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芳: 砂拉越詩巫老戲院(1)


下一篇:朱美芳: 砂拉越詩巫老戲院(2)

“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幅对联似是道尽了戏院对众生角色的演绎。

而人们购券入场看一戏,只为追求“金戈铁马入梦来”的梦想,或追崇“独臂刀”的豪侠风范,或编织“彩云伴海鸥”式回肠荡气的爱情。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跨越至廿一世纪,逾一甲子的岁月变迁,黑白画面从屏幕上消失,而新科技的大量运用替代了刻板的剧情,却仍难阻人们追捧电影的热情。

当年人们普遍从电影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而电影也充实、丰富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张瑞兴这么说。

上个世纪放映的电影故事,尽管或已从老前辈的记忆中逐渐流失,惟那些年代对电影的激情与对一众影星的喜爱,迄今仍能透过零星的口述,让当时的情景与风貌得以重现。

电脑科技虽然赋予电影新的生命,让电影的呈现手法变得丰富且多元化,并重新点燃了新生代对电影的热情,但它似乎也无情地攫夺了老一辈对旧电影的那一股执著与情愫。

而今许多传统老戏院,亦随著时光的流逝,落莫地走入了历史的长河中,让人每每思及,即产生无限唏嘘之情。 诗巫许多老戏院,如丽士、丽都、皇宫、京华与人民戏院等。

邱乃祯医生兴建的国泰戏院,是诗巫有史以来的首间戏院,五十年代被邵氏兄弟收购後改名为丽都戏院。

虽然老一辈至今仍津津乐道,惟一幕又一幕难忘的往事陆续被忆起,却也难再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尽管如此,透过有限资源的汇集,我们深切期盼那一份怀旧的激情得以持续燃烧,在中老生代的记忆里发光、发热,并让新生代更了解父执辈那些年的生活风貌,以及对老戏院的共同回忆,进而珍惜、感怀每一段匆匆流逝的岁月故事!

诗巫戏院于四十年代开始出现,当时一位邱乃祯医生在打铁街兴建了首间戏院,并命名为国泰戏院。

丽都戏院是许多中老生代昔日美好回忆的一部份。

丽都戏院的旧址,如今己开发为丽都酒店。

这间国泰戏院在五十年代被邵氏兄弟公司收购,并改名为丽都戏院。

四十年代末,来自古晋的丹斯里陈河遵於兰彬街兴建了REX戏院,即诗巫颇富盛名的丽士戏院。

五十年代初期,陈河遵以廿二万元的价格,将丽士戏院售予乐斯企业公司(Rex Enterprise)。 而皇宫戏院则於五十年代初在机工街兴建,加入本地电影放映行业。

之後,国泰机构於五十年代末在兰彬街设立了一座戏院,并命名为国泰戏院。 至于黄乃裳街的京华戏院及拉让花园的人民戏院,先後在七十年代兴建,而新珠安的丽宫戏院则迟至八十年代才建竣。

1963年,丽士戏院同场献映电影《闹开封》及《王茂生进酒》,“戏纸” 上有剧情简介、演员阵容与剧照等。

另外,诗巫目前经营得最理想的京都戏院,则在七十年代中期,即砂拉越大厦兴建之后才开设,并在电影放映行业中一枝独秀。

这间戏院曾两度遭祝融光顾,惟业主过后均予以重建,才使诗巫的影视业得以延续下去。

令人不胜唏嘘的是,陪同诗巫人民走过戏院文化岁月的丽都戏院(前身为国泰戏院)则在七十年代末蒙受火劫,重建之后未持续经营戏院。

该址曾经一度是马婆金融的所在地,目前已成为一所经济型旅馆,并沿用相同的名称,即丽都酒店。

1976年,张瑞兴於当时的京华戏院观赏电影《虎妻》。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受到影音光碟的冲击,诗巫的戏院陆续拉下帷幕。而京都戏院也为了迎合时代的需求,现今改为影音电影院。

此外,位於兰彬街的国泰戏院停业後,如今二楼部份空间辟为星际影院,并成为诗巫另一间可以让民众观赏大屏幕电影的小型戏院。

而余下的空间则充作商业用途。至于丽士戏院、皇宫戏院、京华戏院、人民戏院及丽宫戏院,现今则已变身为商场。

诗巫的老戏院,彷佛最终只能存在於老一辈的记忆中,年代虽或遥远,回忆却是历久弥新......

