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枸杞子的故事

在宋朝時代,傳說某日有位在朝使者奉命離京赴銀川等地辦事,在途中見一位嬌柔婀娜,滿頭青絲年約十六、七歲的姑娘。

她手執竹竿,口裏嘀咕嘮叨著在追打一個白髮蒼蒼、弓腰駝背80-90歲的老頭。

老頭前躲後藏很是可憐。

使者見狀便下馬擋住那姑娘責問:

“此老者是你何人,你應尊敬老人,為何如此對待他?”

(Feature Photo: Organic Dried Goji Berries by Brent Hofacker, http://www.brenthofacker.com/

那姑娘回答:“這人是我的曾孫兒。”

使者驚道:“那你為何要打他呢?”

答曰:“家有良藥他不肯服食,年紀輕輕就這樣老態龍鐘的,頭髮也白了,牙齒也掉光了,就因為這個……。所以我才要教訓他。”

使者好奇的問道:“你今年多少歲了?”姑娘應聲說:“我今年已有372歲了!”

使者聽後更 加驚異:忙問:“你是用什麽方法得到高壽的呢?”

姑娘說:“我沒有什麽神秘方法,只是常年服用了一種叫枸杞子的藥,據說可以使人與天地齊壽。”

使者聽罷, 急忙記錄了下來,並稱為神仙服枸杞法。

(收藏自醫聖堂博客, http://yangyulin001.blog.hexun.com.tw/48930540_d.html

Views: 319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6, 2017 at 4:31pm

生薑

上古時代的一處森林裡,有一個背著布袋的男人,額角滴下斗大的汗水,剛才吞下的菇蕈,似乎正在發揮毒性,使他腹痛如絞。

為了幫部落子民找出可用的草藥,他只能以身犯險,即使曾經一週內中過七十二毒,仍堅持日嘗百草。不過這朵菇蕈的毒性似乎不可小覷,他突然覺得,或許自己將命喪於此也說不定。

他拖著沉重的身體,挨著一棵大樹緩緩坐下,腹中刀割般的痛苦,讓他不一會兒就失去意識了。

等他悠悠醒來,發現自己倒臥在地。他嗅聞到一股香氣,定睛一看,發現身邊有一叢尖葉子的草,香氣濃郁。他猜想自己還能活著,或許和它有關,於是順手拔了一小撮,湊在鼻前深深的吸嗅。

這些草散發出一種馨甜的香氣,底韻則透著一股清涼的辛辣味,竟減輕了他頭痛頭暈的不適。他又好奇的掘出根來,放在嘴裡嚼。熱辣感伴隨汁液在口中漫開,連身體都跟著微微發熱。沒多久,肚子裡翻騰得厲害,在泄瀉之後,他知道自己終於脫離險境。

為了感念這些無名草的救命之恩,他用自己的姓氏「姜」,來為它命名「生姜」。據說,這就是神農氏發現「薑」的由來。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June 9, 2016 at 10:00am

三七(田七)


很久以前,有兄弟倆,哥哥繼承家傳,行醫看病且種植藥材,弟弟則遊手好閑不務正業。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竅出血。

哥哥得知後,急忙刨了一棵草藥煎湯給弟弟服下。弟弟連服幾劑後,霍然痊愈。

他問哥哥用的什麽藥,哥哥告訴它是祖傳的止血草藥。後來他向哥哥要了一些草藥小苗栽在自家園子裏,第二年,這棵草藥已長得枝繁葉茂。

說來也巧,鄰村有家財主,財主的兒子也得了出血病,吃什麽藥也不管用,眼看就快死了,打聽到弟弟患過類似的病,吃了一種草藥治好的,便到弟弟家尋醫問藥。

弟弟聽說後,就把種在自家園子裏的那棵草藥挖出來,給財主的兒子煎湯喝了,幾劑之後,不但沒治好病,人還死了。

財主像瘋 了一樣,告到縣官那裏,弟弟被抓了起來。

哥哥得知後,急忙前去申訴,告訴縣官,這並不是弟弟的過錯,弟弟給財主兒子用的確實是止血草藥熬的湯,只不過這種草藥才生長了一年,還沒有藥性,要長到三到七年時藥力才最強。

