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L’Anti之中,生成-兒童的過程也就是此種遊牧-主體的「消費」過程的真實寫照。而作為遊牧-主體,它必須首先要從「老爸-老媽-我」(papa-mama-moi)的三角結構的伊底帕斯劇場之中掙脫出來。然而,「掙脫」必然包含著強力甚至暴力,這一點並不因為生成的施動者是兒童而有所改變。此種強力的氛圍在德勒茲所喜愛援引的小漢斯的案例(尤其參見《千高原》plateau No.‘1914’及收入《批評與臨床》的Ce que les enfants disent一文)之中得到充分體現。在兒童通過「探索環境」(explorer des milieux)、勾勒「動態路線」(「trajets dynamique)從而繪製地圖的過程之中,不斷流播的正是能量和強度(forces ou intensité」)。但其實無論是通過L’Anti那相對沉重拖遝的理論闡述,還是借助Ce que les enfants disent式的明快清新的散文風格,此種多少令讀者(作為成人)感到不安乃至焦慮的強力和暴力的氛圍都已隱隱呈現。對於此種蘊藏於孩子生命深處的躁動不安的能量,已經在太多的文學及藝術作品之中得到各種各樣的展示:William Golding, Toby Lite, Ian Banks, 等等,能夠列出的名單會是相當長。但當我們將這些作品與D&G所論述的生成-兒童相比較,其間的差異亦十分明顯:借用德勒茲在《尼采與哲學》之中對兩種力的經典論述,確實可以說後者之中所湧動的是生成的、積極的、肯定的強力;而前者則更執迷於展現那些潛藏於兒童精神深處的否定的、毀滅的、抵抗的強力。
Mark Dery在其令人大腦激蕩的The Pyrotechnic Insanitarium(ãGrove Press, 1999)一書中(尤其是第四節「父母的牢籠」(The Parent Trap))重點結合Renée French的漫畫對此種黑暗的,惡魔性的深層力量進行了極為深入、甚至是殘酷的展示。不過,他通篇文章所參照的理論原型其實仍然是佛洛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比如,他首先區分了兒童(children)與孩子(kids),前者總是(被描述為、或被想像為)生活在童話般的理想世界之中,而後者則正相反,他們總是不斷地撕碎著籠罩在兒童身上的理想面紗,不斷釋放出自身所內在的不可遏制的黑暗能量。顯然,這裡仍然重複著那些多少令人厭倦的二元對立:日神/酒神,精神/本能,理想/現實,超我/本我,…… 。比照起來,兒童總是生活在陽光普照,花朵盛開的花園之中,和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們嬉戲在一起;而孩子則正相反,如Renée French的風格鮮明的作品所昭示的,他們的生命總是籠罩在濃重黑暗的氛圍之中,突顯出的往往是那些最令人作嘔的醜惡細節。
Mark Dery的分析思路可以用他不斷援引的大衛·林奇(David Lynch)的話來概括,即「那正是世界之恐怖——有那麼多的隱藏之物,這真是一個令人膽寒、噁心的地方」。但此種以壓抑(repression)為主導的解釋原型當然難以令我們這些「德勒茲主義者」滿意。毋寧說,此種原型本來就是L’Anti一書所著力批判的矛頭所向。不過,這篇文章中的一些細節卻帶給我們進一步分析的啟示。
首先是關於玩偶(doll)的一段論述。Mark Dery結合Mike Kelley的創作講述了幾乎為人所忽視的玩偶本身的蛻變過程,發人深省。表面上看這個過程即是從理想到現實的墜落:陳列在商店櫥窗中的玩偶娃娃剛剛成批量地從生產線上被「製造」出來,她們有著整齊劃一、光鮮亮麗的外表,總是被用來作為兒童的親密夥伴。實際上,它們總是作為孩子理應去仿效的理想形象——媽咪和爹地的乖寶寶。但這個亮麗的外表總有一天會被拆穿。Kelley一語中的:「一旦這個物件全然破損,沒用了……它聞起來就跟孩子一樣,變得又破又髒,就像是一個真實的東西。」 玩偶畢竟不只是一個理想的形象,因為它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物件(object),一件「商品」,而作為商品,它的價值(在這裡尤其指的是其意識形態的價值)必然會伴隨著「使用」和「消費」的過程而不斷耗損、甚至被耗盡。想像一隻陳列在奢侈品櫃檯之中與名貴香水一起出售的熊玩偶,最終有一天淪為垃圾箱裡的一隻破舊的、髒兮兮的毛絨團。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