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海上絲綢之路的衰落

到了明宣德年間,由於倭寇侵擾,明朝曾中斷海外貿易,重申海禁。嘉靖年間,倭寇對於中國沿海的侵擾加劇,「海禁」更嚴。直到隆慶元年平定倭寇,始放鬆「海禁」,海外貿易又有所發展。

此後,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從16世紀開始,西方的殖民者、商人、傳教士、探險家等來到東方。公元1498年,達·迦馬發現東方航線之後,葡萄牙人首先來到中國,其後有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再後有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清朝的對外關係發生了極大變化,傳統的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被沖破,面對著西方的商業、傳教、殖民、炮艦、掠奪和戰爭的挑戰,以及不堪臺灣明朝殘餘勢力不斷對其沿海地區的騷擾,清朝初期實行「海禁」和「閉關政策」,禁止外商到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貿易,廣州再次成為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到了康熙二十四年,清朝政府下令開放海禁,指定廣州、漳州、寧波、雲臺山(今連雲港)四個地方為通商口岸。為加強管理沿海的對外貿易,同年創立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和江海關。到乾隆四十年清政府又借故撤銷了漳州、寧波和雲臺山通商口岸,廣州又一次成為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嘉慶之後,隨著國力日衰,海上絲綢之路昔日盛況不再,清朝後期快速走向衰落。

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及航線

以南海為中心,起點為廣州、寧波、泉州的海上通道,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隋唐之前,海上絲綢之路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一種補充形式而存在,但到了隋唐時期,由於西域戰亂不斷,陸上絲綢之路受阻,海上絲綢之路因此而興起。唐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活躍及中國造船航海等技術的長足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得到極大發展,中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及至非洲大陸航路的紛紛開通與延伸,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替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1)主要起點

 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出現於中國山東半島與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活躍於東南沿海地區,古時稱此地為「嶺南」。先秦時期嶺南地區的居民就已出現出海貿易的情況,但並未形成規模,直到秦漢時期才形成了規模化的海外貿易。大規模的海外貿易也促進了對外貿易港口的發展,從現有記載來看,當時嶺南主要有三大港口番禺(今廣州)、徐聞(雷州半島)與合浦(環北部灣)三大港口。

番禺港口。古代的番禺港位於今天廣州市。從《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九疑、蒼梧以南至檐耳者,與江南大同俗,而楊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磯、犀、玳瑁、果、布之湊」中可以發現,番禺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成為中國國際貿易的集散點,而從番禺的地理位置與海外商品來看,當時番禺的進出口主要通過海上貿易完成。從史料記載來看,當時從番禺出發的航線主要有四條,第一條是番禺至越南、柬埔寨航線;第二條是番禺至印度尼西亞航線;第三條是番禺至印度、斯里蘭卡航線;第四條是番禺至波斯灣轉羅馬帝國航線。

合浦港口。古代合浦港口所在地應分佈在北部灣沿岸地區。北部灣是在中國廣西南部、廣東雷州半島西部、海南島西岸和越南北部之間的一個海灣。環北部灣地區包括北海、欽州兩市轄區和防城港市的港口區、防城區及東興市等陸地及近海海域,總面積1.7萬平方公里。作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這里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北部灣沿岸地區南向大海,東面是廣東的雷州半島,西面是越南的湄公河沖積平原,地理位置優越。陸地地勢平緩,多以平原和丘陵地形為主,陸地向北凸出,是優良的深水港。這種依山臨海的地形特點造就了北部灣沿岸地區成為優良的深水港,便於古代航船的停靠,裝卸貨物、補充物資和避風,是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必要條件。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