這件事轟動了十鄉百里,漸傳漸廣,人們也知道了這種草藥的采挖時間。

後來,人們就給這種草藥 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長三至七年的藥效最佳。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June 9, 2016 at 9:54am

杜仲

很多年以前,洞庭湖貨運主要靠小木船運輸,船上拉纖的纖夫由於成年累月低頭彎腰拉纖,以致積勞成疾,他們十有八九患上了腰疼痛的頑症。有一位青年纖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藥能解除纖夫們的疾苦。

為了實現這一願望,他告別了父母,離家上山采藥。一路上他走過了潺潺溪流,也走過了荊棘叢生的陡坡。有一天,他在山坡上 遇到一位采藥老翁,於是滿心喜悅地走上前拜見,可老翁連頭也不回就走了。

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離家二十一天了,老母所備的口糧已吃光,可至今重任渺茫, 於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並訴說了纖夫們的疾苦。

老翁感動淚下,趕忙從藥簍中掏出一塊能治腰膝疼痛的樹皮遞給杜仲,指著對面高山叮囑杜仲:“山高坡陡,采藥時可要小心性命!”杜仲連連道謝,拜別了老翁,沿山間險道攀登而去。

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聽說杜仲要上山頂采藥,連忙勸阻:“孩子,想必你家還有老小,此山巔天鵝也難以飛過,猿猴也為攀緣發愁,此去兇多吉少啊……”

杜仲一心要為同伴解除病痛,毫無動搖,他艱辛地爬到半山腰時,只聽得烏鴉悲嚎,雌鷹對著雄鷹哀啼,好像在勸其快回。

杜仲身臨此境,真是心慌眼花,肚子也餓得咕咕作響,突然一個倒栽翻滾在山間,萬幸身子懸掛在一根大樹枝上。

過了一會,他清醒過來,發現身邊正是他要的那種樹,於是拼命地采集。但畢竟精疲力竭,又昏倒在懸崖,最後被山水衝入飄渺的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的纖夫們聽到這一噩耗,立即尋找,找了多日,終於在洞庭湖畔一山間樹林中找到了杜仲的屍體,他手上還緊緊抱著一捆采集的樹皮,纖夫們含著淚水,吃完了他采集的樹皮,果真,腰膝痛全好了。

為了紀念杜仲,人們從此將樹皮正式命名為杜仲。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22, 2015 at 8:33am

當歸

古時候,有個青年名叫王福,勤勞善良,靠采藥與母親相依為生。離他家幾百裏外有座高山,據說山上長有很多神奇的藥草,由於山高路險,加上毒蛇猛獸橫行,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去了也是無回。王福很想去探個究竟。他想自己身強力壯,應該無所畏懼。

當他征求母親意見時,其母想挽留兒子,不便直說,就建議他娶了親,成了家再走。王福遵照母親意思,擇期成家。成家後,仍念念不忘進山之事。

最後終於有一天,他對泣不成聲依依不舍的妻子 說:“我若三年不歸,你可另嫁他人。”次日,毅然出門上山去了。

母親日盼夜望,轉眼三年過去了,仍不見兒子回來,估計必死無疑。王母通情達理,遵照兒子的 托咐,勸媳婦改嫁。

誰知媳婦改嫁不到半月,王福竟滿載名貴藥材而歸。他見妻子改嫁,後悔不已。見面時,他指著藥材說:“原來打算賣掉藥材,給你置衣物首 飾。如今你既已改嫁,就把這些藥材送給你吧。”兩人抱頭痛哭。

新婦悲痛感傷,憂郁成疾,月事不調,骨瘦如柴。她拿起王福帶回的藥材,生啖活吞,企望中毒, 了卻此生。誰知吃了以後,她反而月經通調,日益康復。後人便取唐詩中“正當歸時又不歸”中的“當歸”兩字,做了此藥名稱。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22, 2015 at 8:07am

