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人從小性子急坐不定,不論工作、說話、進食,都忠實地反映了我的性格。

這樣性格的我,不太好吃如湯面、粥等需要耐心品嘗的熱食;就連吃灌湯餃也常因為急性子而燙麻了舌頭。

在我的美食記憶食譜中,著實不容易搜索出哪些粥湯類的美食,童年記憶中的豬腸粥是例外。對,不是豬雜粥,而是豬腸粥,就只有炸豬腸的豬腸粥。

小時候口中的吉打,即是亞羅士打,對小鎮長大的我,是一個歡樂的地方。到“吉打"去,意味著是旅行遊玩,雖然距離僅50公里,也令人興奮向往。記憶深刻的豬腸粥,是一個美好旅程的完美句點。

(Photo Appreciation: Fish Porridge by Amy Ling, http://www.facebook.com/amylkx)

亞羅士打的大觀戲院,現在應該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了。

戲院旁的一家咖啡店,夜市賣粥的檔口,就是我這些年來,對好吃的粥保存著最完整的唯一記憶。

直至今天,邊寫邊回憶,那咖啡店的石桌,那檔口上挂著的豬腸,還可以立刻浮出腦海。

這裡的豬腸粥特別好吃嗎?那時候年紀小,又不是甚麼美食家,怎吃得出甚麼好甚麼壞?

但就不曾忘記那個味道。粥沒甚麼特別,豬腸是炸過的,像脆餅那樣咬下去咯叻咯叻,味道甜甜的,應該是稍稍用糖腌漬過才下鍋油炸的。

一碗粥端上來,習慣重口味,喜歡加多多胡椒粉,老是給母親罵。

小時候不改這個習慣,到了年紀越來越大後,吃粥才不加胡椒,只吃粥的原味。這檔口有賣其他材料的粥,但就是我的粥,每一次都一定甚麼不加,只要豬腸。

粥上鋪滿香脆的炸豬腸,等不及熱粥,必先把幾塊炸豬腸往口裡送。用力咬兩口,滿口油香味在口中,才願意將粥和材料攪拌在一起,正式開餐。

給熱粥泡過的炸豬腸,口感又不太一樣了。還保留一點點香脆,但稍為軟化後的豬腸,那韌性就增加了嚼勁,甜甜香香的味道混合在粥中,這種感覺,是每一次出外的期待。

吃粥的時候,我總是不舍得將那好吃的豬腸吃完,一再努力的攪拌,讓油香混入粥內,就算不咬一口豬腸,也都可以吃到那口香味。快見碗底的時候,留下兩三片,才又心滿意足地享受那最後的快感。

晚上大觀戲院旁吃粥,是最後一站。

吃了熱騰騰的粥,暖和的肚子,帶著余香的口腔,小孩總是在回途中的車上睡著,這也許對大人而言微不足道的美食,就是在每一次進入夢鄉前,保留最好的圖像,深深烙印在小孩的記憶中。

(2012-09-20 星洲日報/星雲 - 活力副刊)

Views: 2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