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另一方面,沒有任何文化產品是僵化的、固定的,沒有任何認同是沒有經過解釋的,沒有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是對外來文化進行重新解釋、重新使用的。瓦尼耶發現:“從沒有哪個被殖民的社會消極地把自己視為殖民者暴力的玩物。盡管有些衝突,被殖民者並未棄守他們的積極性及面對歷史記述。
他們懂得如何重新創造傳統,本土化那些西方所輸入的事物,將之轉化為自己的資產,進而拿他來對抗殖民者。因此,這些被殖民的人們全都投入一種自我認同的生產活動,並讓那些試圖透過文化流達成統一化的做法難以得逞。”[28]
一個被再解釋、再地域化的文化產品,已經不是原來的意義了,全球化是通過“在地化”而實現的。英國文化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和主要貢獻,就是通過對跨國文化(如電視劇)的接受研究,充分地說明,電視觀念或其他文化受眾是根據各自的文化特性、國別、族群、家庭等,能夠賦予外來文化以新的意義。所以西方文化的強勁傳播確實可能導向同質化,但這只是一種可能,現實的情況是,全球文化異質化的過程也很強勁。
最後,“西方”文化本身就是一個複數概念。全球文化市場並不是只有美國文化、只有好萊塢電影,歐洲許多國家就在國際音樂市場上占有比美國更大的份額,世界動畫制作和銷售市場目前日本的力量更為領先,同時各種體育賽事、電影節、藝術節和民間藝術交往都存在美國與世界各國相互有序競爭、各有得失的局面。而且,即使是美國文化產業,也並不只是美國文化。作為全球最開放、最多元的文化之一,即使是美國式好萊塢影視文化,也是輸出與輸入並重的文化,好萊塢一直在吸收世界性文化養分並不斷創新電影藝術。若干文化產品確實是在美國生產出來的,但其中的精神、價值、境界、技術、風格等,很可能來自全球各地
應當指出的是,“全球化”概念的廣泛使用,並沒有取消“文化帝國主義”概念。1969年就在《大眾傳播與美帝國》一書中闡釋“文化帝國主義”的席勒,1991年發表《後帝國主義時代尚未到來》一文,認為這二十多年發生的變化只是,國家(美國的)媒介—文化權力大部分已隸屬到跨國公司的權限之下。就算美國的國家權力不再是文化統治的惟一決定因素,就算“跨國公司文化統治”是現在的關鍵議題,但它與後現代多元社會、“符號民主”之類的說法仍然不同,統治依然存在,而且依然打著“明顯的美國進口”的標誌。席勒在其他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今天的世界市場經濟已經從起初的美國模式演變出來,但保留了其核心特征,我們從中看到的是“由在諸多國家建立基地的跨國公司所組成的全球體系,運用起源於美國、且仍在那里盛行的傳播和文化的經驗和方法。”席勒認為,美國文化帝國主義沒有滅亡,但它也不再能充分說明目前的全球文化狀態,因此視跨國企業文化為中心力量才更為有用。[29]1997年,席勒還特別針對反對者的說道:
主流學派的分析手法是標舉自己的發現,宣稱人們在詮釋傳媒內容的時候,差異很大並歷來如此,這就顯示不同文化各自擁有不同群體作為其主體。他們繼而以此作為證明,認定文化帝國主義的說法如何怪獸而荒誕不經。有兩位從事這類研究的領航學者在1990年如此寫道:“所有的文化帝國主義理論都假定,霸權先在洛杉磯包裝,然後經由全球航班飛抵各地,呈現於無數純潔心靈之前。”他們提問:證據又在哪里?
假使有人要證明帝國將《達拉斯》(Dallas)這個節目強加於人,那麽他就得證明:(1)有個汛息整編在節目當中,設計用來為美國的海外利益張目;(2)接收者“譯碼”該汛息的方式等同於發送者“編碼”方式;(3)觀眾毫無批判地接受該汛息,也聽任這些汛息潛入他們的文化內涵。
席勒對此的回答是:“其實,即使只從大的方面考察,文化帝國主義批判所指涉者,都說不上是所謂的詮釋同質化問題,或者,也說不上是對於文化消費的一般層次之關注。它的核心關注是國際文化生產與發行結構的不平等通過何種機制,致使一種新形態的超國家范疇的支配現象得以具體展現、流行於世並得到強化。筆者願意再為這個批判補充一點,即它的分析核心與重點,並不在於強調意義由中心出口至邊陲,而在於展示全球資本主義在出現時形式和過程的變化。”[30]
席勒的觀點表明,“文化帝國主義”與“全球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重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乃到支配關係,後者重要全球文化的相互交流。既然席勒也認為“文化帝國主義”不能解釋當代全球文化關係,那麽,以全球化替換“文化帝國主義”就是合理的。當然,不能因此而無視文化產業全球流通中的不平等關係,不能無視是西方世界在釋放出整個全球化的范式。
[25][美]艾倫·J.斯科特:《城市文化經濟學》(2000),董樹寶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50頁。
[26]同上書,第251頁。
[27][法]尚—皮耶·瓦尼耶:《文化全球化》(1999),吳錫德譯,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版,第90、92頁。
[28]同上書,第117—118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