人參

很久以前,相傳在山青水秀、風光旖旎的魯東南沂蒙山區的蒙山上,生長著許多人參。其中兩棵活了上千年有了靈性,變成了人參娃娃,夜晚經常在山中玩耍。

睛朗的月夜,有人在山上見過他倆的身影——一男一女,白生生、胖乎乎的,腰裏圍著耀目的紅兜兜,蹦蹦跳跳,十分可愛。

有一天,遠處來化緣的一位黑心和尚得知此事,便想抓到人參娃娃,於是就騎著一頭毛驢,帶著清風、明月兩個小和尚來到蒙山 上,建了一座不大的寺,起名叫明寺。他來後無心念經,白天睡覺,夜晚在山上東遊西逛到處尋找。這兩個小和尚白天為他砍柴、做飯、割草、餵驢,晚上舂米到 深夜,吃剩飯、穿破衣,還經常挨打受罵。

有天晚上,黑心和尚又外出尋找去了,清風、明月正在舂米,只見門外站著一男一女、兩個圍著紅兜兜的白胖娃娃,他倆怯生生 地說:“我倆幫你們舂米好嗎?”清風、明月正愁舂不完呢,就答應了,他們四人一會就把稻谷舂完了。從此以後,每當黑心和尚外出的夜晚,倆娃娃就來幫忙幹活,然後一塊玩耍,有說有笑,快活極了。

有天夜晚,黑心和尚回來特別早,發現了人參娃娃在屋裏玩耍,就輕輕地推開門,貓腰去抓,但人參娃娃立刻不見了。黑心和尚 眼睛賊溜溜地轉了幾轉,對清風、明月說:“我給你倆每人一根帶著一綹紅線的針,等胖娃娃再來的時候,偷偷把針別到他們的紅兜兜上,松開線,到時候,你倆就 可以常跟他們玩了。”清風、明月信以為真,高興了大半夜。又到了晚上,兩個胖娃娃來了,他倆留著胖娃娃玩了一會,依照吩咐別了針,松了線。

第二天早晨,黑心和尚早早起來,順著彎彎曲曲的紅線向前尋去,直到傍晚才在大山樹叢深處挖出人參娃娃。黑心和尚暗自高興:“嘿嘿,我就要脫胎換骨立地成仙了……”

他悄悄來到廚房,把人參娃娃放到鍋裏,搬來一塊大石頭壓在鍋蓋上。叫來清風、明月說:“你倆只管燒火,不許打開,否則就要你倆的小命。”說完就沐浴更衣去了。

清風、明月剛點著了火,忽然一股異香從鍋裏飄出來,就聽裏面喊:“救救我們。”他倆互相看了一眼,壯著膽子掀掉石塊打開 鍋蓋一看:“啊?是那倆個胖娃娃。”清風、明月知道上了當,他倆不顧一切把兩個好朋友抱出來,讓他們從後院逃走了。臨走時,倆娃娃感激地塞給每人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果,並告訴他們:“遇到危險,把它放到嘴裏”,身子一閃不見了。

一會,黑心和尚回來,發現清風明月放走了參娃娃,就拿著荊條去抽他倆。清風、明月趕緊把小山果含到口裏,只覺渾身發輕, 雙腳離地。他們趕忙抓住拴在桂樹上的毛驢韁繩,沒想到毛驢和桂樹也拔地而起,向天上升去,樹根上夾帶的石塊、泥土落下來,正巧砸到黑心和尚的頭上,頓時他 腦漿塗地,一命嗚乎了。

清風、明月升到九重天上,被王母娘娘派給萬壽山五莊觀的鎮元子仙人,做了看守“人參果”的仙童;那頭毛驢在天上東遊西逛,正巧被張果老碰上,收留當了坐騎;那棵桂樹被月宮裏的嫦娥攔住,栽到了月宮門前。睛朗的月夜,我們還能看到月亮上桂樹的影子呢!

