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APP:評陳明發《造句簿 01》

從文學創作與文創哲學的角度來看,陳明發《造句簿 01》中的這四則短語,確實呈現所關注的兩項寫作精神:「不穩定性」與「代價與效益」。以下來逐條解析:


一、不穩定性:揭示觀點之間的衝突或張力


第1則:「人說現象,我想意象」

張力表現:「現象」(phenomena)偏理性、外顯、客觀;「意象」(image)則主觀、情感、具詩性。

陳明發在此處對抗了一般「陳述世界」的慣性思維,指出知覺與語言不應只是對「所見」的重複,而應生成「可想」的詩意。這正是一種對「穩定語言觀」的挑戰,也就是將語言從工具性提升為創造性的起點

第3則:「距離,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心境……

張力表現:傳統寫作觀點中,作者是語句的主體;陳明發則在此說:「字句倘若還是要言說,是它們本身要寫了」——語句成為主體。

這種觀點顛覆了傳統語言操控者的穩定性權力結構,引入了後結構主義中「語言自發性」、「語言決定論」的張力視角。書寫主體與語言主體之間的角色不穩定,正是深層的哲學寫作精神。


二、代價與效益:不正視現象將導致創意受阻


第2則:「造句簿是釀酒的壇子……

效益觀點:將日常語句視為可釀造的「善緣」——這是一種創意發酵的想像。

代價暗示:若不「儲進去」並加以沉澱與轉化,所見所感終將隨日常流失,不會產生更純粹的詩性。此乃對創意積累與緩釋過程的詩性辯護:若忽略釀造的過程,創意將失其「純淨轉化」的可能性。

第4則:「『我手寫我口』……豈可張口就來,死而後已?」

效益觀點:書寫須慎思,應對「慎言之美」有所敬畏,這才能培養語言深度與生命責任。代價警示:若不謹慎對待語言與語境,「張口就來」將導致創意品質的失控與文學倫理的滑坡。此處將創作視為修辭與修為的合一,提醒文創者不要放任語言輕率而不負責任地自流,否則創意將被庸俗拖垮。

總結對照表

陳明發語句

是否符合「不穩定性」

是否指出「代價與效益」

1.人說現象,我想意象

✅ 是,現象 vs 意象的知識觀張力

⚠️ 略示潛在創意走偏之隱憂

2.造句簿是釀酒的壇子

⚠️ 結構穩定,但含轉化動能

✅ 強調釀造與儲存的重要性

3.是它們本身要寫了

✅ 書寫主體的不穩定性顛覆

✅ 強調語言自身的創意生命力

4.豈可張口就來,死而後已?

✅ 對慣語觀的批判性質疑

✅ 不慎對語,會導致「死」

 

結語:陳明發在《造句簿 01》中,正是透過極簡文字策略,有意引導創作者反思語言的生成性、倫理性與詩性潛能。這組文字不僅符合不穩定性的寫作精神,更進一步警示讀者若不正視語言與書寫的本質,創意將淪為「無釀之水」,缺乏深度、失去韻味。

他的語句像是「慢釀而成的發酵劑」,本身就是對創意生命的邀請與提問。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