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Tsai·現在的Maker Space要為誰服務?

Maker Space顧名思義就是Maker(自造者)們聚集的場所,Maker不是特定的身分,甚至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Maker。Maker台灣翻譯成「自造者」,大陸叫做「創客」,無論翻譯如何,最重要是Maker的文化運動,關於Maker的說明可以在中文的維基百科上找到(請按此),而「Maker文化」則可以在原文的Wiki上找到解釋(請按此)。

事實上,在台灣社群中這類的議題已經被討論不下百次,尤其目前Maker Space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竄出,似乎成立Maker Space的初衷已經到了不知為何而戰的地步?我不是台灣任何一個Maker Space的創辦者,但我想以一個產品設計師及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分享我所接觸的經驗及認知。

目前成立Maker Space最具爭議的一點在於「硬體思維」,似乎只要有了硬體設備就是Maker Space的代表,甚至比誰的財力雄厚硬體設備高端,就是令人稱羨的Maker Space。我的認知,某一點的確如此,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工具不是全部,只是實現夢想的「器」,如果以硬體思維延伸的想法,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關於現在的產品設計教育與未來出路》一文,我並不完全否定設備競賽,畢竟愈完善的工具愈可以幫助人們的思想,最終受惠只要是廣大的Maker們。

以台灣目前Maker Space的經營而言,我認為以「教育」及「傳統產業」兩大塊經營為主比較適當。首先我以教育目的為說明,Maker Space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提供了不同專業領域的Maker聚集、交流的場所,這一點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是不太會發生的事情,因此無論是體制內或體制外的教育,我認為都可以利用Maker Space這個空間做為跨域的延伸教育或是交流活動,其次因為新場所及跨域活動的產生,彌補了學校某部分的不足,跨域的新人才由此誕生,這件事也已經在台灣許多活動中開花結果,包含了我們正在進行的自造松(Makathon)活動皆是如此,進而Maker Space的能量及方法,反過來注入到傳統教育環境中,加入了翻轉教育的一環。

另外Maker Space最需要經營的是傳統產業一塊。許多傳統產業已是夕陽產業,有些二代開始接手,不甘於沒落或保持現況,積極想改變,經由Maker文化的幫助,讓這些傳統產業能夠升級、轉型,甚至發展出「軸轉」的第二個春天,在我接下的許多產學合作中,幾乎都是跟傳統產業有關,當然也包括了農漁業,在許多領域中不起眼的小技術、小概念,當移轉到這些傳統產業中執行跨域整合的同時,就會激盪出非常不一樣的火花,這樣的小確幸,哪天說不準也會發展成大確幸。

除此之外,Maker這一波的文化運動能否為台灣產業帶來改變?也值得探討。最近一個經驗讓我更加確信,有一個可行的辦法,可以嘗試。一季之前,我與幾個外國朋友合作一個案子,是關於使用Wifi傳輸烤肉溫度的智能監控裝置,在那段時間我每三天開一次「跨國會議」,時間通常在台灣晚上10點半左右,英國的下午、美國的上午,這樣緊迫的會議都開到台灣晚上12點,最慢隔天我就必須開始設計前一天所討論的內容,或者當天熬夜趕工,就這樣持續了三個月左右,整個產品設計完成,最後登上Kickstarter募資,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募得美金約125萬(台幣三千多萬),由於當初談的條件是我只領取專案制的固定酬勞,所以這三千多萬並沒有我的份(所以我也沒變得富有,不要來找我喔!),但是在這個案子中我得到非常寶貴的經驗,就是如何把一個概念從無到有完整的製作出來(還是透過跨國的溝通),當然這也要歸功於之前在華碩的訓練。過程中我了解到,台灣的優勢是設計、製程及打樣,最終生產可以交由對岸負責,但這之前的「研發過程:保密設計」是可以完全倚靠台灣島內的「西部製造幹線」來完成。

這樣的創業模式,我相信未來在台灣得天獨厚的條件下,會愈來愈盛行,甚至改變傳統教育的行為及產業發展。在設計科系中一向強調的國際競賽,例如if或紅點國際設計獎,過去爭的是獎牌數,但學生畢業後不見得是加分,有時候我開玩笑說:「畢業後拿22k,有if加2,000元,變24k。」聽起來還是有點可憐,但是如果在大學四年,將這一套新型態創業模式RUN兩次,第一次不見得會成功,但可以從中吸取失敗的經驗,第二次再來總會成功,在大學畢業之前靠自己的力量拿到人生中第一個一百萬,或許不多,但得來的創業經驗及百萬創業金或許會比那些獎牌來的有意義許多。

最後,對於台灣的Maker文化我樂觀其成,所有時代的波動都是「漸變式」的發生,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及沈澱。既然是文化,我認為台灣目前缺乏的還是人文的建立,人文也是急不得的一件事,擁有人文的涵養就會擁有團結、自信與智慧,也希望台灣的Maker們能夠愈來愈團結、自信與智慧。

(收藏自Victor Tsai
2015年10月27日 部落格)

Views: 10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