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全《傳播力》(9)傳播策劃與執行

企業傳播能力的高低和傳播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傳播策劃上。在傳媒眾多、信息泛濫的情形下,在相對有限的經費條件下,企業的傳播如何做到最優化,需要精心策劃,需要運用更多的策略和方法。
創新為魂
創新是傳播的不竭動力,創新是傳播的價值靈魂,創新是傳媒和公眾期待的亮點。企業傳播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沒有創新就沒有傳播的影響力。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常告誡企業文化中心的人:企業要有新聞眼、有新聞感覺。企業要不斷創新,要經常有一些“新”的東西讓媒體“聞”。
傳播要取得對“註意力”資源的占有,立意要“新”、“奇”。“新”永遠是傳媒所求。俗話說:第一個把少女形容為鮮花的是天才(傳媒一定大加頌揚),第二個作此形容的是庸才(傳媒不會再有興趣),第三個簡直是蠢才了(傳媒可能會醜化)。
新加坡鱷魚國際私人有限公司老板陳賢進介紹說,起初鱷魚牌服裝沒有知名度,他們去參加服裝展,別人都是在展臺布滿了漂亮的廣告品牌招貼畫,而他們別出心裁,把活鱷魚搬到了展臺,引起了媒體的極大興趣,報道很起勁,“鱷魚”被記者們不自覺地猛炒了一下,成了大眾熟知的品牌。
新鮮事媒體總會不遺余力地加以宣傳。如浙江金華一家“倚天向導工作室”2004年10月11日開業,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原因是該公司聲稱業務為代理舉報(為舉報人出謀劃策),其實經營範圍是“為企業管理出謀劃策”。想一想,如說浙江金華一家咨詢公司倚天向導工作室開業,不會有一家報紙報道,但,“國內首家‘舉報公司’金華開業”就不同凡響了。
傳播創新有兩重指向:一是內容創新;二是形式創新。
IBM公司,幾年前曾在世界各地的電視、報紙、雜誌上做過一次大廣告,而公司卻分文未掏。原因是,IBM公司的科研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單個原子並能將它們進行移動,這無疑是一條公眾感興趣的科教新聞。如何在發布這條新聞時很好地宣傳一下IBM,顯然新聞的發布要展示掃描隧道鏡下單個原子的圖像,於是,公司的決策者們經過反復研究,采納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點子,就是把若幹原子擺成IBM這3個字母。結果,原子圖像照片一公布,世界各國電視、報刊的總編們都被現代科技的新成就震驚了。於是在電視屏幕、報刊雜誌上紛紛出現了一幅照片:由原子組成的3個英文字母IBM。成千上萬的傳媒無意中為IBM公司做了一次影響廣泛、效果極佳的廣告。據說這則免費的廣告曾被傳媒評為當年最有創意的金點子廣告。
其實,媒體自身也在不斷尋求創新。如《北京晚報》於2000年11月15日,在軍事博物館成功舉辦了“首屆北京個人購房房展會”,首創媒體辦房展,影響頗大,此後,全國媒體搞房展盛行一時。
善於借勢
從公關角度講,企業的內部關系主要是股東關系和員工關系,而外部關系最重要的是政府關系、客戶關系和媒體關系。分析中國成功企業的成功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有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根據我國媒體的特性,企業應有意識地利用與政府的良好關系來潤滑、調節和改善媒體關系。如果企業與政府有較好的關系,則應不失時機地將這種關系效應滲透、擴散到媒體關系中去。
媒體的聲音通常與國家權力機構行為相呼應。目前,我國非常重視對自主創新企業、名牌企業的保護和宣傳,各級地方政府對當地的名牌企業和招商引資來的企業及納稅大戶總是鼎力相助,保護有加。企業要充分借助官方的影響,調用媒體力助企業傳播,巧取媒體資源。同時,當深陷輿論旋渦時,應積極尋求政府的保護。
