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君去看醫生

醫生看了看他說:

我發現你得的是傷風感冒

你可以回去了

                          醫生:根據初步觀察,你現在感到全身不舒服,可能跟你的頭顱
                               中箭有關。為了科學地確定這事,我們得先進行13項
檢驗........。


只告訴病人他得的是什麼病

卻不給他藥物、治療與忠告

病人是否应该去告發那醫生一點都不專業?


今天有很多所謂的社團、領導與“研究單位”

只會出來告訴人:我們的社會苦啊,生病了呀

然後,什麼事也沒發生

只是美其言說:我們表達了民間的心聲

還加上“勇敢”二字形容詞

(2015年12月21日臉書)



都這麽多年了,大家對“表達”還不言倦嗎?特别是那些身先士卒為人做嫁衣者,近五年來,不少說者本身不疲乏,聽者、寄望者也慢慢走散了。從無上亢奮的希望,到泄恨後的胡搞;胡搞後的敗壞;敗壞後的空洞化、泡沫化與不甘,再多的 “我們是被害的”; “我們是被出賣的”;“我們是被坑的”;“我們是策略性暫時撒退”等等說辭,也只是設法擺脫一些領導最终無法洗脫的罪名。而那些“評論家”,也只是繼續在談誰應該為病人的病症負責任;繼續再歌頌醫生如何地“醫者父母心”;如何精明而有格調地打造一個“更健康”的社會...........。(5.12.2020 註腳)

Views: 114

Replies to This Discussion

陳明發《成功·擬仿物》

吃到的雞肉漢堡包,有多少真正的雞肉成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為自己吃了“雞肉漢堡包”。

幸福家庭一起享用的“雞肉漢堡包”。一如廣告所說的。


也就是說,人成功不成功不重要,但要看起來要很成功。

有的組織說能幫助你成功,是否真的幫助了你並不重要。你們是否成功了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讓你看到他們多成功。

反正,習慣了山寨文化的社會,大家都有理由理直氣壯堂而皇之不做實事。


請點擊 ❤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606065 ;                                                                
(2017年12月8日 臉書)

陳明發《尊嚴?馬哈迪你還想要甚麽?》

這是給2018年杪當任“領導”上課的筆記,談《什麼叫著“尊嚴”》——

1 尊嚴不是靠說謊騙回來的。


2 尊嚴不是靠扮弱者掰回來的。


3 尊嚴不是把自己的失敗,歸罪於其他族群的成功。


4 將一個族群最富有的人的財富,對比另一個族群最窮者的困境,這門子的統計學,叫操弄、忽悠。真正有尊嚴的人不屑為之。



5 是領導本身失去了尊嚴呢?還是他們蒙羞的族群真的沒尊嚴?


6 把個人本身的無能,詮釋為一個民族喪失尊嚴,這種行為本身就不是有擔當人所做的事;沒擔當就少來談尊嚴。


7 “沒尊嚴”不是某個族群的“特權”;講話不算數,不實現諾言,不敢面對事實,還繼續撒謊;選前一張臉,選後另一張臉的角色,才會起哄討尊嚴。


8 尊嚴不是所得稅,人民沒義務給你上繳。
(2018年12月24日 臉書)

塔西佗陷阱是什麼

一旦公權力失去公信力,不管當家的做甚麼事,發表甚麼言論,民間都一概給以負面評價。很多當家的都善於說一套做一套,有的反差是超乎我們想像的。立場上堅定得無堅不摧,理論上義正嚴辭得無往不利,行動上卻往後跑。掉進“擬仿物”的空無一物。(2018年12月24日 臉書)

陳明發詩想《圈柵派》

今天翻報讀到一則笑話:某報要在2020搞個“全民閱讀”。這當家的難道不知道,自從有了智能手機,早就“人人閱讀”了?只是越來越多人不讀他們的報紙吧了。

首先,很有興趣知道,這當家的過去這兩年,本身又讀過幾本甚麽書; 怎麼還是那般的纸媒視野?

