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發展大藍圖》初步報告在9月11日公佈,一反過去政府對待教育體系內諸多弊端的態度,坦白承認:我國教育的素質,不升反降,日益滑落。

由國際評比組織(PISA)調查所得,我國的教育水平,與74國相較,A位列倒數第三。一些學科(如數理科等),在本區域只贏過印尼。

為求補救,藍圖臚列了11項轉型革新計劃,要用13年時間,以大躍進方式,分3階段進行教改,痛下猛藥,以期達致國際最高等級。勇氣十足,令人側目。

首相在推介禮上,希望報告書能超越政治及種族思維,以國家利益為重,依據“融合"而非“同化"手法,來達致大藍圖所預期的大目標。

但是,藍圖在處理母語,尤其對待華文教育體制的政策,卻未有多大的變更。

(Photo Appreciation: Ipoh Yuk Choy Primary School, http://home.vicnet.net.au/~strategu/edward-ho/education.htm)

 

政府先後在2007年8月28日及今年,頒行了兩份教育藍圖。第一份藍圖為《首要教育大藍圖》(PIPP)(2006-2012),第二份為《馬來西亞教育發展大藍圖》(PPPM)(2012-2015)。

2份藍圖若同看,就可清楚地瞭解到,基本單元政策,一脈相承,其底蘊未有多大變動。

一言以蔽之,都是單元政策的產物;只是包裝不同,闡述方式略有改變而已。但PPPM涵蓋的時間更長(13年),華小難有鬆綁的空間。

PIPP側重“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思維,強調一國一族一語,國民學校成為首選,絕大部份教育資源撥歸國小及國中,華文教育體制僅限在小學階段,獨中則不入流,也未予著墨。

(據此而言,關丹申辦華文中學,批文不能獲得真正的"獨中“地位,乃PIPP條文格局所限。因為,在我國的主流教育體系中之中,並沒有華文中學的存在,當然不批准成立新的獨中。除非法外開恩。另立新例)

PPPM延續PIPP的政策,舊酒裝新瓶,沒有給予獨中應有的地位,只在文內提到,獨中是私立學校體系裡,學生人數最多的教育機構。

2份藍圖都特別強調國文教育的推展。在師資、課程、軟硬體各方面,都多加眷顧。PPPM宣佈,明年要提前在華小及淡小四年級,實施與國小使用同一課程。並認為華小畢業生直接升入國中一年級,預備班則予廢除。

在這種情況之下,華小語文為華小的“主要媒介"的特征,還能持續嗎?華小與國小使用同一課程,由於要兼顧三語學習,課時必然不足,報告書建議用課外補習方式來補救。這一來華小生的負擔又更重了。

《1967年國語法令》實施後,英校在1968年即開始逐科改用國文作為教學媒介。7年之後,英校完全消失。

現在,PPPM宣佈,華小須特別重視國文,相較權衡之下,華文科就會被撇在一邊了。

簡言之,華小國文一科逐漸向國小“轉化",華小高年級(四五六年級),逐漸向國小靠攏。這一來,華小就變質了,只剩下低年級(一二三年級)是真正的“華校"。

首相在推介禮上宣稱,政府不會採用“同化"政策,只會用“融和"方式來建國。這與PPPM強化國語一科的政策,似有矛盾。

加上《1996法教育法令》條文規定,政府有權隨時撤換華小董事;華小褓姆(董事會)地位也殆危了。華小的命運要如何自救?

PPPM其他條文,如師資隊伍的強化、資優班的開設、免費教育年限的延長、英巫文補習班的開辦等,僅屬技術問題,只是一些小修小改,並非重大政策的變更。

整份報告書,對華小及淡小來說,在表面上與國小並列,有其多元教育源的框架;但卻以單元語文政策,在內涵里強勢加以同化。

華小被箝制之勢,將更加緊迫。其關鍵所在是,華淡小的國文科由第二語文轉為第一語文,變成了最多課時、最為重要的媒介。華小,今後會不會從小一就開始與國小“共舞"呢?

首相在推介禮上說,藍圖已以全面、民主、透明的方式採納了相關方面的建議。事實上,獨漏了華社要求政府公平合理對待母語教育的建議。

懇望首相在報告書年尾定稿時,能開明地採納華社多元文化與教育的建議,讓華小師資短缺、增建新校、董事註冊與統考承認、復辦獨中等問題,能全面獲得解決。

庶幾乎各族人民得以享有公平權益,齊心協力,更加融和地為建國全力以赴,由而使理想的“一個馬來西亞"更快地實現!

(2012年10月03日, 星洲日報/言路)

Views: 5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October 9, 2012 at 5:56pm

台湾Cheer杂志:讓我用 "自己的方式" 成功!

