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古清生:白楊樹
樹是植物之王。喬木在植物界的地位,差不多是哺乳動物在動物界的地位,人是哺乳動物,當然樹也就相當於人。人跟樹說話,總還是仰視的,就是魯迅寫起樹來也是這樣的口氣:我家的院子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把兩棵樹分開說,是對樹的尊重,草就不行,沒人這麽寫,草往往用一大片,很多,漫山遍野來形容。
我認識白楊樹的時間不是很長,知道白楊樹的大名卻很早,記得課文中有一篇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通篇都是贊美白楊樹的,比如挺拔啦,紮根啦,傲然啦什麽的,當時看了非常激動,現在想起來,都是一些樹的基本生存狀態:它敢不挺拔嗎?敢不紮根嗎?敢不傲然嗎?樹如果不是上述狀態,它就活不了。樹不是人,人白天立著,晚上躺下,樹必須永遠立著。就把樹的挺拔與人比較出一種精神的價值,這就有一些莫名其妙,這是動與植比,不能搭界的。
有一年,我回贛南老家去,返回的時候,我叔叔到左安鎮送我,在他去幫我買車票的時候,我轉到書攤,忽然發現有一本茅盾的散文集《白楊禮贊》,我沒加思索就買下來。我叔叔買了車票轉身,看我買了書,很高興,他說年輕人沒事就應該看看書,他把書大致翻了一下,看到一些樹的插圖,說,學習一下種樹也好。不過,我們家里就不種這種樹,我們要種茶油樹,好摘茶子打油,我們要種桐子樹,好摘桐子打油,我們要種樟樹,好鋸板子做家俱,書上這種樹,基本上是看樹,沒有什麽用場,不結果,不成材,看上去筆直地朝天長。
我的叔叔是鄉村匠人加藝人,會木匠、篾匠、漆匠和五金修理;他又是獵人、伐木者、放排者、農民;我叔叔開過中藥鋪,做過會計,他會雙手打算盤,左手算盤打加減,右手算盤打乘除,並且是文藝宣傳隊長,胡琴、笛子全都會。他告訴我,斗米胡琴擔米簫,意思是說,胡琴容易學而簫就難學一些,一斗米的學費能學會胡琴,學簫就得一擔米學費了,我的贛南老家把笛子叫成簫。我叔叔有一段時間對我很失望,因為他認為我連胡琴都不會拉,這怎麽做男子漢?他當年就是天天候在鄉村女教師的窗外拉胡琴,打動過鄉村女教師的芳心,手把手教會了他一種古怪的拼音,叫反切拼音,跟日本字差不多,我叔叔用這個拼音教我認識不少生字。鄉村女教師是下放來的,一年後就走了。以後,我叔叔幾乎每年都要去放排,放到鄉村女教師那個城市去:吉安。
我對叔叔說,我不是想種樹,這是一本散文書,《白楊禮贊》是茅盾寫的。我叔叔改口說,那就一定要多看,茅盾寫給白楊的情信?那就不得了,白楊這樣的電影明星50年才能出一個,你要多看,還要多默寫它幾遍,將來給妹子們寫情信的時候好用。我叔叔說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不由地朝吉安的方向望了一眼,那邊有一片淡淡的柔雲。
1993年的時候,我去了一趟延安,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北方的白楊樹,在渭水平原吧,這是茅盾先生的白楊樹,我已經忘了叔叔的話,我激動地數著它們的棵數,一些白楊樹上有巨大的雀巢。白楊樹在北方的平原上,構成了遼闊大地上的風景,它在土地上橫平豎直的構圖,以及挺拔的造像,給了人一種在遼遠的時空穿越歲月的綠意。那時候,我為白楊樹而感動,我想站在它微微抖動的葉子下,聆聽風的足音沙沙地遠去或者踏葉而來,在風的輕撫中擁抱白楊樹,以及白楊樹下的鄉情。在高原,廣大的白楊樹守候在歲月之上,梳理往來的風。
但是,我又隱約地想到,白楊樹是一種看樹,它並不給動物界提供果實,也不給人類提供可用之材,即便做燃料罷,白楊樹也是一種勉強生火的樹木。
(摘自: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伐掉白楊樹)
郭璧君〈南洋竹枝詞〉
土生女子也風華,螺髻香盤茉莉花。
日學胡琴與胡語,那知中國有桑麻?
