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筱渝*湯皇珍行動藝術的創作形式: 以《我去旅行》系列為例(8)

肆、傳講的說書人與溝通的不可能

事實上,執行《我去旅行》計畫的「我」(湯皇珍),不僅是個雲遊探訪的人,也是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口中的說書人, 在這個「說故事的藝術已經接近淪亡的地步」(林志明,1998 : 19)的時代, 透過行動藝術將說故事這種互相交換經驗的能力孜孜不倦地以「傳講」(傳遞講述)的方式進行。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旅行之餘,為何想說故事?湯皇珍解釋:



為什麼要搜集故事?這關連到我很喜歡說故事、看電影的緣故。我對敘述、傳講越來越有興趣。我稱「口語」為敘述,敘述會跟影像之間, 產生非常有趣的狀態。經過敘述,會產生不同的影像閱讀, 當你接收了不同的敘述,再傳遞給不同的人時,又會造成許多差異。(游葳,2006,頁136)

想要以語言「如實」再現影像的根本前提, 在於人類共同經驗的建立,以及雙方對語言符號系統(符徵、符旨)7 的絕對掌握和認知,然而要達到這兩個條件實非易事,但也因為每個人主觀的認知差異與客觀外在條件不同,以及其他思維想像能力的介入等等因素,該種語言敘述與真實影像之間斷裂與偏移的現象,在藝術領域反而能夠互相增益、豐富和補充,而這也是湯皇珍感興趣的地方。


因此, 做為某種意義下的說書人,她的「旅行」開展了兩個題旨:「傳講」與「溝通」。



「傳講」一詞多半出現在基督宗教人員的「傳佈講道」(教義福音等) 方面,屬於宣傳目的的用語。然而湯皇珍的「傳講」並不是「傳佈講道」, 而是「傳遞講述」,一如閱歷豐富的說書人,生動地將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只不過湯皇珍這位說書人不同於班雅明〈說故事的人〉一文中的說書人,「必須先敘說自己的故事才能給人勸告」
(林志明,1998,頁23)因為她既非宗教佈道者,也非傳播醒世名言的道德家,而是一個背負使命的藝術家。

在《我去旅行》計畫中的「傳講」,不僅僅是她創作的形式之一,其目的同時也是「以藝術來提醒或者撞擊我們對自己處境的自覺,形成我們做為一個人最基礎的特質」。簡言之,湯皇珍不是傳統那種遊歷世界、遠行歸來的說書人,而是一位透過藝術創作在有形(真實)與無形(精神)的旅途上不斷尋訪探路的自我追尋者與傳講者。



如同前面一再強調的,湯皇珍認為不論是旅行還是溝通,不但沒有因為交通便利和科技發達而使人類蒙受其利,反而深受其害。由於資訊和影像的氾濫,使得閱讀後欲出發前往的旅人更為迷惑。旅客只消依照觀光旅遊書上的指示和推薦,便可以萬無一失且值回票價地飽覽這一趟旅程的名勝景點、當地風俗民情或特色料理。

但在這個講求舒適便利的需求下,以往旅行所應具有的問路、尋路與冒險的特性,也逐漸為人漠視乃至於完全遺忘。今日的「旅行」變得千篇一律、制式化而乏善可陳,它被簡化為「觀光」,用來滿足人類的貪婪之眼與饕餮之胃;又或者由於電腦、平板、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普及,使得人與人的溝通雖然變得迅速容易卻也相對地更為斷裂和單向。

所以訊息的發出與接收皆是一場旅行,但是這種旅行淪於破碎混亂,達不到「溝通」的目的。這是「旅行」主題下「溝通」的第一層字面意義。


7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 F. de Saussure, 1857-1913 ) 將符號分成符徵和符旨兩部分:

符徵(Signifier)是符號的語音形象或書寫符號,符旨(Signified)是符號的概念或內容。

符徵和符旨之間的關聯是任意的,沒有內在、自然的聯繫,它們所構成的意義僅僅是由約定俗成而來。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