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蓓〈論文學情感地理學的可能性及其案例研究〉(9)

通過上述研究,本案發現:宋代詞人整體情感的時間變化與宋代國勢發展基本吻合,隨國家的興衰而變化;詞人情感在不同時段的空間分布有所不同。地理環境等因素造成了不同詞人地方感的空間差異,而歷史事件引發的民族情感,又促成了宋朝詞人整體地方感的形成和變化。本案基於GIS空間統計方法,對不同詞人的情感進行定量化處理,將個體地方感的研究整合為對整個文人群體地方感的研究,嘗試進行地方感尺度的調換,為情感地理學中詩詞意境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鑒。

 

()案例2:《倫敦的情感:17001900年間的英國小說研究》[43]

 

2016年10月,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文學實驗室小冊子13》(Literary Lab Pamphlet 13)刊載了海瑟(Ryan Heuser)、莫雷蒂(Franco Moretti)和斯泰納(Erik Steiner)合著的論文《倫敦的情感:1700—1900年間的英國小說研究》(The Emotions of London)

本案例通過選取英國1700至1900年間共計5000本小說,共繪制7類35幅圖表。首先,本案通過統計5,000本英國小說中倫敦地名的出現頻率發現:兩百年間,倫敦地名的出現頻率分別為304次(1700—1749年)、1,079次(1750—1799年)、1,290次(1800—1849年)和2,189次(1850—1899年),倫敦地名的出現頻率每隔100年翻一番(圖6)。

圖6 倫敦地名的出現頻率(每百萬字)(1700—1900年)

 

其次,通過比較現實中的城市「生長」(即人口增長和空間擴展)和小說所描繪的城市變化,本案發現倫敦西區(West End)在18世紀下半葉成為英國文學城市敘事的流行地。隨後,基於空間語義學(the semantics of space)研究視角,本案繪制出19世紀哥特小說、歷史小說、犯罪小說、馬蒂諾小說、狄更斯小說和薩克雷小說共六幅「城市與城市小說」地圖(圖7),並指出19世紀英國小說對於倫敦城市和郊區的描繪側重不同的地理空間,表達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哥特小說和歷史小說著重描繪倫敦塔和倫敦墻,犯罪小說聚焦監獄和中央刑事法庭,馬蒂諾小說圍繞以銀行為中心的經濟區,狄更斯和薩克雷小說則較多表現維多利亞時代中期作家所偏愛的刑場和法院。倫敦的情感再現與城市地理空間存在對應關係,例如監獄、法庭、古老建築和瘋人院與恐懼相關;公園、教堂、廣場、劇院、現代建築、西郊和上流社會的住宅區與快樂相伴。整體而言,六幅「城市與城市小說」地圖表現出倫敦情感的演變軌跡,即以犯罪和懲戒為代表的對於城市地理景觀的恐懼,逐漸過渡到相對平緩的情感狀態。簡言之,城市的恐懼感貌似被逐漸沖淡了。

圖7 城市與城市小說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