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4.5/5 stars.

Views: 1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Sindumin yesterday

陳明發博士:從組織無形資產到智慧資本

創意是一種摸不著、看不見的資本。這已不是什麼新事物。根據Krogh(2000)等人所透露,瑞典一家成立於1855年的國際保險與金融機構Skandia, 早在1980年就已經發現,以財務與實體資產為目標的傳統會計方式,完全無法反映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真正資產。因為,它們都是無形而又難以數字化的事物,例如員工的才幹、市場關係、更靈活的工作流程與技能等能耐......。這些無形資產,吸引了許多企業在收購別的組織時,願意付出遠超過其帳面價值的代價。從傳統公司的三五倍,到電腦軟件公司的五十、一百倍。

如何定義與計算企業的無形資產呢?斯堪迪亞公司為了開發有關的統計工具,組織了一個隊伍探索整十年,終於在1991年成立了智慧產權部門,由其中一位研究團隊的要員Leif Edvinson出任副總裁。這位賴伊夫對智慧資本概念所做的貢獻,為他贏得無數的榮譽。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英國BBC1998年度的金頭腦(Brain of the Year)冠軍大獎得主;亞軍是比爾蓋茨和包羅麥卡尼!

賴伊夫離開Skandia之後,還成為全球頭一位智慧產權知識經濟學教授,在瑞典隆德大學開課。他曾做過一個很妙的比喻,傳統的會計原則可以確定公司停車場所停放的汽車價格;可是卻無法確定車主會開車上那兒去。賴氏的智慧資本概念,由人力和結構兩種資本所組成。這些名堂,都因為他而成了今天商場的常識。

而創意經濟之父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2001),則把人力、結構與智慧三者拆開來平行探討,並提出「創意資本」。對企業來講,擴大這名詞叫「組織創意資本」,是很自然的事。

                                                           (Source: https://www.pinterest.com)


在賴氏和霍氏的理論基礎上,我考慮到一點:在互相依存與影響的動態經濟環境中,組織的變革行動,無法孤立於外在的網絡;因此,不能少了社會資本。我嘗試架構起一個新的方程式:組織的智慧資本等於“人力+結構+社會x創意”的結果。

足夠的財力,給企業帶來土地、機械、廠房、原料與辦公室設備等生產條件。這些摸得著、看得見的財務與實體資產,怎樣達到更高的生產力、回酬率,或為企業應許一個何等動人的未來,卻需要能催生變革的創意資本。

約翰霍金斯曾說,創意經濟的「原料就是人的才賦:擁有新式且原創概念的才賦,以及把這些概念轉化為經濟資本和可銷售產品的才賦。」在新的方程式中,這「人的才賦」是決定人力、結構、智慧與社會四大資本含量的因素。也就是說,組織成員的創意,能否有效釋放四者的經濟潛能。

企業生產不管怎麼變革,當然還是離不開傳統的資源。設計師的招牌設計,固然少不了木料、合成材料、玻璃或金屬,少不了割切的機械,裝配時還是要釘子、膠水等。這些實質資源,對每家企業來說都大同小異。可是,組織要是發揮其集體的創意,從人力角度來說,鼓舞設計師願意更長時間的工作,同時能放下身段和客戶交流;並結合公司原來有的智慧資產,如自家擁有專利的材料,打造出足以贏獎的嘔心瀝血之作;而企業在管理結構上,也有很好的設計師入股、出國觀摩等獎勵計劃;而這系列的新家具,也得到傳媒網絡的大事推廣、傳播其引人入勝的故事,同樣價碼的原材料所造出來的售價,往往不可相提並論。

不管是那條路上的創新,成敗都在領導。在生成“智慧資本”的情境中,頭頭站起來講故事,可不是為了娛樂部下,博取大家開心的掌聲,而是為了給企業的創新盛舉累積資本;組織創意資本。因為故事能给組織带来想像力;能想像,才有創意。

