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N個“不”

趙磊: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N個“不”

【亞投行無疑是近期國內外地緣政治、經濟金融的最大熱點。3月26-29日舉行博鰲亞洲論壇,“一帶一路”規劃也將正式發布。在本文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趙磊看來,“一帶一路”範圍廣,規劃不會過細,更多是原則性的表述,要留下足夠多的、動態性的空間讓絲路國家和企業去參與,不希望限制參與國和企業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主要提供方向性內容,如交通、能源、電力、通訊等,這與亞投行的工作重點是匹配的。

但目前國內外對亞投行和“一帶一路”都有不少認識誤區,亟待澄清。本文摘編自作者在盤古智庫發表的文章《“不動別人奶酪”的亞投行》和在《環球時報》發表的文章《理解“一帶一路”需避十個誤區》。】


亞投行不是“中國版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要避免簡單類比,不要一方面反對別人拿“馬歇爾計劃”類比中國的“一帶一路”,另一方面自我陶醉地把亞投行比作美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因為,“馬歇爾計劃”、“布雷頓森林體系”等制度安排都有維護一國霸權的意味。許多西方媒體將亞投行稱作是中國控制的,這不客觀。此前中國對外表示可出資到50%,這表明中國對亞投行的強力支持,但也不一定非要50%,隨著亞投行成員的增多,中國的占股比例會相應下降。中國有控制的能力,但沒有控制的意願:中國不尋求一票否決權,因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反對美國在世界銀行擁有否決權,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是亞投行的發起國與關鍵力量:中國推崇協商一致,即“有事好商量”,盡量以達成一致的方式決策,而不是靠投票權來決定。中國要推動共識,在共識的基礎上,把具體的項目做紮實。

亞投行表明中國外交布局的重大調整: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是中國的外交布局。可以預見,多邊外交將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亞投行等多邊機制,既有利於中國整合周邊與全球資源,也有利於中國贏得良好的口碑與聲譽。

亞投行不是“中國版的門羅主義”


開始的時候,美國遊說七國集團和亞洲盟友不要加入該機構。美國認為,鑒於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存在,沒有必要再建一家新的開發貸款機構。美國的擔心:1、從戰略來說,亞投行會動搖美國霸權的基石——全球貨幣與金融秩序,美國已經領導了70年;2、從技術來說,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金融組織,美國擔心貸款標準是否會很低,或形同虛設。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今天,美國在能源領域、金融領域都感受到了中國強大的競爭壓力。


3月23日,奧巴馬稱歡迎亞投行的設立並表示亞投行可以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展開合作。美國態度的轉變不僅僅是因為盟友的倒戈,更主要是國內壓力:1、全球經濟新格局的主要標誌是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美國要接受這個事實;2、加入才有可能從內部影響亞投行的發展。


從圍堵到合作,也表現出美國態度的虛偽性:一方面,不停敦促中國發揮與其日益增強的實力相符的國際責任,為全球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當中國朝這個方向努力時,比如建立亞投行,美國卻試圖阻撓,這就顯得短視和虛偽了。對中國人而言,亞投行的建立不是北京與華盛頓爭鬥全球經濟影響力,而是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經濟秩序的博弈。


不要讓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被過度政治化


中國要推動國際規則更加合理與完善,但不是要進行顛覆。在國際關系中,負責任不僅僅指要援助、要砸錢,更強調公共產品的提供,要有議程設置的能力:我不能決定大家內心想什麽,但我能決定大家討論什麽。要避免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的政治化,要在便利、透明、高效、合規上做文章,推動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公平性發展。1、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要符合綠色和低碳標準,要有人文情懷、要在生態友好上下功夫;2、包容性發展,使各國人民有機會的參與到亞洲的共同事業中來,要避免由於邊緣化狀態而導致的極端化情緒的蔓延。3、公平性發展,既要反對霸權,也要反對特權,使公平成為亞洲國家的共同價值。目前的突破口:成立後要提高放貸效率,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但同時要制訂嚴格並切實可行的高標準保障條款。