誰家少婦與頑童,口吃檳榔去食風。
此是自由傳謬説,任他流毒故無窮。
(【編按】食風,南洋對遊玩、兜風之俗稱。)
三五成群駕白牛,揚鞭高唱無百憂。
佛陀宗教無人我,莫管滄桑萬古愁。
紫須碧眼氣豪雄,怒馬飛車大道中。
手挽美人頻笑語,桃花人面又紗籠。
紅毛丹子也奇奇,其色居然賽荔枝。
聞說原來是同種,將無南渡變於夷!
(【編按】紅毛丹,一種水果。)
1915年4月30日《振南報》“文苑”
情欲之花·玫瑰花的另類隱喻
人們提起玫瑰,往往第一意識到的便是盛放玫瑰與女人的單一關係。詩人里爾克便是歌詠女性——玫瑰,玫瑰——女性的最佳歌人。他曾寫過這樣迷人的詩句:
我看見你,玫瑰,微微開啟的書。
含有如此多的書頁,
寫有明晰的幸福,
無人能以解讀。魔法之書。
任何有過性經歷的男性,閱讀這段詩歌,便會看出,里爾克工筆畫般的歌詠,描述的不僅僅是我們如常生活中觀看到的玫瑰,它實際上歌頌的是著處於情欲狀態花朵般層層盛放的神秘的女性生殖器。
小資鼻祖張愛玲,就借用這一通俗含義,書寫了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並以玫瑰顏色之不同,來喻指性格迥異的兩類女子。花類植物喻指女性,在民眾的觀念裏根深蒂固,這與女人在歷史語境中的具體地位脫不了關係。古典女子居於深閨,她們的優美、纖細,靜雅、不事勞作,皆與植物有著完全相類的觀賞意義。她們活著的根本目的,便是被男人當花朵一樣種植、養護、盛放、欣賞、觀看。她們以消耗脂粉、飾物、衣履、金錢為日常生活的全部教義。並籍此來修飾著自己花般的容貌,以便得到賞花人的寵幸。一旦鑒賞者的眼光離開,她們就徹底不存在。她們的生死,搖搖擺擺,危機四伏的懸掛在男人的目光之間。三寸金蓮就是這目光灌溉下的畸形產物。所謂蓮步輕移,一搖三晃,如風擺柳等等描繪女子形態的詞匯,皆是植物才具有的特征。植物若女子一樣嫻靜、無法行走,女子若植物一樣可以隨便擺布。眾所周知,花朵是植物裸露在外的絢爛生殖器。而植物性的女子,對男性而言,便是最佳的情欲消費對象。男人常言“這個女人充滿了女人味”。女人味指的是什麼呢?指的就是植物味、花朵味、情欲味。(古代名妓就是這方面的最佳範例)。作為一個作家,張愛玲意識到了女性若花的通俗意義,但沒意識到對胡蘭成言“我見了你,變得很低很低”,以及“她是枯萎了”諸如此類的用語,本身便是自我植物化的癥候。這註定了她年輕時拋出的一片深情,是只是一個易雕的花期。
其實,玫瑰還含有另外一層至為重要的隱喻。很多大作家隱約的意識到了它,但皆不曾挑破窗紙。巴爾紮克認為“任何一朵玫瑰都是一盞燈”。這是對蘊滿光與熱的植物花蕾,進行的第一次物理學角度的贊美。喬治·羅登巴赫則把巴爾紮克的比喻倒置過來,他說“房間裏的燈是一盞白色玫瑰”。這是兩個絕妙的抒情性比喻。更妙的在於,這兩個比喻將玫瑰與燈進行了互喻。而日本詩人金子光晴,將這隱喻推得更遠,他這樣戲語他的神甫朋友,說他進入天國後,純潔的肉體將“提著燈籠去見上帝”。這句詩裏的“燈籠”指的恰恰是男性陽具。自此,玫瑰花(植物生殖器)——燈籠(光與熱的載體)——陽具(男性生殖器),三點一線,猶如三粒珍珠擺放一起。玫瑰隱喻譜系的另一面,就此昭然若揭。