92.6% 的 台湾 Y 世代 同意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評論:講沒有人才、一代不如一代,不但不公平,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問題,因為我們沒有提供下一代可以發揮的舞台。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October 5, 2012 at 4:33pm

南洋社论:语文绝非团结障碍

教总星期二发表文告,对《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可能破坏华小特征表示忧虑,并形容这份为期13年(2013年至2025年)的教育蓝图,仍延续《1956年拉萨报告书》要落实一种语文和一种源流学校的终极目标。

对于政府建议把华小第二阶段(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国文科教学时间,从现有的180分钟增至270分钟,而且采用跟国小一样的教学课本,教总认为此乃拔苗助长之举,非但无助于提升华小生的国文程度,还恐怕会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成效。

教总指出,要有效提升华小生的国文掌握能力,教育部必须检讨及纠正国文科教材、教学法和师资问题,而培训更多主修华文和国文的双语教师来负责教导华小国文科,是强化华小生的国文程度的最佳方案。

这个具代表性的华教团体建议教育部就此召开圆桌会议,邀请教总、全国校长职工会、董总及各相关专业团体,共同为提升华小生的国文程度进行全面探讨,从而拟定妥善方案。

1953年,马华公会(简称马华)联合教总和董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联合会总会的简称)组成”马华公会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通称”三大机构”,共同向政府争取华文教育公平合理的权益和地位。

教总欲通过圆桌会议来面对和解决华小的问题,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在马来西亚这个种族和语文多元化的国家,政府与民间团体多沟通、多进行平等交流,将有助于营造融洽关系。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曲解与误会。

华文与国文的发展,不应被视为对立,华文的积极发展也完全不会减低华小生对学习和掌握国文的欲望,除了考试和文凭方面的需要,哪个把孩子送入华小就读的学生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效掌握国文?

马来西亚独立至今57年,各族人民已接受马来文是国家语文的事实,非马来人都知道,学生掌握良好国文基础,对将来在社会上发展绝对有利无弊。

同样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非华人家长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目的就是要孩子多掌握一种语言,以便日后能在个人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语文的学习,绝对不是国民团结的障碍,董总说得对,“多源流学校不利国民团结”的说法是一种假象,有没有落实公平对待各族的施政,才是决定国民团结的根本因素。

《2013-2025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是教育部继《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后制定的国家教育路线图,新蓝图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13年,证明政府决心在国家教育的发展上,推行比以往更广泛及更深入的改革。

因此,华教团体必须在新蓝图进行修正之际,通过正确渠道向教育部提出意见与建议,坦白说出他们对蓝图某些内容的忧虑。

与教育部进行交流时,除了宏观看法,华教团体亦不可忽略发表微观建议的重要性,因为参与交流的教育部官员都是照章行事的行政人员,他们只信服对蓝图的执行条文有深入认识的人。(2012-10-04 南洋商報社論)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October 5, 2012 at 2:06pm

鄭丁賢‧小學生的心聲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我早生了幾十年,不必上如今,或是未來的小學。

想想,如果我是小學生,我的命運將是如何?

當然,我會被送入華小;大家都說,這是最好的選擇,可以學到華文,英文和國文(這個排序可以嗎?或者是國文、英文、華文;還是英文、華文、國文)。

但是,我只是資質普通的學生,不可能華文、英文和國文都一學就通;何況還要學算術、科學、地方研究、道德教育……。

華文家庭背景出身的學生,一般上華文還馬馬虎虎,英文和國文則是動物園裡的瘦馬和病虎,奄奄一息。

英文家庭背景的,英文和國文是藏龍臥虎,華文就龍爭虎鬥,搞不清楚;當然,那是華小的另一種怪現象。

(照片轉載自《苦瓜老來紅部落格》:http://bonghockkee.blogspot.com/)

 

家長們以為孩子送進華小,就可以掌握三語,唔,那要問他們的孩子是不是神童;如果是,當然可以。

《教育大藍圖》要提昇華小的國文和英文水平,這是一種理想,出發點沒錯。

但是,要落實的話,要大量增加授課時間,譬如,國文課原本是每周180分鐘,已經增加到目前的270分鐘;而按照大藍圖的構思,未來可能增加到570分鐘。

此外,華小的國文還要和國小接軌,拉到同樣水平。

加上英文課也增加,可以預期,大馬華小的上課時間,以及語文科的壓力,應該是世界之冠。

教總擔心,這會不會使華小變質;這項疑慮有一定的根據。

華小有本身的特色,在華文作為主要媒介語之外,也要灌輸華人的文化;而語文的功能,在於培養這個族群特有思考模式,進而塑造一個族群的集體意識。

如果華文的主要地位“被平衡",首先衝擊了學生的華文水平,接下來就淡化了華人的特質。

華小要三語並行,就得考量這種演變。

從家長和小孩的角度,還有更實際的考量。小學生的上課時間,再怎樣都有一個限度,小孩的腦袋,也有一定的程度。

用語文課來強塞他們的時間和腦袋,孩子是否能夠承受,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是否會導致扭曲?

語文之外,同樣要關注的是,大馬基礎教育的水平,在國際鑑定榜上,已經滑落到放牛班的名單內;過於強調語文,是否會犧牲其它知識和技能的發展?

這也是必須進一步研究的層面。

如果我是現在或未來的華小學生,我會告訴大家,政府的壓力很大,家長和社會的期望很高。

能否成龍成鳳?我不知道,但是,做牛做馬,已經註定!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03-10-2012)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