逃出虎口的人參娃娃,不願繼續在蒙山上久住,便帶著他們的家族,離開了沂蒙山區,遷到我國東北大森林,在那裏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17, 2015 at 8:52am

知母

從前有個孤寡老太婆,無兒無女,年輕時靠挖藥為生。因她不圖錢財,把采來的藥草都送給了有病的窮人,所以年老了卻毫無積蓄。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塊心病就是自己的認藥本事無人可傳,想來想去,她決定沿街討飯,希望能遇上個可靠的後生,認作乾兒子,了卻自己的心病。

一天,老人討飯來到一片村落,向圍觀的眾人訴說了自己的心事。一時間,討飯老太要認乾兒子傳授采藥本事的消息便傳開了。 不久,有一個富家公子找到了她。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盤:“學會了認藥治病,豈不多條巴結官宦的路子。”

於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裏,好衣好飯伺候著。但過了十 幾天,卻一直不見老太婆提藥草之事,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聲“媽”,問起傳藥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幾年再說吧。”這下子把公子氣得暴跳如雷,他叫囂起來:“白養你幾年,你想騙吃騙喝呀,滾你的吧!”老人也不慍怒,冷笑一聲,換上自己的破衣裳,離開了公子的家門。

她又開始沿街討飯。沒多久,又有個商人找到他,願認她當乾媽。這商人心裏盤算的是賣藥材,賺大錢。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過了一個多月,仍不見老人談傳藥之事,心裏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樣,把老人趕出了家門。

一晃兩年過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討,說著心事,竟被很多人當成瘋子、騙子。這年冬天,她蹣跚著來到一個偏遠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門外。

響聲驚動了這家的主人。主人是個年輕樵夫,他把老太婆攙進屋裏,噓寒問暖,得知老人餓著肚子,急忙讓妻子做了飯菜端上。 老人吃過飯就要走,兩口子攔住了:“這大冷的天,您上哪兒去呀?”當老人說還要去討飯時,善良的兩口子十分同情,勸她說:“您這把年紀了,討飯多不容易, 要是不嫌我們窮,就在這兒住下吧!”老人遲疑了一下,最後點了點頭。

日子過得挺快,轉眼春暖花開。一天,老人試探著說:“老這樣住你家我心裏過意不去,還是讓我走吧。”樵夫急了:“您老沒 兒女,我們又沒了老人,咱們湊成一家子過日子,我們認您當媽,這不挺好嗎?”老人落淚了,終於道出了詳情。而樵夫夫婦卻沒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圖啥報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從此,樵夫夫婦忙著活計,很孝順老人,老人就這樣過了3年多的幸福時光,到了80歲的高齡。

這年夏天,她突然對樵夫說:“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樵夫不明就裏,但還是愉快地答應了老人。他背著老人上坡下 溝,跑東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還不時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終很開心。當他們來到一片野草叢生的山坡時,老人下地,坐在一塊石頭上,指著一叢線型葉子、開有白中帶紫條紋狀花朵的野草說:“把它的根挖來。”

樵夫挖出一截黃褐色的草根問:“媽,這是什麽?”老人說:“這是一種藥草,能治肺熱咳嗽、身虛發燒之類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為什麽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認藥麽?”樵夫想了想說:“媽是想找個老實厚道的人傳他認藥,怕居心不良的人拿這本事去發財,去坑害百姓!”老太婆點了點頭:“孩子,你真懂得媽的心思。這種藥還沒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

後來,老太婆又教樵夫認識了許多種藥草。老人故去後,樵夫改行采藥,但他一直牢記老人的話,真心實意為窮人送藥治病。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17, 2015 at 8:44am

銀杏

很早以前,筆架山下住著兩戶人家,紅豆、白果兩小無猜,親如兄妹,常在一起玩耍。白果10歲那年,媽媽染上了地方病,地 方病是頑癥,不管怎樣吃藥,最多只能活一年。

傳說昆侖山中的一種藥果才能治好這種地方病。因為路遠難行,去采藥的人一般是有去無回。白果的爸爸不畏觀險, 打算去昆侖山為妻子采藥,只是苦於白果與病妻無人照顧。

紅豆一家人知道了,忙到鄰居看望病人,商量采藥的事。紅豆的爸爸說:“我去采藥吧。”白果的爸爸不 同意。紅豆的媽媽說:“煙火鄰居,分個什麽你我呢?再說魚幫水,水幫魚是做人的本分。”

