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大腦在其接觸到的每一個故事中尋求什麼?是什麼造就了一個好故事的成功?又是什麼吸引得讀者欲罷不能?設想一下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知道!《你能寫出好故事》向我們披露了這些認知奧秘——對任何曾執筆寫作的人而言,它就是扭轉乾坤的法寶。
「寫得好」不等於「故事講得好」。一個成功的作者必須做到的是:激發大腦渴望得知接下去會發生什麼的天性。相比一味追求美妙的修辭、逼真的對白、有趣的人物,挖掘出故事的進化意義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觸發他們內心的快感和對故事的關注才是最重要的。
《你能寫出好故事》以腦神經科學領域的最新突破以及來源於小說、劇本和短篇故事的諸多實例為支撐,以大腦的體驗為切入點,用革命性的視角對故事進行剖析。鎖定大腦的認知特性,告訴讀者如何寫出最吸引人的故事。
作者簡介·[美]麗薩·克龍(Lisa Cron)
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出版業工作過十年,之後轉入電視行業。從事過諸多工作,一直擔任“法庭頻道”和“作秀時間”欄目主管制片人,紐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洛杉磯威秀電影公司等的故事顧問。
麗薩在《行家解惑:電影劇本創作》(孤鷹出版社,2004)一書中起著重要作用。她的作品曾發表在故事新秀網及《哈芬頓郵報》上,並在紐約市的第七十八街劇場展演。在洛杉磯的三S、我愛猜字、瘋狂猜字及化在你嘴裏(她合拍的月度個人作品系列)等節目中也多次出現。多年來,她從未間斷過一對一地幫助作者、制片人和代理人開發新的書籍和影片。此外,麗薩還擔任過安吉拉•裏納爾迪文學代理公司的代理人。
現在,她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寫作項目的教員,和丈夫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塔莫尼卡市。
煙波浩渺書評·用頭腦中的“認知”指導寫作
曾經看過這麽一句話:如果你寫不出,你就不該寫。為什麽非要為此呼天搶地的?回家去吧。找一份工作。把自己吊死算了。可就是別再談寫作了。你根本就不會寫!
這段話是多少愛寫作的人的魔咒!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故事、都有想象,但是能寫出來,並且吸引讀者的並不多見。
“寫得好”不等於“故事講得好”。一個成功的作者必須做到的是:激發大腦渴望得知接下去會發生什麽的天性。不要浪費一個詞語寫無用的事情,讀者的大腦容不得故事以外的任何“閑話”,不要讓積極運轉的頭腦降下速度,否則拉回去的可能非常至少。書中很多知識給人一種強化的觀點,但是不強硬,據說是非常有科學道理。雖然作為讀者沒有研究過大腦的神經問題,但是作為讀者一定知道什麽是好的小說,自己喜歡的故事。這本書就是知道寫作者如何從讀者的頭腦中,對待寫作的問題。打破一個個曾經以為的“寫作神話”,提出相應的現實寫作情況。
例如【P122】神話:感官細節賦予故事生命力
現實:感官細節堵塞故事動脈,除非它們傳達必要的信息。
例如第二章如何突出要點,本書作者這樣寫到——
認知奧秘:當大腦註意力完全集中某種東西時,他會過濾掉所有不必要的信息。
故事奧秘:要抓住大腦的註意力,故事裏所有東西都必須有存在的需要。
引用了:扣緊要點——毛姆(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的句子。
我們都是這樣普通的讀者,而我們所獲得樂趣並不膚淺,它源於我們的天性。正是他把我們的現實生活拋在身後,轉而以別人的身份去體驗他的生活是什麽樣的感覺。
本書中的前十一章就是指導作者們如何從大腦中的神經中分離出,最吸引讀者的元素,用以寫作;分析讀者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故事的變化是什麽,從認知奧秘到故事奧秘的過渡,指導作者們寫出引人入勝的好故事。書中引用很多小說做出案例分析如《飄》、電影《虎膽龍威》、《第六感》。
本書的最後一章——第十二章則是從寫作者的問題出發,研究作者的大腦。本書的作者提出的建議是不要刻意的去寫,應該是厚積薄發這般,日常的故事素材的累積勝過絞盡腦汁的思考,當所有的素材匯集後,寫作的欲望和方法會自然而發。當然,寫好之後還需要多次反復的修改,有時候會用到“文學顧問”的建議與修改,這點最好找專業人士協助去做,這樣如此才會有好故事的產出。
本書雖然是從神經的說起,從寫作者和讀者的對比頭腦的認知來說,並沒有晦澀的長篇大論的理論知識,多數都是提出的觀點、案例分析、文章的思考的互相融合,讀起來很有用。就連我這個對寫故事都不怎麽感興趣的人,都想動手寫寫。
目錄
序言 / 001
第一章如何吸引讀者 / 001
第二章如何突出要點 / 019
第三章我會感同身受 / 043
第四章主人公究竟想要什麽? / 067
第五章挖掘主人公的深層問題 / 087
第六章故事要有具體內容 / 107
第七章沖突,變化的推動者 / 129
第八章原因與結果 / 151
第九章最起碼凡是可能出錯的地方一定要出錯 / 175
第十章鋪墊與呼應 / 195
第十一章與此同時,回歸當初 / 213
第十二章探究作者的大腦 / 233
作者: (美)克龍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語言:簡體中文
Comment