2004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大會,會上太平洋建設集團受到省委書記表彰,隨後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在頭版刊發了該企業的發展紀實通訊。這種政治花環下的媒體免費午餐,對一家擁有上市公司的民營企業集團來說,獲利無法估量。同理,2005年5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主席揚晶率代表團來太平洋建設參觀考察,江蘇省省長梁保華率本省官員陪同前來。企業當然不會錯失這種極好的形象宣傳機會,我們采取的策略是:向隨團記者公關,爭取在新聞報道上給予重筆;同時約請相關媒體的友好記者前來采訪,為不能到場的記者提供新聞稿,爭取上稿,擴大宣傳。這種宣傳給企業帶來的美譽度是花再多錢做廣告也無法比擬的。
借勢是為了讓企業具有更強的傳播勢能,借勢的關鍵是要識勢、要爭勢。
名人效應
我們隨便翻看一些企業的宣傳畫冊,將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把國家領導人、社會知名人士與企業老總的見面及參觀企業的照片放在顯要版面,以顯示企業的社會地位和影響,這是典型的利用大人物和名人來提升傳播影響力的做法。
名人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是一種優質的傳播“載體”。通常企業借助名人效應進行傳播有以下幾法:
一是利用企業名人。有一年,TCL當家人李東生聘請剛辭去微軟高職的風雲人物吳士宏加盟TCL,引起了媒體的爭相報道,有評論說TCL的觀點是:花錢聘一個熱點人物,遠比花錢做廣告省錢、效果好。更有人說,當年微軟把吳士宏從IBM請來,給的就是一個“作秀位”。
再如紅蜻蜓集團請來國內著名的鞋文化專家到企業任職,很好地打出了企業鞋文化領軍人這張牌。
1988年韓國舉辦奧運之際,韓國舉行了盛大的迎奧運火炬長跑。身為三星集團CEO的尹鐘龍“老人”也被企業對外宣傳部請出上街參加了火炬長跑。如此,引起了媒體對尹鐘龍、對三星的特別關註,無形中為企業做了一次免費廣告。
名人總會受到媒體的青睞,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還有一個經典的案例:一位書商為炒作一本書,設法將書送給總統,然後打出廣告,說這是一本總統最喜歡看的書,結果此書一陣熱銷。總統得知後大怒,堅決否認此事,書商變換一招,打出廣告,說這是一本總統最不喜歡看的書,結果此書又引來一陣暢銷。
“廣東巨星”老板鄧建國2002年利用自身的名氣改行做酒“赤水河”,在北京天倫王朝導演“金盆洗手”事件吸引了上百家新聞媒體到場,3 000多家新聞媒體轉載報道,行業內人士稱這次“名人作秀”所起的效果,抵得上6 000萬元廣告費。全國各地經銷商當場簽約就超過1 000萬元。鄧建國可謂熱衷於新聞炒作,2004年受聘南京鐘山學院,說要開新聞炒作專業。目前,湖南一高校已開設了新聞炒作專業課程。
二是邀請影視歌星、時裝模特、體育明星出任企業的形象代言人。目前,國內的大牌明星大多出任了企業的品牌形象代言,在電視中、報刊雜誌中(還有戶外的廣告牌上)天天和大眾照面。企業請形象代言人一定要根據企業的產品特點、消費者的喜好等因素綜合而定,不能亂點鴛鴦譜。不是要請最好的,而是要請最合適的。當然花小錢請小明星,花大錢請大明星。另外,請明星下手要準,要用其當紅時。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全國人民都關註劉翔能否在奧運會上奪得110米欄冠軍,耐克公司請劉翔做形象代言,為不失時機制作了兩套電視廣告,一套是以假定劉翔奪得冠軍進行創意制作,另一套是萬一劉翔沒拿到冠軍而作備用,總之不錯失劉翔關註度最高時的廣告傳播機會。可以說耐克在形象代言人方面是獨樹一幟的。他們是以發現“明日之星”、培養“明日之星”為特色的代言人合作模式,不僅使公眾越發相信這些明星成績的取得與耐克公司的努力休戚相關,同時,也獲得了以較低成本取得形象代言的機會。
