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勛譯/卡內蒂:論語中的孔夫子(上)

孔子不尚多言,這便是《論語》的份量所在。他怕言多有失。遲疑、思考與說話前的停頓,這就是一切。話說出之後也是如此。在相互隔開的問與答的節奏中,有某種東西提高了它們的價值。他恨詭辯家的伶牙利齒及其不厭其煩的文字遊戲。重要的並不在於迅速的回答所給予對方的打擊,而在於進行尋找回答之責任的思索。

他喜歡保持某些現存的東西並對它們加以解釋。他沒有留下稍微長一些的論述,也許那是違反自然的。

對於統治者來說,他的那些持相反意見的弟子們的口才比他們的學問更有用處。所以,在他們當中,那些靠四出遊說而飛黃騰達的弟子,就不那麽真正合乎他的心意。

孔子給人印像深刻的是他的一事無成。尤其是在他周遊列國時期。也許人們很難接納他,他本來是可以成為卓有成就的大臣留下來的。他蔑視權力,實際情形也是如此。使他感興趣的只是權力的可能性。對他來說,權力永遠不是目的本身,而是一種任務,是對整體的一種責任。這樣一來,他就成了一位否定的大師。他終生矢志不渝。不過他也不是苦行僧,他贊成此生的各種要求,自己也從未真正放棄過這種生活。只有在悲悼死者的時候,他才承認自己有點像禁欲,那是為了更有效地保護死者。

他的從未終結的幸福是學習。他的好古的興趣始終針對著人性的某些東西並服務於人生的秩序。對秩序的偏愛在他身上走得很遠。他的尚禮的性格對他來說成了某些根深蒂固的東西。「席不正不坐。」(鄉黨第十)他對距離有一種嗅覺並賦予它們以良心。

孔子不允許任何人充當工具。他反對專門學問的傾向就與此有關。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征,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國起作用。問題不在於會這會那,而在於什麽都會才是一個人。

但是,這也就強調指出了,人不能只為自己打算。嚴格地說,就是不能把人當成工具來對待。不論人們多麽經常地想到這種思想的社會根源,它本身包含了對商業行為的蔑視,這一點表達得十分清楚。通過研究《論語》,人們會發現這種思想仍然在起作用,即使這種作用肯定不是決定性的。然而,無論如何,這對人們可能會把某些文化的殘餘當作整體看待的東西,具有重要意義。

楷模式的人物,仍然是不謀私利的人。

孔子在致力於勸說那些掌握權柄的執政的王候們時,是很有耐心的。這不能說孔子在向它們獻媚。如果他承認他們的權威,那也只是因為他在他們運用權威時,向他們提出更多的要求。

關於權力的本質,即權力的最核心的東西,他根本沒有泄露任何知識。這方面的知識是由他後來的敵人,法家韓非子提供出來的。很值得注意的是,人類歷史上一切從實際的權力中弄懂一點什麽的思想家都肯定權力。反對權力的思想家,幾乎都沒有深入到它的本質中去。他們如此害怕它,以致於他們不能致力於它的研究。他們擔心自己會被它玷汙,他們的態度含有某些宗教的成份。

只有贊成權力並且樂意做它的謀臣的思想家,才完善了關於權力的學說。怎樣獲得權力並更好地保持它呢?為了保持它需要注意些什麽呢?要打消哪些妨礙行使權力的疑慮呢?

在那些了解權力並賦予權力以積極意義的內行們中,最有意思的人是韓非子。他生活在孔子之後二百五十年。他的研究,對於那些頑固的權力的反對者來說,恰恰是必要的。

孔子的《論語》,是一個人的最古老的、完美的精神肖像,人們會感到它像一部現代的著作。不僅是那裏面包含的一切,而且其中缺少的一切,也都是重要的。

在那裏,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很完美的人,而不是某一個人。那是這樣一個人,他時刻想到自己是一個楷模,並且要借助於它去影響別人。每一個特征都有獨特的意義。在這部著作裏,可以找到許多這樣的記錄。這部書結構鬆散,沒有任何可見的準則,然而,總起來看,它卻顯示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說話打著手勢的、思想著的、呼吸著的、講述著的和沈默著的人,但他首先是一個楷模。

(來源:中國南方藝術)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