《紅樓夢》第六十回,芳官把一瓶得自寶玉的玫瑰露給了五兒,惹出一場丫鬟婆子們爭風吃醋的風波來。小小玫瑰露,怎地惹來如此大的麻煩呢?《本草綱目拾遺》中說,玫瑰露能和血平肝,養胃寬胸散郁。看來藥用價值不低。但此處,有趣的不在於玫瑰露的藥用價值,而在於這玫瑰露是大觀園裏唯一的公子哥兒的贈予,這贈予對大觀園的眾多丫鬟而言,本身便是一服男性之寵的藥劑。
安徒生寫過一篇鮮為人知的童話《最美的玫瑰花》,裏面的玫瑰花亦以藥的面目出現。故事講的是一位喜愛玫瑰花的皇後大病不起,醫生說“惟有送給她一朵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花——一朵表示最高尚、最純潔的愛情的玫瑰花。
這朵花要在她的眼睛沒有閉上以前就送到她面前來。那麼她就不會死掉。”她的臣民為她尋遍了所有種類的玫瑰,卻皆不能將皇後的疾病治愈。最後皇后在一本書裏找到了她要的玫瑰。“她的臉上露出一片玫瑰色的光彩,她的眼睛變得又大又明亮,因為她在這書頁上看到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花——從十字架上的基督的血裏開出的一朵玫瑰花。”這裏,基督之血,最偉大的男性之血中開出最美的玫瑰。
美國作家福克納有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叫《獻給艾米莉的玫瑰》。整篇小說不見一朵玫瑰,只見被歲月腐蝕的玫瑰色。“敗了色的玫瑰色窗簾,玫瑰色的燈罩”——敗了色的玫瑰色,是變異的玫瑰色,是扭曲的情欲的顏色。這慘不忍睹的顏色,年久日深地藏在一個變態女貴族艾米莉的婚房裏。艾米莉毒死了她愛的何默,因何默不肯與她結婚。數十年裏,死掉的何默,不僅陽具屬於她,連整個肉體皆獻給了她。一朵腐朽的死玫瑰,恒久的盛放在艾米莉生活的老屋裏,散發出臭氣熏天的被扭曲的情欲氣味。
千百年來,一到情人節,男人們皆送自己深愛的人以含苞玫瑰,用來表達愛意。古希臘男風熾烈之時,玫瑰曾是男性送給男性情人的禮物。玫瑰的花語,專屬同性之愛。後來才慢慢轉化為人類表達異性之愛的信物。玫瑰朵朵,香氣馥郁,花瓣緊攏,狀若酒杯,與男性勃起的陽具,呈現著何等驚人相似的容貌。每次看到這些花朵,我便想探尋它的隱喻。從人類交換的角度而言,這些蓓蕾的玫瑰,隱喻的絕對不會是女性。那麼它隱喻著什麼呢?直到某一天,我才驀然明白,它隱喻的恰恰是男人,亦是男人的靈魂與肉體。而每一朵獻給女子的蓓蕾玫瑰,表面上表達著男人們這樣的話語:親愛的,我把玫瑰獻給你!潛臺詞卻是:親愛的,我把玫瑰獻給你,我把我的陽具獻給你!(轉載自網絡)
徐玉諾《紫羅蘭與蜜蜂》
紫羅蘭看見一個蜜蜂懶飏飏的在溫暖的太陽下飛著,她喜悅得發抖;
她十分的賣弄風情,她的色也十分鮮艷,她的氣也非常芬芳。
“呵,親愛的蜜蜂!來!來!我正在盼望你的親吻!”她瘋狂般的喊著。
蜜蜂飛著,沒精打采的說:
“我正要工作;因為到晚我必須得兩滿腿蜜。”
紫羅蘭微微笑了,她的笑容更鮮艷,她的芬芳更濃厚。
“我曉得你們同青年男子們一樣,你們的心常常是乾枯的,你們的思想常是苦惱而且是
生鐵一般冷枯的;是必須要柔情來溫潤的。……
來來,我最親愛,活潑的美蜂!
走近來!什麽都不要緊,你試一試走近我!
來來,什麽再沒這要緊;
我們試一試親個吻!”
她說著眼淚一滴滴的從花瓣上滴下來。
蜜蜂肩上重重載著責任和命令,他一點也不動情;他想了他的工作,很冷澀的說道:
“天不早了,我要工作去;再見吧!”
紫羅蘭急急的懇求道:
“且慢!慢!我一定有蜜給你;速來速來!把你的嘴伸在我嘴裏!”
