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韓炳哲的「敘事的困境」3

在作者的闡述中,我們選擇了一段話來討論:「資本主義借助故事化把敘述據為己有。使敘述聽命於消費。故事化創造了一個消費形式的故事。借助故事,商品被賦予了情感,並向消費者承諾了獨特的體驗。這樣,我們的買賣、消費實際上就是敘述和情感。「故事」被推銷,故事實際上是賣故事的。(Storyselling)

敘述與信息完全相反。強化信息的隨機性體驗,敘述將隨機性轉化為必然性,從而減少隨機性體驗。信息沒有存在的強度。所以,存在的缺失,對存在的遺忘,是信息社會固有的。信息量只能疊加和積累,沒有任何意義。敘述是意義的載體。意義本來就是指方向。今天我們確實接觸到了極其豐富的信息,但是卻迷失了方向。「(前言,第六頁)這是作者對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信息」和「敘述」的觀察和攻擊,也經常被引用在一些文章中介紹和評論這本書。

在這裡,我們對消費社會中的信息和敘述有啟發性,但由於情況的不同,我們可能需要思考另一種從韓炳哲版本轉換而來的解釋:訓練權利利用故事化,把敘事和故事據為己有,讓敘事和故事聽從訓練權;我們必須高度統一敘述和信息,加強信息敘述。並將敘述中的隨機性判斷為不可避免;信息的疊加和積累只能是同質同源的,只能承載承諾的意義;每個人確實可以接觸到被允許的極其豐富的信息,然後只知道承諾的方向。

事實上,當韓炳哲不小心向哲學和學校解釋時,版本的轉換自然會出現:「一旦哲學以科學為榮,甚至以精准的科學為榮,它的衰落就開始了,因為它否定了它最初的敘述意義,所以它失去了語言,陷入了沉默。學校式哲學不遺余力地『管理』哲學史,這種哲學是無法講述的。這根本不是一種冒險行動,而是一種官僚機構。面臨著當前的敘事困境,哲學領域也未能幸免於難,面臨著終結的威脅。再也不敢面對哲學,面對理論,自然也就失去了敘述的氣魄。「(68-69頁)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韓炳哲從「敘事困境」的角度轉向哲學困境,提出了關於危機的敘事問題——當哲學試圖擁有官僚機構的權威時,它最大的困境就會到來;如何描述這樣的困境,顯然是重新回歸真實敘事和敘事的重要性。

關於「講故事」,這是從本雅明延伸到韓炳哲的一個重要問題。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少講故事。(Geschichten)。信息化交流成為一種交流方式,使講故事嚴重受阻。很少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講故事。通過提高共情能力,故事將人們聯系在一起。故事創造了一個共同體。智能化手機時代共情的喪失,充分說明智能手機並非講故事的媒介。"(第7頁)"社交網絡上的『故事』(Storys)實際上只是讓人陷入獨立的自我呈現。相反,它們既不會產生近端,也不會產生共情。

歸根結底,他們是視覺上裝飾過的信息,接收後會迅速消失;他們不講故事,只做廣告。追尋關注並不能創造共同體。敘事與廣告在故事化即賣故事的時代是分不開的。那就是當前的敘事困境。" (77頁) 把「講故事」作為人類相處和建立認同感的基本途徑,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關於當今時代是否越來越少講故事,需要講什麼故事,一方面取決於對什麼是「故事」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取決於不同社會語境中「講故事」的空間問題。


(《敘事危機》,韓炳哲,李明瑤譯,中信出版集團,2024年5月版,112頁)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