與其鼓勵“全民閱讀”,還不如鼓勵 “全民創作”呢,不好報章副刊每一版都成了個人圈地,這裏一個專有柵欄、那裏一個特邀窩寮,請些好像旧只讀過那麽幾本書的人來寫東西。

這一點不叫開放園地,只是請一堆自己喜歡的朋友來家裏聊天。

甚至卡拉OK。


你們本身想談什麼,是你們的自由,但大家都那麼忙碌,誰有興趣注意你們的玩意兒,還要成為你們所归类的“全民”?這年頭還缺那麼點文字非讀不可嗎?

“文化自信”是好的;但這些人本身真正需要的是:戒除“文化過信”。要不,我很難為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前景有自信起來。


很多媒體的死亡,不是死在讀者手裏,是死在當家的偏食中。

那些受邀的作者,同在一個溫度層,他們也抓摸得到當家的癖嗜什麼口味,就只寫符合當家的水平的東西,給“知己”的當家慢慢雅賞與陶醉:“啊——我們久待的,就是這樣的東西!正符寡意!”

現在多少的文字工作者,不懂得Tailor-made的服務精神呢?對比509前後的文章,多少人忽然不是那麼“大是大非”了。

他們文風轉變比季候風轉變得還快,季候風吹起來還會有個規律吹個三個月,這些人12點寫的部落格,5點鐘就換了一個立場。

為什麼呢?因爲有權勢的,3點鐘舉辦了一場記者會有新東西發佈,你就不好寫出令人難堪的東西來,讓老編難做。
(24.12.2019 臉書)


陳明發《甜葡萄情意结》


過去到處留字,現在計劃都收集在一個地方,以便回顧。說話要算數,最怕信口開河,前後矛盾。今天的自己無故推翻昨日的自己,狠摑自己的臉而無覺知;明天又倒回来粉飾前天所為,還嬉皮笑臉、若無其事。

不過,也要警惕自己不要患上“甜葡萄情意结”——以前的人有“酸葡萄心理”一說: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現在的酒舞趴,則有“甜葡萄心理學”;自己選的、吃到的葡萄再爛、再臭,為了捍衛自己“明智的抉擇”,都對人說:這是曠世甜葡萄!

連自己都欺騙,還有希望嗎?


被“中介”掉的“真相”

因爲“中介”,“真相”結果被“終結”掉了。

一般人不清楚,以為自己從媒體上(包括臉書、微信與Whatsapp等社媒)所獲得的“資訊”,就是“知識”。媒體,在英文叫Media,它的隱秘效應就是mediating(中介);它並不直接帶給我們“知識”,“知識”是我們個人反思資訊的結果。

在資訊泛濫的今天,可以說所有的資訊都是被(一些人/集團)“中介過”(動過手腳)的;我們本身要有一套本事來“認識”、“解構”它才行。

以前大學先修班普通考卷有一本Critical Thinking教本,不懂現在還有嗎?即使有也大大的不夠了,至少還需要一點後現代的deconstructionism常識,才能保平安。

我見過最“純潔”的媒體人說:“不會錯的,是XX親自跟我講的,他手頭已經有足夠的議員人數支持他當首相,這幾天肯定變天”。有關記者/媒體把新聞發出去,大家的手機馬上收到信息說:XX報頭條都講了,這次變天定了......。這位記者只是一位Courier Man吧了,負責替人擡轎子、傳文告而已。他不是有頭腦的新聞從業員。

曾經有一場補選,某政黨找了一位電視臺“美女主播”來做候選人,她本身辭了職,開開心心準備做某部長身邊紅人三位Charlie's Angels之一。奈何他們的基層還是比較清醒的,知道本地的所謂電視主播,就只是“唸稿員”而已,稿子是上面的人“中介”好了,再叫她裝模作樣讀一讀而已。結果,大家拒絕了這位“名主播”當他們的候選人,硬是把她扳下馬、不讓她出線!

有人傳言,基層還罵了那位紅人:你的辦公室要鮮花,請到吉隆坡思士街花市去買。這話可當真,或是又被人“中介”過?姑且聽之好了。

關於中文圈媒軆生態的觀察,可參考愛墾網這個系列,或可更新我們的一些理念,再來談“政治論述”好了~媒體與藝頻道 MEDIA § ART

RS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