亞投行是中國“共同體外交”的新載體。“共同體外交”的實質,不是單純尋求一國利益,而是將共同體成員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實現普遍的利益增值。因此,區域開放主義、利益均沾、透明化操作是“共同體外交”的邏輯基礎。這也是區域多邊主義與開放主義的合法性基礎。共同體有三個階段:利益共同體,即要在滿足需求上做文章;命運共同體,即要在應對挑戰與回應壓力上做文章;價值共同體,即要在相關欣賞與內心認同上做文章。

亞投行“創始國”不一定有特權

為什麽大家爭著想做創始國?國家在考慮回報的時候,既包括經濟回報也包括政治回報;創始會員國會得到特殊的政治回報,會載入史冊,特別是大國非常在意這個。小國更加關註具體的經濟回報。從原則來說,創始會員國與其他會員國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並無區別。金融機構最大的特權是投票權,投票權的多寡取決於成員國的出資份額。具體來說,以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各國的經濟權重,以經濟權重來衡量各國的出資份額和股份分配的比例。由此看來,創始會員國的特權主要具有象征意義,即“歷史不會忘記”。


建設“一帶一路”不能自娛自樂


中國人往往把22個阿拉伯國家看做一個整體、把5個中亞國家看做一個整體、把54個非洲國家看做一個整體……據此制定整齊劃一的政策。但“一帶一路”要真正具有生命力,我們就要真正去了解每個國家、每個群體對中國的期望、對我們的需求,要庖丁解牛每個絲路國家。


各省不能只顧“討政策”


絲路戰略既要頂層設計、更要基層創新。在調研過程中,很多地方幹部最後的總結往往驚人的相似:希望中央重視我們,給予特殊政策。但北京的專家再聰明,他們不一定比地方幹部更了解地方。所以不能等,要有基層創新,要先做起來。


各省不要急於為自己找定位


有為才有位,不用忙著定位。很多省份在忙著爭搶歷史上誰是絲綢之路的真正起點,有的叫絲綢之路的新起點,有的叫絲綢之路的黃金段,有的叫絲綢之路的節點……這在全球化、互聯網經濟時代的意義是有限的,關鍵不是叫什麽,而是要有內容、有亮點、有突破,即在今天本省有哪些“錯位競爭、不可替代”的絲路優勢。


但很多省份一想到絲綢之路,還在絲綢、茶業、陶瓷等“老三樣”上做文章,但這是歷史上中國的主打產品。今天,我們要賣什麽?首先,需要了解合作夥伴需要什麽:對方需要什麽我們就賣什麽,要多賣必需品、少賣奢侈品,既是賣產品,也是賣價值、賣文化,通過消費中國產品上升到對中國的欣賞和認同。


“資源、能源合作”不是“一帶一路”的唯一主題


有一些人認為,“一帶一路”就是要保障中國的資源、能源供給,確保稀缺性資源的戰略安全。的確,絲路沿線國家大都有豐富的資源和能源儲備,如黑金(石油、煤炭)、藍金(天然氣)等,但是這些國家不喜歡“一談生意就是資源、能源”,它們不希望成為“騎士的馬”。


而且絲綢之路的兩端一頭連著繁榮的東亞經濟圈,另一頭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因此,發達國家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成員。


談“一帶一路”不要錯用“橋頭堡”


很多省份定位自己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bridgehead),但是橋頭堡、排頭兵、先鋒隊、主力軍等類詞匯是軍事術語,它們的本意是防禦性的,即“說什麽我也不能讓你進來”。這類詞匯翻譯成外文,不具開放性、包容性,並且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不要濫用“過剩產能”一詞

常有媒體提到,“‘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把過剩產品銷售出去”。這個詞匯,讓一些沿線國家聽了會產生反感。你不要的,別人會要嗎?(
趙磊·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