(2000年陳明發原創企業内訓文本,收入:愛墾網編〈文創教育4.0關鍵詞 〉

Comment by Sindumin on Friday

愛墾網編輯:文創教育4.0關鍵詞

無形資產(invisibleProperty)分為知識型和權利型,知識型無形資產的資產構成主要是依靠高度密集的知識、智力、技術和技巧及其可能帶來的高附加價值,如專利技術、馳名商標、計算機軟件、工業產權等;權利型無形資產的資產構成主要依靠特許權利可獲贏利條件的關係,如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專營權、進出口許可證、生產(設計)許可證、僱員關係、顧客關係、代理銷售關係、原材料供應關係等。知識經濟時代決定經濟發展的主要不再是貨幣資產、權力和自然資源,而主要是知識、名牌、專利、信息等無形資產;不再是以「勞力經濟」加「自然資源經濟」,而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無形資產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漸進過程,其內涵與外延也處於不斷變化中。根據199371日實施的中國《企業會計准則》第31條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版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事實上企業無形資產還應包括廠商字號、產地名稱、計算機軟體件、企業形象設計、科技成果權、專營權;進出口許可證、特種營業許可證、生產許可證、榮譽稱號、稅收優惠、融資優惠等優惠政策;市場信息、營銷渠道、管理方法等經營秘密;礦業開采權、水電使用權、通訊權、租用權;人才及企業家。
(金吾倫主編《創新理論新詞典》,2001,吉林人民出版社,291頁)

Comment by Sindumin on May 12, 2024 at 9:52am


故宫:發現「中紋」之美——中華符號數字化創意設計

2019年3月28日,由故宮博物院、中國紫禁城學會及金山辦公軟件共同發起,中國紫禁城學會和金山辦公軟件聯合承辦的「發現『中紋』之美——首屆中華符號數字化創意設計大賽」在故宮博物院正式啟動。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紫禁城學會會長馮乃恩、金山辦公軟件首席執行官葛珂、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閻崇年、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素等各界專業人士出席本次發布會。與會專家從書儀、服飾、建築等專業領域深入闡述了以故宮為代表的「中紋」的文化內涵,並從傳統文化進行數字化並落地應用的角度,提出借助互聯網科技力量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價值的創新設想。

此次大賽的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通過廣大設計師對源於故宮的「中華符號」的創意設計,將其演繹成為具有中華美學理念的現代符號,並建立「中華符號庫」,將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轉為數字化永久保存;以故宮文化符號為基礎,由金山辦公軟件開發設計「金山辦公軟件-故宮版」,形成中文特色的專屬辦公軟件,成為國人傳揚民族文化的數字化載體;啟動線下訓練營「紋學院」,通過邀請專家導師對故宮文物的文化闡釋和符號解讀,定期招募學員進行研修和設計實踐,在設計理念及創作思路上給予幫助和引導,以完成「發現美-演繹美-創造美」的過程,為中華符號與互聯網的完美結合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中紋」是指中華文化背景下的紋理圖案,涵蓋中華文化中的主要符號元素,包括附著於書法、繪畫、器物、建築、織物等物質載體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中華文化符號元素上,故宮博物院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寶庫,佔地106萬平方米的木結構古建築群、186萬餘件(套)跨越各個時代的文物,承載著中華文化數千年積淀的文化精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發現「中紋」之美,就是要通過發現故宮博物院建築、文物中蘊含的各種符號,解析中華文化的美學密碼。

此次活動將通過符號提取 - 符號演繹(設計)- 符號應用三個環節,讓中華傳文化符號成為現代人工作、學習、生活中視覺識別和意境交流的媒介,從而實現讓故宮博物院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目標。活動以金山辦公軟件為應用平台,讓大眾在日常生活、學習和辦公場景中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和認可。

據悉,「發現『中紋』之美——首屆中華符號數字化創意設計大賽」活動將貫穿2019年全年,分為發現中華符號、再塑中華印象、重拾中華書儀、慢品中華韻味四個階段,活動將營造出以故宮文化為核心的大眾應用場景,使之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實現現代與傳統、科技與文化的完美呈現,彰顯故宮文化的無窮魅力。 (2019-03-28 故宫博物館)