註意:請明星做代言存在一定的風險,萬一明星出緋聞可能會危及企業。如江蘇紅豆集團曾聘請歌手“紅豆”做形象代言人,可不久這位“紅豆”卻卷入了司法麻煩。
三是聘請知名專家學者做顧問。一方面,這些專家學者能在專業上對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另一方面,專家學者們在外講學做報告,會把企業做案例,無形中充當了企業的義務宣傳員。
如,家世界集團以聘請國際一流的大買場CEO專家組成企業的管理團隊,無形中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影響力。
事件營銷
所謂事件營銷,就是企業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新聞價值和社會影響的事件,來進行企業的宣傳傳播,故也有稱作“新聞營銷”。事件營銷有助於擴大、推動企業的傳播影響力,能提高目標受眾的關註度,因而具有更大的傳播效果。
俗話說:高手做勢,中手做市,低手做事。事件營銷關鍵是新聞策劃,核心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創意,其思路:一是“別出心裁”、“無中生有”、“無事造事”;二是“火上加油”、變平凡成非凡,讓事件閃出“新聞”火光。
任何一個好創意,都是來自對媒體的了解和對受眾的心理把握。企業要善於把握媒體的需要,善於把創意同社會群體關註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相聯結,將受眾的特殊情感和興趣引入到策劃事件主題上來。
一位全球知名社會學專家在20世紀曾預言:21世紀,將是“說書人”的世紀。時下企業界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企業要會編“故事”,要會講“故事”,要會導演“故事”,而且“故事”要讓媒體有興趣,受眾樂意聽。
水井坊酒在白酒行業如此慘烈的競爭中能沖殺出來取得銷售奇跡,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編”出了一個“水井坊故事”:說是全興酒廠的工人們在改造廠房時,發現了中國元末明初近600年前的一口古老的 酒窯,並在酒窯裏發現了神秘的菌種,水井坊酒正是利用這種菌種釀造出來的。
又如深諧媒體魅力的我國著名策劃人王誌剛因策劃“碧桂園”而名聲大起。王誌剛的成功,或說“碧桂園”的成功,就在於王誌剛策劃了一個新的地產故事,調動了媒體與他一起感動。
再如掌上電腦迅速成長為一個新興行業的時候,媒體對此關註度越來越高,期待著這個行業新聞頻發,當年,十分重視媒體關系的名人公司為突現自己在業界的地位,反復斟酌之後,適時舉起“價格屠刀”,引發了該行業的第一個大新聞。這既是名人公司的需要,也無疑恰好吻合了媒體的需要。
有一年,不出名的江蘇高淳陶瓷廠帶著石炻產品上廣交會參展,沒人關註,廠長張銘金靈機一動在展廳當眾摔產品,引起了媒體記者和中外客商對產品堅固性的極大好奇,隨即迎來了大量訂單,產品一炮打響。類似也有糖煙酒會上酒廠廠長摔酒佳話。還有2000年10月北京某裝飾材料開發公司在大眾之下導演了“真貓真狗喝塗料”活動,意在證實自己的產品無毒無害,結果,遭到一些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總經理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當眾“品嘗”起自己生產的塗料。這種轟動效應,一時間引得眾多媒體競折腰,紛紛報道和轉載,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也驟然升溫,賺足了眼球。