半年過去了,不見紅豆的爸爸采藥歸來。等啊等,一年過去了,還是不 見采藥的人回來。白果的媽媽等不及病死了。紅豆的爸爸也永遠回不來了,因為在采藥的路上攀懸崖時摔死了。

白果失去了媽媽,紅豆失去了爸爸,兩家人相依為 命,苦熬了多少年,才慢慢地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掙脫出來,山衝裏偶爾回蕩起兩家人的笑聲。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紅豆十八歲那年,媽媽也染上了該死的地方病。求醫拜佛無效,紅豆決定去昆侖山尋找藥果,把媽媽托給了白果照顧。采藥路上,紅豆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到達了昆侖山。

紅豆的孝心感動了山神,山神 遞給紅豆一顆藥果說:“此乃天地之靈根所結,天機不可泄露。此果只能給你的媽媽吃,他人吃了,你會立刻變成啞巴畜牲。切記!切記!”

紅豆接了藥果,給山神 磕了幾個響頭。媽媽的病有救了,欣喜若狂,日夜兼程往回趕。

話分兩頭說,自紅豆離家後,白果像親生女兒一樣服侍紅豆的媽媽。端茶遞水,倒屎倒尿。紅豆的媽媽過意不去,對白果說:“孩子,不要管我了,這病會傳染的。”白果說:“我的媽媽死得早,是您一手把我摸大的,你比親媽還親,世上哪有知恩不報的呢?”


不久,白果果然染上了地方病。紅豆一回到家裏,就把藥果往媽媽嘴裏餵。媽媽扯氣不來地問:“采了幾顆藥果?”當媽媽得知只有一顆藥果時,準備吃藥張開的嘴巴又閉上了。媽媽深情地望著紅豆、白果,在心裏拿定了主意,輕輕地對白果說:“快去地裏把你爸爸叫回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支走了白果,媽媽對紅豆說:“白果服侍我染上了這該死的地方病,她年紀小,藥果就給她吃吧,媽老了,身體不行了。”

紅豆跪在媽媽的床前,邊哭邊說:“您先吃吧,媽媽,我明天再去昆侖山為白果采藥。”媽媽一邊用顫抖的手為兒子擦著淚水,一邊說:“記住媽媽的話,孩子,做人一 定要多為他人著想。好吧,先把藥果放在床頭,待會媽再吃,現在我要上茅房,你快去叫白果過來幫忙吧。”

紅豆信以為真,照媽媽的吩咐去了。媽媽不願看到白果 有什麽不測,也不願兒子再去昆侖山冒險。只有采取果斷措施,白果才會吃下藥果,兒子才不會再去昆侖山。

待紅豆、白果雙雙跑回家時,媽媽用自己的褲帶已經在床頭架上吊死了。安葬了媽媽,紅豆把藥果送給了白果。白果不知事出有因,吞下了藥果,藥到病除,精神百倍。

待她正要感謝紅豆時,卻見紅豆很快變成了一只比狗小比貓大的黑油油的動物。這動物就是後來被人們尊為山神的白猸子。

白果從驚鄂中醒來,明白了一切,放聲痛哭:“紅豆哥啊,你爸爸為我母親采藥死在了去昆侖山的路上,你媽媽為了讓藥給我吊死了,你為了治好我的病又變成了動物。天啊,我該怎以辦啊?”