愛墾評註:可纳入詩性語言元素

Comment by Sindumin on May 7, 2024 at 4:05pm

《文字即垃圾:危機之後的文學》總序

一個文叢的起源往往是一段無意識的文本聚集的歷史。

在寫作的漫長漂泊中,過去和未來的文本,已被時間的洪流所席捲,散佈於浩瀚書海的各個角落。總有人徜徉於這書海的兩岸,拾撿思想的殘片,或揚帆遠航,追趕寫作之餘波。這些閱讀者、評論者、闡釋者,或有某種收藏的癖好,在心中秘密地繪制寶物的地圖,以便進行一場無止無盡的文本打撈工作。就這樣,他們的冒險再次成為了一部作品,一本回憶錄,一座博物館。那裡的每一張紙頁,都是被遺忘之物的神秘面容。斷片、圖譜、蒙太奇、檔案……如此之多名字命名的只是同一門古老的藝術。然而,比這記憶的藝術更為古老,且在書物的終結之後繼續存在的東西,乃是構成星座的無形之線,造就地貌的深層力量,世代相傳的隱秘譜系。或許,正是這些東西在被挖掘的文本發出召喚之前,讓它們以一種若即若離的方式,發生了聚集。而今天所謂的「文叢」的使命,不過是探索那一次次聚集的未知的邊界罷了。

在這個意義上,文叢代表了邊界的生產和開拓:不僅是劃界的行為,更是極限的運動。它要求從界限的一邊越向另一邊,從此岸到達彼岸。

卡戎就誕生於兩個世界之間的這場越渡。

但卡戎是誰?擺渡者。擺渡什麼?來自別處的理論,陌異的思想。為什麼擺渡?因為總有一個聲音持續而急切地要求著它:「帶我過這急流」(Fahr mich durch die Schnellen)。可這聲音屬於誰?屬於語言本身。它是什麼樣的?或許是最詭異的;無疑是最為切心的私語,一個難以言說的秘密,同時又被他者所持有,飄於杳不可知的外部;總在夜裡悄悄地襲來,如同一個亡魂。亡魂?是的,擺渡發生在一個被詛咒了的邊界,它所攜帶的正是靈薄的語言,第三類語言。這裡難免會有危險?是的,會有迷津和船難,但請相信卡戎,相信其眼中之火會照亮前頭。可沒有赫拉克勒斯的神力,又如何擺渡呢?一槳一棹,一筆一劃,唯有漫漫的勞作,這是書的命運。

誠然,一個時代總有它的讀物。卡戎之書所懷有的欲望,絕不只是被這個健忘的時代閱讀。這不是說書以某種超越時間的方式謀求永生(永生的幻覺由來已久,但火焰見證了它的破滅),相反,書總必須准備好面對它的缺席,把自身化為蹤跡的速朽。然而,蹤跡的消失裡仍有一絲不可抹除的剩餘,速朽的記憶裡或有一個飄蕩的回音,那恰恰是書留下的問題。在根本上,每一本書都是名副其實的問題之書。卡戎之書必將攜著問題到來,通過一次次的擺渡,發起對邊界的追問,而如此的追問,乃是思的虔誠。

白 輕
2015 年9 月

目錄

總序

編選說明

擺渡者

文學的危機 /羅歇·凱盧瓦

文學中的恐怖 /讓·波朗

文學如何可能? /莫里斯·布朗肖

論作為斗牛術的文學 /米歇爾·萊里斯

幸福、情色與文學 /喬治·巴塔耶

文學與語言 /米歇爾·福柯

從科學到文學 /羅蘭·巴特

文字涂抹地 /雅克·拉康

逃逸的文學 /吉爾·德勒茲

文學的觀念 /茨維坦·托多羅夫

文學之物 /肖薩娜·費爾曼

文學與精密科學 /米歇爾·塞爾

為了一種文學再生產的理論 /皮埃爾·馬舍雷

論文學共產主義 /讓-呂克·南希

文學思想之思 /茱莉婭·克里斯蒂娃

文學在思考什麼? /阿蘭·巴迪歐


(《文字即垃圾:危機之後的文學》,作者: 米歇爾·福柯 / 德勒茲 / 拉康 / 布朗肖 / 巴特 / 巴塔耶 / 巴迪歐 / 南希 / 等;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出品方: 拜德雅;出版年: 2016-8-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