2002年下半年,國內眾多媒體紛紛報道說,國產葡萄酒八成是“洋垃圾”,一時給葡萄酒廠商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雲南紅”酒業公司刻不容緩,反彈琵琶、反造勢,在媒體上公開發表了氣勢不凡的(廣告)文章“誰能拿走‘雲南紅’的五個億?”,全文如下。
“某報刊發《葡萄酒業驚曝“洋垃圾”內情》一文。文中稱,據業內人士透露,用中國自產葡萄做出來的葡萄酒只占市場總量的20%,80%的葡萄酒是從國外進口的“垃圾酒”。文中提到該人士還聲稱,如果哪家企業敢站出來說自己的酒沒有勾兌過,我可以和他叫板。這一說法在葡萄酒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對消費者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嚴重損害了國內葡萄酒的聲譽。
這一說法同時在國內葡萄酒業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雲南紅酒業公司駐福建辦事處塗忠民總經理。塗總經理轉達 了雲南紅酒業公司董事長武克鋼的聲明:雲南幹紅葡萄酒完全采用“玫瑰蜜”100%原汁釀造而成,誰能從雲南幹紅葡萄酒中找出任何一瓶非雲南高原葡萄釀造或發現任何國外運來的酒,“雲南紅”願把價值5個多億的產業送給他。同時,雲南紅酒業公司歡迎任何團體及個人攜帶檢測設備到雲南紅酒莊及雲南紅任何一個銷售市場進行檢測。
武克鋼董事長質疑河北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是否是葡萄酒行業的專業人士,其數據到底是從何而來?照其推算,目前我國葡萄酒市場銷售在30萬噸左右,中國自產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只占市場總量的20%,那麼只有6萬噸,這個數字根本不正確,有別有用心之嫌。因為目前我國已形成了9個大型葡萄產區,雲南高原葡萄產區就是其中葡萄產區之一,在此產區內,單雲南紅酒酒莊就擁有3萬畝的大型葡萄園,所產葡萄在嚴格把關的基礎上都是供給“雲南紅”酒業公司的。
我國在加入WTO後,外國洋酒千方百計企圖搶占中國市場,而中國的許多企業在勵精圖治多年來已做好了與狼共舞的準備,此次所謂業內人士驚曝“洋垃圾”內幕一事,似乎已預示了硝煙將再起。武克鋼表示在國內像雲南紅和雲南紅經營理念相似的一批紅酒企業的產品,一直嚴格按國際標準釀造葡萄酒,產品的品質決不亞於國外釀造的葡萄酒,我們有信心迎接挑戰。
據悉,釀酒專用葡萄是決定葡萄酒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葡萄酒行業戰火在概念戰、終端戰仍然如火如荼的時候,葡萄酒戰線已拉長到上遊的葡萄園。雲南紅正是憑借背後這幾萬畝的葡萄園的原料優勢及工藝優勢才在短短幾年迅速崛起,成為國內葡萄酒中最具競爭力的品牌之一。”
此招有力地喚回了消費者對“雲南紅”葡萄酒的信任,顯示了“雲南紅”的一種品牌力量。可謂是把“事件”好好地營銷了一把。
1998年,潘石屹因獨創SOHO現代城創下北京市樓盤銷售新紀錄,招至很多同行利用媒體來打壓SOHO概念,潘石屹一反“批評就是壞事”的邏輯,親自炮制出《投訴潘石屹,批判現代城》一書,書中集中了幾乎所有針對SOHO現代城最直接、最猛烈甚至最刻薄的批判。例如:《財經時報》發表的幾乎一個整版的“SOHO你蒙誰?”——SOHO非男非女的怪胎、SOHO不是時尚、SOHO誤導市場,雲雲。潘石屹對記者說:之所以出這本書,就是要超越是非的概念,超出是非的糾纏。針對別人的意見我們來討論建築、人和環境的關系。有些批判是有道理的,有些批判是由於觀念思維的不同,也有些批判顯得不聰明甚至是可笑的。孔子曾說人的最大弱點是遷怒:你給我氣受,我就給他氣受。一個人、一個組織或一個社會,反復地遷怒,就像病毒一樣,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浮躁、沒信任感。而社會上總有一些麻煩制造者,如果沒有一個像容器一樣的好組織,承載消化和遏制這種惡劣情緒的話,社會會非常麻煩。《投訴潘石屹,批判現代城》就是要成為這樣一種容器,和大家共同探索怎樣才能把房子蓋好。該書不僅使現代城名聲大噪,也使潘石屹極具個性、極具思考特性的一面展現出來,個人的品牌和產品的品牌形象融為一體,反而引起了大眾的同情、尊敬、向往。人人都希望得到贊揚和認同,人人都在躲避挨罵的機會,而潘石屹卻反其道而行之:借罵打罵。這真與“雲南紅”有異工同曲之妙。