“不!…… 我要找野菜花去,我要找巧麥去 …… ”
蜜蜂喃喃的說著,並且遠遠的飛去了。
紫羅蘭慢慢的低下頭來,沈沈尋思 ……
但是還是不怠的放著她的香,濃著她的美。
一九二二年,四月五日
郭沫若小品·山茶花
昨晚從山上回來,采了幾串茨實、幾簇秋楂、幾枝蓓蕾著的山茶。
我把它們投插在一個鐵壺裏面,掛在壁間。
鮮紅的楂子和嫩黃的茨實襯著濃碧的山茶葉——這是怎麽也不能描畫出的一種風味。
黑色的鐵壺更和苔衣深厚的巖骨一樣了。
今早剛從熟睡裏醒來時,小小的一室裏漾著一種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氣。
這是從什麽地方吹來的呀?——
原來鐵壺中投插著的山茶,竟開了四朵白色的鮮花!
啊,清秋活在我壺裏了!
(郭沫若《小品六章之四》)
郭沫若小品·路畔的薔薇
清晨往松林裏去散步,我在林蔭路畔發見了一束被人遺棄了的薔薇。薔薇的花色還是鮮艷的,一朵紫紅,一朵嫩紅,一朵是病黃的象牙色中帶著幾分血暈。
我把薔薇拾在手裏了。
青翠的葉上已經凝集著細密的露珠,
這顯然是昨夜被人遺棄了的。這是可憐的少女受了薄幸的男子的欺紿? 還是不幸的青年受了輕狂的婦人的玩弄呢?
昨晚上甜蜜的私語,今朝的冷清的露珠……
我把薔薇拿到家裏來了,我想找個花瓶來供養它。
花瓶我沒有,我在一隻墻角上尋著了一個斷了頸子的盛酒的土瓶。
——薔薇喲,我雖然不能供養你以春酒,但我要供養你以清潔的流泉,清潔的素心。你在這破土瓶中雖然不免要淒淒寂寂地飄零,但比遺棄在路旁被人踐踏了的好吧? (郭沫若《小品六章之一》)
流沙河散文詩《草木篇》
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 — 唐·白居易
白楊
她,一柄綠光閃閃的長劍,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藍天。也許,一場暴風會把她連根拔去。但,縱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誰彎一彎!
藤
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終於把花掛上樹梢。丁香被纏死了,砍著柴燒了。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
仙人掌
它不想用鮮花向主人獻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園,也不給水喝。在野地裏,在沙漠中,她活著,繁殖著兒女……
梅
在姐姐妹妹裏,她的愛情來得最遲。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誘蝴蝶的時候,她卻把自己悄悄地許給了冬天的白雪。輕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別的花不配被白雪撫愛一樣。在姐姐妹妹裏,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麗。
毒菌
在陽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現了。白天,用美麗的彩衣,黑夜,用暗綠的磷火,誘惑人類。然而,連三歲孩子也不去採它。因為,媽媽說過,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賞析】 這是一組五首托物詠懷的散文詩。全詩通過白楊、藤、仙人掌、梅和毒菌等藝術形象,隱喻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立身處世之道。作者在篇首借用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便是這一組詩的主旨。
作者賦予這些草木以人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它正是作者自己對現實生活敏銳的觀察和感受的結果。作者對各種草木的贊美或鞭撻,都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各種人生態度、處世哲學的褒貶。
如對 “白楊”縱然死去也不肯向誰彎一彎腰的詠贊,旨在啟示人們,在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要有“白楊”那種精神,在任何艱難險阻的環境下都要有骨氣,不向一切邪惡勢力低頭。寫 “仙人掌”沒有奴顏骨,不會阿諛奉承,雖被“逐出花園”,仍然頑強生活著,由此暗喻做人要正直,要不怕受打擊,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堅持正義的行動。寫“梅”不畏嚴寒,將自己許給白雪,一心等待冬天的到來,旨在啟示人們要具有 “梅” 那樣純潔高尚的品格,要有做人的真正的操行。
“藤”和“毒菌”是屬於另一類。“藤”為了達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損人利己的手段,甚至將別人置於死地。而“毒菌”則白天用美麗的彩衣,黑夜用暗綠的磷光誘惑人類,但是,她卻是 “毒蛇吐的唾液”,由此啟迪人們要警惕這種口蜜腹劍搞兩面派的偽君子。
上面兩組對立的藝術形象實際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兩種對立現象的反映,通過這兩組對立的藝術形象的比較,作者告訴了人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時也表露了自己強烈的愛憎感情。
這首散文詩有其獨特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作者不是將自己的思想、觀念標簽似的貼在作品裏,而是將它們化作鮮明的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讓形象去啟發讀者; 感染讀者,打動讀者的心。
作者還善於尋找各種人的性格特征、氣質與草木外形、生長習性的共同點,將對自然物的生動的描繪與深刻的思想內容巧妙地溶合在一起,既含蓄又富有韻味,從而使讀者在品味濃郁的詩意的同時,不得不認真思索這裏所包含的人生課題,從而得到有益的啟示和教育。
馬蒂摩爾《秘密花園》
一個星期前,卡羅琳打電話過來,說山頂上有人種了水仙,執意要我去看看。此刻我正在途中,勉勉強強地趕著那兩個小時的路程。
通往山頂的路上不但颳著風,而且還被霧封鎖著,我小心翼翼,慢慢地將車開到了卡羅琳的家裏。
“我是一步也不肯走了!”我宣佈,“我留在這兒吃飯.只等霧一散開,馬上打道回府。”“可是我需要你幫忙。將我捎到車庫裏,讓我把車開出來好嗎?”卡羅琳說,“至少這些我們做得到吧?”
