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4

「展現」「表演」和「作秀」等詞,都與「擬演示」有關。也就是說,「景觀」在某種意義上是信息社會「擬演示」的一種文化後果。而這幾個詞,無論其與「主觀」還是與「客觀」相連,它們都必然是一種主體行為,是一種人為活動,客觀事物不可能自發「展現」。即是說,凡景觀,必定人為,是「人造符號」的交互作用,並在一定時空中綜合呈現,可供重復「觀看」。詩性符號景觀,不過是那些超出實用意義的人造符號景觀。這種景觀並「不是什麼令人驚奇的觀看,恰恰是無直接暴力的、非干預的表象和影像群」,它是存在論意義上的規定,不是翻譯過來的「奇觀」所能表達的[4]。景觀已然「日常」存在,何「奇」之有?詩性符號景觀,在此處更加強調「存在」與「表象」的顛倒甚至是遮蔽:詩性的符號化、景觀化,可能恰恰是詩性的迷失與隱匿。

三、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詩性符號景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出現,並不是進入信息社會以後的符號突變,實際上整個20世紀的話語領域和生活世界,都在為此做准備。

所謂話語,不過是意義建構的方式。福柯(Michel Foucault)繞過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的層級關系,使用話語概念來描述社會主體和社會意識的形成,認為它們是「運行於社會結構內部與周邊的一種權力形式」作用的結果,話語「通過管理和排除的
策略來建造社會主體,並建構各種形式的『知識』,使有些能夠被表述出來,有些則不能夠表述出來」[5]。話語具有伊瑟爾(Wolfgang Iser)所說的「劃定某一領域的界限並決定它所標示的疆域的特征」[6]202,因此存在各種形式的話語,比如宗教話語、倫理話語、醫學話語、天文話語等等。如果著眼大局面的文化文本,話語可分為社會科學話語、自然科學話語、形式科學話語等,而每一單個話語,不僅「都將世界與某個平面圖等同起來」[6]202,構成自己的世界模式,而且其內部又可劃分出若干話語形式。例如,形式科學又可分為數學話語、符號學話語、邏輯學話語等。筆者認為,自20世紀初以來,人文、社會科學話語領域,正在持續發生詩性轉折。

所謂詩性轉折,意指這些話語領域都表現出社會文化大潮折向「詩性」的趨勢,或者說表現出向詩性的一種奔赴。細察起來,這股奔赴的潮流,濫觴於18世紀,初潮於20世紀中葉,並一路席卷而來,海納百川,終於在世紀之交匯成大潮,激蕩成信息社會文化的滔滔景觀。詩性轉折,覆蓋了人文社會科學話語領域的絕大部分,亦可以說是人文社會科學范式的一次深刻變局。

詩性轉折,在18世紀已露端倪,主要發生在語言符號領域,以維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為代表的語言起源論,以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為代表的語言哲學,是其標志。維柯認為,原始民族「都是些用詩性文字(poetic characters)來說話的詩人」[7]28。洪堡也認為,語言「更類似藝術」[8]169。後來,卡西爾(Ernst Cassirer)甚至說,在人類文化初期,詩性壓倒邏輯[9]134。

詩性轉折顯然是伴隨著語言學轉向而發生的。

克羅齊(Benedetto Croce)表現主義語言哲學和美學主張「語言即表現」,「語言即藝術」,語言活動與詩的活動「彼此互為同義語」,語言作為符號「保持著它的藝術本性」[10]41。克羅齊的追隨者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也持如是觀[11]243-250。

20世紀50年代以後,學術界往往以「詩」「文學」「藝術」或「審美」這些與「詩性」相關的概念,來解釋語言符號的本質。在哲學領域,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是其典型代表。他後期的語言存在論哲學認為,「把語言從語法中解放出來使之進入一個更原初的本質構架」[9]18,是思和詩的事,「語言本身就是根本意義上的詩」,詩歌之所以在語言中發生,是「因為語言保存著詩的原始本質」[12]295。他視「詩」與「思」為一體,即「一切凝神之思(Denken)就是詩(Dichten),而一切詩就是思」[13]1148,「思」與「詩」相通,智慧之學與詩學相通,哲學的事,也就是詩學的事。

[4]張一兵.代譯序:德波和他的《景觀社會》[M]//居伊·德波.景觀社會.張新木,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1-45.

[5]SLEMON S.「Post-colonial critical theories」[M]// CASTLE G.Postcolonial discourses:an anthology. Oxford:Blackwell,2001:111.

[6]沃爾夫岡·伊瑟爾.怎樣做理論[M].朱剛,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7]維柯.新科學[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28.

[8]克羅齊.作為表現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的歷史[M].王天清,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169.

[9]恩斯特·卡西爾.語言與神話[M].於曉,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

[10]貝內代托·克羅齊.美學或藝術和語言哲學[M].黃文捷,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41.

[11]羅賓·喬治·科林伍德.藝術原理[M].王至元,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243 250.

[12]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上)[M].孫周興,選編.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295.

[13]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下)[M].孫周興,選編.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1148.



(第33卷 第2期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年4月;收稿日期:2021-02-22;作者簡介:唐小林(1965— ),男,重慶人,文學博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符號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引述:唐小林.符號媒介論[J].符號與傳媒,2015(2):139-154[關鍵詞] 詩性符號;話語領域;生活世界;詩性轉折)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