2004年11月,停牌半年的縱橫國際股票獲準復牌。東家太平洋建設集團不走老套路,發個公告宣布一下,而是同時在上海、南京、南通三地召開新聞發布會,借機由點到面對集團近年來收購國企所取得的業績進行了系列宣傳,一篇篇《翻天覆地看縱橫》、《力挽狂瀾、生死時速拯救縱橫國際》等陸續刊發,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蒙牛聯姻湖南衛視《超級女聲》完美地演繹了一場“蒙牛酸酸乳”的事件營銷。蒙牛副總孫先紅在多種場合一語道破了蒙牛的營銷思路,即“用事件營銷的點,連成品牌成長的線”。
由於事件營銷具有強大的傳播效應,近年來越來越成為國內外流行的一種公關傳播與市場推廣手段。據有關方面統計分析,企業運用事件營銷手段取得的傳播投資回報率約為一般傳統廣告的3倍。所以,2005年“神六”升空電視直播期間,央視的廣告價格分別是5秒146萬元,15秒266萬元和30秒532萬元。據說,如果企業希望跟央視簽訂排它性合同,還需支付上述價格的2~3倍。你認為價高嗎?不,物有所值。在美國,橄欖球超級杯大賽是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直播節目,2004年30秒廣告價格高達230萬美元。其次是奧斯卡頒獎典禮也極高,戲稱為 “婦女超級杯”,30秒廣告價格高達150萬美元。
從策劃角度講,“事件”=“關註”、“關註”=“價值”,所以,“事件”=“價值”,就這麼簡單的三段論式。但要補充說,事件如是好事件,通過傳播,帶來的就是好價值;事件若是壞事件,通過傳播,將產生壞價值。即正正得正,正負得負。所以,事件營銷首先要把事件設計好。2005年夏,哈爾濱啤酒廠舉行啤酒節,策劃出在市民廣場噴泉池噴啤酒,結果招致市民的投訴,被指責為浪費、失良心,結果引起媒體曝光和遣責,廠家只得認錯收場,“好事”沒成,反倒討個沒趣,有損企業形象,而且影響了企業與政府、與公眾的關系。
另外要提醒,新聞事件策劃要避事件高峰,不要與重大事件沖突,以免傳播效果弱化,使企業的聲音淹沒在“嘈雜”聲中。
例如,2005年6月21日某行南京分行為慶祝開辦十周年,舉行了大型形象宣傳活動,動用空中沖氣飛船在市中心上空掛條幅飛行,招攬市民觀看,不巧當天正是全市中考日,飛船的躁音及引發的交通堵塞受到考生家長的責怨,結果在媒體的質疑和指責聲中只得息場,行長還不得不出面道歉。
事件營銷通俗地說就是造勢,通常,人們又把造勢等同於媒體炒 作,反之,可理解為企業通過炒作來給自己造勢。
有陣子,自揭行業黑幕也成了一種時髦的炒作,似乎成了眾多廠商以小博大、以“誠”招客、爭搶市場的殺手鐧。如奧克斯向媒體自揭手機成本,神舟電腦公開給筆記本電腦算成本賬,都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註和助威。
但是,事件營銷也好,新聞炒作也好,必須把握好“度”,不要越炒越“涼”,不要離譜,否則捧得高,摔得慘。
記得曾有一企業策劃出與一著名相聲演員打一場假官司,還要假裝正而八經地請律師,在媒體上大曝光,目的是給企業揚名,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把產品賣出去,並承諾事後給這位演員股份,結果遭拒。
2006年3月15日,由國家工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報》和20個省市消協聯合制作的中國第一份《3·15年度報告》正式出爐。其中,公布了本年度最令人厭惡的商業噱頭:
