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12)

另外一位較為溫和的田園派代表人物勒內·杜博斯(Rene Dubos),則想要一個由人類控制的花園式地球。他指出:「某些最受我們贊美的景觀是環境退化的結果。」⑤他用自己的祖國法國北部來做這個環境的例子,人類在那里居住了兩千多年,創造了一種「如藝術品般」的「半人工景觀」。杜博思這種觀點似乎顯得更為可取,畢竟不論是文明的發展還是保護荒野,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人類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不過當他發出反對之聲時似乎錯誤地理解了荒野保護的內涵,他將荒野保護與回歸原始生活等同起來,因而提出借助技術將荒野改造的理念。可實際上,保護荒野其實是當人類成為這個星球上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承擔著最大責任時,對整個星球可持續發展作出的一種理性的規劃。

當20世紀後半葉生態思想已經傳遍世界並深入人心之時,還有人對美國保護荒野的主流思想提出質疑,其中最重要的反對之聲來自後殖民環境批評的觀點。他們認為,自然是一種媒介,可以通過自然將過去與現在聯結起來,自然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人類的歷史,因而提倡關注地球上的殖民暴力史。他們還認為,美國主流所認同的荒野保護本質上是一種生態殖民主義,沒有考慮人類社會當中的不平等因素①。他們指出:「享受自然是消費型社會中的必不可缺的部分」,「建立無人的荒野保護區只是對精英階級的遊客有益,而對於當地人們及其地位毫無作用」②。

的確,後殖民的這種觀點讓我們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自然、理解自然,提醒人們在保護環境、保護荒野時也更多地考慮歷史因素與各個國家與地區間的公平和利益。比如,關於早期將印第安人視為荒野一部分的觀點得到重新審視,人們轉而向擁有古老文化的印第安人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但這並不妨礙荒野保護這件事本身,只是讓我們在試圖解決問題的同時探究其歷史的原因並將之考慮進來,以便作出更為公平和明智的決策。然而,這種反對之聲在美國顯得極其微弱。一方面因為美國這個國家就是建立在新大陸的荒野實際之上,荒野之於美國的發展與壯大具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新成立的美國急於擺脫歐洲的控制和影響,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荒野、邊疆這一類獨具美國特色的詞匯成為他們的首選。最後,當工業化與城市化達到一定程度時,人類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種懷念自然、回歸自然的衝動。在這樣的背景下,荒野保護也就很自然地得到大部分美國學者與民眾的支持。2017-10-28,鄱陽湖學刊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