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 Chen·洪席耶 2022 最新專書,第一時間導讀(3)

兩個世界,兩種邏輯,之對抗斷裂

凡爾賽花園看似戰勝自然的幾何絕美,完美輝映法國菁英的絕對理性,卻激發了於無意義自然中生存滋養的人民主體意識,發展出人生而平等概念,終引爆了法國大革命。洪席耶特別研究這段關鍵時刻的政治哲學鉅變,一種古典的菁英模式,對抗新起的平等模式,發展出其兩個世界,兩個邏輯,分庭抗禮,相互碰撞的思想模式,而從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到二十一世紀元宇宙時代,人類社會一直身於菁英邏輯和平等邏輯的激烈對抗中。


人類的普世性價值,洪席耶並不懷疑,卻極為尊重,然這位法國思想家認為,人類普世性是複數、多重、相對的,「一個普世性可能掩蓋另一個普世性」,如西方文明價值,從中世紀神聖宗教普世性,過渡到文藝復興以降的人文科學普世性,而西方政治的近代發展,更是菁英價值的歷史普世性,面對平等價值的政治普世性,兩者數百年衝突、於各領域交戰。

西方菁英邏輯世界淵遠流長,如奠定當代民主的古希臘文明,其實奠基於階級意識,尤其在藝術領域中,一葉知秋、一覽無遺-悲劇專屬貴族,表現貴族面對崇高命運的奮鬥;喜劇專屬人民,表現百姓陷於低下現實的可笑。如此古希臘的階級意識,洪席耶稱為「天才的政治哲學」,即是用光鮮漂亮的藝術語言,即確立穩定長久的階級秩序,如此希臘美學以古典主義之名流傳下來(「古典主義」classicisme 之字根即是「階級」classe),建立一個又一個西方強權,如亞歷山大帝國的希臘化,羅馬帝國的希臘傳承,路易十四獨尊古典戲劇,拿破崙獨尊新古典繪畫,直至二十世紀,第三帝國和法西斯帝國都以回歸希臘、羅馬美學作為榮光。

面對看似堅不可破又光鮮亮麗的西方菁英世界,法國大革命可說大破大立,以平等意識,讓菁英邏輯產生「斷裂」(rupture)。若說菁英社會以階級意識崇拜卓越英雄才能,洪席耶認為法國大革命的價值,在於創造平等社會,展現「任何人才能」(capacité de n'importe qui),並深刻影響於藝術作品上。洪席耶為此特別研究十九世紀現實小說和繪畫的蔚然興起。面對拿破崙新古典主義的英雄敘事宰制,受大革命鼓舞的作家、藝術家,突發奇想,開始嘗試以「任何人」為題材創作,如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描繪大千社會、三教九流的91部《人間喜劇》(La Comédie humaine),而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以平凡鄉間一個偷情婦人,寫作《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不僅震驚巴黎菁英文壇,甚至成為社會醜聞,引發敗德訴訟;於繪畫上,馬內(Édouard Manet)以一個生活場景的無名吧女,作為其如維納斯女神般的畫作女主角,以日常點滴取代英雄題材,終成現代美術之濫觴。早在攝影和電影之前,受大革命影響的文學和繪畫,即於熙攘的馬路上,寧靜的鄉村中,展現「任何人才能」。

平等邏輯「斷裂」菁英邏輯,洪席耶在這本 2022 出版著作,更從法國大革命,延伸到 68 學運,直至當代的社會運動,如華爾街佔領行動、法國黃背心運動、阿拉伯之春和香港街頭的民主抗爭。於「資本主義普世性的當代勝出」之下,這些運動都試圖提供「另一個世界」、「另一種邏輯」,在「資本主義絕對化」中,顯現「不相容世界的衝突」,也就是於「不平等世界」和「平等世界」的對抗,以斷裂宰制的邏輯,創造另一種空間與時間。

兩個世界、兩種邏輯的衝突,最後呼應洪席耶終身研究的政治理論-菁英邏輯以一種權力「共識」,以「警察」(la police)維持國家秩序;平等邏輯則讓無權力者展現「歧異」,以「政治」(la politique)產生社會異端。

本文作者Yo Chen 陳潔曜,北藝大電影碩士,巴黎第七大學電影研究博士,研究過程獲兩屆世安美學獎。創作曾獲文化部優良劇本、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劇本獎與自由文學獎,曾入選柏林影展電影新秀營。 現為獨立研究者、自由撰稿者、法文翻譯。(本站[任何引用]需提及研究者、譯者,敬請尊重獨立研究,感謝!2022-01-31 https://vocus.cc)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