白果冷靜下來,她想這一切都歸罪那可惡的地方病。地方病害得無數人家破人亡。既然這藥果可以治好地方病,為什麽不讓它在家鄉生根結果呢?那樣不就徹底解決了地方病帶給鄉親們的痛苦嗎?只可惜藥果我已經吞下了,要想不讓它變質,只有迅速地死去。怎麽辦?紅豆哥一家三口為了媽媽和我都付出了生命,我為什麽不能為家鄉人民世世代代擺脫地方病的折磨而去死呢!於是留下遺書,懸梁自盡了。

按照白果遺書的要求,不用棺材迅速把她埋在山腳下土質疏松的地方。很快埋白果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樹苗。後來樹長大了,結出的果子是地方病的克星,鄉親們采摘方便,不再受地方病的折磨了。

為了紀念白果姑娘,鄉親們就把這藥果叫做白果。紅豆、白果為了他人變成了動物和植物,但她們仍通人性。白猸子依戀白果樹,一年四季守護在白果樹周圍。白果樹從未忘記自身悲壯的由來,那綠色的花朵,花中的淚滴,是對紅豆哥和那些為了他人而犧牲的人們永遠的悼念。

銀杏有毒,不宜多吃。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16, 2015 at 8:51am

半夏

傳說:石羊場有個叫李富安的鄉民,想多子多富,賢妻已為其生了七個兒女,都想還生。48歲那年的夏天中間生下了第八個小 孩,因是夏天過半,李富安給她取名為李半夏,家人都叫她半夏。李半夏生來身小體瘦,苗條如柳,半夏長到10歲時,個子還是很小,但很乖。

因家裏人多地少, 難以維持生活,這時,李富安就把半夏送到相蓋山寺內誦經,半夏到相蓋山後,一心想普度眾生,修煉成佛,擺脫人間的痛苦,經多年的苦修煉都沒有成仙得佛,她都失去了信心。

一天晚上。佛祖給她送來一個夢“你要繼續修煉,佛門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為根本,你雖然修煉了多年,但沒有為天下眾生消除苦難,所以不能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半夏姑娘就按佛祖的旨意。在普州城掛起了“起死回生”的擡簾,擺起了藥攤,給百姓治病。

男人們看見藥攤旁站著一位十分美麗,面帶笑容的姑娘都不好意思去找她治病,一位從鄉下進城的老太太因無錢看病,看到這位面善的姑娘就上前去問道,“姑娘,我沒有錢治病,你若是能治好我的病,我就一輩當你的下人,服待你一輩子”,姑娘聽後,摸著她手說:“大娘,你病得不輕呀,我會治好你的病,並分文不收。”

姑娘邊說邊為其包藥,藥包好後,和藹可親愛地說道:“大娘,你把這藥拿回去煎來吃了,病一定會好的”。老太太感激不盡接 過藥包,回到家裏就把藥煎來喝了一次,第二天早上又喝了一次,到子中午老太太感覺沒有什麽病了。

隨後她逢人就說:“街上有一位年輕的神醫,治好了多年沒治 好的老毛病”。果真大家仔細一看,老太太病了很多年,都沒有那個醫生治好她的病,現在一下子臉色紅潤,說話很有精神,病容全消失了。些事一傳十,十傳百, 很快姑娘治病的名聲就傳遍整個普州,百姓們有的攜兒帶女,有的柱拐杖來找她治病,她不分白天黑夜,隨喊隨到,到病人家中治病,真是藥到病除。在整個普州傳 為神醫。

有一天,半夏姑娘來到石羊場為百姓治病,當她看見了七八個病人,開了七八個藥方,包了七八包藥,累得她腰也直不起來了, 突然來一位小夥子對他說:“我是天上的六甲神,因你為百姓消災治病,功德非常圓滿,奉玉大帝旨意,召你上天入仙班,命你明日大陽出山時,到相蓋山華嚴洞排班聽封”,六甲神又悄悄地對他說:“可能是半夏仙”。然後,就踏上一朵蓮花走進了祥雲。半夏姑娘聽後,腰也直起了,十分興奮。心想,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 了。

第二天,她早早收拾好了行裝,準備奔向華嚴洞,待日出後上天賜封,當她正夏出門時,急促的敲門聲,使她不覺一驚,開門一 看,原來是一位壯漢抱著一個面色蒼白,生命垂危的小孩,壯漢急得滿頭是汗,哀求半夏一定救好這個孩子,因為他是我家的獨苗。半夏姑娘一揮小孩的脈,病得不 輕,但他心慌,不知如何下藥治。