“離這兒多遠?”我謹慎地問。
“3分鐘左右,”她回答我,“我來開車吧!我已經習慣了。”
10分鐘以後還沒有到。我焦急地望著她:“我想你剛才說3分鐘就可以到。”
她咧嘴笑了:“我們繞了點彎路。”
我們已經回到了山路上,頂著像厚厚面紗似的濃霧。值得這麼做嗎?我想。到達一座小小的石築的教堂後,我們穿過它旁邊的一個小停車場,沿著一條小道繼續行進,霧氣散去了一些,透出灰白而帶著濕氣的陽光。
這是一條鋪滿了厚厚的老松針的小道。茂密的常青樹罩在我們上空,右邊是一片很陡的斜坡。漸漸地,這地方的平和寧靜撫慰了我的情緒。突然,在轉過一個彎後,我吃驚得喘不過氣來。
就在我的眼前,就在這座山頂上,就在這一片溝壑和樹林灌木間,有好幾英畝的水仙花;各色各樣的黃花怒放著,從象牙般的淺黃到檸檬般的深黃,漫山遍野地鋪蓋著,像一塊美麗的地毯,一塊燃燒著的地毯。
是不是太陽傾倒了?如小溪般將金子漏在山坡下?在這令人迷醉的黃色的正中間,是一片紫色的風信子,如瀑布傾瀉其中一條小徑穿越花海,小徑兩旁是成排的珊瑚色的郁金香。仿佛這一切還不夠美麗的,倏忽有一兩只籃鳥掠過花叢,或在花叢間嬉戲。她們那粉紅色的胸脯和寶藍色的翅膀,就像閃動著的寶石。
一大堆的疑問湧上我的腦海:是誰創造了這麼美麗的景色和這樣一座完美的花園?為什麼?為什麼在這樣的地方?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帶?這座花園是怎麼建成的?
走進花園的中心,有一棟小屋,我們看見了一行字:
我知道您要什麼,這兒是給您的回答
第一個回答是:
一位婦女——兩隻手,兩隻腳和一點點想法。
第二個回答是:一點點時間。
第三個回答是:開始於1858年。
回家的途中,我沈默不語。我震撼於剛剛所見的一切,幾乎無法說話。“她改變了世界。”最後,我說道,“她幾乎在40年前就開始了,這些年裏每天只做一點點。因為她每天一點點不停的努力,這個世界便永遠地變美麗了。想象一下,如果我以前早有一個理想,早就開始努力,只需要在過去每年裏每天做一點點,那我現在可以達到怎樣的一個目標呢?”
女兒卡羅琳在我身旁看著,笑了:“明天就開始吧。當然,今天開始最好不過”
(Source:The Spruce)
花文創·物文創
In the eyes of the renowned Israelis illustrator Sveta Dorosheva, many flowers are the existing form of human beings who past away long ago. If you are prepared to listen, they are always willing to share with you some of the interesting moment they experienced in their previous life. (SVETA: EVERY FLOWER TELLS A STORY OF PREVIOUS LIFE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2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9 Comments 40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6 Comments 4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63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6 Comments 52 Promotions
Posted by Covid-19 Narrative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38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5 Comments 57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5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2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moooi on August 20, 2013 at 6:00pm 57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3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