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8)

(三)「我們往哪里去」:中華民族對共同體發展方向的文化導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具備了「民族國家」的合法政治外觀,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族」。盡管中國沒有遵循西方民族國家的話語邏輯和建構範式,但當代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不但具有現代民族國家的公共特質,而且厚植於五千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是現代民族國家與從未斷層的歷史文明的復合體。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認為:「世界上有許多種文明……但中國是唯一的文明國家。中國人視國家為文明的監護者和管理者的化身,其職責是保護統一。中國國家的合法性深藏於中國歷史中,這完全不同於西方人眼中的國家。」(Jacques,p.228)在這樣一個獨特的民族國家話語體系中,中華民族「往哪里去」就成為一個特殊的歷史命題。

作為一個致力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百年大黨,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夢」這個國族夢想實現「我們往哪里去」的價值導引。2012年,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第36頁)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時刻,中國夢的提出無疑具有其深刻內涵:第一,中國夢指明了中華民族前行的價值方向。中國夢實現了國家與民族相結合的時代型構,揭示了中國夢作為國族夢想的價值依托。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對中國社會基層結構的價值重塑,人民大眾第一次成為中華民族文明成果的享有者和國族夢想的追求者。第二,中國夢的實現具有其豐厚的民族土壤。中國夢既承載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生活記憶,又體現了各族人民共同追求的現實利益,因而它指涉著中華民族共同追求的價值願景。第三,中國夢實現了個人與民族、各族群與中華民族的生成性統一,實現了對「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整合。中國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多元族群價值期許的最大公約數,勾勒出中華民族與其內部各民族的價值共意系統。中國夢歸根到底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打通了「民族夢」和「個人夢」的文化互認系統,個人夢與族群夢、個人夢與國族夢在不斷創生中實現多維聯動和同構互塑,持續豐富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旨趣,塑造著「我們往哪里去」的文化願景。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及其構建

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敘事的實踐落腳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本質揭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存在的認識維度,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標識闡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存在的意義維度,這兩重維度只有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認同這一實踐維度中才能得以最終確證。

「認同」的英文詞匯是「identity」,這個詞也表示「身份」之意,延伸義為「同一性」。這幾個語義本質上具有一致性。當identity表示「身份」意涵時,蘊含著外在特征的表達;當identity表示「認同」時,側重於內在文化心理取向的描述。各民族就是在外在身份與內在文化心理的不斷構建中,形成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歸屬,標志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價值同一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敘事的核心在於實現各民族對「共同體」內在的文化認同,進而形成中華民族作為「共同體」的文化聚合力、感召力和實踐力,構築起中華民族共同體價值互認與文明共享的精神家園。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