不過她還是盡力克制上天的心情,尋問病情,分析病理。仔細觀察,琢磨。為小孩煎藥,餵下後不見好轉。眼看上天的時間就快到 了,半夏姑娘對壯漢說:“藥已服下,我有點事出去,回來再救小孩”。壯漢見半夏姑娘要走就撲通一下跪下,哀求半夏姑娘一定要把小孩治好才走。半夏姑娘很為難,正在這時,小孩口吐白沫,眼睛發直,臉色雪白,半夏姑娘急忙進行搶救,已把聽封的事忘得一乾二凈。

等小孩蘇醒過來後,她聽封的時間早已過去了,半夏姑娘還是去了華嚴洞,但什麽動靜都沒有了,半夏姑娘就這樣失去了上天的機會,從此,她再也不想上天成仙行道的事了,就一心一意地為普州和天下窮苦人治病,因她治病救人,常年奔波,勞累,不幸積勞成疾,便離開了人世,人們就把她埋地一塊大土中間。

不久,她的墳和這塊土裏都長出了許多綠油油小苗來。過了一段時間這塊地的主人,耕地種莊稼時發現苗苗下面結有一顆珠子大 小的東西,可能是半夏姑娘變的,不如拿來作藥用,他就送了幾顆給鄰居一位有病人吃了,效果很好,病情真的減輕了,此事傳出去後,有病的人,特別是氣管炎、 胃炎、嘔吐的病人挖來吃,一吃就見效,十分靈驗,為紀念半夏姑娘,人們就稱小苗苗為半夏,並在華嚴洞左壁首位按半夏姑娘的形態雕刻了一尊坐像,使永遠紀念 和瞻仰。

半夏有毒,體寒者慎用!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16, 2015 at 8:41am

升麻

從前,有一戶姓趙的人家,爹在外做小買賣,娘在內持家,女兒青梅幫助別人家洗點衣服補貼家用。日子雖然清苦,倒也和和美美。不料青梅娘得了子宮脫垂病,沒幾天競臥床不起,不能進食,面色蒼白。青梅父女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請郎中治療沒見好轉,看來青梅娘快要不行了。

一天,青梅對雙眉緊鎖的爹說:“爹,發愁也沒有用,這樣吧,我們貼個告示,誰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給他。”

青梅爹十分吃驚:“女兒呀,婚姻大事豈能兒戲。”


青梅勸道:“家中貧苦,我們沒有錢給娘治病,娘勞苦一生,我們可不能讓她就這麽走了。我已經決定了,不論富貴貧賤,殘老鰥醜,只要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給他。”

青梅爹看看女兒,想想日子一貧如洗,只得同意了。於是貼出了治病招親的告示。

晚上,青梅夢見了一位老神仙對她說:“青梅呀,你救母的一片孝心感動了上蒼,玉帝派我告訴你一句話:"竹馬到來日,洞房花燭時。"切記切記!”青梅醒來後百思不解其意。

說來也巧,有一個窮苦的青年,父母雙亡,以采藥為生。一天晚上,他也夢見一位老神仙對自己說:“牢記"竹馬送來日,洞房 花燭時",快上山挖仙藥,能成就好姻緣。”

第二天,他就聽說了青梅家治病招親的事兒。於是,他立刻背上藥簍去找“竹馬”。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一 片野草下發現了跟傳說吻合的棕黑色的“竹馬”,急忙挖出來,給青梅家送去。青梅娘喝了幾天用“竹馬”熬的藥後,病漸漸地好了起來。

青梅和那位青年成了親,一家人恩恩愛愛,過著幸福生活。人們由此知道了“竹馬”的神奇功效,一傳十,十傳百,天長日久,“竹馬”被傳成了“升麻”,於是就作為一味中藥名傳了下來。

