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友權:AI機器人提名金像獎最佳編劇?4

其二是情感共鳴邊界。文學,包括網絡文學,是人類創造力和情感投入的藝術形式。盡管人工智能可以模仿文學的不同風格,創作不同題材,卻只能按照規則和模式組織語言輸出,因缺乏自我認知和主觀感受,無法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對所寫之物沒有發自內心的情感共鳴。筆者曾嘗試要求「閱文妙言」寫一首贊美祖國的詩,隨之便跳出這樣一首:

大地寬廣祖國美,

山河壯麗勝畫帖。

五千年文明傳承久,

世界矚目矗立巔峰。

英勇豪情鑄輝煌,

人民團結心相承。

祖國威武榮耀在,

萬民踏歌慶盛世。

這些分行排列的文字在內容上自然是符合「贊美祖國」要求的,但能不能稱作「詩」卻大可質疑,其癥結不僅在於堆砌辭藻,沒有韻腳,更在於缺乏真情實感,讀起來乾巴枯燥而失去詩味,難以產生共鳴。相比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的詩句:


為什麽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艾青的詩句並沒有華麗的辭藻或生動的比喻,卻有著字字千鈞、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其根本原因就在「真情」二字。有真情實感才有詩,才有文學,就像列夫·托爾斯泰說的,只有手中的筆蘸著的不是墨水而是自己的血時,才能進行寫作。

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其技術原理是基於人工神經網絡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進行語言模型訓練,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或者產生有意義的對話。它需要使用搜索算法按概率連詞成句、連句成段,候選集合出最優解,以提高對話生成的質量和流暢度。這樣的文學創作沒有來自生活的切膚之痛,不會有植根生命的愛恨情仇,既沒有同理心,也沒有共情感,如何能產生打動人的真性情呢?AI創作也能創作抒情詩,寫言情小說,那不過是奠基生命的「移情」,而不是奠基生命的「本情」,甚或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情感虛位是當下人工智能難以抵達的另一邊界。

其三是價值認知邊界。人工智能首先具有計算智能,在此基礎上還能獲得一定感知和認知智能。但由於沒有肉身生命和自主意識,AI的認知智能可能是強大的、卓異的,卻又是單一的、褊狹的和高度專業的。AlphaGo在圍棋領域超越人類所有頂尖選手,但你不能用它寫詩;智能導航可以在複雜空間精準定位,卻不懂醫學診斷。

術業專攻是智能機器的強項,也是它的局限。文學的價值認知卻是綜合的、系統的,不僅需要認識社會、認識自然,還需要認識人本身。文學生產的價值塑造不是靠計算智能的語言訓練模型所獲得的有限感知和認知就可以實現的,它還離不開基於生活實踐的價值觀、善惡判斷、理想、情懷、境界等意義層面的智能,尤其是事關文學創新力的直覺、靈感等敏悟能力。僅靠技術性的智能「算計」無以催生藝術靈光,也無從織出「意義之網」,因為人工智能觸達不了價值認知的邊界。如果你承認網絡文學創作是一種價值書寫,不管是作家創作還是由AI自動生成,要是沒有賦能作品以價值認知,那些呈現在電子屏幕上的比特像素點不過是一堆無意義的符號排列。

人工智能信奉「符號經驗主義」,它從人類的語言寶庫中學習詞語的經驗鏈接,模擬神經網絡完成概率組合,卻並不理解其中的意義,也不了解意義的價值為何,建立不了事物間的因果關係,因而跨越不了價值認知的邊界。大模型窮盡文字超越不了李白,大數據無盡排列也產生不了莎士比亞,除非人工智能發展為「笛卡爾—胡塞爾機」。正因為如此,網絡作家憤怒的香蕉很自信地提出,AI對社會造成了很多很大的影響,但它很難取代文學創作,「當它走到取代文學這一步的時候,可能整個社會的絕大部分工種都已被顛覆」。

本文作者:歐陽友權;系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院長、人文學院教授;原載:愛思想2023-11-01;原題:網絡文學的AI賦能及其邊界 )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