堪称“标准戏迷”的张瑞兴,在受访时兴致勃勃地说,自己的“戏龄”已逾45年,如今仍一如往昔,对电影情有独钟。

随著电影事业的衰退与式微, 如今拉让花园人民戏院己空置,只余下底楼的店面仍在营运

他说,六十年代因为父亲在皇宫戏院楼下的乐园经营菜馆,且他自7、8岁开始即在咖啡店打工,故而迷上了看戏。

“当时我常趁著咖啡店生意较冷清的时段到戏院外,央求看戏的叔叔、伯伯们带我入内,或拉著他们的裤管偷偷溜进去。

因为在那个年代,成人只要购买一张票,即可免付费带一位小孩到戏院看戏。” 张瑞兴强调,那是娱乐活动贫乏的年代,大家都一股劲儿往麻将馆和戏院跑。

“犹记得当年木箱式的收音机,夜里9点过後即未播放任何节目,而傍晚5点过後均为英语时段,本地家庭一般都听不懂。”

他忆述,1975年开始有黑白萤幕电视机,而彩色电视机则在八十年代过後,才逐渐入驻本地家庭。

位於兰彬街的国泰戏院停业後,如今二楼部份空间辟为星际影院,让本地民众得以观赏电影,而余下的空间则充作商业用途。

“当时戏院都在晚上7时与9时各别放映一场戏,半夜场则在11时或11时半开始,恰恰满足了人们在工余饭後的夜晚时分的娱乐需求。”

“1966年黄婉秋主演的《刘三姐》上映时,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皇宫戏院也每场爆满。

9岁的我前後看了10多次,初时虽不甚明白剧情内容,惟一旦了解後即深深被吸引,故最近卫星电视再次播放这部经典电影时,我仍怀旧地重看了一遍。”

他透露,当年《刘三姐》在皇宫戏院上映一阵子後,因该院管理层不支持激进的左派份子而遭恶整,将口香糖沾黏在戏院座椅上。

毫不知情的女生在散场欲离开时,才发觉长发被黏牢,无奈之余只得剪断,从此看《刘三姐》的观众锐减。

“六十年代,本地放映的多为黑白粤语电影,和石坚、冯宝宝等人主演的古装片。

过後武侠片如《天外飞剪》等十分受欢迎,尤其七十年代功夫明星李小龙崛起时,观众每每在精彩镜头出现时欢呼、鼓掌,情绪十分高昂。”

黄乃裳路的京华戏院如今己变身为商场。

另外,他说,戏院也会到处派发当晚上映的电影宣传单,简单介绍电影情节、演员、导演等,也少不了剧照。当时人们不知如何称谓这种宣传单,只管叫它“戏纸”。

这些戏纸通常采用A4大小、纸质粗糙的纸张印刷,色泽效果很差。 每当周末假日,张瑞兴说,戏院就会增派人员到郊区派戏纸,而当时人们也以收集戏纸为乐。

“倘若收集一些戏纸,偶尔闲来翻阅,有剧情简介、有剧照,还有个人喜爱的明星,在那个电视、影音光碟、电脑都未面市的年代,这无疑是最佳的娱乐途径。”

至於供放映电影的大胶卷,他描述,无论是黑白抑或彩色电影,一般皆分为4个底片胶卷,故印象中在人们专注看戏时,偶尔会有中途停顿的情况出现。

除了前排5角钱的普通位,张瑞兴指称,中间的座位每张票价1.10元,而楼上座位的票价最昂贵,每张1.60元。

“以前看戏坐在楼上的,都是些有钱的大老板呢!”

此外,一些放映了好些日子且较少人观赏的电影,为了吸引观众,偶尔戏院会将两部戏一起播映,只收取1张戏票的价格。

“至今还清楚记得,1982年的农历年初一,我与太太抱著小孩坐巴士到人民戏,从上午10时至傍晚6时,连续看了好几部电影咧!”

“除了播映电影片以外,其实过去本地戏院也经常举行一些文娱表演晚会,或是义演活动,且一般均带有政治色彩。”

他强调,可以这么说,当年人们普遍从电影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而电影也充实、丰富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即便走过逾半个世纪的岁月,每每想起那段看戏的日子,依旧叫人怀念不已......

(朱美芳《流水年华》系列四) 

Views: 45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