1、從“內衣秀”到“當街洗澡”
2、“人體盛宴”
3、哈佛代高樂“增高神話”
4、月球大使館,“空買空賣”涉嫌“投機倒把”
5、名人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6、天安門廣場石買賣,“文物”豈能當商品賣
7、麥當勞“下跪”廣告風波
8、“愛情長城”活動
9、打針就能減肥,幹細胞美容布騙局
10、非法傳銷編造“瑪雅神話”
以上大家要引以為戒。
公益攻心
傳播策劃有一個關鍵之著是把企業的宣傳與一種有意義的活動連接起來,把企業利益提升到公眾利益,體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價值。
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從事公共事業的目標,從表面上看是為了博得更多的認同和社會影響,而實質上,則應該集中於公司競爭力的增強”。波特實質上指出了企業公益活動與企業競爭力之間有著高度的相關統一性。澳大利亞學者與美國學者聯合,對一批跨國公司過去3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企業在完成社會責任時對83%的經營活動造成了影響。公益活動能有效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所以,企業應對公益活動有所設計和安排。
據溫州市慈善總會統計,溫州很多大老板每年都在外地有不少的捐款(有人戲說是捐外不捐裏),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美譽度,同時又博得地方政府的好感,在媒體上獲得贊譽。
在西方一些國家,企業大多主動策劃公益性捐款,政府方面則通過立法和輿論進行積極的正面引導,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比如,他們一般會完善設立和運作各種公益性基金會的立法,並建立一套稅收激 勵機制。在美國排名世界500強的企業基本上全是防治艾滋病基金會 的成員。
每年北京“兩會”,都是企業公關的重要時期,如國內一家知名服裝企業集團先是給記者送襯衫,後是向代表送領帶,以引起更大關註,一方面建立更多重要關系,同時又獲得更多宣傳機會。
同樣,很多汽車廠家都爭相免費向大會派車提供服務,以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江蘇一家具廠商樂於向人民大會堂捐贈數百萬元的家具,希望換回一個人民大會堂指定用品的美名。
另一位家具老板,有一年發大水,他拿出2 000多元的舊家具敲鑼打豉送到福利院,當地的各家媒體都作了報道,取得多少廣告費都買不來的宣傳效果。
類似的還有,企業成為奧運會贊助商。SARS期間,很多藥廠主動向社會捐贈藥品,等等,都是一種公益行善性的傳播行為。
公益贊助又稱公益營銷,有幾點要考慮:一要量力,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二要計算回報,回報一是現實的廣告效應,二是無形的關系資源,不要讓贊助打水漂(當然也有一些老板說他贊助是不計回報的,這種做好事另當別論);三是選擇的受助方要與企業的戰略利益有相關性,要讓受助方在贊助行為上進行傳播共振。
當年美國前總統裏根訪華期間在長城飯店舉行了盛大答謝宴會,自然全世界500多家前來采訪裏根訪華的媒體記者不請自到,把鏡頭聚 焦到了長城飯店,瞬間讓全世界了解到北京有這麼一家豪華飯店,據說這就是飯店的一位美國公關經理的傑作。
還有一些企業(如煙廠)主動制作公益廣告投放,行公益之舉,達宣傳之效,因為公益廣告基本上可免費刊登播放。
公益性廣告能為企業帶來好印象,好聲譽,也能帶來利潤。國外有人作過調查,發現企業公關(益)廣告對企業的股票價格的正影響率為2%。想一想,如果市價4億元的股票,2%是多少?800萬元。正如現代公關之父艾維·李所說:“一個組織所做的有益於社會和公眾的事 情,最終必將有益於該組織自身。”俗話說得好:好心有好報,好事有好報。這個“報”還表示能得到媒體的報道。
