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的終結:VR藝術的遊戲性體驗(2)

藝術作為「過程」

作為現代科技前沿的綜合體現,VR藝術是通過人機界面對複雜數據進行可視化操作與交互的一種新的藝術語言形式,它吸引藝術家的重要之處,在於藝術思維與科技工具的密切交融和二者深層滲透所產生的全新的認知體驗。與傳統視窗操作下的新媒體藝術相比,交互性和擴展的人機對話,是VR藝術呈現其獨特優勢的關鍵所在。

從基本概念上說,VR藝術是以新型人機對話為基礎的交互性的藝術形式,其最大優勢在於建構作品與參與者的對話,通過對話揭示意義生成的過程。德國藝術家傑弗里·肖(Jeffrey Shaw)在其裝置作品《知覺之門》中,構造了一個由信息空間、可視化系統形成的宗教場域,該裝置使用荒謬式、超現實式的語匯,以現實世界不可能出現的寫實性,引領觀眾進入了一個無法抗拒的宗教世界,觀眾在觀察作品時,無意識地被引導進行宗教儀式似的動作。

藝術史家愛德華·山肯(Sanken Edward)對該作品進行了這樣的評論:「當觀眾面對著由軟件和計算機界面形成的神像禱告時,這一切充滿了諷刺性和荒謬性,這種隱喻性的虛擬物,通過預先設置好的程序讓觀眾服從於科技力量,同時更嚴肅地思索人類魔力的衍生物——宗教。」


從技術應用的整體視野來看,VR藝術作為真正在現代科技領地付諸行動的藝術,賦予了藝術行為一種新型的技術美學色彩,在眾多VR技術中,由法國愛迪斯通公司研制的虛擬現實軟件Virtools以人性化的界面和超強的整合功能,為藝術家創作VR作品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新的可能性。該技術包括豐富的行為模塊、人工智能模塊、直覺式界面和多個行為模式,這些特殊模式可以幫助藝術家在虛擬世界中實現對周圍環境的信息反饋,具有強大的虛擬現實沈浸效應和體驗功能,交互方式也更接近於人們的自然行為。

藝術家通過該技術,可以采用更為自然的人機交互手段控制作品的形式,塑造出更具沈浸感的藝術環境和現實情況下不能實現的夢想,並賦予創造的過程以新的含義。如具有VR性質的交互裝置系統可以設置觀眾穿越多重感官的交互通道以及穿越裝置的過程,藝術家可以借助軟件和硬件的順暢配合來促進參與者與作品之間的溝通與反饋,創造良好的參與性和可操控性;通過視頻界面進行動作捕捉,儲存訪問者的行為片段,以保持參與者的意識增強性為基礎,同步放映增強效果和重新塑造、處理過的影像;通過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形式,將數字世界和真實世界結合在一起,觀眾可以通過自身動作控制投影的文本,如數據手套可以提供力的反饋,可移動的場景、360度旋轉的球體空間不僅增強了作品的沈浸感,而且可以使觀眾進入作品的內部,甚至操縱它、觀察它的過程以及參與再創造的過程。

VR藝術整個創作、被接受的過程,自始至終表現為藝術家與參與者之間交流與回應的擴展性活動,其生產過程因而是藝術創想、技術制作和觀眾參與再創造的一體化過程,很顯然,這是一種動態的過程,也是一個多元組合的綜合性工程,該過程打破了傳統的一元化行動思維。由於參與者的回應是直接的、現場的,因而作品生成於一種多向度思維,即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反復變幻著思維方式,並且總處在「活動」之中,同時這種活動須在接受者、參與者的干預、指令下展現,而非任何一方獨自完成的活動。

此類作品作為一種語言形式並非最終追求,重要的是其形式引發的過程本身。博思瑪(Brolsma)在《作為體驗的藝術:遭遇活躍的受眾》一文闡述了該過程的意義:「藝術家與受眾的對話方式由此轉向了作為工具與參考系的科學……二者身份正在彼此滲透,受眾解放到合作者、參與者的水平,他們受到上述過程的挑戰,反過來推動了藝術闡釋的進一步發展和藝術思維的多向度交流。」



(主體的終結:VR藝術的遊戲性體驗,Termination of Subject:The Playful Experience of VR Art,作者:李懷驥,創作時間:2010年4月,原載:https://www.etdam.com/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