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是看到趙毅衡先生的《英國人如何讀書》一文,有點想法,就來說說我所見的中國人之閱讀狀況。

我租住的小區,是已經成為北漂黨聚居的原教職工住宅區,周邊自發的集市相當厲害,蔬菜水果一樣不缺,還有各色大排檔。不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個騎三輪車的舊書販子。同樣騎三輪車賣書,他賣的書就不如高校門口賣秘密花園的、賣致富經的、賣喬教主傳並搭售韓國筆記本的同行光鮮。他主要銷售的是封面泛黃的小說(大概也是收購來的舊書),題材以武俠為主,偶爾也會出現初中時候我和同學們愛不釋手的世界文學名著。他出現的次數不多,大半年裏可能就遇得到三四次。不過每次出現,都會讓在集市穿行的北漂急行者們停下腳步看一看,雖然結果無非是急行者們收回目光,重新注視著自己手中的手機屏幕,然後匆匆離去。

是啊,急行客們就算想買書,大概也得算一算,得花多少錢,買了這書怎麽拿,方不方便麻不麻煩。算了,還是手機上讀方便。

大家在手機上看什麽?我沒有精確的數據,只有擠公交時有意無意偷瞄得來的信息。一般情況就三種:聊微信、讀東西、看劇。比重多大不好說,起碼讀東西的情況還是很常見的。更何況微信的朋友圈分享也有大段大段的文字在。

趙先生把這樣的閱讀稱為網上的“淺閱讀”,我是很不贊同的。閱讀很難分高下,更何況你也不能泛泛地說網上的東西就比線下的書籍輕浮。以明星八卦為例,至少蘿貝貝嚴肅八卦的文獻功夫是超過我所見的一些本應該立論於文獻的學者的,又以上不得大雅之堂的網絡小說為例,至少各種寫羅布泊異事的網絡小說作家讀的關於西域的東西是不亞於現在某些突然跳出來大談一帶一路的學者的。再者,各大報紙的mobile端裏,也藏著不少好東西呢。而微信公眾號的辛勤經營和搬運,不也把一些原本深藏在大部頭作品中的經典文獻轉化成易讀的形式了麽?我覺得,日下的網上閱讀,可說不得淺。

當然你可以說它亂,說它良莠不齊,分心的東西太多,低俗的玩意兒也在亂入。可線下的情況又如何?總不能因為有幾家學術書店存在,咱就忘了書店賣出去的書都是什麽貨色吧……這個說的不止是國內,國外的也是,最好的程度不也就是被稀釋到易讀程度的,帶點學術色彩的暢銷書麽?

所以我覺得要跟英國人的閱讀比,只看線下圖書出版、銷售情況怎麽樣(尤其只計品種),只看圖書館分布情況是不行的,要比也要把網上的情況拿出來亮亮。畢竟國朝特有的紅利之一就是電子書啊,幹嘛要把這個強項藏起來。

你說中國人讀書狀況堪憂,那你知道每年或者每個月,每個周中國人的txt doc mobi pdf epub 格式文件下載數量有多大麽?你知道這些雜七雜八的文件裏包含的圖書種類有多少麽?你知道愛問被封鎖後其實微盤和網盤搜索也是可以搞到電子書的麽?你知道就連1024這樣的網站也有很受網友歡迎的電子書分享帖麽?你知道國朝的閱讀類app、電子書平臺有多少麽?你知道各大“中文網”上的寫手和作品的數量有多少麽?你知道天涯這樣的論壇上每天連載的日更作者們的潛在輸出能力麽?

再想想這兩點:1.生活的重負都把我們壓到時刻急行的地步了,這種情況下還有很多人不去看電視劇而選擇在公共交通工具裏讀東西(不過就算是看電視劇,難道現在電視劇不也大多是文字作品改的麽),不錯了啊。2.你說中國人愛吃雞湯麽,但雞湯也有這樣的好處,讓人總想著往上拼一拼——充電啊,吸取知識啊,學習技能啊,雖說讀的書不是那樣的高大上,但這樣的閱讀不是有效的閱讀麽。

而且,最最獨特的,閱讀的中國人所崇尚的免費與原創(哪怕是抄來的原創,我這裏說的是沒有文學閱讀習慣的人其實也輾轉從本土作品那裏熟悉許多在其閱讀範圍之外的東西了),除卻現實壓力的無奈意外,不也是中國精神之所在麽?讓大家既有能免費讀到哪怕是抄來的原創的同時,又大賺一筆,這沒準還是中國某些作家的偉大之處呢。

我胡說八道的,大家隨便噴。

Views: 6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