自創媒體
視規模和條件,企業可創辦內刊、建立網站對外進行宣傳,以滿足社會各界對企業的了解,同時,也方便於記者寫稿時引用相關資料。
內刊的價值企業應予以高度重視,內刊已是企業對內對外溝通的重要平臺,可外聚人氣、內凝人心,外樹旗幟、外顯張力,強固企業文化,能對關鍵受眾進行系統性的定向傳播,增強滲透力和競爭力。近年來,企業內刊發展迅速,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遞增,據不完全統計,日前國內企業內刊約有1.2萬家。可以說,國內的優秀企業大多創辦了具有鮮明企業特色的內刊(報紙或雜誌),通常刊名直接用企業名,如《聯想》、《萬科》、《太平洋建設》;還有的用企業“人”,如《海爾人》、《科龍人》、《格蘭仕人》;另外有的突出企業文化,如攀鋼的《冶建文化》、勝利油田的《勝利文化》、江蘇上上電纜的《上上文化》,也有企業之窗、企業視窗之類,而且有的還不只是一報或一刊,如安徽移動就辦有一報兩刊,見下表:
一報兩刊具體定位
刊名
《安徽移動》
《安徽移動通信》
《溝通》
刊型/周期
報紙/半月刊
雜誌/雙月刊
雜誌/季刊
辦刊宗旨
反映決策動態
溝通內部信息
傳播企業文化
提升員工素質
傳播管理思想
研討發展思路
交流創新成果
弘揚企業文化
融通高端群體
感受品味生活
凸顯品牌價值
提升企業形象
特點
及時 敏感
大眾 可讀
權威 深入
專題 引導
尊貴 豐富
服務 溝通
側重層面
面向員工
面向管理
面向高端客戶
版面風格
簡潔、活潑、清新
現代、厚重、大氣
時尚、精美、華貴
欄目設置
一版:
要聞,焦點評論
二版:
綜合,地市快車
三版:
溝通,領先案例
專題·聚焦:
《特別關註》《熱點透視》《移動視覺》
技術·力量:
《網絡寫真》《技術
前沿》
《全球通 特別策劃》
《全球通 移動之旅》
《神州行 消費物語》
《神州行 尚車地帶》
《全球通 人物專題》
《動感地帶 璀璨生活》
四版:
家園,精英故事
溝通·未來:
《品牌地帶》《服務幹線》《業務創新》
睿思·超越:
《管理平臺》
熱土·風采:
《文化皈依》《我能人物》《引領和諧》《移動心語》
時尚·廣角:
《海外現場》《江淮屐齒》《品位潮流》
《動感地帶 生活情感》
《神州行 自遊自在》
《動感地帶 廣闊視界》
《全球通 經濟生活》
《全球通 風格顧問》
《動感地帶 心情驛站》
《精英俱樂部/尊貴俱樂部》
《書來書往》
辦內刊能更好地體現企業的社會性,表達企業的人文精神,以一種文化的張力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社會價值。內刊也是另一種形式 的企業“發言人”,是一種更具針對性、低成本的營銷傳播工具,能形成外部大眾傳媒與內部內刊整合傳播的最佳組合。
同時,建立企業網站更是現代信息技術主導下企業傳播的重要之舉,也是企業在全球化、信息化世界中不可放棄的席位。企業網站更有傳播性、快捷性、廣泛性、延續性、保存性、大眾性和影響力。企業不僅要有自己的網站,而且應與重點網站、門戶網站建立起聯系,爭取獲得在網上與網民更快更好的見面機會。一個沒有網站或網站不佳的企業,把自己說得再好都很難令人信服。
企業也應鼓勵管理層人員在有關媒體上發表合乎企業利益的文章,以提升企業的影響力。
另外,企業出書也成了推銷自己的一種時尚做法。像國內很多優秀企業都有專著上市,如《海爾是海》、《張瑞敏如是說》、《聯想風雲》、《王石是怎樣煉成的》、《蒙牛內幕》等,且這些書大都成了暢銷書,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美譽度,成了一種極具信任度影響力的傳播方式。像海爾、青島啤酒等通過開放工業旅遊不僅宣傳了企業,還獲得了不菲的經濟效益,同樣,大家知道國內去德國的旅行團大多都會被安排去參觀奔馳車廠。這也是一種極具優勢性的傳播之道。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