Comment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16, 2015 at 8:32am

龍膽草

大洋山曾村有個窮孩子叫曾童,長年替財主放牛過日子。

一天,曾童牽牛上山,見山坪的水塘中有個美女在洗澡,就躲在柴叢裏張望。

一會兒,那美女洗完澡,走上岸來,忽然變成一條大蛇,盤在塘邊呼呼睡去,口裏還吐出一顆珠,閃閃發光。曾童膽大,走上前去,悄悄拾來,放在身邊玩玩。原來這是一條修煉已久,能變化人形的蛇神。這顆珠就是蛇丹。

蛇神睡醒,見蛇丹丟失,心裏慌張,急忙變做一個“老聹客”,四下裏尋找起來。老聹客見了曾童,就問:“放牛阿哥,你是否看見有顆珠落在地上?”曾童從袋裏摸出蛇丹,雙手送還給她。


老聹客見曾童誠實,問道:“孩子,你叫什麽名字?你有家嗎?”

“我叫曾童,爹娘早死,家裏只剩我一個人了。”

“孩子,你若願意,就拜我做乾娘,到我家裏,我供你吃,供你穿,還教你識字練功夫,好嗎?”曾童見蛇神沒有惡意,就點了點頭,跟蛇神走了。

從此,曾童作了蛇娘的兒子,在洞府裏一住三年。這天,正是曾童十六歲生日,蛇娘對曾童說:“你已長大,可以去做事了。 現在有個出仕的機會,當今皇帝的太子生了重病,沒人能夠治好。你去治好他,就會‘白馬盡騎,高官盡做’了!”

“我不會看病。”

“沒關系,為娘肚裏有膽汁, 你鉆進去取一點來,保險能治好。”

蛇娘說著給曾童一枚針和一只放眼藥粉的小空瓶,馬上現出大蛇原形,伏在地上,張開大口。曾童順蛇口鉆入蛇肚,摸到蛇膽, 舉針一刺,接了幾滴膽汁,又鉆了出來。

蛇娘為曾童收拾行裝,又送曾童到門外。臨別時,蛇娘對曾童說:“以後有難事就親找娘,只要爬上三十三級崖梯,敲了三下,娘就會來開門的。”曾童記下,一路走去。

曾童來到京城,揭了皇榜,用蛇膽汁治好了太子的病。皇帝憐他年少,父母雙亡,就留他伴太子讀書習武,還賜名曾相,說是日後太子登基時再拜為丞相。

過了一年,皇帝的公主也生了與太子一樣的病。皇帝召來曾相,說:“卿若能治好公主,朕就招你為駙馬。”

曾童想到臨別時蛇娘的吩咐,就連夜趕回大洋山,爬上崖梯,數到三十三級時停下,敲了三聲,石門立即打開。娘兒相見,格外歡喜。

蛇娘已知曾相的用意,又給他一枚針和一只空瓶,還交代說:“你這次入肚取膽汁,只能用針戳一下,勿貪多!”

曾相鉆入蛇肚,刺了一下,接了膽汁,偏偏心想:這膽汁這麽靈,索性多取一點。娘啊娘,你也不要小氣,讓兒多取點吧!這麽一想,又舉起手來,一連猛刺幾針。大蛇負痛,嘴巴一閉,肚子一縮,打了幾個滾,就昏過去了。曾相呢,也活活悶死了。

蛇娘痛醒,覺得惡心,就大口大口地吐了起來。那些膽汁吐到草上,就成了“蛇膽草”。

蛇娘怨曾相貪心,又憐公主病重,就化成老聹客,采了蛇膽草,來到金鑾殿,推說曾相暴死,由娘代子送醫,得到黃帝的信任。蛇娘讓公主服了蛇膽草,公主的病也就好了。

皇帝一時高興,問起這草藥的名字。皇帝沒聽清蛇膽草,就說:“龍膽草好,龍膽草好!”皇帝是“金口”,

“蛇膽草”也就成了“龍膽草”了。

說話間,老聹客已不見了。

後人根據這個傳說,在大洋山頂蓋了一座“蛇神廟”,廟裏刻著一對聯:

心平還珠蛇神為娘,心貪刺膽蛇娘吞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