故事不僅僅是某件發生的事情
只要與他人打交道,就離不開故事。不管你是專業的寫作者,還是從事其他如廣告、銷售、教師、記者、工程師、政治等等職業,幾乎所有行業都不能完全與故事劃清界限。當下,講故事吸引聽眾的能力已經成為評判一個人價值的衡量標準之一。
《你能寫出好故事》一書的作者麗薩·克龍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有著從事相關職業的豐富經驗。她在書中以腦神經科學領域的最新突破以及來源於小說、劇本和短篇故事的諸多實例為支撐,以大腦的體驗為切入點,用革命性的視角對故事進行剖析。鎖定大腦的認知特性,告訴讀者如何寫出最吸引人的故事。
作為企業高管和藝術家的故事顧問,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方法將構建故事所涉及的那套相關技能表達出來。《你能寫出好故事》向我們呈現了利用大腦與生俱來的能力來辨識及創作故事的基本原理,令人茅塞頓開,受益匪淺。——穆雷·諾賽爾,哲學博士、Narativ公司創始人
想要讓故事滲透進讀者大腦的作者所面臨的挑戰,《你能寫出好故事》為此提供了藍圖。——大衛·伊格曼,貝勒醫學院腦神經科學家、《不留痕跡:大腦的秘密生活》一書作者
和很多人的想法相反,故事不僅僅是某件發生的事情。要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們盡可以取消有線電視,隻要拖把休閑椅到屋前的草地上坐著看世事變化就夠有意思了。這種田園詩般的感覺大概可以持續十分鐘,接下來我們就該爬牆了,前提是草地上有牆可爬。
故事也不僅僅是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某件事。要是這樣,我們應該會完全沉迷於某個陌生人的日記,看他真情實意地熱切渲染自己的每一次雜貨店之旅——但事實上我們不會。
故事甚至也不是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某件戲劇性的事情。你願意整夜不睡看整整兩百頁嗜血的角鬥士甲如何繞著肮髒破舊的競技場追逐兇殘的角鬥士乙嗎?我想肯定不願意。
那麼,故事究竟是什麼呢?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他或她如何變化。如果拆分成大家更熟悉的寫作術語,上述這句話可以轉化成:
“發生的事情”即情節。
“某個人”即主人公。
“目標”即所說的故事問題。
“他或她如何變化”即該故事本身真正講述的內容。
也許聽起來與直覺不符,但故事講述的不是情節,甚至也不是其中發生的事情。故事講述的是我們,而不是我們周圍的世界,如何變化。隻有當故事允許我們體驗到經歷情節會有什麼感覺,它們纔能抓住我們的心。因此,正如我們將看出的那樣,故事是一段內在的旅程,不是外在的。
故事的所有要素都定位在這個前提之下,它們齊心協力創造出一個令讀者覺得宛如現實的世界,隻是更尖銳、更清晰,也更有趣得多,因為故事所做的事與認知潛意識 一致:把所有可能分散我們對當前處境的注意力的內容都清除出去。事實上故事做得更到位一些,畢竟在現實生活中要剔除所有那些煩人的小干擾——比如漏水的龍 頭、苛刻的老板、絮叨的配偶之類——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故事則可以完全將這些排除在外,隻需要凝神關注手頭的任務:為了解決作者費盡心思給他設置的難題, 主人公必須要對抗什麼?這個問題正是讀者從一開始就準備尋求的,因為它將給從第一句話開始的所有內容明確的定義。
你到底把我扔到了一個什麼詭譎莫測的處境?
說實在的,我們大家都很忙。再說,大多數人都深受大腦深處那個小小聲音的影響,它總是不斷地提醒我們現在不要做什麼而應該做什麼——特別是在我們挪出時間做 一些非生產性的,呃,比如看小說之類的事情的時候。這就意味著如果要撥開周圍環境對我們的不斷召喚,一個故事必須快速地攫取我們的興趣。
正如神經繫統科 學作家喬納·萊勒所說,沒有什麼比意想不到的事物更能獲得大腦的注意。這說明當我們隨手拿起一本書的時候,要的就是那種“異乎尋常的事情正在發生”的感覺。
我們渴望獲得這樣的認知:我們已開始接近某個人生命中的關鍵時刻,而且這時刻不會太快結束。讓我們沉醉的是其中對潛在矛盾的暗示,它不僅長期存在而且 正要達到爆發的臨界點。也就是說,從故事的第一句話開始我們就需要發現能將自己引向叢林深處的面包屑。我曾聽到有人說小說(在這層意思上包括所有的故事) 可以被簡單地概括成一句話——一切並非都像表面看起來的那樣——意思是說我們希望在故事開篇的句子裡得到的是一種感覺,那種某件事將要發生變化(不一定要 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感覺。
簡單地說,我們在尋找一個關注它的理由。所以對於一個要吸引讀者的故事而言,它不但要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且必須具 有讀者可以預見的結果。如神經繫統科學所揭示的那樣,能將我們拉進一個故事並在那裡停留的其實是被激活的多巴胺神經元,它向我們發出信號:有意思的信息正要來臨。
這意味著第一頁上無論是實際展開的一個事件,是主人公正處在內心的煎熬之中,還是小小地暗示一下某事有些不同尋常,它必須要體現出某隻球已出 現在賽場上。不是球踢出前的先兆,不是那些為了看懂球你不得不知的東西,隻是球本身。並不是說第一個球一定要是主球——它可以是初始球或者開場球。但是在 第一頁上,一定要讓人覺得它是唯一的球,它必須獲得我們全部的關注。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