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013年3月起,到8月止。我受“黑藍”之約,主持了幾期詩人互讀欄目,其中一期由虛坻主持。8月之後,詩人互讀欄目意外終止。已經安排的洪書勤與那麼南的互讀胎死腹中。今天翻找資料中又看到書勤辛苦寫的稿件,被屈藏在我的文件夾中,委實不義。因刊登。豆瓣這兩年喧囂日盛,而好友日稀,噓嘆不已。
任復活刺穿完美,死亡縫補別離:我讀那麼南
洪書勤
0.
在開始進入本文之前,如果我們都是創作者,或者,具備清晰旁觀他人、甚或自己創作的能力,或許可以嘗試回到原點自問:「創作」的本質究竟為何。這當然是個大課題,歷來已有非常多面向與深度的探討,但不論創作標的是一首詩歌、一篇散文,甚或是一幅畫、一場即席講演,對於一個創作者而言,這些形色各異、引人註目與傾心的完成品,需要經過什麼樣的過程?它是無中生有的嗎?抑是可以解離成千百萬個微小的分子?維繫他們聚合為一的能量是什麼?如何運作?再進步言,創作是一種能夠證得真理的法門嗎?還是一塊吊在籠中轉輪前方、供如鼠我等懸命奔跑,藉以磨耗生命時光的一塊乳酪?
這是個尷尬的時代。說尷尬,或許還過於樂觀。我們等不及果實熟成,等不及美酒發酵,便狼吞虎嚥,以飽自滿。煮開了水還得等上三分鐘的方便麵猶欠方便,微波爐中卅秒可食的飯糰更勝一籌。當細火熬燉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超級無敵海景佛跳牆端上了桌,飽餐了黯然銷魂飯的饕客早腆著肚子數算著疊如巴別塔的空碗準備埋單。原本濫竽充數被揭發的尷尬感與對精緻的更貪求,都被即時提供的應許置換,越來越多人想自無聊逃離,卻因不耐久候而更貼近無聊──電玩遊戲、音樂、漫畫與文學越多采多姿,接觸者的理解與體會卻更淺薄粗糙──每個人趕著活,趕著讓自己生命豐饒富足,卻忘了人皆無法脫免的死亡中繼站,亦隨之近在眼前。
所以,在這個高速變遷的時代裡,我們該怎麼創作、怎麼談論創作?創作者身處時間軸與空間軸的交叉路口,如何全然了悉自己所在、反映當下現實?如何面對族群、社會更甚家國對其特有的文化要求?最後,是否能時刻自省:隨著時光遞嬗,當作品所有的現實支撐完全消失,如何讓後代的讀者完全感受到這個時代的開闊與深邃,並從而產生嚮往及追尋的勇氣?
而當我回過頭來閱讀那麼南,竟驚喜地發現,他徐緩而厚實的文字,恰好足以讓我清醒,對抗這個速食時代的敷衍與漫不經心。
1.
創作的典範與標準,總是在時代交替中持續突變。創作者與其自問作品「能否永恆」,毋寧須先註目「如何永恆」。透過將自身志意置放於歷史中的觀察、比較與對話,那麼南覓得自己身於何處:
你無法安坐於舟中
無法踱步於地上
你無處停歇
你心無所懷
你身無可停
不知道該流淚還是該痛苦
不知道該站立還是該默哀
直到你驚覺
這不過是南柯一夢
你昨天剛進士及第
──〈公元八世紀的一日〉
以動之「舟」對應靜之「地」,以長如一生卻短不過一夜之「南柯一夢」,對應榮華一時、影響卻及於三代之「進士及第」,並以之突顯身無可停的無所適從,詩人即便對所從出的譜系與歷史有無邊想像及熱情,仍以一個知識分子的冷靜與凝練,謙抑地溯源:不以此身所處論斷虛實,不以此時所言套試前行。河流、歷史、罪孽和無法自絕於外的血緣,都讓詩人成為「影影綽綽的子孫」中的一道身影,卻不甘黯淡:
你看著她從霧中升起,其實那裏沒有霧,你一定要牢記
讓你的心跳的慢一點,再慢一點,直到你聽不見,直到你感覺
你的心在另外一顆星星上跳,就像你剛剛看到的那顆流星或者彗星
或者剛剛爆發過的超新星
星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連星星都忘掉
你站不住,但是你不敢慌亂,你需要一直站著,一直睜大眼睛
──〈如何觀察一朵花並讓花朵流淚〉
睜大眼睛,竭力站穩,用眼神與意志貫穿一切,藉以曉知所有事物的本,進而「用一片上下一致的顏色,讓自己變得挺拔,平坦/就像剛剛從沙漠中升起的一只孤狼,一顆樹」。那麼南是個認真生活的詩人,深知命運如霧,日復一日案牘勞形,很容易就茫然而茍且地支付生命、換取溫飽,然而星星可以忘掉,心跳可以忽略,但不能錯過一朵花綻放而流淚的瞬間──一生何其短暫,喪失了對美的追求,詩人該怎樣找到那座靈魂深處、屬於自己的「言語的寺廟」,信仰,並且守護?那麼南已經找到了屬於他的最佳解答。
2.
