「一直到現在,都還在燃燒」。

《夜鷹之星》的結局,主角實現「成為一顆星」的願望,看似一則勵志故事,然而因不見容於當世而選擇逃離,這樣的心態卻又顯得消極,消極當中,又因對於「避世」的執著而產生積極性的追尋,在得不到奧援的情況下仍獨力飛向天空盡頭,最後是由老天決定了牠的命運。

故事中段夜鷹因獨角仙等昆蟲飛進了牠的嘴裡而不得不「殺生」,萌生了悲憫,這也是牠此世痛苦的來源之一:老鷹要吃牠,牠得吃昆蟲……自然界的食物鏈與弱肉強食,帶給牠極大痛苦。對照宮澤賢治的個人生涯和所處時代,這些情節體現了他的佛家思想,也反映了他對受壓榨的困苦農民的同情。

神話性格的《夜鷹之星》有點悲喜交雜,是一個相當立體而可以多方詮釋的故事。讀完,再回來看看現實世界中的夜鷹本尊,讓我反思「看待一個物種的角度」,夜鷹的醜和可愛、吵和宏亮、拙和有力,只在一念之間。在薩滿的世界觀裡,夜鷹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低調」巫術特性的「力量動物」,雖然你難以掌握牠的行蹤,那穿透性的叫聲卻彰顯了牠的存在。當我們靜心專注地觀照或冥想一種動物,你也許會發現牠正是你的力量泉源。《夜鷹之星》裡的夜鷹雖屬虛構,但創作靈感源自現實,故事中那即便被太陽燒死也要成為光輝的意志,往往是我一年之初聽見第一道「追——追——追——」劃破夜空時,最先浮上心頭的夜鷹力量。(原載:https://nie.merit-times.com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September 16, 2024 at 3:24pm

爱垦網·高阶创造力挑战机械人系列:亲珍情动

“亲珍情动”是一项文创活动,它丰富的语义和情感内涵,传达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情感的深层互动。

亲:亲近、亲密,强调人们与特定对象(如文化、传统、手工艺或自然)之间的接触与互动,适合活动中有动手参与或深度体验的环节。

珍:象征珍贵的物品、文化遗产或独特的体验,能够突出活动内容的稀有性或价值性。


情:指情感、情怀,强调活动中情感的共鸣、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或对文化的情感认同。


动:指身体的活动,也指情感的激动、内心的触动,凸显活动的互动性与深层次的情感激发。


文化体验:设想为一个以文化遗产或传统工艺为主题的体验项目,通过参与者亲手制作或触摸那些“珍贵”且富有历史意义的物品,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


自然探索:以亲近自然、体验珍稀动植物或生态环境为主题,通过情感驱动的互动活动,让参与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珍贵与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


艺术创作:结合艺术和创意,以“亲近”独特的艺术形式或创意表达,激发情感共鸣,并通过动手创作形成与情感相关的“珍贵”作品。


性灵呼应无论是文化、自然还是艺术领域,活动内容应强调互动性和情感上的深刻体验。通过实际的“亲近”与“珍贵”的物品或体验互动,使参与者感受到情感上的“动”。

叙事设计项目可以通过讲述动人故事,或设计情景化,强化“亲”和 “情”的概念,让参与者不仅是旁观者,而是情感与体验的亲历者。


为了赋予“亲珍情动”以“情动转折”的文创味道,并进一步延伸它在社区创意中的意义,其创意的延展思路,能够使其不仅仅是个体的体验项目,更成为社区共同参与、情感转化与集体认同的文化活动:

情感转折的关键点:从个人体验到集体共鸣

个人触动、集体行动:活动的设计可以从个体的情感体验开始,通过“亲近”某种文化或自然遗产、珍贵的工艺或故事,产生个人的情感共鸣。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个体的情感体验应该通过社区共创或分享的形式,转化为集体情感的升华。活动可以鼓励参与者在体验后分享他们的情感故事,逐步推动个体的“情动”转化为集体的行动。


情感驱动的行动转折:这个“情动转折”可以体现在一个项目如何引导社区在情感触动的基础上,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创造某种集体文化认同或社会影响。例如,一个关于传统手工艺的体验活动可以发展为社区手工艺展览或集市,让“珍”转化为社区共享的文化资产。


地方文化的“情动”叙事:社区创意往往依赖于地方性叙事的构建。通过“亲珍情动”,社区可以集体探索和发现自身的文化根源与情感认同,进而通过文创活动将这种地方性的情感传承下来。比如,一个小镇的居民可以一起参与采集与当地历史相关的物件、故事或传统手艺,并通过文创设计让这些东西获得新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情感转折的叙事性:每个社区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转折点——某个历史事件、记忆或文化符号。通过“亲珍情动”的项目设计,这种转折点可以转化为文创活动的灵感。例如,一个社区可能因某种变迁而失去原有的文化自信,而通过文创项目重新唤起这种文化自信,让社区成员重新“亲近”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通过情感共鸣,激发行动上的转折。

Comment by 開篷樂勢力 on September 16, 2024 at 3:24pm

社区共创:让“亲珍情动”成为文化资产

从个人到社区的文化创造:社区可以以此活动为基础,发展出长期的文创项目,例如共同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建筑物或文化产品,使其成为集体情感的象征。比如,以“亲珍情动”为主题,社区成员共同打造一个公共艺术装置,这个装置可以体现他们与地方文化、自然的深厚情感连接,并通过情感共鸣引发外来游客的兴趣。


社区合作与文化再生:为了强化社区意义,可以通过协作创意的方式,让社区成员共同策划和执行活动,从“亲近”珍贵文化或自然资源出发,转化为社区共同的情感资产。这种合作不仅能增强成员之间的联系,还能通过“情动转折”使文创活动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动力源泉。

文化传承与未来发展的连接

跨代传承的情感纽带:社区中往往存在着跨代的文化断层,而通过“亲珍情动”,可以将这种断层变为情感上的桥梁。例如,老一辈可以向年轻一代传授传统手工艺或地方故事,而年轻一代则可以通过现代创意的方式将这些“珍贵”的传统加以创新,形成代际之间的文化对话。


情动与未来创造:通过情感的激发和文化的再造,社区可以从对过往的珍视转向对未来的创造。例如,社区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数字艺术等手段,发起创新项目,如AR/VR体验,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让更多人通过创新手段感受到“情动”。

共创“情感经济”的实践

情感驱动的文化经济:社区可以通过“亲珍情动”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情感经济”模式,将文创项目与旅游、教育、文化产业相结合。比如,通过情感与文化的深度体验,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文化节日或体验式旅游项目,让参与者不仅仅是消费者,而是情感的共同创造者。


文创空间的情感场景化:社区可以打造专门的“情动场所”,如文化馆、体验中心等,这些空间不仅仅是展示和销售文创产品的地方,更是社区居民与游客互动、分享情感故事、共同创造记忆的场所。在这些情感场景中,亲密互动和共创使得“亲珍情动”的情感转折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文化现象。
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创意节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