身為人,死亡無可迴避。死亡在現實上是滅失,是缺陷,是消逝,甚而是不可逆的絕望,但在那麼南的詩作中,卻奇異地同時賦予另一種形式的「活」,繼續在未死的人們心中萌芽、生根。在其紀念Dasha老師的〈仿歌〉一詩中,縱是死亡,氣味仍然生動而鮮明:
那麼什麼是死
誠然它帶走身體,呼吸,眼神和寫字的手
它不許人發問,即使是朋友,親屬,即使是虔誠的同志,異姓的兄弟。
或者是一個陌生人,僅僅是由於你的離去
才知道你的名字,從而惋惜不已
而這是多麼不可思議,你瞧,
死不單單是死,停留,不再建造。
它還發出溫和的光,傳遞著你的生存,不曾聽過的故事,不曾知道的歌曲。
對於死亡,人們一方面吸收並記取他人經驗,一方面卻因為在現實中無法真正深入死亡對現實生活意義上的全面否定,而由混沌的無知中產生恐懼:恐懼失去對所珍愛人事物的聯繫,恐懼自己因死亡而致的不被需求,與不再可能發生的自我實現。然而,弔詭的是,當人親身面臨死亡,才得以真正停止主、客觀對自身與世界所有聯繫的憂慮和不捨,並由此孤立出自己,成為真正的存在。可嘆的是,這樣孤立的過程並不可逆,我們藉由想像來逼近存在,並明曉此等想像的虛無本質,正是那麼南所說:
而這些似乎都是表象
一顆心所力圖的事情,將會
越過身體和俗世
也更持久。
我們因此確信:「死不是以生的對極,而是以其一部分存在著的」。
象一片落葉,落下
而不再回旋,不再回想在何處,看到過它
因為無此必要。透過虛無,我們得到永生。
3.
而即便「這是多麼奇異的事。/因為死亡占據了你。而你卻依然在別處存在。並擴大了自己」,詩人還是寂寞的:
周公死了
共和死了
季劄死了
你死了
“賜,汝來何其晚也?”
──〈死後——紀念孔子〉
我們當然無法否認,透過《論語》中子貢高超的言語與善於誘導的反詢,更立體了孔子的身教與言教。而溫度作為探求存在最直接的體驗,若非執手輕握、相濡以沫的近距離接觸,對想像標的之反差便逆襲而來:
你們一下子就突然湧入我的房間
太滿了
石頭,磚頭,咖啡和列車
讓我無法轉身,閉眼
我只好看著,經歷著呼嘯而過的
風聲和痛楚
──〈我看到的這個世界〉
生活週遭無一不能涵攝,並以之煉化成詩,乃詩人之所以堪稱創作者之主要原因。透過自身經驗與創造力的能量轉換,一種新的語言可能便由焉誕生。但對詩人而言,所有的事物都可能經由自己產生粉身碎骨的爆炸。詩人的敏感是天賦,也是原罪;是利劍,也是枷鎖。那麼南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他驅逐/召喚了詩的奇獸,並且精準地布建結界,讓詩不致狂亂反噬:
現在我要請你們全都出去
我要關閉這個入口
我要安靜地坐在未來的春天
追吟一首未寫的詩歌
然後
請你們依次而來
我將適當地旅行
把山水畫在臥室的白墻上
我還會擦拭那面生銹的鏡子
不照我自己
只照我想看見的那些事物
比如你
但詩人同時憂心這樣的壓迫成為萬古封印。面對畏懼,詩人選擇了不沒入群眾人雲亦雲的潮流中,只因真誠是詩人最低限度的要求。一方面確保想看見的事物的確為真,一方面又不忍讓真實在翻頁過後,無從在畫中轉身訴說,樂聲悠揚的種種可能:
我按住這一頁,害怕它會
突然翻過去
我力圖證明
你會在畫中轉過身
對我說:
“我的面前還有一架鋼琴,黑色的”
我不敢應答,不敢說話
──〈靜默〉
詩人未敢言聲,並非屈服於重聲喧嘩,而是在意心中僅存的真心實意,能穩妥安放於創作的原點:
我的心會找到你的心,
而一支箭會找不到出口,
但是他甘心於,
待在一根滿弓的弦上。
──〈唯一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adieudusk 博客專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